南懷瑾|靜坐-3.24背部的反應

2018-11-09 20:39:00Joanne靜境13:42 7.8萬
聲音簡介

序次的分解,并不是說修習靜坐時的反應現象,一定會循著這個程序而逐步發(fā)生;在有些人而言,這種反應會循著一定的規(guī)律,逐步的發(fā)生。對有些人而言,他會不依次序而突發(fā)的,這完全看修習靜坐者的生理健康狀況。以及心理和思想的關系。而且我們雖然把它先做逐段分解的講述,也是只舉其粗枝大葉的概要來說,并未極盡精細地評說它的變化內容。等以后講到得坐稍有成就,它在生理的變化中,必然循著一定的規(guī)律而產生變化的反應時,再做進一步的討論?,F在銜接前期一、二以后繼續(xù)說明。

第三反應-一背部與肩胛的反應。在靜坐的過程中,感覺背部或肩胛部分有了脹痛,或者有神經緊縮等現象?它的原因雖然很多,歸納起來,可以用兩個原因包括它的要點:一是氣機循督脈--“脊髓”中樞神經上升的必然現象;一是生理病態(tài)的反應。再為分別說明如次:

(一)病態(tài)的反應:這是指一般體弱有病或年老的人,他們在修習靜坐時的現象。所謂體弱有病,包括肺病、胃病、肝臟、心臟等等內臟的病癥,或者病根隱而未發(fā)。如果是有這些病癥的人,當他練習靜坐到達某一階段時,就會感覺到背部脹痛猶如重壓,腰軟乏力或有疼痛等感覺。甚至還有背部神經抽搐痙攣等的現象;或者感覺在肩凝--兩邊肩膀連帶后腦的背部,有強硬難受的感受;或者脹痛得汗流浹背,或冷、或熱。

如果有了上述這些情形,首先必須了解這不是靜坐出了毛病,因為靜坐只是休息的方式之一,一個人和動物,絕不會因休息而產生毛病的。這是證明自己生理上已經有了潛伏性的疾病之反應,是值得慶幸的事。因為不經靜坐的測驗,你還不知道自己身體已經有病。而且自己能夠感覺到有病痛,正是體能發(fā)出自我治療的功效,并非是病入膏肓,達到無藥可救的地步,例如一個人受了傷,而不感覺傷處的疼痛,那就是傷勢嚴量的信號。如果傷勢稍好,便會感覺到疼痛。又如患了感冒的人,當感冒病菌尚潛伏在內時,還無感冒的征兆,如果發(fā)出感冒的現象來了,這便是感冒已較減輕了。因此在靜坐的過程中,有了這些現象,便須注重醫(yī)藥的治療,以配合靜坐,只要具有堅定的信念,度過了這些難關,便自然而然的漸入佳境了。

(二)氣機的反應:如果是正常健康的身體,經過了以前所講的第一反應、第二反應之后,便自然而然會到達背部和肩胛部分發(fā)生脹剌的感覺。甚至好像有一樣東西或一股力量在活動,只是很難向上沖舉。而且自己的意識也會產生潛在的企圖,好像覺得必須要沖過去才會輕松愉快,這種現象在丹道的觀念里便叫它為“河車”轉到“夾脊”的一關,是打通督脈的過程現象。實際上,這是陽氣開始到達“還陽穴”的階段,如果不能把心念放松,不能做到渾然“忘身”的意境,它就愈來愈有壓力,換言之,每逢這種情形,你的注意力愈會向背部集中,自然而然想用意識假想的力量幫助它向上推進,因為注意力的愈加集中,反而使腦神經、胃神經愈加緊張。甚至過分用力,會使心臟收縮、更會增加背部脹痛的感受,有些學習道家某些丹法的人,用意去“導引”它過關,或者“以意馭氣”,觀想“河車”的運轉,配合深長微細的呼吸,以六六三十六次的深呼吸,或以九九之數的呼吸頻數,當做配合大小周天的觀念,或者配合內功運動,或用瑜伽體功等方法引導它過頭雖然也可收到一時的效果,好像儼然有物通過”夾脊”而上沖“玉枕”,但是畢竟都非究竟,而只是屬于心理的力量,改變了生理感覺的作用,并非真是氣機通過“夾脊”的真實境界。

如果能夠做到渾然“忘身”,或者運用智力而拋舍感覺的作用,只是一味沉靜無為、等待它的充實,它便會像接觸電機的開關一樣,嗒的一下,豁然松弛,進入心境豁然開朗、精神特別充沛旺盛的境界,假使平常是勾腰駝背的人(受過外傷或生來如此的另當別論。)到了那個時候,他就會自然而然的挺直腰干,開張胸膛,呼吸順暢,胃口開爽。不過,往往因此而精神太過旺盛,不大容易睡眠,但普通一般人,都有定的睡眠的慣性,到此反而把它當做失眠的病態(tài),心理愈加恐慌,那就背道而馳,無從說起了。

