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6《河圖》與《洛書》的文化根源

2024-10-19 14:15:00品讀四大名著04:07 100
聲音簡介

河圖洛書的起源與傳說是什么?

起源:河圖洛書是遠古時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時間、方向和季節(jié)的辨別系統(tǒng)。河圖1—10數(shù)是天地生成數(shù),洛書1—9數(shù)是天地變化數(shù)。 傳說: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為《周易》來源。 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范》?!兑住は缔o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在后世一些學者的理解中,就是指這兩件事。 擴展資料: 內容闡述 河圖洛書所表達的是一種數(shù)學思想。只要細加分析便知,數(shù)字性和對稱性是河圖洛書最直接、最基本的特點,“和”或“差”的數(shù)理關系則是它的基本內涵。完全可以用數(shù)學方法證明或推導出河圖、洛書,并證明河圖與洛書同出一源。還可以發(fā)現(xiàn),河圖、洛書與算盤”和“萬字符”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聯(lián)系。 河圖、洛書是以黑點或白點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構成若干不同組合,并整體上排列成矩陣的兩幅圖式,如圖所示。 河圖、洛書最有名的出處來自于《易傳·系辭》中的“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這句話,并據此認為八卦就是根據這二幅圖推演而來的,從而成為易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由于歷代皆認為它們是“龍馬負之于身,神龜列之于背”,所以多少世紀以來,它一直披著神秘的外衣,公認為是中華文化之源的千古之謎。

河圖洛書的來源和含義

河圖洛書內容與形式本身就是一種傳說,一個難解之謎。一定要追尋其具體出處很不現(xiàn)實,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昂訄D洛書”衍生出的“河洛文化”是中原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一項重要成果。我們只有把河圖洛書看做一種內涵豐富的文化現(xiàn)象,認定它滋生于洛河流域,以此紀念和促進河洛地區(qū)經濟文化發(fā)展才是最恰當?shù)倪x擇。

