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石寨旅游景區(qū)

黃石寨有哪些景點
1個回答2023-10-28 20:12
是不是張家界的黃石寨啊,黃石寨就是爬山。。
山西大寨是旅游景點嗎
1個回答2024-01-06 19:24

  中華第一村——大寨村,是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的一個小山村。大寨地處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城東南部,全村有220多戶人家,510多口人,1.88平方公里,海拔為1162.6米。山西大寨是旅游景點嗎?跟著我一起去看看吧。、

  山西大寨是旅游景點嗎

  大寨村是山西省昔陽縣的一個小山村。大寨的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是個窮山村,解放后,在陳永貴,郭鳳蓮的領(lǐng)導(dǎo)下,大寨人決心組織起來改變山村落后的面貌。從53年開始,治山治水,在“七溝八梁一面坡”上用了十年的工夫修成了畝產(chǎn)千斤的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海綿田。可是,1963年,大寨遭受了一場毀滅性的洪澇災(zāi)害,山流、地沖、房倒、窯塌,群眾生活十分困難,十年心血付之東流。在陳永貴同志的帶領(lǐng)下開展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重建家園的熱潮。

  2016年12月,大寨村被住房城鄉(xiāng)建設(shè)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

  歷史傳說

  大寨是太行山深處的一個不大的村莊。

  按照中國古典名著《列子》的說法,太行山原在今天河北省的南部,與它并排著的還有一座王屋山。相傳很久以前在山北住著一位叫愚公的老人,見兩座大山擋住了他家的出路,便率領(lǐng)他的'兒子和孫子要把這兩座大山搬走。有個叫智叟的人看到他的這種行為,感到不可思議,就對他講:這兩座山太大了,你怎么能搬得走呢?愚公回答說:你這人怎么這么糊涂!你難道不知道,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不會再增長,搬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么搬不走呢?于是,愚公一家老小每天挖山不止。后來這件事感動了“天帝“,他派了兩個神仙把兩座大山給背走了。太行山這才被移到了今天河北、山西兩省交界的地方。

  《列子》一書講述的很多故事屬寓言性質(zhì)。寓言主要用來說明道理,故事本身卻不可以太當(dāng)真。

  大寨村,就位于愚公當(dāng)年曾試圖遷移過的太行山的深處。而大寨人所做的事情,竟真的與愚公移山相似。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陽縣城東南5公里的虎頭山下,地處太行山腹地,平均海拔1000米,總面積1.88平方公里,全村現(xiàn)有居民約220戶,500多口人。

  關(guān)于大寨村的形成,由于缺乏史料記載,只能根據(jù)傳說推測。相傳在北宋年間,宋軍為抵御金兵,曾派兵把守距今天的大寨東北方約5公里的虹橋關(guān),大寨就是宋軍的一個駐軍營寨。據(jù)說當(dāng)時守軍建有兩個營寨,大的叫大寨,小的叫小寨。這便是大寨村名的由來。據(jù)當(dāng)?shù)厝酥v,小寨村一直到20世紀(jì)60年代還存在,但住戶已經(jīng)很少,再后來就沒有了。

  山西自古戰(zhàn)事多,因此叫“關(guān)”、“堡”、“寨”的地方也就多。在山西,有名的大寨就有兩個,除了昔陽縣的大寨,榆社縣也有一個叫大寨的地方,一度也較有名。因為那里也出過一個有名的農(nóng)業(yè)勞動模范,叫張志全。還在1950年,張志全就成了全國勞模,而陳永貴當(dāng)時還少有人知。

