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0 明史-歷法沿革(4)
西工大歷史沿革?
西工大,是西北工業(yè)大學的簡稱。學校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 1938年成立于陜西省漢中市,1946年遷至咸陽,1952年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的航空工程系組建華東航空學院,1956年遷至西安,更名為西安航空學院,1957年,西北工學院與西安航空學院合并組建西北工業(yè)大學,1970年,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航空工程系整體并入。截至目前,西工大有友誼、長安及江蘇太倉三個校區(qū),占地面積7100畝。
方山的歷史沿革
方山,橋搭亦稱茄前方城山,古稱龍山。清《禹州志》載:方山有“五龍壁”或“九龍壁”之稱,故呼為“龍的故鄉(xiāng)”。因地處中原人類始祖活動的中心地帶,境內旅游資源豐富,景點繁多,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比較著名的有:伏羲墓、伏羲廟、軒轅洞、八卦臺、觀月臺、睡佛、朱太尉墓、禹母洞、啟母洞、紅廟、長壽山莊、敏納拿溯源亭、紙坊水庫等。
句容的歷史沿革
句容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跡眾多。 句容于西漢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置縣,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 句容,《禹貢》為揚州之域;春秋屬吳;戰(zhàn)國屬越,楚并越遂屬楚;秦屬鄣郡。 秦置江乘縣(三國吳廢,晉復置,隋開皇初廢),句容境北部屬之。 漢置句容縣,隸丹陽郡。 漢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封長沙王子黨為句容侯,元朔元年(前128年)黨死,復為縣。 直至南北朝,均屬丹陽郡。 東晉大興三年(320年)句容瑯琊鄉(xiāng)、江乘金陵鄉(xiāng)立為懷德縣,安置瑯琊國人。 咸康元年(335年)僑置瑯琊郡有實土、桓溫為太守,治所在金城(今縣境寶華鄉(xiāng)西部);南朝宋改為南瑯琊郡,齊遷治于白下,陳廢。 隋廢郡置州,以州領縣,句容屬揚州。 唐武德三年(620年),以句容、延陵二縣置茅州,七年茅州廢,句容屬蔣州。 武德九年(626年)句容劃歸潤州。 天寶元年(742年),句容屬丹陽郡。 乾元元年(758年),異州轄句容。 上元二年(761年)異州廢,句容復歸潤州。 光啟三年(887年),復置異州,句容重歸其轄,直至唐末。 五代時期,升州先后改稱金陵府、江寧府,均轄句容。 宋初復置升州,天禧二年(1018年),置江寧府,轄句容。 天禧四年改句容縣為常寧縣,尋復為句容。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江寧府改稱建康府,句容屬建康府。 元建省設路,建康府改為建康路,后又改名集慶路,句容歸其領治。 明改集慶路為應天府,句容屬應天府。 清改應天府為江寧府,句容屬江寧府。 太平天國時,句容直屬天京。 民國元年(1912年),江寧府改稱南京府,轄句容,民國3年(1914年),廢府設道,句容屬金陵道。 民國16年(1927年),道廢,句容直屬江蘇省 *** 。 民國24年(1935年),江蘇省劃分10個行政督察區(qū),句容屬第十行政督察區(qū)。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句容屬江南行署第一行政督察區(qū)。 民國27年(1938年)新四軍進入茅山地區(qū),建立了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先后成立了“抗敵總會”和“抗日民主 *** ”,此間根據地和抗日民主 *** 歸蘇南第五行政區(qū)專員公署(后又曾與鄰縣地區(qū)建立過鎮(zhèn)句、江句等縣 *** )。 民國32年(1943年)后為蘇南行政公署。 敵占區(qū)被日偽統治。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句容劃歸江蘇省第一行政督察區(qū)。 民國38年(1949年)4月23日句容解放,4月26日句容縣人民 *** 正式成立,屬蘇南行政公署鎮(zhèn)江專員公署。 同年12月2日 *** 中央華東局決定將句容劃歸南京市所轄,1950年1月仍劃歸鎮(zhèn)江專員公署。 1953年江蘇建省后屬鎮(zhèn)江專區(qū)。 1958年鎮(zhèn)江專區(qū)改為常州專區(qū),后又改為鎮(zhèn)江專區(qū),句容屬之。 1983年3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后,句容屬鎮(zhèn)江市。 1995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為句容市。 [4] 名稱由來 一、以山取名。 明弘治《句容縣志》、民國《今縣釋名》均注明:縣內有勾曲山(即茅山),山形似“已”,勾曲而有所容,故名勾容,又名句曲。 古代句勾二字相通。 因此逐漸寫成句容。 二、以山、水取名。 清乾隆《句容縣志》轉載明萬歷(句容縣志)稱:“句容有句曲山,山形如‘已’字。 箕距三茅絳嶺,襟帶九曲秦淮,縣治四面山水環(huán)抱,儼若城池。 ”清《茅山志》載:江水之東,金陵之左,右間有一小澤(今赤山湖管委會),周時名其源澤,為曲水之穴。 澤東為句曲山,形如“已”字,故名句曲。 山源曲而有容,故其境為句容里。 觀《赤山湖志》:縣境北、東、南三面環(huán)山呈“勺”形,“勺”上之水注入赤山湖,湖為“口”,四岸有所容,所以叫句容。 還有一說,是以秦淮河取名的。 境內寶華山東南側系秦淮河發(fā)源地之一,山水由縣城之東北繞經城南流向西南進赤山湖而入秦淮河,彎曲成“勺”狀,縣城為“口”處于“勺”中,為“句”字;縣城有高地,古之稱為“容山”,因而縣名為“句容”。 三、以語音取名。 近年,南京大學語言學專業(yè)研究人員認為,句容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古越人居住的地方,他們說著一種與華夏語完全不同的語言。 “句”、“勾”相通,在古越語中是“個”、“棵”的意思。 “容”在上古時讀“定東切”,與壯侗語譯音“崠”字相同。 而“崠”意為森林,壯侗語與古越語又密切相關。 因此,二字合在一起就成為“一個森林”之意。 事實上,古代“句容”這塊土地上樹木確實是很多的,與周圍各縣有明顯區(qū)別,所以以“句容”二字取名是合乎情理的。