河洛文化的起源是怎么樣的呢

  河洛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是指產生在河洛地區(qū)的區(qū)域性文化,是中華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國古代河洛地區(qū)的文化。河洛地區(qū)指的黃河中游潼關至鄭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圍地區(qū),包括潁水上游登封等地,大致包括北緯34°至35°、東經110°至114°之間的地區(qū),概言之就是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區(qū)。河洛地區(qū)南為外方山、伏牛山山脈,北為黃河,西為秦嶺與關中平原,東為豫東大平原,北通幽燕,南達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為“天下之中”(《史記·周本記》),即所謂“中國”(西周何尊銘文),是古代中國東西南北的交通中樞,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   文字的產生是人類古代社會進入文明時代最重要的標志。   河圖洛書是中華文明之始。易經系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薄墩撜Z》上講:“鳳鳥不至,河不出圖?!薄吨駮o年》里講:黃帝在河洛修壇沉璧,受龍圖龜書。   太極圖是河洛交會的自然現(xiàn)象,這是因為太極圖很像是黃河洛河交匯形成的旋渦,通過這個自然現(xiàn)象觸發(fā)靈感,人族伏羲才創(chuàng)造出太極和八卦。   河洛地區(qū)先民們創(chuàng)造的河洛文化是以中原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明的核心和發(fā)祥地,河洛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文化,是數(shù)千年來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因而河洛文化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洛地區(qū)文化積淀厚重,歷代名家輩出。這里是河圖洛書的發(fā)源地,研究易經的人尋根拜祖,哪個不到河洛匯流處?這里是少林拳,太極拳,軌跡拳,萇家拳的發(fā)源地,欲學武術真功的人,舍此何求?   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   我們現(xiàn)在通常所說的中華民族文化,是在當今中國版圖范圍之內,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化。大量考古發(fā)現(xiàn)資料和古代文獻記載說明,華夏文化是漢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母體文化。華夏文化主要源自中國古代早期國家夏商文化及其更為久遠的河南龍山文化,多年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已經證實,河南龍山文化是夏文化形成的直接源頭。河洛地區(qū)是河南龍山文化的重要分布地區(qū),就這點而言,河洛地區(qū)可以說是夏文化、華夏文化的發(fā)源地及其形成、發(fā)展的核心地區(qū),也可以說是以后漢文化、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源地。   20世紀初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以王國維為代表的一批學者,通過艱辛努力,釋讀了甲骨文,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與古代歷史文獻相結合的“二重證據法”,證明了殷墟確實屬于商代晚期都城,證實了司馬遷《史記·殷本紀》關于有商一代歷史的基本可信。   20世紀50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在鄭州市發(fā)現(xiàn)了屬于商代早期的二里崗遺址,幾十年來的田野考古工作證實,二里崗遺址是一座商代早期大型城址,其中有規(guī)模巨大的城墻、數(shù)量眾多的宮殿建筑遺址,有重要的手工業(yè)作坊遺址,還有一些“重器”——大型青銅禮器的出土。這就說明該遺址不是一般的大型城址,而應該是商代早期都城遺址之一。80年代初,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在配合首陽山電廠基本建設時,在偃師縣城和塔莊一帶發(fā)現(xiàn)了一座保存較好的商代早期城址。此后,考古發(fā)現(xiàn)了這座城址的宮城遺址及其中多座宮殿建筑遺址,勘探了“小城”和“大城”城墻與范圍,發(fā)掘了城門遺址、庫房遺址和一些手工業(yè)遺址,清理了同時期的若干墓葬。通過對這些豐富考古資料的深入、全面、系統(tǒng)的考古學研究,證明偃師商城遺址與鄭州商城遺址同樣是一座商代早期的都城遺址,而且偃師商城還是目前我們所知道的保存著宮城與郭城時代最早的中國古代都城遺址。鄭州商城和偃師商城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從考古學上解決了早期商代王朝的存在問題,從而使安陽殷墟的商代晚期文明在河洛地區(qū)找到源頭。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考古學家在河南偃師二里頭村找到了早于安陽殷墟商代遺址、晚于河南龍山文化的大型建筑遺址。其后,這里又發(fā)現(xiàn)了數(shù)十座大型夯土建筑遺址,考古工作者全面發(fā)掘了其中的第一、二號大型建筑遺址及其它宮殿建筑遺址。研究表明,這是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的中國古代宮殿建筑遺址。除此之外,二里頭遺址還發(fā)現(xiàn)了圍繞這一大型夯土建筑群遺址的圍墻遺跡,初步研究確認這是宮殿建筑群周圍的宮城遺跡。在二里頭遺址范圍之內還發(fā)現(xiàn)了制銅手工業(yè)作坊遺址、貴族墓葬、重要的青銅禮器、玉器等遺物。上述一系列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晚于河南龍山文化的二里頭遺址,不但早于安陽殷墟遺址,也早于鄭州商城遺址和偃師商城遺址。據此,學術界一般認為以二里頭遺址命名的“二里頭文化”就是“夏文化”。二里頭遺址不但是一處重要的、典型的“二里頭文化”遺址,還是一座夏王朝的都城遺址,即歷史文獻所說的“夏墟”。正是由于偃師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不但確定了夏代后期的都城遺址,而且使河洛地區(qū)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與早期發(fā)展中的歷史地位更為突出。   河洛地區(qū)的夏商王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早期王國。在同時期的當今中國范圍之內,各地沒有比夏商王國對以后中國古代歷史發(fā)展影響更大、更為重要的王國。尋找直接產生夏商王國文明的考古學文化,是實施中國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關鍵。田野考古揭示,河洛地區(qū)的河南龍山文化就是夏文化的母體文化?! 〗陙韺W術界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與形成研究中,由于遼西紅山文化、江浙等地良渚文化的考古新發(fā)現(xiàn),一種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地區(qū)、“多元”學說比較流行,而河洛地區(qū)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關鍵性作用卻被忽視。我認為,考古學文化與古代文明在學術概念上不是等同的,不能因各地考古學文化的不同就推導出古代文明起源與形成的“多元”。有的考古學文化的發(fā)展反映出從史前向“文明”的過渡,甚至從中還能看到文明的形成、國家的出現(xiàn),但大多數(shù)考古學文化則是伴隨著社會歷史的“文明化”進程發(fā)展,被先進的考古學文化所“同化”、“融化”,也有極少數(shù)考古學文化的發(fā)展趨于“石化”,近代的民族學資料可以提供這方面的許多生動例證。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歷史道路,也基本上遵循著上述歷史發(fā)展過程。近年來,還有一些學者提出,在中國古代歷史的“文明化”過程中,在不同地區(qū)的不同考古學文化社會群體,基本在相同時期或稍有先后進入“文明”時代,形成“萬邦”、“萬國”的局面。但是這些“萬邦”、“萬國”,是否即真正具有科學意義上的、數(shù)以“萬”計的“國家”,這還是個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重大學術課題。作為科學常識而言,這些“萬邦”、“萬國”對以夏商王國為代表的華夏文明的影響不可能是等同的,進而言之,即使當時的“萬邦”、“萬國”文化對河洛地區(qū)的夏文化產生影響,形成于河洛地區(qū)的夏文化及華夏文明也不可能是河洛地區(qū)以外的“文明”所造就的。這是因為,近年來不斷發(fā)現(xiàn)的考古新資料說明,夏文化產生于河洛地區(qū)的河南龍山文化,也就是說夏文化基本上是河洛地區(qū)“土生土長”的考古學文化。我們承認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都對同時期及其后的中原地區(qū)、河洛地區(qū)考古學文化的發(fā)展產生過程度不同的作用,但是河洛地區(qū)古代文明的形成與早期發(fā)展的源頭,只能是河洛地區(qū)的河南龍山文化,而不是紅山文化或良渚文化,更不是中原地區(qū)以外的其它考古學文化。因此,我們以為,從探索中國古代文明形成源頭來說,夏文化直接淵源于河洛地區(qū)的河南龍山文化;從對夏王朝以后的中國古代歷史發(fā)展而言,河洛地區(qū)的河南龍山文化、夏文化是孕育華夏文明、中華民族文化、漢文化的核心文化。

