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佛三圣有聲書

圣佛是什么佛?
1個回答2023-01-25 08:22
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因為各自美好完滿的功德與品性,被贊譽為“五圣佛”,是與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眾生最為有緣的五尊諸佛菩薩。
佛的圣地是什么
1個回答2023-01-15 00:31
什么意思啊?
佛是西天大圣人
1個回答2024-02-24 04:50
佛是西天大圣人,圣人托夢在朝廷,朝廷有個唐三藏,三藏西天去取經(jīng),取經(jīng)路途多辛苦,辛苦才得見世尊,世尊留下經(jīng)一卷,一卷經(jīng)書渡亡魂。
佛教圣地的傳說講了什么?
1個回答2024-04-05 05:01
傳說五臺最早是道家的地盤,《道經(jīng)》里稱五臺山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廟?!肚鍥錾街尽贩Q佛教的文殊菩薩初來震旦(古代印度人稱中國為震旦)時,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觀內(nèi),這說明當(dāng)時五臺山為道家所踞。
佛教最初傳入我國時,只有少數(shù)人奉行。公元前二年,大月支國(原居我國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的少數(shù)民族,西遷中亞后建立的國家)國王的使者伊存來到當(dāng)時中國的首都長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經(jīng)給一個名叫景盧的博士弟子,這是中國史書上關(guān)于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的記錄。
佛教傳入五臺山,普遍的說法是始于東漢。史籍記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漢明帝派往去西域求法的使者同兩位印度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來到洛陽。
永平十一年在洛陽城西雍門外御道之南,建造一座僧院以供主兩位印度高僧居住為紀念白馬負經(jīng)(《四十二章經(jīng)》)輸像(佛像)之功,因名白馬寺。
永平十一年,迦葉摩騰、竺法蘭從洛慢來到了五臺山(當(dāng)時叫清涼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臺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相傳峨嵋山是普賢菩薩、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建寺,但由于當(dāng)時五臺山是道教根據(jù)地,他二人頗受排擠,奏知漢明帝。據(jù)《國史舊聞》第一冊五0二頁載:“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明帝集諸道士于白馬寺,使與摩騰、竺法蘭二人塞法?!彪p方達成協(xié)議——約期焚經(jīng),以別真?zhèn)危ㄏ鄠?,焚?jīng)地點在今西安焚經(jīng)臺)。焚經(jīng)的結(jié)果,道教經(jīng)文全部焚毀,佛教經(jīng)文卻尚未完全燒盡,他二人獲得建寺的權(quán)利。臺內(nèi)山多地廣,河流縱橫,何處建寺適宜?《清涼山志》載:“在大塔左側(cè),有釋迦佛所遺足跡,其長一尺六寸,廣六寸,千幅輪相,十指皆現(xiàn)”。相傳他二人不僅發(fā)現(xiàn)此足跡,而且還發(fā)現(xiàn)有“舍利”,再加上營坊村這座山的山勢奇?zhèn)?,氣象不凡,和印度的靈鷲山(釋迦佛修行處)相似。由于這三種原因,故決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后,寺以山名——靈鷲寺。漢明帝劉莊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兩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叫做大孚靈鷲寺。大孚靈鷲寺是現(xiàn)今顯通寺的前身。從那時起,五臺山開始成為中國佛教中心,五臺山的大孚靈鷲寺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院。
南北朝時期,五臺山佛教的發(fā)展出現(xiàn)第一個高潮。北魏孝文帝對靈鷲寺進行規(guī)模較大的擴建,并在周圍興建了善經(jīng)院、真容院等十二個寺院。北齊時,五臺山寺廟猛增到二百余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詔在五個臺頂各建一座寺廟。即東臺望海寺、南臺普濟寺、西臺法雷寺、北臺靈應(yīng)寺、中臺演教寺。也因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演教的地方,所以這五個臺頂上的寺廟均供奉文殊菩薩,但五個文殊的法號完全不同:東臺望海寺供聰明文殊、南臺普濟寺供智慧文殊、西臺法雷寺供獅子文殊、北臺靈應(yīng)寺供無垢文殊、中臺演教寺供孺童文殊。從此以后,凡到五臺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個臺頂寺廟里禮拜,叫做朝臺。此時五臺山之名已經(jīng)大量出現(xiàn)在北齊史籍之中了。
盛唐時期,五臺山佛教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第二個高潮?!度A嚴鈔》載:“自太宗至德宗凡九帝(公元627-805年)莫不傾仰靈山,留神圣境,御札天衣,每光五頂……不可悉記。”這個期間據(jù)《古清涼傳》,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有僧侶三千多人。此時的五臺山,不僅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副其實的佛教圣地了,被譽為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五臺山佛教的發(fā)展,并非一帆風(fēng)順,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唐武宗會冒五年(公元845年)、后周世宗顯德二年(公元955年),所謂“三武一宗”,由于他們不信佛,曾經(jīng)四次大滅佛法,全國不少佛教寺廟遭到了毀壞,五臺山也不例外,所有的寺院幾乎被焚毀殆盡,僅留下一座邊遠小廟南禪寺。后來,唐宣宗雖大興佛法,五臺山因元氣大傷,難以復(fù)原。到了北宋,臺內(nèi)、臺外寺廟僅存七十二所。北宋的太宗、真宗和仁宗信奉佛教。這三個皇帝留在五臺山上的“天書玉札”就達三百八十多軸。元至明初,五臺山的寺廟建筑又有所恢復(fù)。
明清時期,五臺山佛教再度振興,出現(xiàn)了第三個高潮。清代各帝,均信佛法。康熙時,還在臺懷、射虎川和南臺等地營建行宮,每隔兩三年必朝山一次。乾隆時也是如此,直到嘉慶中年以后,才不復(fù)繼續(xù)下去。民國年間,仍有善男信女布施錢財,修建寺廟。據(jù)一九五三年成立的“五臺山古跡保護所”調(diào)查,臺內(nèi)、臺外、臺頂、臺下青廟有九十九座,黃廟有二十五座,共計一百二十四座(《五臺山導(dǎo)游》一書,有124座寺院的名稱表)。在抗日戰(zhàn)爭前,通常冬季五臺山有僧尼一千余人,夏季的二千余人。日寇侵占五臺山以后,許多僧尼逃走,五臺山佛教驟衰。一九四六年五臺山解放后,這座舉世聞名的佛教名山才真正回到了人民手里。一九五二年,政府拔款對五臺山的古跡進行整修。一九五三年,又正式成立了五臺山古跡保護所,對寺廟建筑和名勝古跡有重點在進行保養(yǎng)和修繕。在這方面,五臺山民族事務(wù)委員會和宗教事務(wù)委員會,作出了很大努力。使得五臺山這位歷經(jīng)滄桑的歷史“老人”,如今能以新的姿態(tài),新的面貌迎接慕名而來的中外游客。
圣空法師佛學(xué)問答我
1個回答2024-04-12 23:39
圣空法師,禪凈密三宗兼修,1969年生,吉林省通化人?,F(xiàn)任廣東潮州紫蓮山佛母寺住持。1990年在少林寺出家,1992年在白馬寺受戒,后到潮州嶺東佛學(xué)院學(xué)習(xí)。畢業(yè)后到九華山后山獅子洞苦修,之后幾十年如一日,誦持楞嚴咒,精研《楞嚴經(jīng)》,弘揚楞嚴法門。 2012年10--2013年1月主持了國內(nèi)盛況空前的百日楞嚴大法會。
三圣佛的介紹
1個回答2024-06-27 08:54

