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安魂曲作品分析

莫扎特 安魂曲 聽后感
1個回答2024-03-05 10:45
關于Lacrimosa dies illa的感想。

落淚之日這個小節(jié)是莫扎特終筆的地方,在寫完這一章后,莫扎特便帶著他未完成的安魂曲與世長辭了。如果有人說,莫扎特一生生活拮據(jù),之前的創(chuàng)作大多是靠著“天才”光環(huán),出于養(yǎng)家糊口的目的而創(chuàng)作的曲目,那安魂曲可以算作一個例外。誠然,有傳說故事流傳下來,說在莫扎特已經(jīng)病入膏肓之后,一位披著黑色斗篷,看不到面孔的的不速之客登門造訪,請他創(chuàng)作一部安魂曲,更許諾將有不菲的報酬。然而當時的莫扎特卻也意識到,自己可能以離大限不遠,這個要求的出現(xiàn)無疑是命運的暗示。他曾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我有一種感覺,我目前的狀態(tài)也在這樣暗示,我的大限已經(jīng)為期不遠了。我的末日要在我的天才完全發(fā)揮出來之前降臨。可生活是如此美好!然而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由天注定的命運,任何人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壽命長短……因此我要做完我的葬歌。我無權把未完成的安魂曲留在人間。”

于是帶著一種對靈魂救贖的懇切的宗教式的祈禱,莫扎特開始創(chuàng)作這首為自己而譜的葬歌。在落淚之日這一小節(jié)中,這種情緒被淋漓盡致的呈現(xiàn)出來。小節(jié)開始出現(xiàn)的是一種模仿送葬隊伍緩慢行進的哀傷曲調(diào),音階上揚,節(jié)奏輕緩,似乎隱含著隱隱而壓抑的抽泣之聲。而后人聲加入,女高聲部的上行和渾厚的男低的下行,以及兩次漸強的詠嘆,在哀嘆之余透出死亡的壓抑,在悲痛之余有有一絲意念潛在這感性的傷痛里,仿佛是人的思索與懺悔。然而在這令人窒息的死亡之息之中,一句“Jesu”后,卻出現(xiàn)了一段甜美的田園般的柔和曲段,仿佛是人們在沉痛的懺悔中,主的出現(xiàn)使他們終于看到了救贖的的希望。之后曲調(diào)又回到之前送葬隊伍的腳步上來,此時與前段對比,音階下行,似乎是懺悔之后的靈魂的洗禮一般。送葬的人們還沉浸在哀痛之中,而作者本身卻已經(jīng)看透了一切,走向了靈魂的救贖與重生。章節(jié)最后,一句漸強的“阿門”似乎預示著眾神對這個凈化過的靈魂的認可與接納。整段曲子沉浸在一種壓抑而收斂的哀痛情緒中,其間不斷的對死亡的反思之感更增加了曲段的深度。

以上是我對落淚之日的理解。在寫這段感想之前,我曾經(jīng)聽說鮑姆版的安魂曲對莫扎特的思想詮釋的很好。于是我便把鮑姆的版本與卡拉揚的版本進行了對比。經(jīng)過對比我發(fā)現(xiàn),兩個版本差異還是非常大的。就落淚之日這一小節(jié)講,首先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卡拉揚版本的節(jié)奏要明顯快于鮑姆版本,里面蘊含著卡拉揚式的激情。其次,鮑姆版本中的男低聲部處理的很好,而且整體的人聲部分渾然一體,悲傷而不突兀,有一種厚重感;然而卡拉揚的版本卻過分突出了男高聲部,是哀痛的受審變?yōu)榱藥в袕娏覒嵟α康膶徟小?br>
有一種觀點的理解是,鮑姆的指揮是出于從人性的角度出發(fā),是對神的寬恕的祈求;而卡拉揚的指揮則是從神性出發(fā),強調(diào)對凡人之罪的懲罰。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fā)的話,我便可以理解為何人們對鮑姆版本的認同感更強了。第一,從作曲家莫扎特本人而言,他沒有貝多芬那樣強烈的感情,而是一個單純而細膩的人,不可能生發(fā)出那樣的憤怒之感;第二,安魂曲為莫扎特為自己而作的終曲,是一個將死之人對一生的反思,他不會把自己化身為神,否則就是一種褻瀆。第三,從人性角度出發(fā)的演繹更能與大多數(shù)聽眾的內(nèi)心形成共鳴。