洛河發(fā)源地在哪里

洛河發(fā)源地在陜西省洛南縣洛源鎮(zhèn)的龍?zhí)度? 洛河在古代稱之為雒水,是黃河右岸重要的一條支流。因河南境內的伊河是較為重要的一條支流,亦稱為伊洛河,也就是上古時期河洛地區(qū)的洛水。南洛河是洛河在水文上的一個名稱。該河流經陜西省的東南部和河南省的西南部的洛陽市境內,在河南省的鞏義市注入黃河。 該河的河道全長為四百四十七公里,陜西境內的河長為一百二十九點八公里,河南境內河長為三百六十六公里,其流域總面積為一萬八千八百八十一平方公里。洛河水利開放歷史較為悠久,特別是河南省境內,據《水經注·谷水注》稱,“西周時洛陽附近,已修有湯渠”。唐代曾經引伊、洛水灌溉地勢比較高的農田,從而形成古代經濟文化中心的重要地理條件。

河圖洛書的人面圖

一、由河圖可以推演出一個數(shù)字與圖形完美結合,且酷似人面的圖形。——人面圖。 圖外輪廓為梯形,構成圖形的線段均為整數(shù)。梯形有象征凸凹兩部分結合而成。梯形的下邊長9厘米,上邊長8厘米,腰邊長為13厘米,圖形內部三橫的長度為3厘米,兩豎的長度為4厘米。把每條線段的長度加起來其之和正是60厘米。 該圖,形似人面,凸凹結合的線條恰好處在人類五官的位置;將人面圖與嬰兒的面部比照(如圖二),就能直觀這種聯(lián)系。因此圖案就命名為人面圖。 二、河圖推演人面圖過程。 將河圖順時旋轉90°(如圖四),河圖中的數(shù)字用線段的長度來表示,即可推演出人面圖。過程如下: 圖四的上邊是8個黑點,圖一人面圖的上邊長8厘米長的線段;圖四的下邊是9個白點,圖一人面圖的下邊長9厘米的線段;圖四8個黑點下面是3個白點,圖一人面圖內的三段橫線長度均是3個厘米;圖四9個白點的上方是4個黑點,圖一人面圖內的兩豎線長度均是4厘米;圖四的左邊是6個黑點右邊是7個白點兩數(shù)加起來是13,圖四內1個白點、2個黑點、10個黑點三個數(shù)加起來合亦為13.圖一人面圖的腰邊長均為13,與河圖的對應關系13=6+7,13=1+2+10;但是連接人面圖中兩根3厘米長的橫線即得到一條2.5厘米長的隱線。因此可以得出人面圖是從河圖推演出來的。人面圖是圖形與數(shù)字完美結合的典范,是今世的河圖。 三、河圖建筑。 河圖有了線的形體(暨人面圖)之后,按照人面圖可施工一處建筑。

河圖、洛書是怎么來的?有什么作用

河圖,唱歌來的啊~~

河圖和洛書到底是哪個

河圖洛書很深奧

什么叫河圖和洛書

河圖洛書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著名傳說。六七千年前,龍馬躍出黃河,身負河圖;神龜浮出洛水,背呈洛書。伏羲根據河圖洛書繪制了八卦。之后大禹治水,河伯獻河圖,宓妃獻洛書,使得大禹終于戰(zhàn)勝的洪水。至于現(xiàn)代人們從河圖洛書中看到的中國古代天文成就和高度數(shù)學成果則是專家們研究的課題了。我們知道中國遠古的神祗都是文化的代表,所以伏羲和女媧的像往往手中拿著規(guī)、矩二物。河伯宓妃手中拿著河圖洛書也代表了他們在遠古的崇高地位吧。

河圖洛書講的是什么

河圖洛書是遠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源自天上星宿,蘊含著深奧的宇宙星象密碼,被譽為"宇宙魔方",歷來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源頭。 “河圖侍孝嘩”的這個“河”,其實指的是星河、銀河。二十八星宿也是從銀河里面出來的,“河出圖”不是黃河出圖,而是星宿從星河里出來。慎檔河圖最初的原型是一條白色旋轉的龍,將銀河畫成白龍,圍繞著中點運轉,而這個中點是北極星。 這幅圖在后來老行演變成了一黑一白兩條龍,逐漸成為了今人熟悉的太極陰陽圖。在古人的觀測中,其它所有的星星都是動的,包括太陽和月亮,只有北極星是唯一不動的,這個唯一不動的星,古稱為“天極”,也就是天極神。東西南北和四面八方,交叉點的那個地方叫“中”。這點從河圖紋上來看,它正是北極星的這個位置。天上的位置,和地下的位置是對應的。

關于河圖洛書的傳說

據古代傳說,遠古的伏羲時代,有一神奇的龍馬背負著一張神秘的圖,出現(xiàn)在孟水水面上,象征吉慶,后世稱之為“河圖”。在大禹治水的年代,又有一神龜背負著另一張神秘的圖浮出洛水,呈祥顯瑞,后世稱之為“洛書”。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