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琴家庭教育名言

陳鶴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個回答2024-03-16 23:32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家庭教育 怎樣教小孩 陳鶴琴 pdf
1個回答2024-02-20 19:51
遠不能代替的事實!
家,是我們避風的港灣,是我們成長的搖籃,而母親則是給家送來溫馨的源泉曾經給你多少傷害,母親!但在傷口的那一邊,你仍一如既往,給我你所能給的一切.好像前世已在你那存了一筆感情的巨款,可以任我盡情揮霍.我的文字無法表達出你偉大的慈愛.愛你和你對我的愛,使我懂得了如何愛人.直到有一天,我忽略已久的你的滿頭白發(fā)亮刺刺的痛在我的眼中,我才猛醒你正一步步退向生
簡述陳鶴琴的家庭教育內容
1個回答2024-01-18 12:07
陳鶴琴的家庭教育內容如下:
1、要把家庭教育作為關系到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陳鶴琴認為,家庭教育同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強盛密切相關對未來良好的國民具有奠基作用。
2、要把科學地了解兒童作為實施家庭教育的依據(jù)。陳鶴琴認為小孩子既難養(yǎng),更難教,“家庭教育必須根據(jù)兒童心理始能行之得當。若不明兒童的心理而安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沒有成效。
3、要把教育功能自然的滲透與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陳鶴琴認為家庭教育應融化和滲透與日常生活之中,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親子間的交往和家庭生活的時間,隨機的個別的、面對面的進行。
陳鶴琴的學前教育思想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3-02 04:12

陳鶴琴提出了十七條教學原則,即:

1、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2、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

3、你要兒童怎樣做,你應當教兒童怎樣學;

4、鼓勵兒童去發(fā)現(xiàn)他自己的世界;

5、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

7、比較教學法;

8、用比賽的方法來增進學習的效率;

9、積極的暗示勝于消極的命令;

10、替代教學法;

11、注意環(huán)境,利用環(huán)境;

12、分組學習,共同研究;

13、教學游戲化;

14、教學故事化;

15、教師教教師;

16、兒童教兒童;

17、精密觀察。這突出了以兒童為學習主體的思想及一個“活”字,一個“做”字,使兒童處于主動學習的地位。

陳鶴琴的教育方法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07 07:35

陳鶴琴的教育方法是:陳鶴琴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總結出兒童的幾個特點,即兒童有“好動心”、“模仿心”、“兒童是易暗示的”、“好奇心”、“游戲心”,因此他要求教師要以“做”為主,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為此他提出了以下的教學原則:(1)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2)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3)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做;(4)鼓勵兒童去發(fā)現(xiàn)他自己的世界;(5)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6)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我們的活教材;(7)比較教學法;(8)用比較的方法來增進學習的效率;(9)積極的暗示勝于消極的命令;(10)替代教學原則;(11)注意環(huán)境,利用環(huán)境;(12)分組學習共同研究;(13)教學要游戲化;(14)教學要故事化;(15)教師教教師;(16)兒童教兒童;(17)要精密地觀察。?

讀陳鶴琴《家庭教育》有感
1個回答2023-12-11 11:01
讀完陳鶴琴老師寫的《家庭教育》一書,我掩卷深思,不禁感嘆過去我對孩子的教育實在太隨意了!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父母又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老師,我們做家長的,確實要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做一個“會愛”孩子的智慧型家長!

本書詳細講述了怎樣教育好一個孩子,怎樣使孩子的精力格外充沛,如何為兒童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以及父母的職責、兒童的養(yǎng)育等等,涉及兒童教育的方方面面。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霸王,我們的父母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

祖輩、父母過分的溺愛嬌慣,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不少家長則以“孩子還小”為理由而包辦代替或不予糾正。如果任由這一情況發(fā)展下去,幼兒行為方面的問題將越來越多,幼兒的不良發(fā)展將不可避免,對今后的一生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做父母容易,但是做一個稱職的父母太難了。陳鶴琴老師高屋建瓴地指出,家庭教育是一項塑造心靈的工作,它需要的是“精雕細刻?!贝直┑挠柍夂痛蛄R,只能猶如暴風驟雨,適得其反。尤其對于青春期的少年,會產生嚴重的逆反心里,也會從身心上傷害到孩子。

