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歐陽姓氏的相聲

陽姓和歐陽姓是不是同一個姓氏?
3個回答2023-02-11 21:20
陽姓有和歐陽是一家的。我就是。家譜中記載的。
歐陽姓氏是怎么來的?
1個回答2024-03-13 11:19

歐陽姓出自姒姓,《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說,歐陽氏是夏朝君主姒少康的庶子無余,被封于會稽,這便是早期的越國。越國傳至無疆時被楚國所滅。無疆的兒子名蹄,被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今浙江省吳興縣),封為歐陽亭侯,于是他們便以歐陽為氏,其后代則稱歐陽氏或歐氏。歐陽姓以海鳥為圖騰,郡望為渤海。 宋朝時,歐陽姓約有22萬多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29%,排在第六十九位,為百家大姓之一,位列宋版《百家姓》復姓的第4席,人口總數(shù)居復姓首位。當代歐陽姓的人口約88萬,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7%,排在全國第一百四十九位。從宋朝至今1000年中,歐陽姓人口增長率呈下降的態(tài)勢,這可能與歐陽復姓改單姓陽有關(guān)。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廣東省廣州西部、湛江北部、河源、江西省彭澤縣(彭澤縣歐陽為歐陽“懿”后代,生七子,遂為彭澤縣歐陽氏七莊,有10000人以上)、吉安、永豐、萬載,湖北省枝江、荊州、潛江,這三省大約占歐陽姓總?cè)丝诘?0%。其次分布于河南、陜西、四川、湖北等。湖南為當代歐陽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歐陽姓總?cè)丝诘?3%。全國形成了以江西、湖南為中心的歐陽姓聚集區(qū)?,F(xiàn)在,廣東省歐陽氏宗人有居住在廣州(從化),湛江(鴉翠)清遠(連州),順德均安。江蘇省歐陽氏宗人有居住在丹陽西門外荻塘歐甲(司徒)、下坯歐甲(全州),金壇市直溪鎮(zhèn)巨村村。擴展資料:歐陽姓歷史名人:1、歐陽詢歐陽詢(557年—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wèi)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并稱“歐虞”,后人以其書于平正中見險絕,最便于初學者,號為“歐體”。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2、歐陽修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3、歐陽建歐陽建,字堅石,冀州人,石崇之甥。西晉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年不詳(據(jù)《魯西南歐陽氏宗譜》載歐陽建生于二六九年),卒于晉永康元年,年三十余歲。著有《臨終詩》以及《言盡意論》,提出了古代唯物辯證觀點。歷任尚書郎、馮翊(今陜西大荔)太守,到趙王司馬倫專權(quán)時,歐陽建想有所作為,欲立楚王,由是與司馬倫有隙。于是他與潘岳偷偷勸淮南王司馬允誅殺司馬倫,事泄,歐陽建全家不論老少都被斬首。臨刑時,作詩文《臨終詩》,甚哀楚。他曾提出“言盡意”的思想,否定語言不能表達事物的說法。4、歐陽珣歐陽珣(1081年——1127年),字全美,又字文玉,號歐山,學籍吉州廬陵,鄉(xiāng)籍福建泉州奇跡潘湖,歐陽詹之十世孫。他少聰而敏慧,稍長,就學于仁穎書院。崇寧五年(1106年)丙戌與本邑儲敦敘同登蔡凝榜進士,調(diào)崇安尉,有主簿者貧不妄取卒于官,歐陽珣傾囊以賑其行,人皆義之終。丁父憂,珣立于靈堂前,其葉累百,人謂其忠孝兩全。5、歐陽瑾歐陽瑾(1706~1780) 號予石,江西分宜松山防里人。少聰穎,出語驚人。清雍正十年(1732)鄉(xiāng)試第二,次年中進士,任兵部主事,時年26歲。以后40余年,一直在外做官,歷任兵、刑、工、吏各部主事、郎中,太仆事、大理寺少卿,奉天府尹,順天府尹,戶部侍郎(正二品),倉場總督等職。辦事認真周密,清正廉潔,政績卓著,著名史學家章學誠曾為之立傳,稱“中朝人士,莫不仰其清風”。