大足石刻旅游景區(qū)的主要景點
1個回答2024-06-07 06:48

大足古號“海棠香國”,位于重慶市西北部,是聞名世界的石刻之鄉(xiāng)。大足石刻是對其境內(nèi)摩崖石刻群的統(tǒng)稱,共計石刻造像70余處,總計10萬尊,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石刻最為著名,保存最為完好。
大足石刻創(chuàng)于晚唐、盛于兩宋,以佛教造像為主,儒、道造像并存,美輪美奐,璀璨奪目,真正體現(xiàn)了外來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儒教、道教文化的歷史性融合,集中呈現(xiàn)了中華民族忠孝、誠信、禮義、廉恥的核心價值理念,至今影響著中國,感染著世界,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shù)的杰出代表作。
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刻5處摩崖造像),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chǎn)名錄》,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特色
大足寶頂山石刻包括以圣壽寺為中心的大佛灣、小佛灣近萬尊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凡佛典所載,無不備列,幾乎將一代大教搜羅畢盡,且以“神的人化,人的神化”創(chuàng)新形式和精湛技藝,將佛教典故民族化、生活化、世俗化,為各類文化層次旅游者所能欣賞和感悟,是大足石刻精華之所在。
位置 
寶頂山位于大足龍崗鎮(zhèn)東北15公里處的寶頂鎮(zhèn),海拔527.83米。
造像
寶頂山石刻由“第六代祖師傳密印”的趙智鳳以一代宗師之堅毅,于南宋淳熙至爐子佑年間(公元1174-1252年間)歷時70余年,總體構(gòu)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大型佛教密宗道場??虅莅蹴?,雄偉壯觀,生活氣息濃郁,近萬尊造像宛如一卷鐫刻在500多米長崖壁上的連環(huán)圖畫,前后內(nèi)容連接,雕刻無一雷同,把中國石窟藝術(shù)推上了最高峰。其中的千手千眼觀音像更是被譽為“國寶中的國寶”。 北山石刻是大足佛教石窟藝術(shù)鑒賞旅游圣地,人物造像個性鮮明,體態(tài)優(yōu)美,比例勻稱,穿戴華麗,瓔珞蔽體,花簇珠串,玲瓏剔透,裝飾味濃。普賢菩薩像被譽為“東方維納斯”、文殊菩薩像被譽為“東方美男子”、數(shù)珠手觀音像被昵稱為“媚態(tài)觀音”,故北山石刻有“中國觀音造像的陳列館”之美譽,被公認(rèn)為是“中國石窟藝術(shù)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位置
大足北山古名龍崗山,距大足龍崗鎮(zhèn)以北1.5公里,海拔545.5米。
造像
北山石刻位于佛灣,開鑿于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紹興(公元892-1162年)。造像崖長約300米,高為7-10米,造像龕窟密如蜂房,分為南、北兩段。造像近萬尊,造像題材51種,以佛教密宗為主。其次有三階教、凈士宗等,異于中國前期石窟。136號轉(zhuǎn)輪經(jīng)藏窟是宋代石刻之精華和代表,堪稱北山石刻“鎮(zhèn)山之寶”??哒娪^音造像秀美、雕刻精細(xì)、栩栩如生、整體布局和諧、保存完好無損,堪稱東方美神之大薈萃。 石門山石刻題材主要為佛教和道教人物故事,是大足石刻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佛、道教合一造像區(qū),尤以道教題材諸窟造像最具藝術(shù)特色。作品造型豐滿,神態(tài)逼真,將神的威嚴(yán)氣質(zhì)與人的生動神態(tài)巧妙結(jié)合,在中國石刻石窟藝術(shù)中獨樹一幟。
位置
石門山石窟地處重慶大足城東石馬鎮(zhèn)新勝村石門山山巔,因其山有兩巨石夾峙如門故名。
造像
石門山石窟開鑿于北宋紹圣至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094 - 1151年), 沿巖崖造像,崖面全長71.8米,崖高3.4 - 5米,造像12龕窟。所造石像或仙或釋、或諸鬼神、居于一區(qū),皆玲瓏萬狀,鬼斧神工,精妙絕倫。此外尚存造像記20件,碑碣、題刻8件、培修記8件、以及文惟一、文居道、蹇忠進(jìn)等工匠師的鐫名。
石篆山石刻是中國最早的儒、釋、道三教合一造像區(qū),特別是6號龕儒家石窟造像“孔子十哲龕”世界少有。石篆山計有造像九組,約四五千軀,其中地藏像、老君窟、三世佛窟、文宣王窟、文殊窟、魯板窟等保存完好,其余均已模糊難辨。
位置
石篆山位于距重慶大足區(qū)約20公里的三驅(qū)鎮(zhèn)佛會村,海拔444.6米,因山勢回環(huán)形如“篆”字得名。
造像
石篆山石刻,開鑿于公元1082-1090年(北宋元豐五年至紹圣三年,其中“訶利帝母像”是最具有史學(xué)研究價值的石刻群,龕正壁主像訶利帝母,鳳冠霞帔,冠帶垂肩,面目秀麗,頸戴項鏈,身著廣袖長服,飄帶貼肩壓臂垂身兩側(cè),善跏跌坐寶宣臺上,左手于身前抱一小孩坐左膝上,右手于胸前持一吉祥果,雙腳著靴踏雙孔方幾。主像左右各立一侍女,頭盤雙髻斜垂于兩耳,著對襟長裙服腰間系帶束衣。右侍女之右壁,刻一乳母和兩小孩,乳母頭綰兩髻,兩耳垂珰,身著開領(lǐng)廣袖長服,袒胸露乳,雙手正抱一小孩懷中喂奶,小孩兒天真活潑,煞是可愛,或酣睡,或游戲玩耍。
大足南山石刻以三清古洞為代表,共刻像421尊,在洞窟形制上體現(xiàn)出道教儀式中旋繞一法的運用。在中國宋代道教石窟中,此窟雕刻最為精美,有著極高的宗教、歷史、藝術(shù)價值。
位置
南山古名廣華山,地處大足龍崗鎮(zhèn)南2公里,海拔514米,素有“南山翠屏”之譽,自古為大足十景之一。
造像
大足南山石窟造像開鑿于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崖面長86米,高3.5至10.2米,摩崖造像一共有15龕,是中國石窟藝術(shù)中罕見的神仙體系最多、最集中、最完備的純道教造像,也是大足石刻中書卷氣最濃的一處石窟。生動反映了公元12世紀(jì)道教已由早期的老君、“三官”崇拜演變?yōu)樯裣?、神階明確的“三清”、“四御”信仰的歷史事實。

