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3 明史-忠義六(2)
誰是真忠國士:被匈奴捕的六位歷史名人
蘇武 李陵 張騫 李廣 趙破奴 李廣利
歷史上最忠情的名人都有誰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
形容六人忠誠的典故
六子盡赤。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劉信攻南康,終月不下。義祖遣信使者而杖之,置日:語劉信。要背即背,何疑之甚也?,信聞命大怖,并力急攻,次宿而下。凱旋之日,師至新林浦,搞錫不至,亦無所存勞。他日謁見,義祖命諸元勛為六博之戲,以紓(?。航庖玻┣耙狻P啪坪?,掬六骰子手日:‘令公疑信欲背者,傾西江之水,終難自滌。不負(fù)公當(dāng)一擲偏赤。誠如前旨則眾彩而已,信當(dāng)自拘,不煩刑吏耳。·義祖免釋不暇,投之于盆,六子皆赤。義祖賞其精誠昭感,復(fù)待以忠貞焉”劉信為表明自已并無背叛義祖之心,覺得用言語表白無濟(jì)于事,使借擲骰博戲之機(jī),以擲骰于盆六子盡赤,來證明自己赤心不二。一擲之下,果然六子盡赤。義祖嘆服其精誠昭感,遂釋前疑。后因用為忠誠信誓之典。 宋李清照《打馬斌》:"故選床大叫,五木皆盧,瀝酒一呼,六子盡赤?!?/p>
歷史上既盡忠又盡孝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唐朝的名臣魏征,有膽量、有謀略,善于挽回君王所做不恰當(dāng)?shù)臎Q定。無論大事小事,只要皇帝不對,魏征一定是毫不留情苦苦的勸諫;縱然皇帝非常的生氣,魏征仍然是不肯停止
精忠報國的歷史人物有哪些啊3個
其中可以被稱為精忠報國的歷史人物就是南宋的抗金英雄岳飛還有宋代的文天祥等等
中國歷史上的忠孝人物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fā)展農(nóng)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jīng)濟(jì)得到恢復(fù)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好局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chǎn)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yǎng),對母極孝。后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dān)心,養(yǎng)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yǎng)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逗局有,母親死了不能復(fù)活,不如埋掉兒子,節(jié)省些糧食供養(yǎng)母親?!碑?dāng)他們挖坑時友指讓,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并得以兼養(yǎng)孩子。
忠誠愛國者的歷史人物與其事
岳飛——精忠報國 戚繼光——抗擊倭寇 袁崇煥——抗擊滿清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精忠報國的歷史人物是誰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xiāng)孝悌里(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1-3],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于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余年間,率領(lǐng)岳家軍同金軍進(jìn)行了大小數(shù)百次戰(zhàn)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shù)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后收復(fù)鄭州、洛陽等地,又于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jìn)軍朱仙鎮(zhèn)。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云和部將張憲同被朝廷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后又追謚武穆、忠武,追封鄂王。 岳飛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盡忠報國”四字,以期岳飛日后能夠為國竭盡忠誠。這是中國最著名的歷史典故之一,常用以教育,激發(fā)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精忠報國是對岳飛的評價。
忠心報國的歷史人物有誰?
文天祥、辛棄疾、陸游、岳飛、祖逖、戚繼光、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馬援、羊牯、于謙太多了。
歷史上有名的忠臣有誰
諸葛亮、魏征、寇準(zhǔn)、包拯、文天祥、于謙、海瑞、史可法、鄭成功、林則徐,伊尹、比干,周公、召公,屈原,張安世,謝安,屈突通,房玄齡,蕭儼,耶律楚材,方孝孺,鄧世昌,岳飛,袁崇煥,狄仁杰,伍子胥,海瑞 ,陳智祖,曾國藩,左忠棠,李廣 ,李靖 ,陸秀夫,蒙恬,蕭何、陳平,夏完淳,蘇武,楊業(yè)
- 4733 明史-忠義六(2)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32
- 4712 明史-忠義一大呂文化AI電子書002:01
- 4712 明史-忠義一大呂文化AI電子書002:02
- 4737 明史-忠義七(2)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50
- 4736 明史-忠義七(1)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57
- 4736 明史-忠義七(1)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3:00
- 4735 明史-忠義六(4)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26
- 4734 明史-忠義六(3)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3:49
- 4732 明史-忠義六(1)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3:33
- 4731 明史-忠義五(4)大呂文化AI電子書000:57
- 4729 明史-忠義五(2)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49
- 4730 明史-忠義五(3)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38
- 4728 明史-忠義五(1)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38
- 4726 明史-忠義四(3)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42
- 4727 明史-忠義四(4)大呂文化AI電子書003:32
- 4725 明史-忠義四(2)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3:07
- 4725 明史-忠義四(2)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3:06
- 4723 明史-忠義三(4)大呂文化AI電子書007:12
- 4720 明史-忠義三(1)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41
- 4719 明史-忠義二(3)大呂文化AI電子書004:44
- 4738 明史-忠義七(3)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36
- 4737 明史-忠義七(2)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51
- 4738 明史-忠義七(3)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33
- 4735 明史-忠義六(4)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23
- 4734 明史-忠義六(3)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3:50
- 4732 明史-忠義六(1)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3:36
- 4731 明史-忠義五(4)大呂文化AI電子書000:57
- 4730 明史-忠義五(3)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43
- 4729 明史-忠義五(2)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52
- 4727 明史-忠義四(4)大呂文化AI電子書003:30
- 4728 明史-忠義五(1)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