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充符-08:游于形骸之內(nèi)

2022-11-27 22:08:51棲霞閣國學(xué)08:10 2555
聲音簡介

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眾矣,我怫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之自寤邪?吾與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游于形骸之內(nèi),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產(chǎn)蹴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德充符的介紹

本篇的中心在于討論人的精神世界,應(yīng)該怎樣反映宇宙萬物的本原觀念和一體性觀念。莊子在本篇里所說的“德”,鎮(zhèn)則旦并非通常理解的道德或者德行,而是指一種心態(tài)。莊子認(rèn)為宇宙萬物均源于“道”,而萬事萬物盡管千差萬別,歸根到底又都渾然為一,從這兩點出發(fā),體現(xiàn)在人的觀念形態(tài)上便應(yīng)是“忘形”與“忘情”。所謂“忘形”就是物我俱化,死生同一;所謂“忘情”就是不存在寵辱、貴賤、好惡、是非。這種“忘形”與“忘情”的精神狀態(tài)就是莊子筆下的“德”。“充”指御擾充實,“符”則是證驗的意思。為了說明“德”的充實與證驗,文章想象出一系列外貌奇丑或形體殘缺不全的人,但是他們的“德”又極為充實,這樣就組成了自成部分的五個小故事:孔子為王駘所折服,申徒嘉使子產(chǎn)感到羞愧,孔子的內(nèi)盯州心比叔山無趾更為丑陋,孔子向魯哀公稱頌哀駘它, 跂支離無脤和大癭為國君所喜愛。五個小故事之后又用莊子和惠子的對話作為結(jié)尾,即第六部分,在莊子的眼里惠子恰是“德”充符的反證,還趕不上那些貌丑形殘的人。

德充符講的什么道理

德充符講的是討論人的精神世界,應(yīng)該怎樣反映宇宙萬物的本原觀念和一體性觀念。 莊子在本篇里所說的“德”,并非通常理解的道德或者德行,而是指一種心態(tài)。莊子認(rèn)為宇宙萬物均源于“道”,而萬事萬物盡管千差萬別,歸根到底又都渾然為一,從這兩點出發(fā),體現(xiàn)在人的觀念形態(tài)上便應(yīng)是“忘形”與“忘情”。 所謂“忘形”就是物我俱化,死生同一;所謂“忘情”就是不存在寵辱、貴賤、好惡、是非。這種“忘形”與“忘情”的精神狀態(tài)就是莊子筆下的“德”?!俺洹敝赋鋵?,“符”則是證驗的意思。 莊子介紹: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約公元前286年),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主流說法為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戰(zhàn)國中期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yīng)楚威王之聘,僅擔(dān)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內(nèi)圣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yuǎn)。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陰陽”,其“三籟”思想與《易經(jīng)》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豐富奇特,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寫得引人入勝,被稱為“文學(xué)的哲學(xué),哲學(xué)的文學(xué)”。其作品收錄于《莊子》一書,代表作有《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

“德充符”是什么意思?

“德”,并非通常理解的道德或者德行,而是指一種心態(tài)。莊子認(rèn)為宇宙萬物均源于“道”,而萬事萬物盡叢滲管千差萬別,歸根到底又都渾然為一,從這兩點出發(fā),體現(xiàn)在人的觀念形態(tài)上便叢粗應(yīng)是“忘形”與“忘情”。所謂“忘形”就是物我俱化,死生同一;所謂“忘情”就是不存在寵辱、貴賤、好惡、是滲鄭脊非。這種“忘形”與“忘情”的精神狀態(tài)就是莊子筆下的“德”。“充”指充實,“符”則是證驗的意思。