父母的苦心,可能孩子很多時候不能理解,這就需要我們做父母的要有足夠的耐心、堅韌不拔的毅力。我相信,贊揚你的孩子會讓她們的優(yōu)秀品質如雨后春筍般生長。

有的家長過于急躁,分不清什么是獎懲有度。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孩子犯錯也要理智施教。不是所有的打罵教育都能真正讓孩子去信服,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在冷靜平和的家庭生活中糾正孩子的錯誤,提升孩子的優(yōu)秀品質。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信任與幫助,鼓勵孩子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陳鶴琴老師認為,父母的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捌渖碚涣疃校黄渖聿徽?,雖令不從”這句話道出了言傳身教的重要性!良好的榜樣,有助于樹立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所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非常重要。

怎么做才好呢?我認為,首先要學會傾聽。尤其是當孩子訴說不愉快的事情時,應讓孩子盡情地宣泄,并且安慰孩子,或者用肢體語言給孩子回應。當孩子訴說家長不感興趣的話題時,家長應表現(xiàn)出足夠的耐心,鼓勵孩子說下去,不要打斷孩子。

傾聽是溝通的前提,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才知道自己孩子內心在想什么、關注什么、需要什么。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給孩子關心和幫助,才能讓以后的溝通更加順利。

其次要理解、尊重、信任自己的孩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對孩子的愛不應是控制和索取,而是接納和尊重。當我們接納了孩子的一切,孩子才能感到自己被尊重和理解,會更加信任家長,向家長敞開心扉。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良好的家庭熏陶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家長們應共同努力、共同學習,用科學的方法和積極的態(tài)度為孩子們創(chuàng)建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讓家庭教育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優(yōu)勢,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變得更加優(yōu)秀!
父母不會愛,孩子被傷害 | 陳鶴琴帶你學《家庭教育》
1個回答2024-01-29 14:44
可見,父母所謂的全身心付出,在孩子心中卻大打折扣。

這世界上所有的職位教師、醫(yī)生、律師都需要進行資格考試才能上崗。

唯獨父母這個職位,這個如此神圣的職位,卻不需要考試合格才上崗。

我們經常教導孩子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br/>
父母卻不愛學習,每天捧著手機哈哈大笑。

家中的書籍也早已灰塵遍布。

其實在教導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時,我們大可以改一下這一句話。

那么對于孩子,我們究竟應該怎么教育呢?

這一本書能給你最好的答案。

《家庭教育》這本書1925年問世,累計再版十余次。全書共12章,訂立家庭教育原則101條,講述了兒童心理及普通教導法,解釋了各項建議的涵義。

內容涉及小孩子從醒到睡,從笑到哭,從吃到撒,從健康到生病,從待人到接物的種種問題,并進行充分的討論。

孫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我們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 那么孩子具備怎樣的心理特征呢?

書中講到以下幾個方面: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活潑好動,是他的天性,喜歡游戲也是它的天性,因為他們探索世界的欲望足夠強烈。

當孩子在游戲中獲得快樂和滿足,那就能增加孩子的自身體驗,開發(fā)孩子的智力。

比如我們想要孩子認識色彩,如果我們擺好一排色彩,讓孩子機械的辨認,他們大多可能已經睡著了。

我們也許可以換一種方式,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樂。

我們可以準備一些五顏六色的珠子,讓孩子串一條手鏈,在他們串手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和他們對話,詢問孩子這個珠子是什么顏色呀?