大足石刻旅游景區(qū)的主要景點
1個回答2024-06-08 07:04

大足古號“海棠香國”,位于重慶市西北部,是聞名世界的石刻之鄉(xiāng)。大足石刻是對其境內(nèi)摩崖石刻群的統(tǒng)稱,共計石刻造像70余處,總計10萬尊,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石刻最為著名,保存最為完好。
大足石刻創(chuàng)于晚唐、盛于兩宋,以佛教造像為主,儒、道造像并存,美輪美奐,璀璨奪目,真正體現(xiàn)了外來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儒教、道教文化的歷史性融合,集中呈現(xiàn)了中華民族忠孝、誠信、禮義、廉恥的核心價值理念,至今影響著中國,感染著世界,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shù)的杰出代表作。
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刻5處摩崖造像),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chǎn)名錄》,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 特色
大足寶頂山石刻包括以圣壽寺為中心的大佛灣、小佛灣近萬尊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凡佛典所載,無不備列,幾乎將一代大教搜羅畢盡,且以“神的人化,人的神化”創(chuàng)新形式和精湛技藝,將佛教典故民族化、生活化、世俗化,為各類文化層次旅游者所能欣賞和感悟,是大足石刻精華之所在。
位置 
寶頂山位于大足龍崗鎮(zhèn)東北15公里處的寶頂鎮(zhèn),海拔527.83米。
造像
寶頂山石刻由“第六代祖師傳密印”的趙智鳳以一代宗師之堅毅,于南宋淳熙至爐子佑年間(公元1174-1252年間)歷時70余年,總體構(gòu)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大型佛教密宗道場??虅莅蹴纾蹅延^,生活氣息濃郁,近萬尊造像宛如一卷鐫刻在500多米長崖壁上的連環(huán)圖畫,前后內(nèi)容連接,雕刻無一雷同,把中國石窟藝術(shù)推上了最高峰。其中的千手千眼觀音像更是被譽為“國寶中的國寶”。 北山石刻是大足佛教石窟藝術(shù)鑒賞旅游圣地,人物造像個性鮮明,體態(tài)優(yōu)美,比例勻稱,穿戴華麗,瓔珞蔽體,花簇珠串,玲瓏剔透,裝飾味濃。普賢菩薩像被譽為“東方維納斯”、文殊菩薩像被譽為“東方美男子”、數(shù)珠手觀音像被昵稱為“媚態(tài)觀音”,故北山石刻有“中國觀音造像的陳列館”之美譽,被公認(rèn)為是“中國石窟藝術(shù)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位置
大足北山古名龍崗山,距大足龍崗鎮(zhèn)以北1.5公里,海拔545.5米。
造像
北山石刻位于佛灣,開鑿于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紹興(公元892-1162年)。造像崖長約300米,高為7-10米,造像龕窟密如蜂房,分為南、北兩段。造像近萬尊,造像題材51種,以佛教密宗為主。其次有三階教、凈士宗等,異于中國前期石窟。136號轉(zhuǎn)輪經(jīng)藏窟是宋代石刻之精華和代表,堪稱北山石刻“鎮(zhèn)山之寶”??哒娪^音造像秀美、雕刻精細(xì)、栩栩如生、整體布局和諧、保存完好無損,堪稱東方美神之大薈萃。 石門山石刻題材主要為佛教和道教人物故事,是大足石刻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處佛、道教合一造像區(qū),尤以道教題材諸窟造像最具藝術(shù)特色。作品造型豐滿,神態(tài)逼真,將神的威嚴(yán)氣質(zhì)與人的生動神態(tài)巧妙結(jié)合,在中國石刻石窟藝術(shù)中獨樹一幟。
位置
石門山石窟地處重慶大足城東石馬鎮(zhèn)新勝村石門山山巔,因其山有兩巨石夾峙如門故名。
造像
石門山石窟開鑿于北宋紹圣至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094 - 1151年), 沿巖崖造像,崖面全長71.8米,崖高3.4 - 5米,造像12龕窟。所造石像或仙或釋、或諸鬼神、居于一區(qū),皆玲瓏萬狀,鬼斧神工,精妙絕倫。此外尚存造像記20件,碑碣、題刻8件、培修記8件、以及文惟一、文居道、蹇忠進(jìn)等工匠師的鐫名。
石篆山石刻是中國最早的儒、釋、道三教合一造像區(qū),特別是6號龕儒家石窟造像“孔子十哲龕”世界少有。石篆山計有造像九組,約四五千軀,其中地藏像、老君窟、三世佛窟、文宣王窟、文殊窟、魯板窟等保存完好,其余均已模糊難辨。
位置
石篆山位于距重慶大足區(qū)約20公里的三驅(qū)鎮(zhèn)佛會村,海拔444.6米,因山勢回環(huán)形如“篆”字得名。
造像
石篆山石刻,開鑿于公元1082-1090年(北宋元豐五年至紹圣三年,其中“訶利帝母像”是最具有史學(xué)研究價值的石刻群,龕正壁主像訶利帝母,鳳冠霞帔,冠帶垂肩,面目秀麗,頸戴項鏈,身著廣袖長服,飄帶貼肩壓臂垂身兩側(cè),善跏跌坐寶宣臺上,左手于身前抱一小孩坐左膝上,右手于胸前持一吉祥果,雙腳著靴踏雙孔方幾。主像左右各立一侍女,頭盤雙髻斜垂于兩耳,著對襟長裙服腰間系帶束衣。右侍女之右壁,刻一乳母和兩小孩,乳母頭綰兩髻,兩耳垂珰,身著開領(lǐng)廣袖長服,袒胸露乳,雙手正抱一小孩懷中喂奶,小孩兒天真活潑,煞是可愛,或酣睡,或游戲玩耍。
大足南山石刻以三清古洞為代表,共刻像421尊,在洞窟形制上體現(xiàn)出道教儀式中旋繞一法的運用。在中國宋代道教石窟中,此窟雕刻最為精美,有著極高的宗教、歷史、藝術(shù)價值。
位置
南山古名廣華山,地處大足龍崗鎮(zhèn)南2公里,海拔514米,素有“南山翠屏”之譽,自古為大足十景之一。
造像
大足南山石窟造像開鑿于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崖面長86米,高3.5至10.2米,摩崖造像一共有15龕,是中國石窟藝術(shù)中罕見的神仙體系最多、最集中、最完備的純道教造像,也是大足石刻中書卷氣最濃的一處石窟。生動反映了公元12世紀(jì)道教已由早期的老君、“三官”崇拜演變?yōu)樯裣怠⑸耠A明確的“三清”、“四御”信仰的歷史事實。

