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

2018-03-29 16:39:21易中天12:42 256萬
聲音簡介

禪·意?

菩提達摩:中國禪宗初祖。


一葦渡江

典故:達摩和梁武帝對話后,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達摩離去的消息后,馬上派人騎騾追趕。追到幕府山中段時,兩邊山峰突然閉合,一行人被夾在兩峰之間。達摩正走到江邊,看見有人趕來,就在江邊折了一根蘆葦投入江中,化作一葉扁舟,飄然過江。



? ? ? ? ? ? ? ? ? ? ?一葦渡江》?明代孫克弘畫


一葦渡江:形容人武功高輕功好能力強。

達摩傳說渡過長江時,并不是坐船,而是在江岸折了一根蘆葦,立在葦上過江的。現(xiàn)在少林寺尚有達摩“一葦渡江”的石刻畫碑。關于“一葦渡江”的解釋,儒家有不同的說法。他們認為“一葦”并不是一根蘆葦,而是一大束蘆葦。因為《詩經(jīng)》里面有一首《河廣》,詩中說:“誰謂河廣,一葦杭之。”唐人孔穎達解釋說: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面渡,若桴筏然,非一根也。這樣的解釋是比較科學的。


面壁九年

面壁:佛家語,指面對墻壁默坐靜修。原指中國佛教禪宗始祖達摩在少林寺面壁靜修了九年。后比喻在學習上下得功夫極深。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七:“惆悵洛陽人未來,面壁九年空冷坐?!?/p>


只履西歸

傳說達摩將衣缽法器傳給慧可以后,便離開少林去禹門(今洛陽龍門),禪棲在千圣寺,于東魏孝靜帝天平三年端坐而逝。達摩死后,他的尸體按照佛教的禮儀裝殮入棺,十二月隆重地移葬在熊耳山,在河南省陜縣的定林寺內為他建造了一個墓塔,以作紀念。


慧可:中國禪宗二祖。


二祖斷臂

典故:相傳二祖慧可,到嵩山少室峰求道于達摩,立雪中以利刀斷左臂,以示求法之決心。達摩看慧可意志如此堅定,便準請收為弟子,后世遂稱為斷臂慧可。


禪宗公案 ?

安心開悟

慧可向達摩祖師問道:“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達摩回答:“諸佛法印,匪(非)從人得?!?/p>

慧可聽了不明其意,追問達摩祖師:“我心未寧,乞師與安?!?/p>

達摩回答道:“將心來,與汝安?!?/p>

慧可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覓心了,不可得?!?/p>

達摩于是回答道:“我與汝安心竟?!?/p>

慧可聽了達摩的回答,當即大悟。從此得傳達摩祖師的衣缽。

——《景德傳燈錄卷三》



《達摩面壁·神光參問》?南宋著名畫家梁楷之作


釋義:

慧可說:愿大和尚慈悲,普度眾生。
達摩說: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慧可說:我心不安。
達摩說:把心給我,我?guī)湍惆病?br />慧可說:我不知道心在哪里。
達摩說:已經(jīng)給你安放好了。
慧可豁然開朗,大徹大悟。


得到真?zhèn)鞯?b>慧可成為菩提達摩的衣缽傳人——菩提達摩把木綿袈裟和紫金缽盂都給了他,自己服毒死去。于是慧可成為中國禪宗的二祖,宗派系統(tǒng)也就建立起來了。以后我們說到三祖、四祖、五祖、六祖,指的便都是中國禪宗。


《大理國梵像》 南宋 張勝溫畫?藏于臺灣故宮博物院

圖示為禪宗六祖:達摩、慧可、森燦、道信、弘忍、惠能


禪·思 ?

梁武帝問:圣僧,朕即位以來,建寺廟,抄經(jīng)書,度僧人無數(shù),呵呵呵呵不好意思,請問有何功德?
菩提達摩說:并無功德。
梁武帝大吃一驚,問:為什么?
菩提達摩說:因為都是影子。
武帝問:那你說,如何是真功德?
達摩說:這個世上求不來。
梁武帝又問:那么,神圣真理的第一條是什么?
菩提達摩說:空寂孤獨,沒有神圣。
武帝說:什么都沒有嗎?回答朕問題的又是誰?
達摩說:我不認識。


互動答疑 ?

歡迎大家在節(jié)目下方留言,易中天老師會在4月23日為大家錄制一期特別節(jié)目,解答大家的疑問。

禪宗始祖,菩提達摩的名言是什么?

阿彌陀佛!很多?。”热缯f: 我本來此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迷時人逐法,解時法逐人。解時識攝色,迷時色攝識。 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好多?。】梢哉f句句真言!可見《達摩安心法門》、《達脈血脈論》、《達摩四行關》、《達摩悟性論》、《達摩最上乘論》等等!

達摩名菩提多羅 為佛教禪宗祖師

是中國佛教的禪宗祖師

禪宗奉菩提達摩為初祖。五祖弘忍創(chuàng)建“東山法門”,為禪宗的實際創(chuàng)始人。

A 解析: ?