三圣佛是指本土知蔽猛三圣佛并激,東方三圣佛、華藏三圣佛和極樂三圣佛。搭橋

佛教四大佛圣地是…?
3個回答2022-11-14 06:51
山西五臺縣五臺山,文殊菩薩安徽黃山市九華山,地藏菩薩四川眉山市峨眉山,普賢菩薩浙江舟山市普陀山,觀音菩薩
佛教圣地
2個回答2022-11-13 07:26
五臺山,嵩山的少林寺
佛經(jīng)或古圣賢書推薦
1個回答2024-03-08 02:38
窮則偏道(含儒釋),達則偏儒(含道釋),其實窮、達皆儒、釋、道也。

道德經(jīng)、大學(xué)、論語、孟子、中庸、菜根譚、壇經(jīng)、金剛經(jīng)、華嚴經(jīng)、圓覺經(jīng)

而史記是表,表而無表,內(nèi)含道,含而無含。
梁公圣佛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3-09 20:01
 梁公佛者,名慈能,馬山都人,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一○九八)戊寅五月二十六日降生,生而穎異,酷愛清靜,父母貧不能養(yǎng),其姐適莫巷村,往依焉,聞阮子郁修道成佛,慕之,趨往參謁,夜夢阮說,授以功課,乃祝發(fā)爲(wèi)僧,修持不輟,終日不語,如愚人焉,常隨其師應(yīng)供諸方,所得布施,出遇貧者老者,無問識與不識,輒與之無逃,時人莫測也,徽宗政和元年(公元一一一六年)丙申九月初三日,身穿黃袍,手持素珠,往高平山坐化,年才十九歲,衆(zhòng)議如阮佛故事裝飾,肉身供養(yǎng),時俗姓梁村與莫巷村爭迎不決,乃祝以香煙向處爲(wèi)準,忽縹渺淩空,旋飛于莫巷村,因爲(wèi)蔽以奉之,號化師臺,僅足以蔽風(fēng)雨而已。梁村有所祈報,則迎奉永安堂內(nèi),由來已久,迨元世至元二十七年(公元一二九○年)庚寅,裏人馬焄,始將化師臺擴而大之,移舊寶勝寺賜額上焉。梁成道後,宋理宗嘉熙二年(公元一二三八年)戊戍,帝患病,嘗現(xiàn)身調(diào)護之,敕封正大救應(yīng)化師菩薩,及明敕封高平得道化師菩薩,國朝婁著靈異,文宗鹹豐間,護官軍獲勝,皆與阮佛同,惟十年(公元一八六○年)庚申發(fā)逆圍縣城後,鄉(xiāng)人奉梁避居三水城,吧紳于西南設(shè)子局,籌遠糧響接濟,城中軍食,屢瀕于險,卒能源源不斷,始終無失,皆以爲(wèi)梁所默佑雲(yún)。解圍後,先由邑紳黃翰華等聯(lián)詳請奏加封號曰靈佑,繼由署縣張作彥詳請奏加封曰普佑,先後皆建醮賀封,以酬慈貺,梁公佛之靈亦由是而益昭昭矣。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