石寶寨的傳說
1個回答2024-01-30 14:35
石寶寨傳說  石寶寨以奇特的建筑和許多有趣的傳說聞名于世。被列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筑之一。1979年對外開放以來,年接待中外游客近22萬人次,被中外旅客譽為“江上明珠”。   石寶寨是一座拔地而起四壁如削的孤峰 清乾隆初年,借助架于石壁上的鐵索在山頂修建了一座寺廟,嘉慶年間又聘請能工巧匠研究如何取代鐵索上山,于是便依山取勢修建這座九層樓閣 從此,香客及游人可免攀援鐵索之苦,上樓直達(dá)山頂,1956年又加以修建改為12層,如今這里已成為游客眺望長江景色的"小蓬萊"了。   石寶寨位于重慶忠縣境內(nèi)長江北岸邊,距忠縣城45千米。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據(jù)此為寨,“石寶寨”名由此而來。 石寶寨建筑特色  石寶寨塔樓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聳勢,飛檐展翼,造型十分奇異。整個建筑由寨門、寨身、閣樓(寨頂石剎)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經(jīng)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原建9層,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3層為1956年修補建筑時所建,石寶寨也是中國目前僅存的幾座木結(jié)構(gòu)建筑之一,被稱“世界八大奇異建筑”。   寨門為磚石結(jié)構(gòu),高6米余,上題有瓷嵌“小蓬萊”三字。寨門正反兩面,有“五龍捧圣”、“哪吒鬧海”等浮雕,精巧細(xì)致,栩栩如生。   由寨門攀登到寨頂,要通過依山而建的層樓飛閣。閣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自底至頂高50余米。由一條迂回曲折的轉(zhuǎn)梯相連,每一層石壁上都有歷代流傳下來的石刻、畫像和題詩:每一層憑窗都能遠(yuǎn)眺氣象萬千的長江。相傳這石寶寨原先只有寨頂之廟,一條石鑿的小徑和一副鐵鏈相通,拜佛的人要上去,全憑自己那顆虔誠的心,去冒身臨危巖之險。后來有一巧匠,偶爾看到一只山鷹展翅盤旋在玉印山前,漸漸升高,最后越過山巔。他心里一動,即用傍山造樓、外展飛閣、內(nèi)架云梯、轤轉(zhuǎn)螺旋而上的方法,造好了這輝煌的飛閣。   寨頂,是一個1200平方米的石壩,海拔230米,舉目四顧,水天茫茫,心胸頓時為之開闊。創(chuàng)建于清朝前期的古剎,正殿迎門墻壁上有一巨大壁畫,畫的是女媧補天的故事。畫面下方,有一遺石,形狀甚似石寶寨。古剎后殿,有一石孔,口大如杯,稱“流米洞”。古里傳說,寨上修起廟宇后,這石孔每天都流出一些米來,正巧供廟內(nèi)和尚食用,故稱“石寶”。后來,和尚想多得一些米,派小和尚偷偷地把石洞鑿大,結(jié)果石洞粒米不流。貪心的和尚得到了應(yīng)有的懲罰。   寨內(nèi)有三組雕塑群像,其一為巴蔓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為張飛義釋嚴(yán)顏的三國故事,其三為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事。寨頂有古剎一座,名“蘭若殿”;寨下有古樸雅致的石寶街。   石寶寨:巧奪天工 建筑奇觀   “南天寶璽謫(金旁)江秋,巧疊精雕十二樓。畫作邊章攜不去,留它為砥鎮(zhèn)忠州?!?  今人周北溪的這首詩準(zhǔn)確地描繪出了號稱“世界八大奇異景觀”之一的石寶寨的全貌。   在重慶忠縣東的長江北岸。孤峰突起,奇石凌空。四周如削,形若玉印,故又名玉印山。山下溪流環(huán)繞,在蒼松翠竹掩隱下,寨樓依山而建,建在山巖南壁。   全寨共分兩部分,山下9層和山上3層錯落有致,從遠(yuǎn)處眺望 12層樓重檐高聳,渾然一體,宏偉壯觀,共高50米,閣內(nèi)每層石壁上均有題詠。山頂為平坦石壩, 有古廟天子殿,創(chuàng)建于康熙、乾隆年間,是此寨最高點。登殿憑眺,滾滾長江,碧空帆影,無限景色,一覽無余。   石寶寨是我國現(xiàn)存體積最大、層數(shù)最多的穿斗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2003年三峽蓄水發(fā)電之后,長江水面將上升道寨門口,木寨周圍將形成一個120多畝的水面湖泊,石寶寨將由山寨變成“水寨”。
東石古寨的傳說
1個回答2024-01-25 21:23
清代靖海侯施瑯?biāo)?,具體同鎮(zhèn)海門一樣,都是修建東石寨時建。
