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問題

2023-12-02 09:44

3個回答
通假字是原來古代是那個子,后來慢慢演化成了現(xiàn)在用的字. 通感是用形容一種感官的詞來形容另一種感官的詞.
如:<<星星變奏曲>>里的-閃閃爍爍的聲音從遠方飄來
閃閃爍爍原是形容視覺的,但這里用來形容聲音,這就叫通感.
通假字也就是現(xiàn)在的語言中所不允許的,而古人就用了,在沒辦法解釋或指出古人用字錯誤,所以產(chǎn)生通假字這概念
通感
人的認識活動,一般是從感覺、知覺、到表象,進而形成概念、判斷和推理。
人的各種不同的感官,只能對事物某些特定的屬性加以認識,因此在人們從感覺、知覺到表象的過程中,實際上也是各種感覺器官相通的過程。人類藝術(shù)活動的“通感”實際上就是人們的認識活動的一種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
審美是人類特有的活動。通感,就是在人們的審美活動中使各種審美感官,如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互相溝通,互相轉(zhuǎn)化。錢鐘書先生說過,“在日常經(jīng)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官能的領(lǐng)域,可以不分界線……”。可見,通感廣泛的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感受之中,就象你看著滿園的春色,會哼起“春之歌”一樣?,F(xiàn)實生活的文字的印記也不可避免地打下了“通感”的印記。例如,“搖曳的音調(diào)”、“表情冷漠”、“一彎寒月”等詞語中,視覺、聽覺、觸覺構(gòu)成了通感。人們常用“甜美”形容歌聲,“甜”本屬于味覺印象,“美”屬于視覺印象,“歌聲”則屬于聽覺感受。人的五種感官,“通”得最普遍的,是視覺與聽覺。運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維定勢,深化藝術(shù)。通感哲學(xué)基礎(chǔ)就是自然界普遍相通的原則,客觀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通感同樣也可以用聲音和色彩等等手段去表達人類的感情,它成為了寫作實踐中一種重要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段。在現(xiàn)代文學(xué)作品中,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讀者各種感官共同參與對審美對象的感悟,克服審美對象知覺感官的局限,從而使文章產(chǎn)生的美感更加豐富和強烈。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有關(guān)通感的句子,一般人只是注意到了“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嶺上奏著的名曲”兩句。這兩句,歷來被奉為近代文學(xué)應(yīng)用通感的典范。第一句中,感官對“清香”的嗅覺和“歌聲”的聽覺構(gòu)成了通感。由比喻構(gòu)成的通感,要有相似點,那就是“隱隱約約”、“斷斷續(xù)續(xù)”,因為是“縷縷”和“渺?!?。作者在描寫時打破了常規(guī),把“聲”、“香”聯(lián)系起來,使嗅覺與聽覺溝通。這樣,就會調(diào)動起讀者的生活經(jīng)驗,使之充分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作者用“遠處高樓上”飄來的“渺茫的歌聲”的時斷時續(xù),隱隱約約的體驗,來品味微風(fēng)送來的時有時無、如絲如縷的荷花散發(fā)的“清香”,喚起人內(nèi)心微妙地情感,使兩種作用不同的感官知覺,在心理反應(yīng)上得到了自然地溝通。第二句中,視覺的“光和影”與聽覺的“的旋律”、“名曲”構(gòu)成了通感。用“旋律”、“名曲”喻指光和影疏密起伏和輕重濃淡的色調(diào),作者的藝術(shù)感受已不滿足于單純的視覺勾畫而訴之于聽覺,因為小提琴有著高低起伏的音律和輕重緩急的節(jié)奏,它的和諧與光影的和諧有其相通之處。不能把通感簡單理解為感官的轉(zhuǎn)移,這種理解沒有什么意思,更不足于說明人在審美活動中獲得的美感?!疤林械脑律钡墓夂陀暗暮椭C,本來就是在滿足現(xiàn)有的視覺體驗之外,同時還滿足著審美主體的聽覺體驗,這兩種審美體驗是同時交互著進行,而不是由一端到另一端的靜止不動。