介紹 莊子·德充符

對于世俗現(xiàn)象界的否定,莊子是相當(dāng)徹底的,從生死觀上可見一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莊子與主張生不如死的民世主義者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他是以否定思維不斷提升人生的境界的,也就是說莊子從超越生死之中得到了精神體驗的升華,是從絕處逢生,而不是陷入了矛盾之中,但是他從生死觀上突破出去,復(fù)活了內(nèi)在精神而向精神的"無不為"發(fā)展。一方面,莊子的生死觀主張"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莊子·齊物論》)"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莊子·德充符》),即在世俗中"難得糊涂"。另一方面莊子又認(rèn)為"成然寐,蘧然覺,"(《莊子·大宗師》)就是說生是蒙昧,死才是覺解?!娥B(yǎng)生主》說到老子之死帶來的覺解:"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人也,古者謂是帝之懸解。"聯(lián)系起來可知,莊子的生死現(xiàn)使他方生方死之時體驗到了新生和最終解內(nèi)脫,這個新生超越了世俗的生現(xiàn)象圈子。莊子對世俗的否定,對于常人來說是"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莊子·容逍遙游》)但是就莊子來說,他實際上又是以人生的尊嚴(yán)向雖生猶死挑戰(zhàn),爭取新生??梢哉f,生死觀的突破是莊子精神向第二層"心不死"進展的重要一步。

《莊子德充符》

《德充符》 本篇主要談?wù)摰赖拢暗鲁浞保赖峦昝赖臉?biāo)志。文中以五個寓言寫了六個肢體殘缺,奇形怪狀的人,但他們都是道德充實的形象;相反,盛名于時的孔子,鄭執(zhí)政者子產(chǎn),自命治國憂民的魯哀公都甘拜下風(fēng),這一切無非要說明:形體的健全并不代表道德的完善,而道德完善卻能夠彌補形體的殘缺不足。所謂道德,就是要做到因循萬物的變化,消除立德的動機。

德充符的介紹

本篇的中心在于討論人的精神世界,應(yīng)該怎樣反映宇宙萬物的本原觀念和一體性觀念。莊子在本篇里所說的“德”,并非通常理解的道德或者德行,而是指一種心態(tài)。莊子認(rèn)為宇宙萬物均源于“道”,而萬事萬物盡管千差萬別,歸根到底又都渾然為一,從這兩點出發(fā),體現(xiàn)在人的觀念形態(tài)上便應(yīng)是“忘形”與“忘情”。所謂“忘形”就是物我俱化,死生同一;所謂“忘情”就是不存在寵辱、貴賤、好惡、是非。這種“忘形”與“忘情”的精神狀態(tài)就是莊子筆下的“德”?!俺洹敝赋鋵崳胺眲t是證驗的意思。為了說明“德”的充實與證驗,文章想象出一系列外貌奇丑或形體殘缺不全的人,但是他們的“德”又極為充實,這樣就組成了自成部分的五個小故事:孔子為王駘所折服,申徒嘉使子產(chǎn)感到羞愧,孔子的內(nèi)心比叔山無趾更為丑陋,孔子向魯哀公稱頌哀駘它, 跂支離無脤和大癭為國君所喜愛。五個小故事之后又用莊子和惠子的對話作為結(jié)尾,即第六部分,在莊子的眼里惠子恰是“德”充符的反證,還趕不上那些貌丑形殘的人。

天刑之,安可解丨《德充符》章三

《莊子》解,每章一讀。 文: 解: 叔山無趾拜見孔子的故事分兩部分構(gòu)成。第一部分為無趾見孔子,遭到慢待后,無趾說自己認(rèn)識到比足更尊貴的東西,不過孔子心胸不能像天地可覆可載,很是失望;孔子聽后,方才意識到自己的淺陋。第二部分謹(jǐn)戚褲為無趾回去見老聃,批評孔子“以是(名聞)為己桎梏”,老聃問無趾為什么不幫助孔子“解其桎梏”,無趾說天刑不祥簡可解。 這則寓言的主旨之一為勸人應(yīng)向無趾(尤其是“全德”之人)學(xué)習(xí),認(rèn)識到“尊足者”,不可耽于聲色犬馬、容貌形體的外在之物。文末“天刑之,安可解。”為難點。按照此句的意思,孔子桎梏于名聞,乃是遭到天刑。既是天刑,當(dāng)有不可避免的意思。換句話說,孔子在不由自主地“為名”。事物于人眼中自為事物,是因為它們都有名號可稱謂;正是意識到此點后,人有不得已,也有超脫?!俺摗痹谟谌耸冀K想擺脫名號的限制,“不得已”在于人終究擺脫不了。進一步講,有此覺悟者,近乎道。 回推文本,老子說:“以死生為一條,以可不可為一貫者,解其桎梏。”在老子這里,桎梏可解,只須孔子明仔槐白“一齊”的道理。這也是《莊子》文本一貫的主張。不過,無趾卻以為不可解。無趾是。生死是非一齊,是對名號限制的超脫,但并沒有點到名號的不可超脫處。 超脫與限制,二者之間究竟如何運作?請關(guān)注更新。

