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小說農(nóng)李

李漢農(nóng)是誰
1個回答2022-12-26 10:20
這個角色映射一位著名的特工,李克農(nóng)。
李克農(nóng)是哪里人
1個回答2023-04-11 01:11
李克農(nóng)(1899.9.15~1962.2.9),漢族,安徽巢縣(今巢湖市)人
大將李克農(nóng)的兒女
1個回答2024-02-15 07:57
李克農(nóng)的子女 李 冰——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原黨委書記、副院長。出生于1920年(安徽巢湖人,李克農(nóng)上將次女) 李 力——原中央軍委三局正師休干。出生于1925年(李克農(nóng)上將次子) 李 治——原中辦局級領導(李克農(nóng)上將長子) 李 寧——原中央黨校教授,出生于1918年(李克農(nóng)上將長女) 李 倫——原總后勤部副部長、中將(李克農(nóng)上將三子)
李克農(nóng)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22 16:28
酷愛書法,自學書法藝術。作品曾參加甘肅省地震局書法、美術、攝影展獲三等獎,參加平?jīng)鍪泄のe辦的書法美術展獲優(yōu)秀獎,參加由文化部、中國地震局、廣電部、中國美協(xié)等六單位的全國地震書法、美術、攝影展被收藏。作品并在隴東報(2003.10.17),中國老年書畫攝影藝術全集(第三卷)發(fā)表出版。2004年又獲《黃山杯》第四屆中國當代書畫名家邀請賽金獎,獲《白鷺杯》中國書法大賽銅獎。參加由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世界華人交流協(xié)會舉辦的大型國際交流活動榮獲國際優(yōu)秀作品獎,2008年獲中國科協(xié)書畫一等獎。
有沒有介紹李克農(nóng)的電視劇
1個回答2024-03-02 12:38
有的,1999年的,19集,可以去視頻網(wǎng)站搜一下 !

《李克農(nóng)》

19集×50′

張曉林

李克農(nóng),一位中共黨史上傳奇、神密的人物。
有沒有介紹李克農(nóng)的電視劇
1個回答2024-03-06 19:56
有的,1999年的,19集,可以去視頻網(wǎng)站搜一下 !
《李克農(nóng)》
19集×50′
張曉林
李克農(nóng),一位中共黨史上傳奇、神密的人物。

李克農(nóng)是向人?
1個回答2024-03-15 05:46
李克農(nóng)(1899年9月15日-1962年2月9日),曾用名李震中,安徽巢縣烔煬河人。曾任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龍?zhí)度堋敝?。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對黨無限忠誠和高度負責的精神,在緊急關頭保衛(wèi)了黨中央的安全,在關鍵時刻向黨中央提供了決策性情報,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2年2月9日,李克農(nóng)在北京逝世。
農(nóng)村小說主人公叫李洋的是什么書名
1個回答2023-04-26 21:01
山村生活盡悠閑
李紳憫農(nóng)三首詩各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3-11 01:47

1、《憫農(nóng)》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釋義: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卻仍有勞苦農(nóng)民被餓死。

2、《憫農(nóng)》

唐代: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釋義: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nóng)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nóng)民的血汗?

3、《憫農(nóng)》

宋代:楊萬里

稻云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釋義:

稻田因天氣大旱而沒有多少成熟的,蕎麥也因為寒霜來得太早而沒了收成。農(nóng)民們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饑挨餓過日子了,卻偏偏又趕上今年閏了一個月,挨餓的日子就更長了。

李紳寫憫農(nóng)的理由
1個回答2024-04-22 11:42
憫農(nóng)

(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nóng)民仍然在田里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于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nóng)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jié)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告訴人們應該節(jié)約事物,不浪費

在表現(xiàn)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對比,前后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fā)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憫農(nóng)

唐 李 紳

春 種 一 粒 粟,

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閑 田,

農(nóng) 夫 猶 餓 死。

這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nóng)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nóng)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nóng)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閑置著。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xiàn)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nóng)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fā)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nóng)民于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