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見·瑾山月
弘一法師李叔同,堪稱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完人”。
六十載的人生中,他承兩世悲歡,歷一生修行。
前半世,他紅塵煉心,見眾生百態(tài),感人間苦樂;
后半生,他佛門苦修,舍榮華富貴,斷世俗牽掛。
他經(jīng)人事,見世面,從懵懂無知走向成熟練達。
而后返璞歸真,掙脫層層束縛,放下萬般嗔癡。
人生,就是一場由簡入繁,又由繁入簡的旅程。
01
從簡單到復(fù)雜是閱歷。
人生伊始,命運給了李叔同一副絕好的牌。
他出身富貴,是津門巨商李世珍的三公子。
煙柳繁華地,他辦詩社、演話劇、學(xué)油畫,廣交名士,暢談時政。
溫柔富貴鄉(xiāng),他聽曲唱戲,談情說愛,為名妓題詞,與佳人幽會。
年輕時的李叔同,曾無數(shù)次走到聚光燈下。
旅居上海之時,他憑一篇文章,聲震城南文社,有了才子的美名。
游學(xué)東京之際,他男扮女裝,以茶花女的扮相,成了話劇界的新星。
在萬眾矚目中,他盡情感受那種被關(guān)愛、被崇拜的快感。
其實,成長于深宅大院的他,也曾簡單得像一張白紙。
走出家門后,才被紅塵暈染出五光十色,有了豐富的體驗。
然而,命運的如椽大筆,向來變幻莫測。
上一秒為你畫出的絢爛,下一秒可能就變成如墨的暗影。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失敗,李叔同目睹革命黨被殘害。
他驟然明白,動蕩的時局下,有太多人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
七年后,疼愛他的母親去世,李叔同再次悲痛欲絕,深感生死的無常。
1914年的一天,一場大雪過后的清晨,好友許幻園忽然拜訪。
只聽得他在門外喊道:“我破產(chǎn)了,就此別過?!?/span>
李叔同跑來開門,卻不見好友身影,眼前只剩一串遠去的腳印。
離去的何止許幻園,這些年來,有太多人都在歲月中走散。
李叔同含淚寫下一首《送別》,在“今宵別夢寒”中,感慨“知交半零落”。
不知不覺間,歲月像一把刻刀,改變了李叔同的容顏。
他蛻去了稚嫩的殼,不再是涉世未深的少年。
在一層層閱歷中,漸漸有了無比復(fù)雜的心境。
他終于懂了,人生少的是圓滿,多的是遺憾。
生活也不是一場游戲,而是生命攸關(guān)的冒險。
古語言: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人像璞玉一樣誕生,但走著走著,都從簡單變得復(fù)雜。
這中間,隔著命運的考驗,生活的磨礪,還有自身的頓悟。
人,總要有一番經(jīng)歷。
歲月靜好時,感受生活的美好;深陷困境時,飽嘗辛酸苦澀。
那些走過的路,看過的風(fēng)景,體會過的喜怒哀樂,感受過的得失成敗,都是歲月的回饋。
從簡單到復(fù)雜,是生而為人的體驗,也是彌足珍貴的閱歷。
02
從復(fù)雜到簡單是修行。
說起李叔同,不得不說民國七年發(fā)生的一件大事。
那天,天津衛(wèi)的賣報童滿大街跑,扯著嗓子喊:“李家三公子,當(dāng)和尚去啦!”