第四反應--頭部的反應。講到頭部與靜坐過程的反應,它比其他各部分都較為復雜。從中國傳統的醫(yī)學觀念來講,“頭為諸陽之首”,所以它的作用也更大。在丹道家的觀念來說,它包括了后腦的“玉枕”關,與頭頂的“泥丸”宮,都是很重要的部分,從現代醫(yī)學的觀念來說,它與小腦神經、大腦神經,以及“間腦”與“腦下垂體”等組織有關,相當復雜,而且它與五官的神經細胞,都有密切直接的關聯。因此修習靜坐的人,常常到此而發(fā)生嚴重的問題,一般世俗所謂的“走火火魔”,也都是在這個階段出了問題?,F在為了講解的方便,把它就部位作三個步驟的分解,(一)后腦(玉枕)(二)前腦(三)間腦。

后腦的反應:在修習靜坐的過程中,除非既空守寂,或靜默沉思之輩,只把心理意識的比較寧靜的狀況當作靜坐的功效。那就無從做進一步的探討。否則,靜坐的工夫愈久,必然會引起生理的反應,等到生理氣機的反應經過腎臟、腰、背以后,它就自然而然的會上升到后腦階段。當這無形無質的氣機到達后腦(玉枕)的時候,最為普通的反應,便是感覺神志不太清明,有點昏昏沉沉,進入似睡非睡的狀態(tài)。在佛家修習“止觀”或“禪定”的立場便叫這種現象作“昏沉”。是修道的障礙之一。在道家某些丹法的立場來說,也有誤認這是“渾沌”或“坐忘”的境界(其實是相似“渾沌”與“坐忘”的情況,并非真實。)因為道家是依身起修,首先側重在生理上的生命能作入手的法門,所以認為這種現象是“養(yǎng)生”的妙境,這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觀念。佛家是從心性入手,一下子便想拋開“身見”而直接進入性靈的領域,所以凡是“昏沉”或“散亂”妨礙了性靈清明自在的現象,統統須要揚棄。因此便認為它是障道的因緣。如果認清了原理和原則,佛道兩家對靜坐過程的異同,都不是“是非”的重點,只是所取的入手方法,各有不同的初步目的而已。其實無論佛道兩家如何的不同,一個人,總離不開身心的相互關系和身心的相互影響。即使不注重身體,但當你進入靜定的境界,仍然還離不開此身的作用,還須仰仗此身,然后才能打破這個軀殼樊籠的束縛。因此宋元以后的道家對于依身起修的理論便有“借假修真”的說法了。

當氣機進升到后腦而呈現渾然昏昧的狀態(tài)時,如果是體力不足或身心疲憊的人,他就會垂垂欲睡,甚至,連帶體力也不能支持靜坐的姿勢了。這種情形,應該是腦部的“氧氣”不足,等于人在疲勞欲睡時,就自然而然要打呵欠一樣的情形。倘使不是體力不足,因為氣機上升到后腦的關系。當他在似睡非睡的境界中,最容易引起的現象,首先便是眼前昏昧,一片無明,漸漸的會進入似夢非夢的光景,猶如昏黃隱約的狀態(tài)。這便是由后腦神經影響到眼神經的反應關系。許多人在這種狀態(tài)中,便會像夢中見物一樣,在昏昏迷迷中,看見許多事情和影像,可喜可愛的,可怖可悲的,種種情形因人而異。它配合了下意識(佛家唯識學中所說的獨影意識)的作用,便會引起許多心理,和清醒以后思想觀念的種種變化,一般人所謂“入魔”,或者真的有了問題,都是出在這個階段。其中變化情況,非常復雜,它和一個人平常的智慧、思想、個性、心理、生理等,都有相互因果的密切關系。如果沒有真正的明師指導,或者缺乏自信、缺乏健全的理智與正確的思想,實在很容易走入岔路。

倘使了解了這些道理當時便不理會這些現象,因為過了黑暗的夜里,一定就會破曉。那么,只要經過這一階段,便會稍覺清醒。或者眼前呈現點點的星火之光?;蛉缥灮?,或如鉤鏈?;蛘哂懈鞣N不同的光色。它都與自己內部生理的健康有關,所以才會出現在“內視”的境界里面。(至于何以會有這些光景現象的出現,其中原理實在不太簡單,以后再說。)可是一般靜坐的人,大都到此便自然而然地會想下坐,或者腿麻身僵而無法支持了。

如果是身體內部并不真實健康,或者頭腦與五官部分已有病根潛在,或者如中醫(yī)所講“上焦”有火(發(fā)火)?;蛭覆肯涣?,以及其他腸胃病與各種輕重病癥的關系,也可能因此而呈現眼角膜發(fā)紅,或耳鳴、耳塞等似乎是病的現象。如果是牙齒有病的,很可能便有牙痛或牙齒動搖等狀況出現。如果是有感冒潛伏在內,或者其他原因,也可能會在淋巴腺相似發(fā)炎,或者頭腦神經疼痛,或前后腦神經疼痛等癥狀發(fā)生。但千萬要記住這不是因為靜坐而帶給你不祥的毛病,實在是因為早已有病根在內,經過靜坐而促使它的發(fā)現。換言之,這是因為靜坐的關系,促使自己內在的體能發(fā)生自我治療的功效,如果持之有恒,再配合醫(yī)藥的治療,必然可使自己恢復絕對的健康,因此,自古學道的人,經常都必須對醫(yī)理有所心得。

打坐時注意力放在哪南懷瑾

看住自己的念頭!

