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書鋪里買回來維尼(Vigny)的《詩人日記》(Journald'unpote),?信手翻開,就看見有趣的一條。他說,在法語里,喜樂(bonheur)一個名?詞是“好”和“鐘點”兩字拼成,可見好事多磨,只是個把鐘頭的玩意兒?(Silebon heurn'taitqu'unebonnedenie!)。我們聯想到我們本國話的說法,也同樣的意味深永,譬如快活或快樂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樂事的?飄瞥難留,極清楚地指示出來。所以我們又概嘆說:“歡娛嫌夜短!”因為人在高興的時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無聊,愈覺得日腳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別慢。德語的沉悶(langweile)一詞,據字面上直譯,就是“長時間”的意思。《西游記》里小猴子對孫行者說:“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边@種神話,確反映著人類的心理。
天上比人間舒服歡樂,所以神仙活得快,人間一年在天上只當一日過。從此類推,地獄里比人間更痛苦,日子一定愈加難度;段成式《西陽雜俎》就說:“鬼言三年,人間三日?!毕尤松檀俚娜?,真是最快活的人;反過來說,真快活的人,不管活到多少歲死,只能算是短命夭折。所以,做神仙也并不值得,在凡間已經三十年做了一世的人,在天上還是個未滿月的小孩。但是這種“天算”,也有占便宜的地方:譬如戴君孚《廣異記》載崔參軍捉狐妖,“以桃枝決五下”,長孫無忌說罰得太輕,崔答:“五下是人間五百下,殊非小刑?!笨梢娰u老祝壽等等,在地上最為相宜,而刑罰呢,應該到天上去受。
“永遠快樂”這句話,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并且荒謬得不能成立。快過的決不會永久;我們說永遠快樂,正好像說四方的圓形,靜止的動作同樣地自相矛盾。在高興的時候,我們空對瞬息即逝的時間喊著說:“逗留一會兒罷!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該向痛苦里去找。不講別的,只要一個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約不來的下午,或者一課沉悶的聽講——這許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嘗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這里,留戀著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
快樂在人生里,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里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幾分鐘或者幾天的快樂賺我們活了一世,忍受著許多痛苦。我們希望它來,希望它留,希望它再來——這三句話概括了整個人類努力的歷史。在我們追求和等候的時候,生命又不知不覺地偷度過去。也許我們只是時間消費的籌碼,活了一世不過是為那一世的歲月充當殉葬品,根本不會想到快樂。但是我們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當,我們還理想死后有個天堂,在那里——謝上帝,也有這一天!我們終于享受到永遠的快樂。你看,快樂的引誘,不僅像電兔子和方糖,使我們忍受了人生,而且彷佛釣鉤上的魚餌,竟使我們甘心去死。這樣說來,人生雖痛苦,卻不悲觀,因為它終抱著快樂的希望;現在的賬,我們預支了將來去付。為了快活,我們甚至于愿意慢死。
穆勒曾把“痛苦的蘇格拉底”和“快樂的豬”比較。假使豬真知道快活,那么豬和蘇格拉底也相去無幾了。豬是否能快樂得像人,我們不知道;但是人會容易滿足得像豬,我們是??匆姷摹0芽鞓贩秩怏w的和精神的兩種,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的,盡管快樂的原因是肉體上的物質刺激。小孩子初生了下來,吃飽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雖然它身體感覺舒服。緣故是小孩子時的精神和肉體還沒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狀態(tài)。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并非全因為澡洗得干凈,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輕松的靈魂可以專注肉體的感覺,來欣賞,來審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將離別時的宴席,隨它怎樣烹調得好,吃來只是土氣息,泥滋味。那時刻的靈魂,彷佛害病的眼怕見陽光,撕去皮的傷口怕接觸空氣,雖然空氣和陽光都是好東西。快樂時的你一定心無愧怍。假如你犯罪而真覺快樂,你那時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人同樣心安理得。有最潔白的良心,跟全沒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發(fā)現了快樂由精神來決定,人類文化又進一步。發(fā)現這個道理,和發(fā)現是非善惡取決于公理而不取決于暴力,一樣重要。公理發(fā)現以后,從此世界上沒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發(fā)現了精神是一切快樂的根據,從此痛苦失掉它們的可怕,肉體減少了專制。精神的煉金術能使肉體痛苦都變成快樂的資料。于是,燒了房子,有慶賀的人;一簞食,一瓢飲,有不改其樂的人;千災百毒,有談笑自若的人。所以我們前面說,人生雖不快樂,而仍能樂觀。譬如從寫《先知書》的所羅門直到做《海風》詩的馬拉梅(Mallarmé),都覺得文明人的痛苦,是身體困倦。但是偏有人能苦中作樂,從病痛里濾出快活來,使健康的消失有種賠償。蘇東坡詩就說:“因病得閑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王丹麓《今世說》也記毛稚黃善病,人以為憂,毛曰:“病味亦佳,第不堪為躁熱人道耳!”在著重體育的西洋,我們也可以找著同樣達觀的人。工愁善病的諾凡利斯(Novalis)在《碎金集》里建立一種病的哲學,說病是“教人學會休息的女教師”。羅登巴煦(Rodenbach)的詩集《禁錮的生活》(Les Vies Encloses)里有專詠病味的一卷,說病是“靈魂的洗滌(puration)”。身體結實、喜歡活動的人采用了這個觀點,就對病痛也感到另有風味。頑健粗壯的十八世紀德國詩人白洛柯斯(B.H.Brockes) 第一次害病,得是一個“可驚異的大發(fā)現(EinebewunderungswrdigeErfindung)”。對于這種人,人生還有什么威脅?這種快樂,把忍受變?yōu)橄硎?,是精神對于物質的最大勝利。靈魂可以自主——同時也許是自欺。能一貫抱這種態(tài)度的人,當然是大哲學家,但是誰知道他不也是個大傻子?