《大公報》上赫然寫道: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法名“弘一”。
一時間,上至社會名流,下至平頭百姓,對此事無不震驚。
不少親朋匆忙趕至虎跑寺,勸說李叔同還俗。
然而,無論外界如何,李叔同只是閉門修禪。
大家本以為李叔同不過是心血來潮,殊不知他早為出家做足的準(zhǔn)備。
他將珍愛的收藏品分贈友人,將金石古玩封存于西泠印社;
他辭去了教學(xué)的工作,與高徒豐子愷、劉質(zhì)平做了告別;
他把錢財寄送回家,將衣物捐贈給百姓,把墨寶字畫悉數(shù)送人。
他舍去“無用”的東西,一個人獨居在簡陋的僧舍。
他身披海青,腳穿芒鞋,三餐飲食,不過是米飯、咸菜和水。
侄子李圣章曾見他穿著百衲衣,用咬扁的柳條當(dāng)牙刷,蘸鹽水刷牙。
還看見他把別人扔的蘿卜撿回來,吃得津津有味。
在別人眼里,弘一的日子太清苦,但在他看來,這卻是最好的修行。
寒冬臘月,他忍住嚴寒,打坐誦經(jīng);清冷深夜,他靜思己過,參禪悟道。
沒有錦衣玉食,不再四處奔忙,他反而在苦修中,對生活有了更深的體悟。
佛語有言:出之幽谷,遷之喬木,返璞歸真,人格圓滿。
沒有物欲的牽絆,掙脫世俗的紛擾,人便能回歸平實。
由簡入繁易,由繁入簡難。
閱盡滄桑后,舍掉名利,釋懷過往,回歸自我,是最難的修行。
弘一法師的傳記中,有這么一幕,令人唏噓不已。
他的日本妻子,不遠萬里趕來相會。
煙霧繚繞的湖面上,他們各自立于船頭。
妻子問:什么是愛?
弘一答:愛是慈悲。
妻子再問:你用慈悲普度眾生,為何獨傷我一人?
弘一不答,轉(zhuǎn)身駕著小船離開。
佛俗兩界,弘一早斬斷情緣,心無波瀾。
他的生活,簡單到無以復(fù)加,他的內(nèi)心,更是了無牽掛。
終其一生,我們見天地,見眾生,但最終要見的,卻是自己。
我們曾被亂麻一樣的人事絆住,被無止境的欲望遮住本性。
若想找回自己,人就必須刪繁就簡,掙脫世俗糾纏。
人生的上半場,要探索,要經(jīng)歷,要擁有。
一到下半場,就要舍,要斷,要離。
03
人生,是回歸簡單的過程。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惟信,將人生分為三重境界。
“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span>
人生最開始,我們不諳世事,心境澄澈,看什么是什么。
等人世間走一遭,見生死離別,感愛恨嗔癡,看什么都復(fù)雜。
而走到最后,卸下滿身的風(fēng)霜,我們又做回了簡單的自己。
李叔同皈依后,經(jīng)過幾年的潛心修煉,又踏上了入世布道之路。
動蕩年月下,他再次被拉扯進喧囂的凡塵俗世。
有人仗著一點交情,邀請他出席各種飯局;
有人為了蹭點名氣,上門索要書法題詞;
有人動用權(quán)威,逼他結(jié)交各級官員;
也有人受困于生活,希望他前來搭救……
弘一閱盡眾生疾苦,看透人心反復(fù),仿佛又走了一遍來路。
一天,一位老友邀請他故地重游,去一趟上海的城南草堂。
弘一推脫不掉,只得前往。
到達草堂后,老友連聲嘆息,盼著弘一能重振當(dāng)日光景,還作了一番詳細的規(guī)劃。
弘一默默聽著,卻是閉口不語,最后竟不道而別。
事后,弘一為老友去了一封書信,寫道:
人生宜靜默、宜從容、宜儉約。忌多欲、忌妄動。
他勸朋友別再多事,也與自己約法三章:不與人師,不見來客、不納施舍。
他再次回寺閉關(guān),每日早睡,黎明起身,過午不食,勤儉度日。
除了偶爾開壇講經(jīng),一直到圓寂,弘一都很少踏出寺門。
這一次,他徹底走出紅塵,抵達了至純至簡的莊嚴境界。
《道德經(jīng)》中講: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人生是一場回歸,從簡到繁,再刪繁就簡。
簡單到復(fù)雜,是前半生的閱歷;復(fù)雜到簡單,是后半生的修行。
人生路上,兜兜轉(zhuǎn)轉(zhuǎn)走一程,我們都將回到最初的起點。
▽
郭沫若曾向弘一法師求墨寶,弘一為他寫下一首《寒山寺》。
其中有兩句為:我心似明月,碧潭澄皎潔。
當(dāng)他走過紅塵路,修得菩提果,最終心如明月,空無一物。
古語言:入世者聰,出世者慧。
入凡塵,長見聞,增閱歷,是做人。
出紅塵,舍物欲,斷執(zhí)念,是修心。
而人生,不過是一場繁與簡的轉(zhuǎn)換。
我們都將在俗事中蛻變,也將在修行中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