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縣名的來歷

2024-04-08 22:54

請指教.
2024-04-09 01:23
  扶風縣名的由來
  扶風境內設縣的歷史可上溯到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周顯王十八年),秦國在今扶風境內北設美陽縣,治所在今法門鎮(zhèn);南設邰縣,治所在今揉谷鄉(xiāng),現(xiàn)劃歸楊凌區(qū)。從公元前350年設美陽縣、邰縣一直到唐武德三年(620年),在今縣址設湋川縣再到唐貞觀八年(634年)改湋川縣為扶風縣,今扶風縣境,北面以法門鎮(zhèn)為中心,先后設立過美陽縣、周城縣、三龍縣、岐山縣;以揉谷鄉(xiāng)為中心先后設立過邰縣、武功縣、美陽縣。美陽縣以地處美水之陽得名,周城縣因地處周原得名,三龍縣以境內岐水有三條水源得名,岐山縣(非今岐山縣)因地處岐山之南十里得名,邰縣以古邰城得名,武功縣(非今武功縣)因南鄰武功山(今太白山一段)得名,湋川縣以地處湋河川道得名,那么,扶風二字是因何而來的呢?
  扶風,原為官職名稱,后將該官所轄區(qū)域以其官職稱之,逐漸演變成地名。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在地處京畿之地的關中中部地區(qū),設立三個官員,即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京兆尹:相當于今日首都的市長,京,是極大的意思,兆則表示數量眾多,取國都的氣派與規(guī)模宏大之意。左馮翊:馮(píng),意為輔,翊,意為佐,馮翊二字完整地可以讀解為輔佐,取輔佐君王之意。右扶風:扶:扶助,風,風化,取扶助京師,以正風化之意。后來演變成這三個官員管轄的地區(qū),史稱“三輔”。
  三國魏以右扶風改置扶風郡,治所在槐里縣(今陜西興平縣東南南佐村)。西晉改為扶風國,移治池陽縣(今陜西涇陽縣西北),十六國復為郡。北魏移治好畤縣(今陜西乾縣東好畤村東南),永安元年(528年)移治始平縣(今陜西興平縣東北)。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隨始平縣移治今興平縣東南南佐村。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大業(yè)三年(607年)復置,移治雍縣(今陜西風翔縣)。唐初改置岐州,天寶元年(742年)復為扶風郡,至德元年(756年)改名鳳翔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在今扶風縣址設立湋川縣,在今武功縣長寧鎮(zhèn)設立扶風縣(俗稱東扶風),唐貞觀元年(626年)撤扶風縣,唐貞觀八年(634年)改湋川縣為扶風縣(俗稱西扶風)。從那時起,中間除金天眷三年(1140年)更名扶興縣,隨即金皇統(tǒng)二年(1142年)又恢復扶風縣名,以及公元1958年至1961年扶風縣并入興平縣以外,扶風縣名一直使用至今,約1380年之久。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