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的朋友圈里,被很多18歲的照片刷屏。起初我有些疑惑,18歲這究竟是什么梗?
年輕的同事告訴我,18歲的梗是因為:
2017年12月31日,最后一批90后(生于1999年12月31日)度過了他們18歲的生日。
時間過得是有多快。
馮小剛導(dǎo)演用電影《芳華》紀念60后的青春,80后已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埋藏在心底,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沒有太多時間多愁善感,必須馬不停蹄地繼續(xù)趕路。
90后也全部成年,集體告別了青少年時代,00后終于粉墨登場。
你不會覺得唱著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的TFBOYS還是“小朋友”,他們已然是青年。
一場發(fā)生在跨年時刻的朋友圈集體致敬18歲,也讓我想起我的18歲。
戴著白邊的近視眼鏡,梳著馬尾辮子,身上穿的是媽媽親手縫制的”蝙蝠衫”,算是那個年代的時尚吧!
那時的我心無旁騖專心學(xué)習(xí),加上能吃能睡,居然在高考之年還是養(yǎng)得肥肥的。
那年以文科第一名的成績從中學(xué)畢業(yè),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勇氣向暗戀的男生表白......
青春充滿能量,卻沒有方向。
馬克·吐溫說:如果我們能在80歲出生,然后慢慢走向18歲,生活將會幸福無比。
蕭伯納說:人類的青春真不該浪費在年輕人身上。
哈哈,你問我想不想回到18歲?
回答是不想,因為青春有青春的苦悶和慌張,那些艱難的選擇,如果重來一次,我不知道運氣還會不會這么好。
當然,小小的感傷都會有。回想那時的我渴望快點長大,為賦新詞故作深沉。
今天的我已是中年,終究羨慕兒女們的單純與勇氣。
生命因終將逝去而變得有趣,青春也因終將逝去而恣意綻放。
有關(guān)成長,無非是獲得更多能力:
學(xué)習(xí)的能力,思考的能力,生活的能力,愛的能力等等。
如果你用歲月交換了這些能力,那你的青春就沒有枉度!成長遠比成功更加重要。
2009年,我在《天下女人》電視節(jié)目的年度活動上,第一次在媒體上提出了“幸福力”的概念。
并且把它定義為感受、創(chuàng)造和分享幸福的能力。
我們每個人都在追尋幸福,而我欣賞這樣一個比喻:
小鳥站在枝頭,不是因為它確定樹枝不會折斷,而是它相信即使樹枝折斷了,它還有自己飛翔的能力。
哈佛大學(xué)曾有一門最受學(xué)生歡迎的課程,叫作“幸福課”。
幸福課的教授沙哈爾曾經(jīng)接受過我的采訪,他告訴我,他會給學(xué)生留下作業(yè),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更幸福?
他和學(xué)生們一起研究和探討發(fā)現(xiàn):幸福其實是一種選擇。
幸福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事情,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
幸福不是沒有痛苦,而是學(xué)會和痛苦相識、相處,不斷地平衡和發(fā)展。
幸福,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可以學(xué)習(xí)的能力。
如今,“天下女人”品牌逐漸成為一個女性自我成長、探尋幸福力的學(xué)習(xí)和分享平臺。
一個包括原創(chuàng)音頻、視頻節(jié)目、出版、教育培訓(xùn)、論壇與會員俱樂部的女性社區(qū)。
無論是女神、女漢子、大女人、小女人,我們都是是情感豐富、脆弱而又堅強,獨立并相互守望的個體。
女性需要彼此的鼓勵和幫助,需要交流思想與情感,一起面對人生和環(huán)境的種種挑戰(zhàn),追求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