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王子封臣評書

找唐太宗與他的大臣發(fā)生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3-11 22:59
魏征: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鏡子問題

魏征是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緊緊連在一起的。

作為一代明君,唐太宗以自己的雄才大略開創(chuàng)了貞觀盛世。而作為一代賢相,魏征在“貞觀之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唐太宗與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沒有唐太宗的賢明大度,就不會有魏征的忠直;而沒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鏡鑒。二人相互襯托,相輔相成。

當初,魏征是唐太宗對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愛材之心,才使魏征有了發(fā)揮才干的平臺。他不僅幫唐太宗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治國方針,也時時刻刻修正著唐太宗的謬誤。他為唐太宗講解了“民可載舟,又可覆舟”、“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治國道理,也常常犯顏直諫。從貞觀初到貞觀十七年魏征病故為止,17年間魏征諫奏的事,有史藉可考的達200多項,內(nèi)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對外關(guān)系和皇帝私生活等等,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時竟讓唐太宗下不了臺。

當然,皇帝也是人,有時唐太宗回宮后發(fā)火,聲言恨不得殺了這個鄉(xiāng)下佬,但他又不愧一代賢明君主,火氣過后又為有這樣忠諫之臣感到欣慰,就一次次原諒魏征的犯顏直諫。

以致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極為傷感地對眾臣說:“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鑒亡矣?!?

唐太宗的感嘆自有道理,而魏征也應(yīng)為遇到唐太宗這樣虛懷納諫的君主而慶幸。如果侍奉的是一個小雞肚腸的昏君,魏征的下場是很難料想的。

如今,在衛(wèi)運河邊的館陶縣城,家鄉(xiāng)人民為魏征樹起了一尊塑像,以示對一代名相的紀念。而魏征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名相,恐怕還有會許多話題需要闡述。那么,魏征是唐太宗的鏡子,唐太宗也應(yīng)是成為后世君主們的鏡子。
唐太宗身邊的著名謀臣有哪三位?
1個回答2022-12-27 22:23
房玄齡 杜如晦 魏征
唐朝時,唐玄宗有個謀臣叫
1個回答2023-05-28 06:26
姚崇、張九齡
講唐太宗時期的事情的評書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1-24 00:48
《大唐驚雷》

《薛家將》



說實話,我建議你看看央視的《貞觀長歌》,對李世民做皇帝以后宮中的事情,演繹的非常透徹。
什么是“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1個回答2022-09-06 03:28
各級封建主依次從屬,每個封主只能直接管轄自己的封臣,不能管轄封臣的封臣(就是自己封臣的屬下)。
唐太宗,唐玄宗都重用過哪些著名的賢臣?
1個回答2023-02-18 19:35
唐太宗任用的最著名的賢臣就是魏征,唐玄宗任用的賢臣有張九齡、賀知章
唐太宗主要的謀臣是?、
3個回答2022-12-06 01:00
房玄齡 杜如晦
房謀杜斷
唐太宗對房玄齡十分信任,把用人大權(quán)完全交給他。房玄齡根據(jù)唐太宗“量才授職”、“任官惟賢”、“務(wù)省官員”的原則,對所有中央官員重新進行了審核優(yōu)選,最后只留下精干人員共460員。他和杜如晦配合得最好,房玄齡善于謀劃,杜如晦善于判斷,史稱“時軍國多事,剖斷如流,深為時輩所服”。房玄齡常常和唐太宗預(yù)先作出謀劃,等待杜如晦作出判斷,用房玄齡的話說:“非如晦莫能籌之”,結(jié)果如晦來時,往往都能和房玄齡的主張默契。所以史家說:“房知杜能斷大事,杜知房善建嘉謀”,彼此相輔相成。這就是成語“房謀杜斷”典故的出處
唐高宗時期有哪些名臣
1個回答2022-12-21 01:00
長孫無忌,李勣,上官儀、許敬宗、褚遂良、執(zhí)失思力
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這話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7-14 22:50
“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這句話的意思是,數(shù)粗每個領(lǐng)主只可以管轄自己的封簡皮臣,無權(quán)管轄自己封臣的封臣。這是中古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一種觀念。攔畢差
怎樣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
1個回答2022-09-14 15:52
曾經(jīng)的老夫少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