莊子《德充符》-“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

《德充符》是莊子內(nèi)篇的第五篇,在探討了精神追求的《逍遙游》、認(rèn)知革命的《齊物論》、養(yǎng)生宗旨的《養(yǎng)生主》、處世策略的《人世間》之后,《德充符》回歸討論人的內(nèi)心世界,先解題,“德”意為德行;“充”則是充實;“符”字可是是符合、驗證,“德充符”的意思是道德充實圓滿的驗證。 德行是如何充滿呢?莊子借用孔子的嘴說,當(dāng)水流動的時候,不能反照到我們自己,當(dāng)水靜止澄清時,才可以做鏡子用。人的心理狀況永遠(yuǎn)像一股流水一樣,自己的心波識浪不能停止,永遠(yuǎn)不能悟道,要認(rèn)識自己,必須要把心中的雜念、妄想靜止,才可以明心見性。文章給出兩條線索: 物我俱化,死生同一 文章描述了一系列外貌奇丑或形體殘缺不全的人,但是他們的“德”又極為充實,這樣就組成了自成部分的五個小故事:孔子為王駘所折服,申徒嘉使子產(chǎn)感到羞愧,孔子的內(nèi)心比叔山無趾更為丑陋,孔子向魯哀公稱頌哀駘它,跂支離無脤和大癭為國君所喜愛。五個小故事之后又用莊子和惠子的對話作為結(jié)尾,即第六部分,在莊子的眼里惠子恰是“德”充符的反證,還趕不上那些貌丑形殘的人。 這么多形體殘缺(那個時代動不動就砍人的腳)、相貌丑陋的畸人,但內(nèi)心修養(yǎng)極高,例如,孔子說王駘已經(jīng)“了生死”的境界,“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钡昧说赖娜?,這個地球即使毀滅了,同他也沒有關(guān)系,他可以超然獨立于天地之外。換個角度想,肉體就是假借幾十年給我們用,用完了就化掉了,而王駘已經(jīng)超越了,不需要一切的依賴,一切的假借。做到了物我俱化,死生同一。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申徒嘉的故事,因為年輕時犯錯,被砍去了一只腳,申徒嘉是怎么解讀的?他說“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彀」是是箭靶的中心。羿是神射手,代表人生和命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隨時要被打中的,被情緒的變化,環(huán)境的壓力所打中,我們?nèi)司褪羌?,沒有什么了不起。我們要想不被打中,脫離「羿之彀中」,除非是得道的人,超出了這個物理世界。 那么,得道是什么?就是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心態(tài),世上有兩種人,一種人認(rèn)為所有的錯都是別人的,別人都應(yīng)該比自己差,假如有條件,世間只有自己應(yīng)該活,其他人都應(yīng)該去死,只有自己高明,其他人都低俗。而另外一種人,是真正的有德者,是既不認(rèn)為錯是自己的,但也不認(rèn)為其他人都該死,就這么平常的活著,不抱怨命運,也不認(rèn)為是其他人的責(zé)任??雌渌颂幵诘凸龋膊徽J(rèn)為就是這個人不行,只是運氣差了點,看其他人得意,也不羨慕,只是暫時還沒被命運之箭命中而已。這才是真正高明的心態(tài)。 《德充符》通篇都在破除人們外形殘缺的概念,而重視人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兜鲁浞返摹暗隆辈煌谖覀兤綍r說的道德,用來做日常行為規(guī)范,而是探討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宇宙萬物均源于“道”,而萬事萬物盡管千差萬別,歸根到底又都渾然為一,莊子強調(diào)注重生命內(nèi)在價值的提升,努力抵達(dá)“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的心靈境界。