菩提達摩是達摩祖師嗎

菩提達摩和達摩祖師是一個人,菩提達摩是達摩祖師的名字

關于達摩祖師和禪宗

所謂西天二十八祖,早已證明是中國人的杜撰,而從達摩祖師開始,就才是真正的禪宗源流,從初祖到五祖還不能稱為禪宗,只能稱為佛心宗,他們都是以楞迦經(jīng)立論的一個派別,而六祖惠能才識禪宗真正的創(chuàng)始者,六祖前的,乃至西天二十八祖,都是為了證實禪宗傳承有續(xù)而已.

中原禪宗初祖是誰?

禪宗是中國佛教最重要的宗派。純粹是中國佛教的產(chǎn)物。具體的講,應該從菩提達摩到中原算起: 禪宗初祖:菩提達摩(一葦渡江、面壁十年)這也就有了達摩祖師的稱呼!所以選A達摩。相信在下,肯定對

菩提達摩是誰?

菩提達摩(?~536),南印度人,梁普通(520~526)年間白海路抵達廣州,再北上金陵。據(jù)說他和梁武帝有過一次交談,其禪法不為梁武帝所理解。達摩繼續(xù)北上,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并傳授“安心”的禪法。

菩提達摩是誰?

菩提達摩(?~536),南印度人,梁普通(520~526)年間白海路抵達廣州,再北上金陵?;負?jù)說他和梁武帝有過答一次交談,其禪法不為梁武帝所理解。達摩繼續(xù)北上,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并傳授“安心”的禪法。

菩提達摩簡介

菩提達摩簡介   菩提達摩(生卒年不詳,有一說為公元528年-公元535年),南印度人,香至國(或作婆羅門國、波斯國)國王之第三子。為中國禪的開創(chuàng)者。梵名Bodhidharma,又稱菩提達摩、菩提達摩多羅、達摩多羅、菩提多羅,通稱達摩(又作「達磨」),意譯作「道法」。   達摩一生頗富傳奇,難辨其真假,據(jù)記載他在世有一百五十年之久。有關他的最早紀錄,見于北魏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此書成于東魏武定丁卯,公元547年)。達摩生于何時已無法考證,逝世年代有梁大通二年(公元528年)和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或二年等不同的說法。門下弟子除慧可(公元487年-公元593年)外,還有道育(生卒年不詳)、僧副(一作道副,公元464年-公元524年)、曇林(生卒年不詳)等。留世著有《達摩四行觀》、《達摩悟性論》。   據(jù)《景德傳燈錄》卷三記載,菩提達摩于梁武帝普通年間(公元520年——526年)渡海來到中國廣州,武帝派遣使者迎至首都建康,進宮入內謁見。另傳說達摩祖師于圓寂后,弟子們將之葬于河南熊耳山,過了三年,北魏的使者宋云從西域歸來,卻在蔥嶺遇到達摩,看見他手攜一只草鞋,翩翩獨行,并告訴宋云,說要往西天去。后人不信,便掘開他的墳墓,只見棺內留有草鞋一只,別無他物,于是有了「只履西歸」的神跡應化,為達摩祖師傳奇的一生劃下句點。   達摩曾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長達九年,修持大乘壁觀,被當時的人稱為「壁觀婆羅門」。之后,年屆四十的神光禪師,為得大法,寧愿舍棄身命,在大雪紛飛中站立數(shù)天,又自斷左手臂來表明求法心志,終于得到達摩的「大乘安心」法門,傳授心印,改名慧可,為中國禪宗第二祖。中國禪宗的傳承,將其推源于佛陀在靈山會上傳法給拈花微笑的摩訶迦葉尊者,是故,迦葉為天竺禪宗始祖,其后次第相承而至菩提達摩,共計二十八代。中國則以菩提達摩攜法東來弘傳開始,經(jīng)慧可傳僧璨,僧璨傳道信,道信傳弘忍,弘忍傳慧能,慧能門下,形成開宗立派的「一花開五葉」、「五家七宗」的輝煌時期。因此,達摩也被尊為「禪宗東土第一代祖師」或「達摩祖師」。   達摩東渡來華之后,便以四卷本《楞伽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開始宣講「二入四行」的禪法,傳授弟子,啟導中國禪宗;因其參究的方法是以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以「傳佛心印」為目的,所以,禪宗又稱作佛心宗、達摩宗或無門宗??梢哉f,「二入四行」是達摩一生的心血結晶,也是其學說的中心思想,更是他所傳授度化世人的禪修實踐途徑。   達摩的「二入四行」,又被稱為「四行觀」或「大乘壁觀」。所謂「二入」,是指「理入」和「行入」二種具體的修行方法?!咐砣搿怪ǎ词潜谟^之法,以「理」為觀想內容,主要是「借教悟宗」,即藉由佛典所說的種種教法而徹悟自心佛性的真理,屬于對教理的思維,要求舍偽、歸真,與道契合,是故,理入又稱為「安心」。而為了配合修習壁觀安心的禪法,也必須注重「行入」,即依據(jù)所悟而修行,基本上有「四法」,又稱「四行」:(1)報冤行——修道之人,若遇到痛苦困厄纏身難以消解,應當成此乃宿世以來「冤憎」之情所造成的惡業(yè)果報,不是上天或他人所給予,所以必須甘心承受果報而毫無怨尤,就能夠「體冤進道」(體認冤欠追討急迫,而能努力修道),作為修道的助緣,篤實修行,以便跳脫輪回之苦。(2)隨緣行——修道者要能體認一切都是由緣而生,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對于世間富貴貧賤、榮辱毀譽,皆由宿世業(yè)因所感,不必欣喜,也無須抱怨,一切得失隨緣,無喜無憂,冥順于道。(3)無所求行——修道之人,深知欲望為痛苦的根本,煩惱的源頭,所以,止息貪念妄想,對世間財物無貪無戀,無取無求,自然能安心向道。(4)稱法行——修行之人必須按照佛教的要求去實踐,以便與正法或理法(即「性凈之理」)相應,才能心無執(zhí)著,不受物累,達到解脫之境。   由此而觀,達摩禪法大乘般若化的特質極為明顯,他以「理入」、「行入」并舉,正是(禪)定(智)慧雙修,一方面要「見道」——悟入諦理(真理),另一方面則要付諸實踐——本著悟道的真理,應用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消除無始以來的積習,達到生命究竟圓滿的境界。簡言之,「行入」屬于教法之實踐,教人去掉一切愛憎情欲,依佛教教義踐行,且「行入」當以「理入」為基礎,并與由壁觀所得的「性凈之理」相應,而在「理入」的同時,又必須結合「行入」,這正是達摩禪法的特色,即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教義。