石寶寨的傳說
1個回答2024-02-07 19:05
石寶寨傳說  石寶寨以奇特的建筑和許多有趣的傳說聞名于世。被列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筑之一。1979年對外開放以來,年接待中外游客近22萬人次,被中外旅客譽為“江上明珠”。   石寶寨是一座拔地而起四壁如削的孤峰 清乾隆初年,借助架于石壁上的鐵索在山頂修建了一座寺廟,嘉慶年間又聘請能工巧匠研究如何取代鐵索上山,于是便依山取勢修建這座九層樓閣 從此,香客及游人可免攀援鐵索之苦,上樓直達(dá)山頂,1956年又加以修建改為12層,如今這里已成為游客眺望長江景色的"小蓬萊"了。   石寶寨位于重慶忠縣境內(nèi)長江北岸邊,距忠縣城45千米。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據(jù)此為寨,“石寶寨”名由此而來。 石寶寨建筑特色  石寶寨塔樓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聳勢,飛檐展翼,造型十分奇異。整個建筑由寨門、寨身、閣樓(寨頂石剎)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經(jīng)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原建9層,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3層為1956年修補建筑時所建,石寶寨也是中國目前僅存的幾座木結(jié)構(gòu)建筑之一,被稱“世界八大奇異建筑”。   寨門為磚石結(jié)構(gòu),高6米余,上題有瓷嵌“小蓬萊”三字。寨門正反兩面,有“五龍捧圣”、“哪吒鬧?!钡雀〉?,精巧細(xì)致,栩栩如生。   由寨門攀登到寨頂,要通過依山而建的層樓飛閣。閣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自底至頂高50余米。由一條迂回曲折的轉(zhuǎn)梯相連,每一層石壁上都有歷代流傳下來的石刻、畫像和題詩:每一層憑窗都能遠(yuǎn)眺氣象萬千的長江。相傳這石寶寨原先只有寨頂之廟,一條石鑿的小徑和一副鐵鏈相通,拜佛的人要上去,全憑自己那顆虔誠的心,去冒身臨危巖之險。后來有一巧匠,偶爾看到一只山鷹展翅盤旋在玉印山前,漸漸升高,最后越過山巔。他心里一動,即用傍山造樓、外展飛閣、內(nèi)架云梯、轤轉(zhuǎn)螺旋而上的方法,造好了這輝煌的飛閣。   寨頂,是一個1200平方米的石壩,海拔230米,舉目四顧,水天茫茫,心胸頓時為之開闊。創(chuàng)建于清朝前期的古剎,正殿迎門墻壁上有一巨大壁畫,畫的是女媧補天的故事。畫面下方,有一遺石,形狀甚似石寶寨。古剎后殿,有一石孔,口大如杯,稱“流米洞”。古里傳說,寨上修起廟宇后,這石孔每天都流出一些米來,正巧供廟內(nèi)和尚食用,故稱“石寶”。后來,和尚想多得一些米,派小和尚偷偷地把石洞鑿大,結(jié)果石洞粒米不流。貪心的和尚得到了應(yīng)有的懲罰。   寨內(nèi)有三組雕塑群像,其一為巴蔓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為張飛義釋嚴(yán)顏的三國故事,其三為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事。寨頂有古剎一座,名“蘭若殿”;寨下有古樸雅致的石寶街。   石寶寨:巧奪天工 建筑奇觀   “南天寶璽謫(金旁)江秋,巧疊精雕十二樓。畫作邊章攜不去,留它為砥鎮(zhèn)忠州?!?  今人周北溪的這首詩準(zhǔn)確地描繪出了號稱“世界八大奇異景觀”之一的石寶寨的全貌。   在重慶忠縣東的長江北岸。孤峰突起,奇石凌空。四周如削,形若玉印,故又名玉印山。山下溪流環(huán)繞,在蒼松翠竹掩隱下,寨樓依山而建,建在山巖南壁。   全寨共分兩部分,山下9層和山上3層錯落有致,從遠(yuǎn)處眺望 12層樓重檐高聳,渾然一體,宏偉壯觀,共高50米,閣內(nèi)每層石壁上均有題詠。山頂為平坦石壩, 有古廟天子殿,創(chuàng)建于康熙、乾隆年間,是此寨最高點。登殿憑眺,滾滾長江,碧空帆影,無限景色,一覽無余。   石寶寨是我國現(xiàn)存體積最大、層數(shù)最多的穿斗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2003年三峽蓄水發(fā)電之后,長江水面將上升道寨門口,木寨周圍將形成一個120多畝的水面湖泊,石寶寨將由山寨變成“水寨”。
石寶寨在哪里?
1個回答2024-02-08 00:14