《莊子》—內(nèi)篇—德充符—小結(jié)

【解析】 在本章中,莊子主要談人生修為。莊子首先從生死入手,揭示生命的有限性和道德的長久性,從而將人的外形與道德分開來。本篇的中心在于討論人的精神世界,應(yīng)該怎樣反映宇宙萬物的本原觀念和一體性觀念。莊子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的寓言,并借孔子與老子之口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 莊子在本篇里所說的“德”,并非通常理解的道德或者德行,而是指一種心態(tài)。莊子認(rèn)為宇宙萬物均源于“道”,而萬事萬物盡管千差萬別,歸根到底又都渾然為一,從這兩點出發(fā),體現(xiàn)在人的觀念形態(tài)上便應(yīng)是“忘形”與“忘情”。所謂“忘形”就是物我倶化,死生同一;所謂“忘情”就是不存在寵辱、貴賤、好惡、是非。這種“忘形”與“忘情”的精神狀態(tài)就是莊子筆下的“德”?!俺洹敝赋鋵崳胺眲t是證驗負(fù)責(zé)的意思。 為了說明“德”的充實與證驗,文章想象出一系列外貌奇丑或形體殘缺不全的人,但是他們的“德”又極為充實,這樣就組成了自成部分的五個小故事:孔子為王駘所折服,申徒嘉使子產(chǎn)感到羞愧,孔子的內(nèi)心比叔山無趾更為丑陋,孔子向魯哀公稱頌哀駘它,闉跂支離無脤和翁?大癭為國君所喜愛。五個小故事之后又用莊子和惠子的對話作為結(jié)尾,即第六部分,在莊子的眼里惠子恰是“德”充符的反證,還趕不上那些貌丑形殘的人。 莊子看待世界和人生的視角是非常獨特的。他認(rèn)為,從事物的不同之處去看,則發(fā)現(xiàn)所有的事物都迥然不同,但不必因為人與人的差異而互相攀比,斤斤計較。如果從事物的相通之處去看,天下萬物又有什么區(qū)別呢?貧與富、成與敗等都不是造物主送給我們的禮物嗎?天下萬物不都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嗎?何必要互相爭斗和攀比呢?拋開名利與嫉妒,才會真正享受自然和人生。

德充符原文及翻譯

德充符原文及翻譯 德,是道之德。不是儒家的德。這是要分清的。充,即是充滿。符,我在《陰符經(jīng)》的闡釋中講過,象的意思。代表一切象。 在這里,代表天地之象,也代表人體。合起來意思就是道之德充滿符象。意味著道德的純粹,圓滿,和圓融。是對象的超越。世間的一切,比如名和形,是和非,仁和義,白和黑等等,都屬于符,屬于象。 魯有兀者王駘,從之游者與仲尼相若。--魯國有個名字叫兀者王駘的人,跟隨他游學(xué)的人和仲尼不相上下,不分伯仲。 兀,缺腳之人。不能說斷腳。王駘,道家人物,根本不會牽涉世事,受斷腳之刑。駘,后面還有一篇也用駘。《莊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 所以,駘tai是蕩的意思。王駘,諧音梗,亡蕩。把蕩丟失。也就是心靜。兀者王駘,就是形體不全卻心靜,是道心。這里又出現(xiàn)了仲尼,又被安排做儒家的人,但轉(zhuǎn)向道家了。莊子這個大導(dǎo)演,有用人權(quán),讓安排演啥就演啥,總之就是拿捏儒家。 常季問于仲尼曰:“王駘, 兀者也,從之游者與夫子中分魯。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固有不言之教,無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 常季去問仲尼,王駘,一個缺了腳的人,跟隨他游學(xué)的卻與夫子你平分魯國學(xué)子。他站著也不給學(xué)生講課,坐著也不給學(xué)生討論。學(xué)子都是空著腦袋去學(xué)習(xí),卻能充實而回。即使有不言之教,沒有什么言傳身教而僅僅依靠心教成就學(xué)子?這是一種什么樣的人呢?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