菩提達摩

“禪宗”的創(chuàng)始人菩提達摩,,本是 南天竺香至王 的第三個兒子,后出家為僧。南梁大通元年( 公元527年 ),他從海路來到中國南方。 菩提達摩來華以后,以《楞伽經(jīng)》為依據(jù),提出了“理入”與“行入”的修行方法?!独阗そ?jīng)》,又叫做《入楞伽經(jīng)》,全稱是《楞伽阿跋多羅寶經(jīng)》?!袄阗ぁ?是 獅子國(今天的斯里蘭卡) 的一座山;“阿跋多羅”,是“入”的意思。據(jù)說,釋迦牟尼曾進入楞伽山講說佛法,所以叫做“入楞伽經(jīng)”。 這部佛經(jīng)的主旨在于說明: 宇宙萬有都是虛假不實的 ,都是 自心所造 、 自心所現(xiàn) 。它是早期“禪宗”的主要經(jīng)典。??菩提達摩所說的“理入”,指除去人的思維和認識作用,對于客觀事物不做分別,不起執(zhí)心:“行入”則是“理入”的具體化,包括“報怨行”(甘心受苦,遇事不起愛憎之心)、“隨緣行"(不計較客觀環(huán)境與個人遭際,隨遇而安)、“無所求行(放棄任何要求和愿望)、“稱法行”(一切行為符合佛法)等。菩提達摩認為:“涅架”,進入佛境。 菩提達摩所提倡的禪法,重在思想意識的修行,簡單易行,經(jīng)過幾代的傳承發(fā)展,被大批漢地僧人所接受,形成了規(guī)??涨暗姆鸾套谂芍弧岸U宗”。 然而,在菩提達摩初入漢土的時候,這種禪法為人們所不齒,頗受冷遇。 敦煌發(fā)現(xiàn)的《壇經(jīng)》抄本里面記載:篤信佛教的 梁武帝 ,曾派人把剛到中國的菩提達摩從 廣州 迎至 都城建業(yè) ,但是他們交談得卻很不投機。梁武帝問:自己廣建佛寺、普行布施,有多大的功德?菩提達摩認為:為求功德而行善,是虛妄和執(zhí)心的表現(xiàn),違背了“理入”與“行入”的要求。于是,他回答:“并無功德。”梁武帝十分不快。在這種情況下,菩提達摩悄然離開 南梁 ,“葉渡江”,到達北魏。 菩提達摩由于推行“ 理入 ”與“ 行入 ”的修行方法,曾六次被人下毒,最后終因中毒而死。但是,他對漢地佛教的巨大影響,使他成為名垂千古的佛教大師。 “禪宗”尊他為 初祖 ,認為菩提達摩以前的各種禪法,雖然也是如來所說(叫做“如來禪”),卻不是禪的最高境界;只有菩提達摩所推行的禪法(叫做“ 祖師禪 ”),才是禪的最高境界。 《五燈會元。初祖菩提達摩大師》里面記載:菩提達摩到了 北魏 以后,在 嵩山的少林寺 里,整日整夜面對一堵石壁坐著,一言不發(fā),號稱“壁觀婆羅門”。他修行這種功夫長達九年之久,直至去世。據(jù)說,少林寺里面至今還存有菩提達摩當年的“面壁石”呢!其實,這種說法是由于對菩提達摩的禪法不夠理解而造成的訛傳。 善提達摩提倡的“理入”,也叫作“ 壁觀 ”,意思是: 人心如同墻壁,把一切客觀事物阻隔于外不做任何思維,沒有任何認識。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