石寶寨  國家級文物保護(hù)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縣城忠州鎮(zhèn)和萬縣市之間的長江北岸,它孤峰拔地,四壁如削,形如玉印,傳說它是女媧煉石補天遺留下來的塊五彩石,故稱“石寶”。明末農(nóng)民首領(lǐng)譚宏起義,會據(jù)此為寨,故名石寶寨。石寶寨建于明萬歷年間,距今四百多年,寨樓依山而建,飛檐展翼,極為壯觀。閣樓共12層,通高56米。寨頂有古剎天子殿,臨巖筑墻、殿宇巍峨、蔚為奇觀,還有文物陳列室、鴨子洞和流米洞等?! ∈瘜氄云嫣氐慕ㄖ驮S多有趣的傳說聞名于世。被列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筑之一。1979年對外開放以來,年接待中外游客近22萬人次,被中外旅客譽為“江上明珠”?! ∈瘜氄且蛔蔚囟鹚谋谌缦鞯墓路迩迩〕跄?借助架于石壁上的鐵索在山頂修建了一座寺廟,嘉慶年間又聘請能工巧匠研究如何取代鐵索上山,于是便依山取勢修建這座九層樓閣從此,香客及游人可免攀援鐵索之苦,上樓直達(dá)山頂,1956年又加以修建改為12層,如今這里已成為游客眺望長江景色的"小蓬萊"了。  石寶寨位于重慶忠縣境內(nèi)長江北岸邊,距忠縣城45千米。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據(jù)此為寨,“石寶寨”名由此而來。  石寶寨塔樓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聳勢,飛檐展翼,造型十分奇異。整個建筑由寨門、寨身、閣樓(寨頂石剎)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經(jīng)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原建9層,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3層為1956年修補建筑時所建,石寶寨也是中國目前僅存的幾座木結(jié)構(gòu)建筑之一,被稱“世界八大奇異建筑”?! ≌T為磚石結(jié)構(gòu),高6米余,上題有瓷嵌“小蓬萊”三字。寨門正反兩面,有“五龍捧圣”、“哪吒鬧?!钡雀〉?,精巧細(xì)致,栩栩如生?! ∮烧T攀登到寨頂,要通過依山而建的層樓飛閣。閣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自底至頂高50余米。由一條迂回曲折的轉(zhuǎn)梯相連,每一層石壁上都有歷代流傳下來的石刻、畫像和題詩:每一層憑窗都能遠(yuǎn)眺氣象萬千的長江。相傳這石寶寨原先只有寨頂之廟,一條石鑿的小徑和一副鐵鏈相通,拜佛的人要上去,全憑自己那顆虔誠的心,去冒身臨危巖之險。后來有一巧匠,偶爾看到一只山鷹展翅盤旋在玉印山前,漸漸升高,最后越過山巔。他心里一動,即用傍山造樓、外展飛閣、內(nèi)架云梯、轤轉(zhuǎn)螺旋而上的方法,造好了這輝煌的飛閣?! ≌?,是一個1200平方米的石壩,海拔230米,舉目四顧,水天茫茫,心胸頓時為之開闊。創(chuàng)建于清朝前期的古剎,正殿迎門墻壁上有一巨大壁畫,畫的是女媧補天的故事。畫面下方,有一遺石,形狀甚似石寶寨。古剎后殿,有一石孔,口大如杯,稱“流米洞”。古里傳說,寨上修起廟宇后,這石孔每天都流出一些米來,正巧供廟內(nèi)和尚食用,故稱“石寶”。后來,和尚想多得一些米,派小和尚偷偷地把石洞鑿大,結(jié)果石洞粒米不流。貪心的和尚得到了應(yīng)有的懲罰?! ≌瘍?nèi)有三組雕塑群像,其一為巴蔓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為張飛義釋嚴(yán)顏的三國故事,其三為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事。寨頂有古剎一座,名“蘭若殿”;寨下有古樸雅致的石寶街?! ∈瘜氄呵蓨Z天工建筑奇觀  “南天寶璽謫(金旁)江秋,巧疊精雕十二樓。畫作邊章攜不去,留它為砥鎮(zhèn)忠州?!薄 〗袢酥鼙毕倪@首詩準(zhǔn)確地描繪出了號稱“世界八大奇異景觀”之一的石寶寨的全貌?! ≡谥貞c忠縣東的長江北岸。孤峰突起,奇石凌空。四周如削,形若玉印,故又名玉印山。山下溪流環(huán)繞,在蒼松翠竹掩隱下,寨樓依山而建,建在山巖南壁。  全寨共分兩部分,山下9層和山上3層錯落有致,從遠(yuǎn)處眺望12層樓重檐高聳,渾然一體,宏偉壯觀,共高50米,閣內(nèi)每層石壁上均有題詠。山頂為平坦石壩,有古廟天子殿,創(chuàng)建于康熙、乾隆年間,是此寨最高點。登殿憑眺,滾滾長江,碧空帆影,無限景色,一覽無余?! ∈瘜氄俏覈F(xiàn)存體積最大、層數(shù)最多的穿斗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2003年三峽蓄水發(fā)電之后,長江水面將上升道寨門口,木寨周圍將形成一個120多畝的水面湖泊,石寶寨將由山寨變成“水寨”?! 榱藫尵冗@一極具價值的文物,專家們提出了“就地保護(hù),護(hù)坡仰墻”的方案,就是不動寨子,抬高樓門,沿玉印山周圍修筑一圈護(hù)坡,保護(hù)山體。同時在護(hù)坡上修建1米高的仰墻,把整個山寨圈圍起來。到那時,這個“國寶”將四面環(huán)水,就像一個巨型盆景,鑲嵌在萬頃碧波之中。國家已投資了1億元對其進(jìn)行搶救性保護(hù)。  忠縣文物部門負(fù)責(zé)人黃建華說,石寶寨的保護(hù)工程涉及多個學(xué)科。在保護(hù)施工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由于山門前滑坡地帶形成大量滲水,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他們在滑坡地帶向下深挖了30米,加上地面的20米,一共修筑了50米高的水泥擋墻來形成貼坡圍堤。  2009年4月17日,歷時3年多、耗資近1億元人民幣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重慶市忠縣石寶寨搶救性保護(hù)工程全面完工,景點重新對外開放。重新亮相的新石寶寨,在巨型圍堤環(huán)繞下,成為長江上一處大型江中“盆景”?!   ¢T票:50元  三峽水庫蓄水后的石寶寨:  寨子下方修了一圈白色堤坎,堤坎周長800多米,最高處60多米,頂部是一圈步道。攀12級亭子便可登上寨頂,寬闊江面出現(xiàn)眼底,整座島仿佛置于江中于江中的盆景。大壩蓄水后每年冬天它是全島,夏天水位降低到145米時,又會變成半島。它的面積并不大,趕不上一個足球場。由于其獨特的外形和燦爛的文物保護(hù)價值等,被舉為庫區(qū)第一名島。

