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相聲演出信息

近代傳遞信息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27 06:23
寫信、電話、電報、會面、雜志、黑白電視。。。(注:這是近代的)



還有些媒體活動我還沒調查出來耶。。暫時這么多了。。。



個人調查。。請勿抄襲
泥人的事最近演出信息
1個回答2024-02-16 21:24
舞劇《泥人的事》是在第六屆戲劇奧林匹克 上演出。時間是2014年11月1 日——12月25日 演出團體:天津歌舞劇院 導演 鄧林 地點天橋劇場
近代傳遞信息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14 19:23
【烽火傳軍情】 “烽火”是我國古代用以傳遞邊疆軍事情報的一種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習幾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漢代的烽火組織規(guī)模為大。在邊防軍事要塞或交通要沖的高處,每隔一定距離建筑一高臺,俗稱烽火臺,亦稱烽燧、墩堠、煙墩等。高臺上有駐軍守候,發(fā)現敵人入侵,白天燃燒柴草以“燔煙”報警,夜間燃燒薪柴以“舉烽”(火光)報警。一臺燃起烽煙,鄰臺見之也相繼舉火,逐臺傳遞,須臾千里,以達到報告敵情、調兵遣將、求得援兵、克敵制勝的目的。 在我國的歷史上,還有一個為了討得美人歡心而隨意點燃烽火,最終導致亡國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周滅商后建都鎬京,歷史上稱作西周。初期,周王為鞏固國家政權,先后把自己的兄弟、親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諸侯,建立諸侯國,還建立了一整套制度,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都有了一定的發(fā)展。 【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的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中“蘇武牧羊”的故事。據載,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漢朝使臣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單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單于便將他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區(qū)牧羊。19年后,漢昭帝繼位,漢兇和好,結為姻親。漢朝使節(jié)來兇,要求放蘇武回去,但單于不肯,卻又說不出口,便謊稱蘇武已經死去。后來,漢昭帝又派使節(jié)到匈奴,和蘇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通過禁卒的幫助,在一天晚上秘密會見了漢使,把蘇武的情況告訴了漢使,并想出一計,讓漢使對單于講:“漢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獵時,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著一封寫在帛上的信,上面寫著蘇武沒死,而是在一個大澤中。”漢使聽后非常高興,就按照常惠的話來責備單于。單于聽后大為驚奇,卻又無法抵賴,只好把蘇武放回。 【青鳥傳書】 據我國上古奇書《山海經》記載,青鳥共有三只,名曰詔蘭、紫燕(還有一只青鳥的名字筆者沒有查閱到),是西王母的隨從與使者,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信息,將吉祥、幸福、快樂的佳音傳遞給人間。據說,西王母曾經給漢武帝寫過書信,西王母派青鳥前去傳書,而青鳥則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漢宮承華殿前。在以后的神話中,青鳥又逐漸演變成為百鳥之王--鳳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詩“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詩“愿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李商隱有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崔國輔有詩“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借用的均是“青鳥傳書”的典故。 【黃耳傳書】 信鴿傳書,大家都比較熟悉,因為現在還有信鴿協(xié)會,并常常舉辦長距離的信鴿飛行比賽。信鴿在長途飛行中不會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種功能,即可以通過感受磁力與緯度來辨別方向。 信鴿傳書確切的開始時間,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但早在唐代,信鴿傳書就已經很普遍了。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一書中有“傳書鴿”的記載:“張九齡少年時,家養(yǎng)群鴿。每與親知書信往來,只以書系鴿足上,依所教之處,飛往投之。九齡目為飛奴,時人無不愛訝?!睆埦琵g是唐朝政治家和詩人,他不但用信鴿來傳遞書信,還給信鴿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飛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諸朝,信鴿傳書一直在人們的通信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風箏通信】 我們今天娛樂用的風箏,在古時候曾作為一種應急的通信工具,發(fā)揮過重要的作用。 