這樣的方式既增進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也讓孩子在游戲當中收獲了實踐經驗,滿足了孩子的快樂需求。

孩子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因為她們對這世界有很多未知的東西,比如他們會用手去觸摸這個世界,比如他們喜歡玩水,喜歡玩雪,如果這時候父母給孩子下了禁令,說你不能去玩雪,因為容易感冒。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們不知道感冒意味著什么,他們只知道父母不讓他去玩雪。

這時候孩子的好奇心就會受到限制,父母不讓他玩血,那么孩子就失去了親身感受雪帶給他的體驗。

如果小學時候剛好有一篇作文要寫雪,那孩子的大腦就會一片空白,畢竟親身感受獲得的知識會讓孩子們更喜歡探索。

每個人都喜歡接受別人的贊美,但贊美也要贊之有道才行。

何出此言呢?

比如父母很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刷牙,在某天清晨,孩子刷好牙齒后,走到你面前,你說了一句你真棒。

這時孩子會莫名其妙,因為父母沒有對具體行為加以贊美,那孩子就不能接受對這件事情的正面反饋。

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寶寶,你今天的牙齒看起來特別潔白,你真棒!

或者在第二天早上孩子繼續(xù)刷牙的時候,我們可以贊美他刷牙的姿勢比前一天有進步。

父母的贊美必須是孩子的具體行為,孩子的行為才能得到正面強化。

我們應該隨時隨地都去贊美孩子嗎?

不應該。因為贊美的次數(shù)只有受到一定的限制,才會顯得可貴。

如果我們隨時隨地都在贊美孩子,那孩子們就會陷入習慣性滿足的狀態(tài),就會變得驕傲自滿,不可一世。

如果父母的贊美過多,久而久之,孩子便不屑于父母的贊美。

每個孩子都特別喜歡玩玩具,但大都不喜歡整理玩具。在孩子小時候就要讓孩子養(yǎng)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因為好習慣的養(yǎng)成只需要十幾二十天,但改掉一個壞習慣,至少要幾個月。

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為此,我們可以這么做:

比如孩子天性是貪玩,當父母要準備讓孩子養(yǎng)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時,剛開始三天,孩子習慣都特別好,每次玩完玩具,他就把玩具收起來。

但在第四天的時候,好看的電視節(jié)目帶走了他的注意力,于是本來打算整理玩具的,卻不自知地坐到電視機前觀看好看的電視節(jié)目。

到了第五天,電視節(jié)目好似魔法一般,總能帶走他的注意力。

所以在孩子剛開始養(yǎng)成良好習慣之前,父母可以在旁邊陪他一起做。

比如我們要讓他整理玩具,那么玩具應該擺放在哪里呢?

為此我們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專屬他的玩具收納箱,或者給他留一個空抽屜讓他專門放置玩具。

為孩子營造良好習慣,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條件。

當孩子有條不紊的整理好玩具時,我們可以夸獎他玩具整理得很整齊。

夸獎孩子具體的行為,適當?shù)墓膭詈唾澝篮⒆印?br/>
當孩子得到了父母的肯定,那么他的良好習慣就會繼續(xù)堅持下去。

言傳身教,身教永遠先于言傳。

告訴孩子怎么做,不如自己做給他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也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他就像天使一般,同時孩子也是一張白紙,關鍵看父母在上面怎么繪畫?

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有時候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我們首先應該自我反思,是不是自己身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當我們做了措施,對孩子造成傷害時,一定要及時給孩子道歉。

不要自以為是的覺得孩子不需要你的道歉,小小的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需要得到你的尊重。

中國很多傳統(tǒng)家庭都會倡導:

爸爸和媽媽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書中的觀點卻與此大相徑庭。

陳鶴琴老師認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一定要一致。

比如爸爸覺得孩子要長高,應該多吃面食,媽媽卻覺得應該要多吃米飯。

這時候孩子就會很困擾,很苦惱,究竟他該聽爸爸的,還是媽媽的呢?

聽爸爸的,媽媽會不高興。聽媽媽的,爸爸也會不高興。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父母的話半信半疑。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一定要一致。

有時候我們會思考,當孩子真正做錯事,究竟應該怎么辦呢?