石寶寨的傳說
1個回答2024-01-27 10:07
石寶寨傳說  石寶寨以奇特的建筑和許多有趣的傳說聞名于世。被列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筑之一。1979年對外開放以來,年接待中外游客近22萬人次,被中外旅客譽為“江上明珠”。   石寶寨是一座拔地而起四壁如削的孤峰 清乾隆初年,借助架于石壁上的鐵索在山頂修建了一座寺廟,嘉慶年間又聘請能工巧匠研究如何取代鐵索上山,于是便依山取勢修建這座九層樓閣 從此,香客及游人可免攀援鐵索之苦,上樓直達(dá)山頂,1956年又加以修建改為12層,如今這里已成為游客眺望長江景色的"小蓬萊"了。   石寶寨位于重慶忠縣境內(nèi)長江北岸邊,距忠縣城45千米。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據(jù)此為寨,“石寶寨”名由此而來。?石寶寨建筑特色  石寶寨塔樓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聳勢,飛檐展翼,造型十分奇異。整個建筑由寨門、寨身、閣樓(寨頂石剎)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經(jīng)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原建9層,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3層為1956年修補建筑時所建,石寶寨也是中國目前僅存的幾座木結(jié)構(gòu)建筑之一,被稱“世界八大奇異建筑”。   寨門為磚石結(jié)構(gòu),高6米余,上題有瓷嵌“小蓬萊”三字。寨門正反兩面,有“五龍捧圣”、“哪吒鬧?!钡雀〉?,精巧細(xì)致,栩栩如生。   由寨門攀登到寨頂,要通過依山而建的層樓飛閣。閣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自底至頂高50余米。由一條迂回曲折的轉(zhuǎn)梯相連,每一層石壁上都有歷代流傳下來的石刻、畫像和題詩:每一層憑窗都能遠(yuǎn)眺氣象萬千的長江。相傳這石寶寨原先只有寨頂之廟,一條石鑿的小徑和一副鐵鏈相通,拜佛的人要上去,全憑自己那顆虔誠的心,去冒身臨危巖之險。后來有一巧匠,偶爾看到一只山鷹展翅盤旋在玉印山前,漸漸升高,最后越過山巔。他心里一動,即用傍山造樓、外展飛閣、內(nèi)架云梯、轤轉(zhuǎn)螺旋而上的方法,造好了這輝煌的飛閣。   寨頂,是一個1200平方米的石壩,海拔230米,舉目四顧,水天茫茫,心胸頓時為之開闊。創(chuàng)建于清朝前期的古剎,正殿迎門墻壁上有一巨大壁畫,畫的是女媧補天的故事。畫面下方,有一遺石,形狀甚似石寶寨。古剎后殿,有一石孔,口大如杯,稱“流米洞”。古里傳說,寨上修起廟宇后,這石孔每天都流出一些米來,正巧供廟內(nèi)和尚食用,故稱“石寶”。后來,和尚想多得一些米,派小和尚偷偷地把石洞鑿大,結(jié)果石洞粒米不流。貪心的和尚得到了應(yīng)有的懲罰。   寨內(nèi)有三組雕塑群像,其一為巴蔓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為張飛義釋嚴(yán)顏的三國故事,其三為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事。寨頂有古剎一座,名“蘭若殿”;寨下有古樸雅致的石寶街。   石寶寨:巧奪天工 建筑奇觀   “南天寶璽謫(金旁)江秋,巧疊精雕十二樓。畫作邊章攜不去,留它為砥鎮(zhèn)忠州?!?  今人周北溪的這首詩準(zhǔn)確地描繪出了號稱“世界八大奇異景觀”之一的石寶寨的全貌。   在重慶忠縣東的長江北岸。孤峰突起,奇石凌空。四周如削,形若玉印,故又名玉印山。山下溪流環(huán)繞,在蒼松翠竹掩隱下,寨樓依山而建,建在山巖南壁。   全寨共分兩部分,山下9層和山上3層錯落有致,從遠(yuǎn)處眺望 12層樓重檐高聳,渾然一體,宏偉壯觀,共高50米,閣內(nèi)每層石壁上均有題詠。山頂為平坦石壩, 有古廟天子殿,創(chuàng)建于康熙、乾隆年間,是此寨最高點。登殿憑眺,滾滾長江,碧空帆影,無限景色,一覽無余。   石寶寨是我國現(xiàn)存體積最大、層數(shù)最多的穿斗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2003年三峽蓄水發(fā)電之后,長江水面將上升道寨門口,木寨周圍將形成一個120多畝的水面湖泊,石寶寨將由山寨變成“水寨”。