是的,這有點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價。這是人生對于人生觀開的玩笑。
一則論語加一個小故事,最好5分鐘內講完
東亞經貿新聞,5.21第一版,每一個有良知的人讀過,都會被主人公感天動地的孝心所震撼;每一個善良的人又都會因他身患"萬分之一"的人才可能罹患的\死亡率非常高的嗅神經母細胞瘤所造成的瀕臨死亡的困境而感同身受. 生命是寶貴的,而一個飽受巨大病痛折磨的孝子的生命是不是更加彌足珍貴?該用什么來拯救你,一個即將走入絕境的礦工? 時間就是生命.令人遺憾的是,現在還沒有吉林市這名不幸男子得到救助的消息.我們的社會真的就如此冷酷了嗎?不,一點都不冷酷,至少對狗的這樣---某大報5月22日一版卻是一則尋狗的要聞.包括新文化在內的多家報紙正在為找一只失蹤的狗忙的不可開交,理由一是狗主人很著急,二是另一只小狗也很著急. 到底誰輕誰重呢?我不是什么衛(wèi)道士,不敢指手畫腳.只是想起了一個小故事:《論語》中有這么一段:“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意思是,馬廄著火了,孔子聽說之后第一反應就是問有人傷亡嗎?沒問馬怎么樣了。有人說了,這有什么大不了的?人的生命才是第一可寶貴的,當然是要問人怎么樣了。真的是這樣嗎?很遺憾,兩則頭版新聞的對比足以說明人本思想并沒有真正被所有人接受,重馬不重人還是相當普遍的現象。 在這種時候,每一家媒體,每一個社會成員也許都應該深刻反思,反思自己對這個社會究竟該承擔怎樣的責任.
論語的演講稿...3分鐘的....
孔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什么人是君子,君子不去更多地苛責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時間、精力、修養(yǎng)用來苛責內心,這就是孔子所謂的“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一點,對別人相對會厚道一點。 我們今天老說做人要厚道,什么人厚道,厚道不是窩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很多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立場上能夠自內心厚道而去薄責于人,少苛責于人這就是君子,一個真君子! 君子的那種坦蕩情懷是一種由內而外洋溢出來的人格力量,所以君子從來不抱怨,不哭天搶地,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說老天爺不給我機會,也不抱怨這個世界沒有人了解我,人能做到這樣嗎? 你自己再改一改吧!祝你獲獎!
怎樣才能30分鐘把論語背過
背一次默一次。當然叫同學考你,比較快。
急求有關論語感受的演講稿,3~5分鐘的
《論語》,一部2500多年前的經典語錄,今天還能啟發(fā)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答案是肯定的!今天,我們要以獨特的個性視角解讀《論語》,去體會當中所蘊含的與今天中國人相關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yǎng)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讓我們一起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 讀經典,讀《論語》! 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去讀《論語》,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 人人都希望過上幸??鞓返纳睿腋?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在《論語》中,孔夫子告訴他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這種思想傳承下來,對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人詩人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學習《論語》,是讓我們學會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廣闊的社會! 讀《論語》,讀經典!