歐陽是哪里的姓氏
1個回答2024-03-14 00:38
歐陽姓氏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廣東省廣州西部、湛江北部、河源,江西省彭澤縣、吉安、永豐、萬載,湖北省枝江、荊州、潛江。其次分布于河南、陜西、湖南、四川、湖北等。歐陽姓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歐陽姓出自姒姓,夏君主姒少康封自己的庶子無余于會稽,到了越王無疆,被楚所滅,無疆子蹄更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封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他的子孫因而姓“歐”或“歐陽”。
歐陽源于姒姓,出自戰(zhàn)國末期楚國給越國勾踐后裔子蹄的封地,更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封為歐陽亭侯,屬于以封爵名稱為氏。夏朝少康封其庶子于越,號無馀,在今浙江紹興,后來建立了越國。到戰(zhàn)國時勾踐的六世孫越王無疆時,越國為楚國所滅,楚王更封無疆之次子蹄于烏程歐馀山之陽,其后有歐氏、歐陽氏、歐侯氏等。
歐陽這個姓氏的來歷?
1個回答2024-04-13 23:16
  一、這個姓氏的最早的來源是越王勾踐的七世孫。
  二、詳解如下:
  歐陽姓為漢族姓氏,根據(jù)《姓氏考略》記載:"越王無疆之次子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后有歐氏、歐陽氏、歐侯氏,望出平陽。"由此可見歐氏和歐陽氏都是越王無疆的第二房子孫,【而越王無疆則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
  歐陽是一個復姓。其遠祖距今已有4000多年,得姓也已有2300多年了?!缎绿茣ぴ紫嗍老当怼分姓f,歐陽氏是夏朝少康的庶子,被封于會稽,這便是歷史上的越。越國傳至無疆時被楚國所滅。無疆的兒子名蹄,被封于烏程歐余山之陽(今浙江省吳興縣),為歐陽廷侯,于是他們便以歐陽為氏,其后代則稱歐陽氏或歐氏。
  三、相關(guān)歷史記載文獻如下:
  《歐陽氏譜圖序》
  【歐陽氏之先,本出于夏禹之苗裔?!孔缘凵倏捣馄涫佑跁?,使守禹祀。傳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子曰勾踐,是為越王。越王勾踐卒,子王鼠與立。自鼠與傳五世,至王無疆,為楚威王所滅,其諸族子,分散爭立。濱于江南海上,皆受封于楚。有封于歐陽亭者,為歐陽亭侯。歐陽亭,在今湖州烏程歐余山之陽。其后,子孫遂以為氏。漢高祖滅秦,得無疆之七世孫搖,復以為越王,使奉越后。
  
歐陽姓氏的名人
1個回答2024-01-03 22:43
有很多,例如:
歐陽生:名容,字和伯。西漢千乘人,曾從伏生學今文《尚書》,為博士,授倪寬。他的后代也多出學者,其曾孫孫高、高孫地余均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書》為特長,因此《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歐陽歙:字正思,樂安千乘(今山東省廣饒縣)人。東漢光武帝宰相。為人廉恭禮讓,以祖?zhèn)鳌胺袝比尾┦?。王莽時任長社宰,后投更始劉玄任原武令。東漢建立后任河南尹,封波陽侯,后又遷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書育人,任用賢才,頗有政績。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
歐陽詢:唐朝唐州臨湘人,入唐官至弘文館學士,善書法,初學王羲之,八體盡能。后又做過太子率更令,故世稱其書體為率更體。流傳的碑刻有《九成宮醴泉銘》等。參與編纂《藝文類聚》一百卷。
歐陽姓氏的名子起什么名子好?
1個回答2022-11-19 04:21
歐陽雪,歐陽鋒
歐陽這個姓氏的來歷?
1個回答2024-04-14 14:29

出自姒姓。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余,被封于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了。十九年后,鉤踐又復國。到鉤踐六世孫無疆為越王的時候。

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于烏程歐余山的南部,以山南為陽,所以稱為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后來雖然也有歐陽、歐侯省姓為歐,但是起源仍為這一支。

擴展資料

姓氏名人

1、歐陽修

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2、歐陽娜娜

歐陽姓氏大全
1個回答2024-04-27 17:12
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余,被封于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了。十九年后,勾踐又復國。到勾踐六世孫無疆為越王的時候。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于烏程歐余山的南部,以山南為陽,所以稱為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于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

得姓始祖:無疆。歐陽氏是春秋時代著名的越王勾踐的后裔。歐陽氏與歐(區(qū))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無疆的子孫,而越王無疆,則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歐陽氏的得姓,大約有2000年的歷史。根據(jù)《路氏》上的記載說,越王無疆的次子,被封于烏程歐余山的南邊,后代中有歐氏,歐陽氏。根據(jù)《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記載,歐陽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于會稽,傳至越王無疆時,為楚國所滅,無疆的兒子蹄,改封烏程歐余山南方,為歐陽亭侯,子孫就以歐陽為氏。據(jù)《郡望百家姓》記載,歐陽氏望族居于渤海郡,就是現(xiàn)在的河北省滄縣。由此可見,歐陽氏和歐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無疆的子孫,而越王無疆,根據(jù)考證,則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換言之,歐陽氏和歐的得姓歷史,大致2000年。故歐陽氏后人尊無疆為歐陽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歐陽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位列宋版《百家姓》復姓的第4席,據(jù)公安部2009年身份證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歐陽姓氏排名為149位,為88萬其發(fā)祥地為渤??ぃń窈颖笔婵h)。據(jù)《姓譜》載,越王勾踐之后,支孫封于烏程歐陽亭(浙江湖州),其子孫以此地名為姓。歐陽偉 在(公元前313—)稱帝,歐陽搖 在(公元前232—)稱帝,歐陽建 在(前176—前163 )(—稱帝)。

