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原文講解 53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2020-08-12 19:39:24智慧學院01:08 5.3萬
聲音簡介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守道是什么意思

大道是平坦的,光明的,而人們往往喜歡走捷徑,耍小聰明。

大道甚夷的夷是什么意思

平坦的意思, 原句是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意思是大道是如此平坦,但人們卻偏愛走小路

大相徑庭是甚么意思

大相徑庭拼音:dà xiāng jìng tíng簡拼:dxjt同義詞:迥然不同涇渭分明截然不同天差地別反義詞:一模一樣如出一轍大同小異相差無幾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形容事物區(qū)別明顯出處:莊周《莊子·逍遙游》:“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解釋:徑:小路;庭:院子;徑庭:懸殊,偏激。比喻相差很遠,大不相同。例子:雖然結(jié)果一樣,其“因”卻~。(魯迅《集外集拾遺·田園思想》)

夷水又徑宜都北(譯文)

“夷水又逕宜都北”意思是:夷水又經(jīng)宜都北。 夷水:古水名,即今湖北省西部長江支流清江及其上游小河。 宜都:古縣名,三國蜀置,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 出自: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洧水》:“夷水又逕宜都北,東入大江,有涇、渭之比。亦謂之佷山北溪,水所經(jīng)皆石山,略無土岸。其水虛映,俯視游魚,如乘空也。” 譯文:夷水又經(jīng)宜都北,東流注入大江,二水一清一濁,涇渭分明。夷水也叫佷山北溪,水流所經(jīng)都是石山,基本上沒有土岸。溪水澄清,仿佛虛空無物,俯視游魚,就像在空中浮動似的。 擴展資料 《水經(jīng)注》是古代中國地理名著,共四十卷。 《水經(jīng)注》因注《水經(jīng)》而得名,《水經(jīng)》一書約一萬余字?!端?jīng)注》看似為《水經(jīng)》之注,實則以《水經(jīng)》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guān)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中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tǒng)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由于書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獻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經(jīng)注》保存了許多資料,對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有很多的參考價值。 《水經(jīng)注》有如此深遠影響,這與酈道元治學態(tài)度的認真是分不開的。 為了著作此書,他搜集了大量文獻資料,引書多達437種,輯錄了漢魏金石碑刻多達350種左右,還采錄了不少民間歌謠、諺語方言、傳說故事等,并對所得各種資料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親自實地考察,尋訪古跡,追本溯源,采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這本書實際上是中國北魏以前的古代地理總結(jié),書中許多珍貴資料早已失傳,不少人從中可以輯佚或校正一些古籍。

道德經(jīng)50章53章原文譯文?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五十章原文及譯文 [原文] 出生入死①,生之徒②,十有三③;死之徒④,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⑤,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⑥。蓋聞善攝生⑦者,陸行不遇兕虎⑧,入軍不被甲兵⑨。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⑩。 [譯文]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終入于地而死。屬于長壽的人有十分之三;屬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來可以活得長久些,卻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奉養(yǎng)太過度了。據(jù)說,善于養(yǎng)護自己生命的人,在陸地上行走,不會遇到兇惡的犀牛和猛虎,在戰(zhàn)爭中也受不到武器的傷害。犀牛于其身無處投角,老虎對其身無處伸爪,武器對其身無處刺擊鋒刃。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沒有進入死亡的領域。 《道德經(jīng)》五十三章 《原文》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謂盜宇,非道也哉! (譯文)讓我稍微有點曉得的,依照偉大的自然變化規(guī)律運行而行為的人,唯有施行起來害怕出現(xiàn)差錯。偉大的自然變化規(guī)律運行軌跡甚是平坦,而人們喜好走捷徑,甚至不分白天和黑夜,田地甚至都荒蕪了,倉庫甚至都空虛了,穿著華麗的衣服,講解著華采的言論,腰間佩帶著鋒利的寶劍,討厭飲水吃飯,錢財和貨物都是多余的,以上這些行為表現(xiàn),稱作濫竽充數(shù),不是自然變化規(guī)律運行軌跡的本質(zhì)呀。

因為走捷徑而賠上時間、金錢、甚至性命的例子

賭博、 犯法:搶劫.販賣

俠嵐第5季+墨夷和通古鏡甚么關(guān)系

通古鏡是墨夷的所屬神器 查看原帖>>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靜是什么意思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執(zhí)一隅以自矜嚴者,視此省哉!”的意思是:真理的大道其實很平實。那些在黑暗中守著迷茫,執(zhí)著地呆在角落獨自守舊的人,看看這故事應該省悟??! 【出處】《應諧錄·盲人墜橋》——明·劉元卿 有盲子道涸溪,橋上失墜,兩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墜深淵已。過者告之曰:“毋怖,第放下,即實地也?!泵ぷ硬恍?,握楯長號。久之,力憊,失手墜地。乃自哂三聲,曰:“嘻!早知即實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執(zhí)一隅以自矜嚴者,視此省哉! 【譯文】有盲人過干涸的溪流,在橋上失足墜落,兩手攀住橋欄桿,戰(zhàn)戰(zhàn)兢兢抓緊,恐怕認為一旦失手墮入深淵。經(jīng)過的人告訴他說:“不要怕,盡管放手下來,是實地?!泵と瞬恍?,抓著欄桿不停地哭號,后來時間久了,盲人失手掉到地上。便自嘲道:“呵!早知道是實地,何必久苦自己呢?” 真理的大道其實很平實。那些在黑暗中守著迷茫,執(zhí)著地呆在角落獨自守舊的人,看看這故事應該省悟??! 擴展資料 1、《應諧錄·盲人墜橋》創(chuàng)作背景 《應諧錄》明安成劉元卿纂,原共二十一則,今據(jù)明末杭州刊《雪濤諧史》本選錄十八則。 劉元卿從小發(fā)奮讀書,隆慶四年在江西鄉(xiāng)試中奪魁,后來在他人的推薦下,帶著向朝廷的上書和文卷參加會試,但因“五策傷時,懺張居正”,未獲取錄,還險遭殺身之禍。隆慶六年他創(chuàng)立復禮書院。萬歷二年再次參加考試,又沒有被取錄,于是絕意功名,回到家鄉(xiāng),研究理學,收徒講學。 2、《應諧錄·盲人墜橋》作者介紹 劉元卿 (1544-1609),字調(diào)甫,號旋宇,一號瀘瀟,明朝吉安府安??h西鄉(xiāng)人。明朝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門后期大家,在理學、教育和文學等領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豐,有《劉聘君全集》,其寓言集《賢弈編》被收入“四庫全書”。

民之秉夷,好是懿德什么意思

民之秉彝,民眾秉持常彝(常規(guī)), 好是懿德。喜好這樣的美德(好的效果)。 民所秉執(zhí)的常性是好此“懿德”的,也就意味著人性是好美德的,是善的。 “秉彝”是天賦予人的恒常持久的“性”,“好是懿德”的“德”,當作易乾文言上所說“夫人者,與天地合其德”的“德”字講,是天地的本質(zhì),亦即“天命在人內(nèi)的性”,因而,“懿德”便是好善惡惡的“性”。這“性”來自天命,遵之行之必可使自己的生命“擴而充之,足以保四?!保献庸珜O丑上),以與宇宙生命取得本質(zhì)上的融合無間,亦即“上下與天地同流”(孟子盡心上),而達“萬物皆備于我”(孟子盡心上)的圓滿境界。

給孩子們講阿基米德的故事說明了甚么、

應當是說明酷愛科學,要有執(zhí)著的精神。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