鐘鳴的人物評論
確切來說,這次造訪成都,我是來尋訪那個當年寫詩、寫隨筆的鐘鳴的。而我后來也慢慢知曉,鐘鳴的攝影作品也是獨樹一幟,早在1986年,他就拍攝了頗有觀念意味的照片系列《紙的傳說》。然而這個冬天我遇到的是一個在做古玩、收藏買賣,熱心于私立博物館的鐘鳴。我多少有些意外。 在網絡和傳媒時代,南方詩歌運動的干將,攝影愛好者,文學評論家,中國最好的隨筆作家之一,50多歲的鐘鳴已經不算有名。 才華易被俗世淹沒,鐘鳴不然。他固然是驕傲的人,然而并不真的顯露。他屬蛇,性情孤獨,不甚合群,卻依然隨和。偶爾坐在“白夜”酒吧,坐在小翟(翟永明)旁邊,彼此話不甚多,都只是微笑,尋常的聊天而已。幾十年的朋友了,他們都友愛對方。 于成都而言,鐘鳴是一個陰謀,一個妖怪,一個熱心的文本制造者?!渡胶=洝?、《博物志》、《搜神記》、陀斯妥耶夫斯基、契訶夫、果戈里、本雅明在他的文本里已經無影無蹤,大家還知道他讀些很怪的書。他藉此獲得驚嘆,贊賞,甚至是敬畏。他愛詩。過往,北方詩人在北方制造詩歌運動,他在南方。南方于他,不是派系,不是地域,而是一種“語言氣候”。語言、風格是精細的,往往不如觀念和運動來得直白,容易辨析。他曾經埋頭做詩歌刊物,《次生林》、《象罔》,而網絡大潮已經風起云涌,過了好幾個高潮,這與他有何干系?他還繼續(xù)保守,在書齋埋頭尋璋弄瓦。有時候他會感慨:看石頭,可比看人有趣得多了。 他有過莽撞粗野之時,比如,1980年代痛罵詩界“白癡”,再比如與詩人交惡(那時候他們擅長制造純潔的友情和觀念的敵人),他就在書房門口,憤懣貼上條子:“詩人請勿入內”。那是過往,張狂、激越的青春——好在沒有轉化為更為簡單的憤青。“只要他們有詩集出版,我都默默地買下……是他們最忠實的讀者”。他重視友情,在書里貼上朋友們的玉照。后來詩人們紛紛轉行,有人做了商人發(fā)了財,有人寫小說出了名,40歲的、清貧的鐘鳴才開始寫洋洋灑灑的《旁觀者》,為期五年時間,涉及傳統意義的個人“成長故事”以及上世紀80年代的詩歌運動,閱讀歷程。 “文學終該有痛癢才行?!彼寡躁胺癜徒?、郭沫若、艾青、卞之琳、錢鍾書等人?!杜杂^者》以廣博的文本,融合隨筆、小說、詩歌、文論、傳記、注釋、翻譯、文獻、攝影、手稿等多種元素,以細密的注腳,浩瀚的才華,獻身者的熱情,苦行僧的隱忍,更以懇切、悲憫、坦蕩、憂傷和玄密,紀念青春、詩歌、愛情。
高分求一段關于談論電影的雙人英語對話 談論電影。兩個人的英語對話 時間大概5分鐘 謝謝了!!
已發(fā)送。連夜寫的
鐘君申論怎么樣
我不是托,真心推薦他的《申論萬能寶典》,內容真的不錯
馬斯諾一分鐘推銷理論
展開全部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從企業(yè)經營消費者滿意(CS)戰(zhàn)略的角度來看,每一個需求層次上的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都不一樣,即不同的產品滿足不同的需求層次。將營銷方法建立在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之上考慮,不同的需求也即產生不同的營銷手段。 根據五個需求層次,可以劃分出五個消費者市場: 1. 生理需求→滿足最低需求層次的市場,消費者只要求產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2.安全需求→滿足對“安全”有要求的市場,消費者關注產品對身體的影響 3. 社交需求→滿足對“交際”有要求的市場,消費者關注產品是否有助提高自己的交際形象 4. 尊重需求→滿足對產品有與眾不同要求的市場,消費者關注產品的象征意義 5. 自我實現→滿足對產品有自己判斷標準的市場,消費者擁有自己固定的品牌 需求層次越高,消費者就越不容易被滿足。 經濟學上,“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消費者獲得的滿意度”,也就是說,同樣的洗衣粉,滿足消費者需求層次越高,消費者能接受的產品定價也越高。市場的競爭,總是越低端越激烈,價格競爭顯然是將“需求層次”降到最低,消費者感覺不到其他層次的“滿意”,愿意支付的價格當然也低。
夜半鐘聲的爭論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是唐代的詩人張繼赴長安應考落榜,回程夜船停蘇州楓橋,失意落魄,徹夜難眠而寫下的《楓橋夜泊》,然而,就是這首“夜半鐘聲”曾在宋代的文壇上引起了一場爭論。北宋的詩人歐陽修在《六一詩話》指責說:“句則佳矣,但三更不是打鐘時!”對此后人多有駁正,南宋文學家葉夢得在《石林詩話》中指出:“此地(指姑蘇)有夜半鐘,謂之無常鐘,歐陽以為病語,非也。”南宋文學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說的更為具體,他曾去過蘇州,宿一寺中,夜半聞鐘聲,問僧何故?僧說“夜半鐘聲何足怪乎”!尋問他寺皆然。始知半夜鐘聲惟姑蘇有之,大家都以事實證明了張繼詩句不誤。 摘自《“夜半鐘聲”之爭論》——桃花源主5416 的搜狐博客
錢鐘書的《論快樂》
燒了房子的是柳宗元,而千災百毒的是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