看得見的是表象,看不見的才是真相。

比如一個特別喜歡說謊話的孩子,在他內心深處,可能是因為害怕說真話而挨打。

我們不能僅僅看到錯誤事件,而應該深究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去制止孩子犯錯,引導孩子知錯就改。

在公共場合,我們很多時候就會看到一些媽媽不斷的嘮叨孩子:“你怎么那么不聽話?”

這時被她嘮叨的孩子不以為然,并不會因為媽媽的嘮叨而感到心情不好,反而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這時這位孩子其實已經丟掉了最基本的羞恥心。

深究原因就是這位媽媽總是喜歡在人很多的場合對孩子絮絮叨叨,沒有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在公共場合,如果孩子犯了錯誤,我們可以晚上回家把孩子抱到懷里,輕輕的告訴孩子犯了什么錯?下一次應該怎么改正才是媽媽心里的乖寶寶。

雖然說沒有懲罰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但懲罰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改正。

書中提倡盡量減少打罵孩子,因為這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但如果孩子們觸碰火之類的危險物品,我們可以簡單的打一下手心,讓孩子把觸碰火很危險和疼痛感連接起來,下一次他就不會觸碰火。

但重點還在于引導,培養(yǎng)孩子知錯就改的好習慣。

當父母和孩子是好朋友的時候,孩子和父母的感情自然不會太差,親子關系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變得更加融洽,因為父母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而是以平等的朋友姿態(tài)在和孩子溝通交流。

那么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朋友的建議孩子也更容易接受,所以最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父母要學會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

總的來講,《家庭教育》這一本書讓我們認識到了,其實教育孩子并不簡單。

其實就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一個中心是承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兩個基本點就是要尊重孩子,學會和孩子做朋友。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教育方法
1個回答2024-02-01 17:31
是a,b,c, 啊 前三個都跟題目有關,最后那個是貶義的。
陳鶴琴對學前教育的影響
1個回答2024-01-22 11:35
活教育”是陳鶴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活教育”的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包括目的論、課程論、教學論三大部分.有感于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弊病,以及當時我國所面臨的民族生存危機,陳鶴琴明確提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國人,做現(xiàn)代中國人”.其中,“做現(xiàn)代中國人”包含五方面的條件:第一,要有健全的身體;第二,要有建設的能力;第三,要有創(chuàng)造的能力;第四,要能夠合作;第五,要樂于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很顯然,這五方面的條件,體現(xiàn)了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要求.針對傳統(tǒng)教育“把書本作為學校學習的唯一材料”,把讀書和教書當成了學校教育活動內容的實際狀況,陳鶴琴將“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材料”概括為“活教育”的課程論.“活教材”并不是否定書本知識,而是強調兒童在自然、社會的接觸中,在親身觀察和活動中獲得經驗和知識的重要性,主張把書本知識與兒童的直接經驗相結合.如給兒童講魚,就要讓他看到真正的魚,觀察魚的呼吸、游動,甚至解剖魚體,研究魚的各部.這樣獲得的知識真實、親切,而且還能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和研究精神.隨著課程內容的改變,其組織形式也因之變更.陳鶴琴認為,“活教育”的課程形式應該符合兒童活動和生活方式,符合兒童與自然、社會環(huán)境的交往方式.因此,“活教育”的課程打破以學科組織的傳統(tǒng)模式,而改成活動中心和活動單元的形式,具體包括五方面的活動,稱為“五組活動”,即兒童健康活動(包括體育活動、個人衛(wèi)生、公共衛(wèi)生、心理衛(wèi)生、安全教育等),兒童社會活動(包括動物園、植物園、勞動工廠和科研機關等),兒童藝術活動(包括音樂、美術、工藝、戲劇等),兒童文學活動(包括童話、詩歌、謎語、故事、劇本、演說、辯論、書法等).這五種活動猶如人手的五根指頭是相連的整體,所以又稱為“五指活動”.“活教育”教學論的基本原則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具體有17條教育原則,“活教育”是一種有吸收、有改造、有創(chuàng)新、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思想,曾在歷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對當前的教育改革依然富有啟迪.
陳鶴琴和張雪門教育思想的比較
1個回答2024-01-13 23:49
回答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