石寶寨的傳說
1個回答2024-01-30 16:15
石寶寨傳說 石寶寨以奇特的建筑和許多有趣的傳說聞名于世。被列為世界八大奇異建筑之一。1979年對外開放以來,年接待中外游客近22萬人次,被中外旅客譽為“江上明珠”。 石寶寨是一座拔地而起四壁如削的孤峰 清乾隆初年,借助架于石壁上的鐵索在山頂修建了一座寺廟,嘉慶年間又聘請能工巧匠研究如何取代鐵索上山,于是便依山取勢修建這座九層樓閣 從此,香客及游人可免攀援鐵索之苦,上樓直達(dá)山頂,1956年又加以修建改為12層,如今這里已成為游客眺望長江景色的"小蓬萊"了。 石寶寨位于重慶忠縣境內(nèi)長江北岸邊,距忠縣城45千米。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據(jù)此為寨,“石寶寨”名由此而來。 石寶寨建筑特色 石寶寨塔樓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聳勢,飛檐展翼,造型十分奇異。整個建筑由寨門、寨身、閣樓(寨頂石剎)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經(jīng)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原建9層,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3層為1956年修補建筑時所建,石寶寨也是中國目前僅存的幾座木結(jié)構(gòu)建筑之一,被稱“世界八大奇異建筑”。 寨門為磚石結(jié)構(gòu),高6米余,上題有瓷嵌“小蓬萊”三字。寨門正反兩面,有“五龍捧圣”、“哪吒鬧?!钡雀〉?,精巧細(xì)致,栩栩如生。 由寨門攀登到寨頂,要通過依山而建的層樓飛閣。閣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自底至頂高50余米。由一條迂回曲折的轉(zhuǎn)梯相連,每一層石壁上都有歷代流傳下來的石刻、畫像和題詩:每一層憑窗都能遠(yuǎn)眺氣象萬千的長江。相傳這石寶寨原先只有寨頂之廟,一條石鑿的小徑和一副鐵鏈相通,拜佛的人要上去,全憑自己那顆虔誠的心,去冒身臨危巖之險。后來有一巧匠,偶爾看到一只山鷹展翅盤旋在玉印山前,漸漸升高,最后越過山巔。他心里一動,即用傍山造樓、外展飛閣、內(nèi)架云梯、轤轉(zhuǎn)螺旋而上的方法,造好了這輝煌的飛閣。 寨頂,是一個1200平方米的石壩,海拔230米,舉目四顧,水天茫茫,心胸頓時為之開闊。創(chuàng)建于清朝前期的古剎,正殿迎門墻壁上有一巨大壁畫,畫的是女媧補天的故事。畫面下方,有一遺石,形狀甚似石寶寨。古剎后殿,有一石孔,口大如杯,稱“流米洞”。古里傳說,寨上修起廟宇后,這石孔每天都流出一些米來,正巧供廟內(nèi)和尚食用,故稱“石寶”。后來,和尚想多得一些米,派小和尚偷偷地把石洞鑿大,結(jié)果石洞粒米不流。貪心的和尚得到了應(yīng)有的懲罰。 寨內(nèi)有三組雕塑群像,其一為巴蔓子刎首保城的故事,其二為張飛義釋嚴(yán)顏的三國故事,其三為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故事。寨頂有古剎一座,名“蘭若殿”;寨下有古樸雅致的石寶街。 石寶寨:巧奪天工 建筑奇觀 “南天寶璽謫(金旁)江秋,巧疊精雕十二樓。畫作邊章攜不去,留它為砥鎮(zhèn)忠州。” 今人周北溪的這首詩準(zhǔn)確地描繪出了號稱“世界八大奇異景觀”之一的石寶寨的全貌。 在重慶忠縣東的長江北岸。孤峰突起,奇石凌空。四周如削,形若玉印,故又名玉印山。山下溪流環(huán)繞,在蒼松翠竹掩隱下,寨樓依山而建,建在山巖南壁。 全寨共分兩部分,山下9層和山上3層錯落有致,從遠(yuǎn)處眺望 12層樓重檐高聳,渾然一體,宏偉壯觀,共高50米,閣內(nèi)每層石壁上均有題詠。山頂為平坦石壩, 有古廟天子殿,創(chuàng)建于康熙、乾隆年間,是此寨最高點。登殿憑眺,滾滾長江,碧空帆影,無限景色,一覽無余。 石寶寨是我國現(xiàn)存體積最大、層數(shù)最多的穿斗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2003年三峽蓄水發(fā)電之后,長江水面將上升道寨門口,木寨周圍將形成一個120多畝的水面湖泊,石寶寨將由山寨變成“水寨”。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