南懷瑾:如何正確地打坐修行

南禪七日看看。

南懷瑾如何打坐

師兄可以參看南師的《南禪七日》,末學認為南師怎么打坐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怎么樣打坐,或者說怎么樣打坐才適合自己。

南懷瑾如何打坐

南懷瑾如何打坐都在他的著作里。

南懷瑾打坐熬腿的經驗

南懷瑾打坐熬腿的經驗如下: 南懷瑾是一位在中國現代佛教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人物,他對禪修和冥想有著深入的研究和實踐。其中,他打坐熬腿的經驗備受關注,被認為是他堅持修行的體現。南懷瑾提倡的打坐熬腿是他長期實踐的一種修行方式,也是提高專注力和意志力的有效方法。這種修行方式要求坐直身體,保持端正的姿勢,雙腿交叉,保持一段時間的靜修。 在打坐熬腿過程中,南懷瑾強調對身體的觀察和自我調整。他認為,通過保持正確的坐姿,盡量舒展身體、減少緊張和疲勞的感覺,可以有助于提高內觀和專注力。同時,他也強調了逐漸延長坐禪時間的重要性,通過逐步增加坐禪的時間和難度,逐漸加強對身體和思維的掌控能力。 南懷瑾打坐熬腿的經驗背后蘊含著一些修行的重要道理。首先,堅持修行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恒和毅力。通過打坐熬腿可以鍛煉意志力和耐力,培養(yǎng)人的毅力和決心,為堅持修行奠定基礎。 打坐熬腿強調的正直身體姿勢和觀察身體的方法,是為了提高內觀力和專注力。通過觀察和調整身體感受,可以更好地理解身體的變化和掌控思維的波動,為深入內心世界提供條件。打坐熬腿也可促進身心的放松和平衡。修行常常會面臨身體和心理的困擾,通過消穗打坐熬腿可以緩解身體的緊張和疲勞,培養(yǎng)心靈的平靜和寧靜,使人更容易進入深度冥想狀態(tài)。 南懷瑾打坐熬腿的經驗是他長期修行的一種實踐方式,強調意志或橋蘆力的培養(yǎng)、專注力的提高和身心平衡的追求。這種修行方式可以衫帶幫助人們培養(yǎng)堅持修行的毅力,提高內觀和專注力,促進身心的放松和平衡。然而,打坐熬腿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方法,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修行需求都不同,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修行方式。 打坐熬腿的意義 1、提高專注力:打坐熬腿需要保持一段時間的靜修,專注于當下的身體感受和呼吸。這種專注力的訓練可以擴展到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更專注地處理事務、集中精力、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2、培養(yǎng)意志力:打坐熬腿需要堅持正確的坐姿,克服身體的不適和疲勞感。這種堅持和克服的過程可以鍛煉我們的意志力,增強決心和毅力,培養(yǎng)堅持不懈的精神。 3、調整身心狀態(tài):打坐熬腿可以幫助放松身心,緩解壓力和焦慮,促進身心的平衡和穩(wěn)定。通過調整呼吸和專注力,我們可以平靜內心,培養(yǎng)內在的平和與寧靜。

懷瑾的意思懷瑾的意思是什么

懷瑾的詞語解釋是:見“懷瑾握瑜”。 懷瑾的詞語解釋是:見“懷瑾握瑜”。結構是:懷(左右結構)瑾(左右結構)。拼音是:huáijǐn。注音是:ㄏㄨㄞ_ㄐ一ㄣˇ。 懷瑾的具體解釋是什么敏櫻呢,我們通過以下幾橋燃叢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⒈見“懷瑾握瑜”。 關于懷瑾的詩句 懷瑾復誰憐于嗟乎握瑜懷瑾士豈無何故懷瑾握瑜 關于懷瑾的成語 懷瑾握瑜游目騁懷托物感懷握素懷鉛握瑜懷瑾被褐懷寶被褐懷珠握瑜懷玉 關于懷瑾的詞語 被褐懷珠游目騁懷抱瑜握瑾握素懷鉛明月入懷懷瑾握瑜匹夫懷璧握瑜懷瑾安老懷少托物感懷 點此查看更多關于懷瑾的詳細信息段首

南懷瑾是正面的嗎?為什么有些人反對他

大師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言論風格。他的這些風格里肯定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而且他們的思想也會收到時代以及自身環(huán)境的限制。所以他們肯定會遭到一些人人的反對,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積極的一面,摒棄他們消極的方面,批判性的學習

《南懷瑾拜師學劍》中南懷瑾為什么覺得老道說的話有道理?

因為學習就是一個驗證的過程,南師當時已有所學與老道講的相同或相近所以覺得有道理。

3.24是什么節(jié)日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南懷瑾打坐前如何發(fā)愿

南懷瑾有專們的講座,有關如何學打座,非常仔細的解說。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