最近寫的作業(yè),節(jié)選一部分放上來做參考吧,寫的不容易希望你參考但別抄襲,畢竟不是自己的東西,被老師看出來會死很慘……整曲有四五十分鐘,過長,如果全分析都可以作學術報告了,建議你自己查查歷史背景再寫。
莫扎特 安魂曲 聽后感
1個回答2024-03-16 09:58
  關于Lacrimosa dies illa的感想。
  落淚之日這個小節(jié)是莫扎特終筆的地方,在寫完這一章后,莫扎特便帶著他未完成的安魂曲與世長辭了。如果有人說,莫扎特一生生活拮據(jù),之前的創(chuàng)作大多是靠著“天才”光環(huán),出于養(yǎng)家糊口的目的而創(chuàng)作的曲目,那安魂曲可以算作一個例外。誠然,有傳說故事流傳下來,說在莫扎特已經(jīng)病入膏肓之后,一位披著黑色斗篷,看不到面孔的的不速之客登門造訪,請他創(chuàng)作一部安魂曲,更許諾將有不菲的報酬。然而當時的莫扎特卻也意識到,自己可能以離大限不遠,這個要求的出現(xiàn)無疑是命運的暗示。他曾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我有一種感覺,我目前的狀態(tài)也在這樣暗示,我的大限已經(jīng)為期不遠了。我的末日要在我的天才完全發(fā)揮出來之前降臨??缮钍侨绱嗣篮茫∪欢魏稳硕疾豢赡芨淖冇商熳⒍ǖ拿\,任何人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壽命長短……因此我要做完我的葬歌。我無權把未完成的安魂曲留在人間?!?br/>  于是帶著一種對靈魂救贖的懇切的宗教式的祈禱,莫扎特開始創(chuàng)作這首為自己而譜的葬歌。在落淚之日這一小節(jié)中,這種情緒被淋漓盡致的呈現(xiàn)出來。小節(jié)開始出現(xiàn)的是一種模仿送葬隊伍緩慢行進的哀傷曲調(diào),音階上揚,節(jié)奏輕緩,似乎隱含著隱隱而壓抑的抽泣之聲。而后人聲加入,女高聲部的上行和渾厚的男低的下行,以及兩次漸強的詠嘆,在哀嘆之余透出死亡的壓抑,在悲痛之余有有一絲意念潛在這感性的傷痛里,仿佛是人的思索與懺悔。然而在這令人窒息的死亡之息之中,一句“Jesu”后,卻出現(xiàn)了一段甜美的田園般的柔和曲段,仿佛是人們在沉痛的懺悔中,主的出現(xiàn)使他們終于看到了救贖的的希望。之后曲調(diào)又回到之前送葬隊伍的腳步上來,此時與前段對比,音階下行,似乎是懺悔之后的靈魂的洗禮一般。送葬的人們還沉浸在哀痛之中,而作者本身卻已經(jīng)看透了一切,走向了靈魂的救贖與重生。章節(jié)最后,一句漸強的“阿門”似乎預示著眾神對這個凈化過的靈魂的認可與接納。整段曲子沉浸在一種壓抑而收斂的哀痛情緒中,其間不斷的對死亡的反思之感更增加了曲段的深度。
  以上是我對落淚之日的理解。在寫這段感想之前,我曾經(jīng)聽說鮑姆版的安魂曲對莫扎特的思想詮釋的很好。于是我便把鮑姆的版本與卡拉揚的版本進行了對比。經(jīng)過對比我發(fā)現(xiàn),兩個版本差異還是非常大的。就落淚之日這一小節(jié)講,首先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卡拉揚版本的節(jié)奏要明顯快于鮑姆版本,里面蘊含著卡拉揚式的激情。其次,鮑姆版本中的男低聲部處理的很好,而且整體的人聲部分渾然一體,悲傷而不突兀,有一種厚重感;然而卡拉揚的版本卻過分突出了男高聲部,是哀痛的受審變?yōu)榱藥в袕娏覒嵟α康膶徟小?br/>  有一種觀點的理解是,鮑姆的指揮是出于從人性的角度出發(fā),是對神的寬恕的祈求;而卡拉揚的指揮則是從神性出發(fā),強調(diào)對凡人之罪的懲罰。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fā)的話,我便可以理解為何人們對鮑姆版本的認同感更強了。第一,從作曲家莫扎特本人而言,他沒有貝多芬那樣強烈的感情,而是一個單純而細膩的人,不可能生發(fā)出那樣的憤怒之感;第二,安魂曲為莫扎特為自己而作的終曲,是一個將死之人對一生的反思,他不會把自己化身為神,否則就是一種褻瀆。第三,從人性角度出發(fā)的演繹更能與大多數(shù)聽眾的內(nèi)心形成共鳴。

  最近寫的作業(yè),節(jié)選一部分放上來做參考吧,寫的不容易希望你參考但別抄襲,畢竟不是自己的東西,被老師看出來會死很慘……整曲有四五十分鐘,過長,如果全分析都可以作學術報告了,建議你自己查查歷史背景再寫。
電影《莫扎特傳》中,莫扎特死前指揮的歌劇叫什么?
1個回答2022-09-26 22:20
記得好像是安魂曲
莫扎特傳中安魂曲
1個回答2022-07-09 05:11
不是莫扎特的<<安魂曲>>

是他的《唐璜》(唐·喬萬尼)中的一段
莫扎特安魂曲Lacrimosa
1個回答2022-07-17 14:39
Requiem aeternam dona eis, Domine,
et lux perpetua luceat eis.
Te decet hymnus, Deus, in Sion,
et tibi reddetur votum in Jerusalem_
Exaudi orationem meam,
ad te omnis caro veniet.
Requiem aeternam dona eis, Dimine,
et lux perpetua luceat eis.
莫扎特安魂曲哪個版本最好?
2個回答2023-01-21 08:45
《紀念莫扎特逝世200周年維也納音樂會》
曲目:莫扎特-《d小調(diào)安魂曲》[作品K.626]
指揮:喬治·索爾蒂爵士
合唱:維也納歌劇院合唱團
演奏:維也納愛樂樂團
編號:DECCA 433 688-2 DH[1CD]
莫扎特是為誰寫《安魂曲》?
1個回答2022-12-04 12:29
安東尼奧.薩利埃雷(Antonio
Salieri)。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是薩利埃雷要莫扎特寫得安魂曲,也是莫扎特最后一部作品。
莫扎特幽默曲賞析
2個回答2022-05-16 05:16
莫扎特創(chuàng)作過一首幽默曲的,我肯定
安魂曲的作者除了莫扎特還有誰
2個回答2022-09-12 03:51
安魂曲有很多音樂家都創(chuàng)作過。早期,象拉索、帕萊斯特里納、維多利亞等都寫過安魂曲,但以莫扎特的K626號作品《安魂曲》最為著名
莫扎特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0 19:33
正式音樂史的文獻上,沒有這段故事的記載。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莫扎特的音樂的確被稱為“含著微笑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