實際上在《荷塘月色》中還有幾處通感的句子。比如:“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边@個句子的本體應(yīng)該是在分號之前的那個分句?!叭~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的視覺,和朦朧的夢境構(gòu)成通感。聯(lián)系前邊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彪鼥V的月光、薄薄的青霧,使月下荷塘如同世外夢幻的仙境,作者的心才能夠暫時得到寧靜,才能排遣內(nèi)心的彷徨和苦悶,從而透露出淡淡的喜悅。還有,“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的?!薄皾M月”的“朗照”是“酣眠”,痛快淋漓;“淡淡的云”遮月,是別有風(fēng)味的小睡。在這里,視覺和妙不可言的生理感受構(gòu)了通感。在這奇妙的意境里,作者表達了暫得“寧靜”的心理體驗,既表現(xiàn)得委婉含蓄,又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夜游荷塘、觀賞月色本身就是作者“小睡”時的解脫。生活中有了景致,才會有了情思;有了滿懷的情思,才會有如此的妙筆?!逗商猎律芳捌渖衩畹耐ǜ惺址?,在讀者的期待視野中早已成為永久的文學(xué)存在,也就是說,作者能調(diào)動讀者長期積累起來的各個生活方面的經(jīng)驗,讓我們?nèi)ゴФ?、體會那難于直接描述的事物,達成一種更高層次的共鳴,讓我們在欣賞過程中產(chǎn)生如臨其境、如睹其物、如聞其香、如聆其聲的真切、深刻的藝術(shù)感受。《荷塘月色》多處通感的運用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成功的典型范例,它有著的深厚的心理學(xué)和美學(xué)理論的基礎(chǔ)。人的視、聽、嗅、味、觸等各種感官雖有分工,但是它們感受能夠相通,人類的形象思維是一個整體,同時也離不開抽象思維。文學(xué)藝術(shù)是間接造型的語言藝術(shù),我們的感官去感知它塑造的藝術(shù)形象時,理當(dāng)可以彼此相通。朱自清先生在感受“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的美景時,調(diào)動了自己的諸多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獨處”的心靈感受和現(xiàn)實與內(nèi)心構(gòu)成的獨特意境之中,當(dāng)直覺到一種感官不夠用時,就自然地借助于其他感官的幫助和補充。
作者把嗅覺感受的"清香"和視覺感受的“和諧的光與影”都移之于聽覺,把朦朧的月色和透著薄紗的景物的奇特視覺,移之于夢境,而這種夢境又如此的依稀和酣暢……??梢?,朱自清先生對生活與藝術(shù)有自己的獨特的體驗和見解,但他并沒有把個人的觀點、趣味強加于讀者身上,而是給讀者以廣闊的想象空間,憑借讀者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活體驗去形成獨特的藝術(shù)形象。
總之,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以通感的多處獨特的運用,給人以奇麗的心靈感受,美哉!
然而,我們更深一步的探討,文藝作品的“通感”手法為什么會出現(xiàn)?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藝術(shù)魅力?它的認識論和心理學(xué)的基礎(chǔ)是什么?有人把不太懂音樂的人戲稱“樂盲”,音樂是用來聽的,怎么不叫“樂聾”呢?看來,這里強調(diào)了聽覺和視覺是相同的,并且強調(diào)了視覺的形象在理解音樂的上重要性。張愛玲在《談音樂》中說:“氣味總是暫時,偶爾的,長久嗅著,既使可能,也受不了。所以氣味到底是小趣味。而顏色,有了個顏色就有在那里了,使人安心。顏色和氣味的愉快也許和這有關(guān)系。不像音樂,音樂永遠是離開了它自己到別處去的,到哪里,似乎誰都不能確定,而且才到就已經(jīng)過去了,跟著又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边@段話,給我們的啟示,音樂的記憶和理解需要靠視覺形象的記憶。人的感官,人的感覺和知覺,在形成表象時,就是一個互相感應(yīng)的相通過程?!跋棺用蟆钡脑⒀怨适?,就說明了各個感覺器官,如果不能“通感”,就不能對一個事物作出正確的全面地反映。而文學(xué)、音樂等藝術(shù)形式,就是把這種“通感”有意識的自覺地運用,從而使各種感官著達到全面的心理感受,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實際上,人的審美體驗,也必須調(diào)動各種感官并且要使他們相通,否則就不能產(chǎn)生美感。