傳說早在春秋末期,魯國巧匠公輸盤(即魯班)就曾仿照鳥的造型“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這種以竹木為材制成的會飛的“木鵲”,就是風箏的前身。到了東漢,蔡倫發(fā)明了造紙術,人們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紙糊之,便成了“紙鳶”。五代時人們在做紙鳶時,在上面拴上了一個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風箏”這個詞便由此而來。 最初的風箏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制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軍事偵察,或是用來傳遞信息和軍事情報。到了唐代以后,風箏才逐漸成為一種娛樂的玩具,并在民間流傳開來。 【燈塔】 燈塔起源于古埃及的信號烽火。世界上最早的燈塔建于公元前7世紀,位于達尼爾海峽的巴巴角上,像一座巨大的鐘樓矗立著。那時人們在燈塔里燃燒木柴,利用它的火光指引航向。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人奉國王托來美二世菲萊戴爾夫之命在埃及亞歷山大城對面的法羅斯島上修筑燈塔,高達85米,日夜燃燒木材,以火焰和煙柱作為助航的標志。法羅斯燈塔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觀之一,1302年毀于地震。9世紀初,法國在吉倫特河口外科杜昂礁上建立燈塔,至今已兩次重建,現存的建于1611年。 在古老的燈塔中,意大利的萊戈恩燈塔至今仍在使用。這座燈塔是建于1304年,用石頭砌成,高50米。美國第一座燈塔是建于1716年的波士頓燈塔。此后,1823年建成透鏡燈塔,1858年建成電力燈塔,1885年首次用沉箱法在軟地基上建造燈塔,1906年落成第一座氣體閃光燈塔。1850年,全世界僅有燈塔1570座,1900年增到9400座。到1984年初,包括其他發(fā)光航標在內,燈塔總數已超過55000座。
古人近代、現代傳遞信息的故事
1個回答2022-09-20 11:52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哪里可以找到中國近代史有關的信息
1個回答2023-11-06 07:12
中國近代史的教材
近代人傳遞信息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3-15 22:39
郵局的出現 一般認為,郵局是波斯王居魯士大帝創(chuàng)立的。居魯士統(tǒng)治著一個疆土廣袤的大帝國,由使者傳遞書信和信息已經不能適應帝國的需要。為此,他建立了一個由許多驛站組成的郵遞行政部門,這便是最早的郵局。這些驛站間隔一定的距離,負責照料每日跑完一站路的驛馬。 中國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郵政制度,到唐代基本完善。元朝還整頓了連接東西方的驛站傳遞制度。 公元前31年,羅馬人在奧古斯都統(tǒng)治時期,仿照這樣的機構,建立了公共驛站。站里備有喂足草料的驛馬和供過往官員住宿的客房。 在中世紀,羅馬式郵局已經消失,修道院遍布歐洲。修道院之間的通信通過使用稱為撀尥祭瓟的羊皮紙卷進行。第一個修道院在紙卷上寫上他們的傳言,送達的各修道院再加上他們的傳言,從而使紙卷越來越長。例如,傳送圣·維落爾修道院院長死訊的紙卷長達9.5米,寬0.25米。人們稱之為修士郵局。 大清郵局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5年),是清代上海地區(qū)十三家主要的通郵站之一。經歷了民營的信局-外國郵局-文報局-海關郵政-大清郵政等不同階段。他是目前華東地區(qū)唯一留存的清朝郵局遺址,也是近代中國郵政歷史的縮影。 1878年(清光緒四年),煙臺“華洋書信館”在周村設立分館,是為淄博地區(qū)大清郵政 機構的前身。1900年底,周村大清郵局開辦。1902年,博山二等大清郵局設立,附 設八陡、西冶街2處代辦所,并設信柜5處,有村鎮(zhèn)信差2人,另有通沂水、王莊信差2人 ,通萊蕪、泰安信差4人。1904年,臨淄西關廣順號、衛(wèi)生堂藥店設郵政代辦處。翌年 ,桓臺設三等郵局,張店、索鎮(zhèn)設分局。張店大清郵政分局設在原張店街里東四街,為商家 代辦,辦理信件和匯兌業(yè)務。時周村、淄川、新城(桓臺)索鎮(zhèn)、張店等局隸屬濟南總局, 博山、臨淄、金嶺、淄河等局隸屬青州總局。 辛亥革命以后,“大清郵局”改稱“中華郵局”。郵局內部設郵務員、郵務佐、郵差、局役 四級。原張店大清郵政分局,遷至南北街。 1919年1月,臨淄中華郵局在臨淄城建立,始為三等郵局,翌年10月升為二等郵局, 鄉(xiāng)間設辛店、淄河店、孫婁店、西古城4處分柜。1920年8月設立桓臺縣郵局(三等局 )、張店郵局(三等局,后升為二等)、周村郵局(二等局)、博山郵局(二等局)?;概_ 縣郵局在北石橋、曹村扒頭橋設信柜,屬商家代辦。 1921年,博山郵局增設村鎮(zhèn)巡外郵差2人,分南北2路,3日巡行一周。西河、源泉、 八陡、夏莊、邢家莊均設信柜。 1924年,張店中華郵局改為二等二級局,租用民房3間,經營匯票、保價信、平信。南 定亦設郵政局。 1926年,張店郵局遷至原張店二馬路(今西一路),并增設包裹郵寄等業(yè)務。同時在福 勝里、衛(wèi)固設置信箱,馬尚、衛(wèi)固分別設立郵寄代辦所,辦理小額匯兌業(yè)務。 1931年,辛店分柜升為辛店郵局。 1943年,鐵山、衛(wèi)固、石橋設郵政代辦所,后改為郵務所,辦理小額匯兌業(yè)務。 1945年,張店、南定均為二等乙級郵局。張店郵局配有局長1人,郵務值2人,信差3 人,苦力4人。昌城、馬尚亦設有郵政代辦所。 1948年3月,淄博全境解放,“中華郵局”即被戰(zhàn)時郵局接收。
古代、近代、現代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3-23 14:59
烽火臺