歐陽氏中曾有 “繼固承遷五代史,勒碑刻銘九成宮”之譽,指的是宋歐陽修撰成《五代史》。唐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留芳史冊。歐陽氏出自姒姓,戰(zhàn)國時,越王勾踐的六世孫越王無疆受齊人唆使,出兵伐楚,結(jié)果被楚滅,無疆也被楚軍所殺。無疆的兒子們爭奪王位,各居一方,次子蹄占得烏程(今浙江省吳興縣)的歐余山,由于位處山的南面,又稱之歐余山之陽,自任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就用此封地為姓氏。其中有姓歐陽,有姓歐,有姓陽,甚至,有的姓歐候。漢時有歐陽生,字和陽,博通經(jīng)史,為“歐陽學”的開創(chuàng)者;歐陽生之4世孫歐陽也余曾為王莽的老師。唐時有歐陽詢,字信本,是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北宋有歐陽修,是著名的文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據(jù)《郡望百家姓》記載,歐陽氏望出渤??ぁN鳚h時置郡,地點在今天的河北省滄縣。當今,歐陽姓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彭澤縣(彭澤縣歐陽為歐陽“奕”后代,生七子,遂為彭澤縣歐陽氏七莊,有10000人以上。)、江西省新余、吉安、永豐、萬載、贛州、會昌、安遠,湖北省枝江、荊州、潛江,廣東省廣州、河源,河南省新鄭,四川省綿陽、遂寧,安徽省阜陽、滁州,湖南省長沙、瀏陽、隆回(六都寨、司門前、石橋鋪)、洞口、溆浦,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藤縣等地。湖北省枝江歐陽氏族為歐陽修長子歐陽發(fā)的后裔。現(xiàn)在,江蘇省歐陽氏宗人大都居住在丹陽西門外荻塘歐甲(司徒)、下坯歐甲(全州)。
歐陽姓氏的由來
1個回答2024-03-20 22:32
姓氏來源主要出自夏禹: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長于姬水,所以以水名為姓。黃帝有4位妃子,生了25個兒子。元妃西陵氏,也就是發(fā)明養(yǎng)蠶的嫘(lei)祖,有個兒子叫昌意。昌意的兒子是顓頊(zhuan xu)。夏禹是顓頊的孫子。當時,洪水滔天,帝堯讓顓頊的兒子鯀(qun)去治水。鯀用堵塞的辦法治水,結(jié)果失敗,被堯處死。舜向堯推薦鯀的兒子禹去治水,這時禹20歲。禹帶領(lǐng)治水大軍,利用疏導的方法,將洪水引進河道。大禹忠于王事,歷經(jīng)艱辛,辛辛苦苦32年,終于治好了洪冰。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跡,成為歷史佳話。



堯死后,舜繼承了帝位。舜年老后,讓禹接了班。禹即位后,建都于安邑(今河南省安陽市),死后葬于會稽(ji,今浙江省紹興市)。



據(jù)一些家譜記載,歐陽姓的人尊奉夏禹為祖先,說他的兒子夏啟建立了夏朝,數(shù)傳至少康時,封支庶子孫于會稽(今浙江紹興),建立越國。從此,這支夏禹的后代便在當?shù)匕l(fā)展繁衍,并且經(jīng)歷夏商周幾個朝代,一直王位相傳。直到春秋時期,越王的王位傳至允常時,有子名勾踐,史稱越王勾踐,曾吞并鄰近的吳國,參與中原地區(qū)的爭霸,是歷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后來,從他25傳至越王無疆,越國中衰,被楚國滅掉。亡國后的越國貴族中有人隱居不仕,有人則獲得楚國的封賞,其中無疆之子蹄,便被分封到原越國境內(nèi)的歐余山南(今浙江湖州境內(nèi)),為歐余亭侯。由于古人習慣稱山南為陽,他及子孫也被稱為歐陽。久而久之,他們便以歐陽為姓
歐陽姓氏是怎么來的?
1個回答2024-03-14 06:40

關(guān)于歐陽一姓,《路史》“歐條”上記載說:“越王無疆次子,封烏程余山之陽,后有歐氏、歐陽氏?!倍短茣ぴ紫嗍老当怼飞弦灿蓄愃普f法,并提出歐陽一姓出自姬姓的觀點。歐姓和歐陽氏一樣,都是春秋時代越王勾踐的后裔。

越王勾踐于“臥薪嘗膽,雪恥復國”之后,其次子蹄被封于烏程余山之陽,號稱歐陽亭侯,不久,越王無疆在楚國的大軍壓境下失國,于是,蹄之后世子孫就以歐陽為氏,稱為歐陽氏。而歐陽余山,據(jù)考證是在現(xiàn)在浙江省吳興縣的東方。得姓歷史2300年左右。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