有人常常說,看景不如聽景,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現(xiàn)實的景物不美,而是我們?nèi)鄙兕I(lǐng)悟“美”的“通感”。審美活動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體形象,突出地強調(diào)“通感”。所以,研究藝術(shù),人們往往喜歡讓感官們彌漫一氣,探究起色、味、音,眼、鼻,耳的“通感”關(guān)系來。討論大都離不開對“通感”的闡釋。許多時候,我們把通感看作是一種修辭手法,譬如我們上文分析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通感往往和比喻相連結(jié),一個“像”字就是一座橋,使聽覺、視覺、嗅覺和夢境之間得以自然而自如的轉(zhuǎn)化,轉(zhuǎn)化的基礎(chǔ)在我們的智力結(jié)構(gòu)。愛倫·坡說,光譜中的橙色光線和蚊蚋的嘈嘈之聲,給他的感覺幾乎相同,只因我們的感官就是一個共鳴腔。由此可見,“通感”不僅是一種藝術(shù)手法,而且是我們感知世界的最本然的規(guī)律,以至于成為我們理解世界的萬能鑰匙。實際上,一切優(yōu)秀的文學(xué)藝術(shù),都具有 “通感”情結(jié),在強烈的攝人魂魄的審美形式外,其作品的形式美在人們心理上造成的聯(lián)覺通感,可以使人們在審美愉悅中完成觀念變革的洗禮——這是一種在藝術(shù)欣賞中完成的哲學(xué)頓悟升華。這種思維范式首先要求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進入忘我的凝神靜思狀態(tài),然后,以意象思維的方式在審美心理時空再造一個理想化的意義世界。所以,所謂意象思維,就是一種“通感”思維。
總之,先有人類認識事物的感官相通,才有人們心理感知的“通感”,然后有修辭手法的“通感”,“通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種形式,是一種普遍的認識活動和心理現(xiàn)象。
相關(guān)問答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2-01 10:00
生命中的諸多苦事,看似輕如鴻毛,卻讓人難以承受; 人的生命如此單薄輕微,無法承載過重的負擔(dān).
四千年美女鞠婧祎熱劇《蕓汐傳》近期上映,為何熱度不減?
3個回答2023-02-01 10:00
肯定是被小鞠給迷到了
出去奮斗還是回家繼承家產(chǎn)?
4個回答2023-02-01 10:00
首先回家繼承家產(chǎn),處理妥當(dāng)之后,也不能坐吃山空,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應(yīng)該再去奮斗,這樣比較穩(wěn)妥,別把自己逼到?jīng)]有退路再出去奮斗,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定要做長遠打算,
關(guān)于新配眼鏡遇到的問題
3個回答2023-02-01 10:00
有可能是由于驗光片與眼的距離和眼鏡片與眼的距離不一致所造成的。按問題中所說的情況分析,這副眼鏡最大的可能是距離眼睛太近的原因所造成的,其次有可能是鏡度偏高的原因造成的。這只能是猜測。倘若確實感到有問題...
全文
“丁零丁零”類似的描寫聲音的詞語有哪些?
2個回答2023-02-01 10:00
精靈精靈,叮鈴叮鈴,叮咚叮咚,叮鈴叮鈴,嘩啦嘩啦!
一段糟糕的初戀,對以后的感情會有什么影響?
4個回答2023-02-01 10:00
一般情況下不會的,初戀就是青澀的,即使不完美,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淡出記憶,以后遇到有緣人,還會有甜美的愛情的。
為什么叫出馬仙呀?難道是騎著馬?
1個回答2023-02-01 10:00
出馬就是俗稱,就是仙立堂子的一種形式啊,出馬多指地仙而言,地仙或草仙。出馬多指仙家領(lǐng)取功德,弟子得財啊。出馬仙常為幾年或是幾年,弟子多為全捆。仙家看事急準(zhǔn),出馬就是一種形式,
語言的傷害比刀子還痛
1個回答2023-02-01 10:00
是的,有很多時候,身體上的傷害比不上別人對你心靈上的攻擊,可可的話語會在一剎那間讓一個人做出錯誤的決定。
"陳數(shù)"的"數(shù)"的拼音
2個回答2023-02-01 10:01
shu,讀四聲
一部韓劇內(nèi)容跟因為愛情有多美差不多叫什么名想不起來了。
1個回答2023-02-01 10:01
韓劇「天使的選擇」,2012的劇,「因為愛情有多美」就是根據(jù)它翻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