在中國古代,為了傳遞軍事情報,人們曾設立過烽火臺,利用火與煙傳遞信息。烽火臺白天燒狼糞,夜間點柴草。傳說燒狼糞時有很大的濃煙直沖藍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發(fā)現,因此烽火有時又被稱為狼煙。當發(fā)現敵情時,燃起烽火,臺臺相傳,一直傳到軍營。在2700多年前,中國周朝時的烽火告警系統(tǒng)就已經很完備了。



馬拉松長跑是為了報信



在交通和通信很不發(fā)達的古代,人們要傳遞信息只能靠兩條腿或騎馬。馬拉松長跑項目,就是為了紀念一位2000多年前為傳送捷報而犧牲的英雄設立的。公元前490年,希臘軍隊在馬拉松平原擊退波斯王大流士一世軍隊的入侵。傳令兵菲迪皮茨一口氣從馬拉松鎮(zhèn)跑到首都雅典報告喜訊,當他跑完42.195千米的路程,趕到雅典廣場說完捷報之后,就精疲力竭,倒地而死。為了紀念這位戰(zhàn)士的英雄事跡,1896年,在世界第一屆奧運會上,他跑過的距離被作為一個長跑比賽項目列入運動會。



用驛站傳遞信息



文字的發(fā)明促進了人們的交往,從此通信也就開始了。中國遠在周朝時就建立了專門傳遞官府文書的驛站,通過騎馬將文書一個驛站接一個驛站地傳遞下去,同時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驛郵制度,以實現快速、準確的通信。秦代統(tǒng)一六國后,就將驛站信息傳遞系統(tǒng)作為國家的行政機構確定下來。驛郵是以駿馬每小時奔跑15千米左右的速度傳遞信息,來實現遠距離通信的。在當時這已經很快了。



信鴿和信猴



為了傳遞信息,古時候的人們還想出了許多奇異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號樹、信鴿和信猴等等。



在尼日利亞貝喀薩地區(qū),人們用猴子送信。人們將母猴和子猴分別關在兩地,并時常將母猴帶去尋找子猴,使母猴認得路線。當人們需要通信時,將信裝在竹筒里綁在母猴身上,放它出去尋找子猴,母猴總能將信送到目的地。



信鴿從古至今,一直是有效的信息傳送工具。在通信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信鴿仍有用武之地。在戰(zhàn)爭中,通信聯絡至關緊要。然而一旦爆發(fā)核戰(zhàn)爭,核爆炸產生的強烈電磁輻射將使現有的各種電子通信系統(tǒng)陷于癱瘓,但信鴿仍能自由飛翔。瑞士軍隊訓練培育出了能雙向投書的信鴿。這些信鴿不再傳送傳統(tǒng)的文字書信,而是攜帶著裝在膠囊里的計算機芯片,內中的密碼情報也只能在專門的裝置上閱讀,保密性極高。信鴿甚至有可能成為特種通信兵。



郵局的出現



一般認為,郵局是波斯王居魯士大帝創(chuàng)立的。居魯士統(tǒng)治著一個疆土廣袤的大帝國,由使者傳遞書信和信息已經不能適應帝國的需要。為此,他建立了一個由許多驛站組成的郵遞行政部門,這便是最早的郵局。這些驛站間隔一定的距離,負責照料每日跑完一站路的驛馬。



中國在很早以前就有了郵政制度,到唐代基本完善。元朝還整頓了連接東西方的驛站傳遞制度。



公元前31年,羅馬人在奧古斯都統(tǒng)治時期,仿照這樣的機構,建立了公共驛站。站里備有喂足草料的驛馬和供過往官員住宿的客房。



在中世紀,羅馬式郵局已經消失,修道院遍布歐洲。修道院之間的通信通過使用稱為撀尥祭瓟的羊皮紙卷進行。第一個修道院在紙卷上寫上他們的傳言,送達的各修道院再加上他們的傳言,從而使紙卷越來越長。例如,傳送圣·維落爾修道院院長死訊的紙卷長達9.5米,寬0.25米。人們稱之為修士郵局。



大清郵局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5年),是清代上海地區(qū)十三家主要的通郵站之一。經歷了民營的信局-外國郵局-文報局-海關郵政-大清郵政等不同階段。他是目前華東地區(qū)唯一留存的清朝郵局遺址,也是近代中國郵政歷史的縮影。



1878年(清光緒四年),煙臺“華洋書信館”在周村設立分館,是為淄博地區(qū)大清郵政 機構的前身。1900年底,周村大清郵局開辦。1902年,博山二等大清郵局設立,附 設八陡、西冶街2處代辦所,并設信柜5處,有村鎮(zhèn)信差2人,另有通沂水、王莊信差2人 ,通萊蕪、泰安信差4人。1904年,臨淄西關廣順號、衛(wèi)生堂藥店設郵政代辦處。翌年 ,桓臺設三等郵局,張店、索鎮(zhèn)設分局。張店大清郵政分局設在原張店街里東四街,為商家 代辦,辦理信件和匯兌業(yè)務。時周村、淄川、新城(桓臺)索鎮(zhèn)、張店等局隸屬濟南總局, 博山、臨淄、金嶺、淄河等局隸屬青州總局。

辛亥革命以后,“大清郵局”改稱“中華郵局”。郵局內部設郵務員、郵務佐、郵差、局役 四級。原張店大清郵政分局,遷至南北街。
最近的教育熱點信息
1個回答2022-06-12 12:01
請問該到哪里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