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禮儀兒歌有哪些歌曲

禮儀是什么?為什么要禮儀?都有哪些禮儀?
3個回答2022-07-25 22:02
禮儀是內(nèi)涵,風度來自禮儀,禮儀未必風度,但風度一定需要禮儀,
禮儀故事、禮儀諺語、禮儀名言
1個回答2024-01-20 22:52
子日“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來自《論語·顏淵》

不符合禮制規(guī)定的,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不能動
---------------孔子的《論語》
卷六 顏淵第十二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非禮勿視
孔子的《論語》
卷六 顏淵第十二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div>
想學禮儀,哪有好的禮儀學校
1個回答2024-08-26 03:42
我也想學,可是沒地。找一些金正昆教授的禮儀方面的光盤自己看吧
什么是禮儀?為什么要學禮儀?
1個回答2022-12-18 17:30
禮商書院,線上學習平臺。每天十分鐘,氣質(zhì)大不同!
什么是禮儀?禮儀的作用?
1個回答2022-10-03 16:58
禮儀就是人與人相處時的用語及行為,禮儀作用是讓人相處更得體,表現(xiàn)你好的一面給人留下好印象
學生禮儀的尊師禮儀
1個回答2024-02-17 00:03

學生在校園內(nèi)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yīng)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或宿舍,應(yīng)先敲門,也不能給同學起帶侮辱性的綽號,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這些事關(guān)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六個禮儀的典故成語,從中得到哪些禮儀
1個回答2024-02-04 16:05
一諾千金
秦朝末年,楚國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這個人個性耿直,而且非常講信用,只要他答應(yīng)的事,就一定會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許多人的稱贊,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經(jīng)在項羽的軍中當過將領(lǐng),而且率兵多次打敗劉邦,所以當劉邦建立漢朝,當上皇帝的時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似黃金千兩,藏匿他的人則遭到滅門三族的懲罰??墒?,季布為人正直而且時常行俠仗義,所以大家都想保護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過了一段時間,捉拿他的風聲更緊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頭發(fā)剃光,化裝成奴隸和幾十個家僮一起賣給了魯國的朱家當勞工。
朱家主人很欣賞季布,于是專程去洛陽請劉邦的好朋友汝陰侯滕公向劉邦說情,希望能撤銷追殺季布的通緝令,后來劉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還給了他一個官職。有一個和季布同鄉(xiāng)、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歡和有權(quán)有勢的朋友來往,于是就托人寫介紹信給季布,希望能和季布認識、交朋友。可是季布一見到他就很反感,根本不想再理會曹邱生,但是他面對季布討厭的神色,像是沒發(fā)生什么事的繼續(xù)說:“您也知道我們都是楚國人,人們常說‘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句話是我到處替您宣揚的結(jié)果,可是您為什么總是拒絕見我呢?”季布聽完曹邱生的話,非常高興,頓時改變了態(tài)度,而將他當作上賓來招待。

舉案齊眉、
孔融讓梨
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yīng)該懂得謙讓的禮儀?!度纸?jīng)》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于此。
程門立雪。

黃香溫席
是講孝順父母的。

臥冰求鯉
故事最早出自干寶的《搜神記》,講述晉人王祥冬天為繼母捕魚的事情,被后世奉為奉行孝道的經(jīng)典故事。

伯俞泣杖
指孝順父母
伯俞有過,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嘗見泣,今泣何也?’對曰:‘他日俞得罪,笞嘗痛,今母之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2] 漢·劉向《說苑·建本》
樂經(jīng)禮記禮儀打一成語
1個回答2024-01-31 14:29
史記》中《禮書》的“禮”不完全指的是禮儀。
《禮書》是司馬遷的《史記》八書之一,專門探討有關(guān)禮的若干理論。禮,就是維系世間萬物等級、秩序的規(guī)定或制度。司馬遷列為八書之首,反映了他對社會等級、秩序重要性的認識。
《史記·禮書》的內(nèi)容:
本篇以“禮由人起”為界,分為二部分,以前為序錄,簡述禮的特征、功能和沿革。以下是詳說,是刪截《荀子》“禮論”、“議兵”二篇文字而成。又可分為七個層次:序論二,詳說五。前二個自然段為第一層,論“沿人情而制禮”。“沿人情”的意思包括“順人情”、“節(jié)人欲”二個方面。第三、四、五自然段為第二層,述禮制沿革。第六、七、八自然段載自“禮論”,是第三層,內(nèi)容是第一層的深化,惟把“順人情”概括為“養(yǎng)”人情,“節(jié)人欲”概括為“禮之辨”。進而指出后者是儒、墨兩家理論的分界線,即認為墨家主張“一之于情性”,儒者則主張人欲按等級加以節(jié)制。第四層包括九、十兩個自然段,是“議兵”篇中文字,內(nèi)容是以實例證明禮的重要性。以下至篇末均出自“禮論”,其中第十一、十二、十三自然段為第五層,論禮的另一特征是“貴本親用”。先述“禮有三本”:天地、先祖和君師。次以實例說明辨尊卑大小是“貴本”的具體表現(xiàn)。末述“貴本親用”是禮的最高形式。第十四自然段為第六層,是以上內(nèi)容的綜述。余為第七層,是太史公評語(也是載取“禮論”中文字而成),重申了禮的重要性,提出“禮為人道之極”、禮貴適中的觀點。 展開
形容禮節(jié)禮儀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2-08 18:54
禮讓三先;仁者愛人;父慈子孝;謙和好禮;推心置腹;與人為善;虛席以待;禮尚往來;彬彬有禮;平易近人。誠信知理,程門立雪。相敬如賓,禮賢下士,來而不往非禮也。非禮無言,非禮無視,舉案齊眉。
有關(guān)與禮節(jié)、禮貌、儀式、儀表,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2 19:14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jié),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yīng)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yīng)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將尊敬長輩的崇高品格通過一則短小精悍的故事展示的淋漓盡致





禮儀的故事: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后,他放棄做官,繼續(xù)求學。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倆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他們的學說為后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

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4年后程顥去世,又繼續(xù)拜程頤為師。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游?。?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

后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范。



名人禮儀故事:張良拜師





張良(?—前186年),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后,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后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jīng)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yǎng)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jīng)等在那里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么遲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fā)跡了。以后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崩先苏f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jīng)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yīng)。沛公劉邦率領(lǐng)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于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jù)《太公兵法》經(jīng)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計謀,后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后,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隨從劉邦經(jīng)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并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后,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想一想:這是一個動人的傳說,張良拜師,第三次才見到老師,如果是你,你會去第三次嗎?為什么?





禮儀故事: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fā)生在唐朝。當時,云南一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lǐng)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里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jīng)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本挷咭幌?,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并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致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圣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xiàn)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禮儀故事:楊香扼虎救親







楊香扼虎救親是一個中華傳統(tǒng)禮儀故事。



楊香是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有一天,她跟著父親楊豐到田間去收割莊稼。兩人剛走到半路上,突然躍出一只大老虎,咬住楊香的父親便往回跑。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她臨危不懼,一心只想著被老虎拖走的父親,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拼命奔上去,抓住老虎的脖子便往死里掐。起初,老虎用力反撲,可楊香硬不松手,老虎漸漸元氣大泄,磨著牙齒,終于斷了氣。楊香的父親終于脫離了險境,免于老虎的傷害。



后人為贊揚楊香寫文記曰:楊香,年十四歲。隨父豐往田中獲粟,父為虎曳去。時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扼持虎頸,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