西寧的歷史沿革
好像找人才行。
長山的歷史沿革
[沿革]原屬長山縣,從南北朝至1956年一直是長山縣縣治所在地。隋開皇十八年(598),改武強縣為長山縣,縣治移入今山東鄒平縣長山鎮(zhèn),隸淄州。大業(yè)三年,隸齊郡。武德元年(618年),隸鄒州。八年(625年)鄒州廢,長山縣改隸淄州。元中統五年(1264年),淄州升格為淄州路,長山縣屬之。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長山縣改屬般陽路。明洪武九年(1376年),長山縣隸般陽府,同年般陽府降為淄川州。洪武十二年(1379年),淄川州廢,長山縣又改屬濟南府。1913年隸岱北道,1914年隸濟南道。1927年長山縣直屬山東省。1943年9月為紀念馬耀南烈士,將長山縣改名為耀南縣,1950年4月,耀南縣復名長山縣,屬淄博專區(qū)。1953年6月劃歸惠民專區(qū)。1956年3月,鄒平縣、長山縣合并為鄒平縣,改設長山區(qū)。1958年建長山公社、苑城公社,1961年設長山區(qū)、苑城區(qū),1968年復設長山公社、苑城公社,1984年改長山鎮(zhèn)、苑城鄉(xiāng)。1995年苑城撤鄉(xiāng)改鎮(zhèn)。1997年,長山鎮(zhèn)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4.9萬,轄西街、東街、南街、大齊、高王莊、后尉、前尉、東尉、郭家、三里、柳寺、馬家洼、張旺、小井、小祁、小位、大由、小馬、小牛、石官、裴家、楊家莊、焦家、甘后、甘中、甘前、南王家、后槐、前槐、大尹家、后洼、西店、北史、東店、前店、西鮑、后鮑、東鮑、溝盈、田家莊、西江、長韓永池、菜園、北后、北中、北前、前洼、增盛、邵家、官莊、后石、前石、大閆、茶棚、明禮、鮑家莊、南關、河南、南壇、東關、朱家莊、后芽、前芽、尚旺、后栗、前栗67個行政村;苑城鎮(zhèn)面積40.7平方千米,人口2.5萬,轄苑城西北、苑城西南、苑城東北、苑城東南、東繩、后王、中后、中前、西宰、北夏、南夏、東夏、買湖、前王、西丁、任馬、大丁、梁郭、公孫、積格、陳度、付家、西莊、王世、小張、董家、黃王、演馬、柏林、丁公、石羊、大省、小李、杏村、大鞏、閆家、小韓、小鞏、彌勒、后麻寨、毛張、前麻寨42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苑城鎮(zhèn),將其行政區(qū)域并入長山鎮(zhèn)。 長山一帶自古就是有名的“齊魯糧倉”,具有良好的農業(yè)生產條件?!伴L山山藥”曾是明清時的朝廷貢品, 如今擁有萬畝優(yōu)質山藥基地, 是國家命名的“中國山藥之鄉(xiāng)”,同時也是享譽全國的“三元雜交豬”生產基地。龍頭企業(yè)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產業(yè)化格局初步形成。晟佳食品保鮮廠的山藥酒、山藥月餅 等山藥產品已投放市場,山藥深加工已經破題,全鎮(zhèn)山藥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 范公祠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享堂。位于山東省鄒平縣長山鎮(zhèn)河南村東南隅,西距縣城 12公里,濱臨河水,古木參天。建筑清新幽雅,肅穆巍然。據《長山縣志》記載,該祠始建于宋沼平二年(1065年),系邑人知縣韓澤倡儀并主持修建,距今已有900 多年的歷史。此間歷經朝代更替,時壞時修,每次修建都有石碑作證。 返 回 范公祠座北面南,分前后兩院,前院為大殿,后院為享殿。大殿采用歇山式建筑,灰磚青石,斗拱飛檐,殿內塑有范公座像。大殿前東西兩側各植銀樹1株, 高達10丈,院內還有古槐3株,其中1株樹老干空,老干內又發(fā)出一株新槐,枝葉繁茂蔚為奇觀──人稱“懷中抱子”。享殿雕梁畫棟,茂封修竹,清靜幽雅。殿下有匾額兩塊,一為“長白書院”, 一為“菜垠味會”。 范公祠,1984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山鎮(zhèn)政府于1991年、1994年兩次投資巨額對此進行了完整的修復,范公祠將以新的歷史姿態(tài)展現在人們面前,成為集歷史、自然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旅游勝地。 丁公遺址位于山東省鄒平縣長山鎮(zhèn)丁公村和石羊村中間,西南距鄒平縣城約13公里,東南距齊國故城臨淄約45公里,時代為新時器時代至漢代。該遺址于1981年全區(qū)文物普查時發(fā)現,1984年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經省文物局批準定為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教學實驗基地,1992年丁公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南北長550米,東西寬450米,面積近24萬平方米,主要包括大漢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代和漢代五個時期的遺存,其中以龍山文化最為豐富重要,遺址包含時代從距今5500至 20000 年前后, 延續(xù)時間3500年左右。出土各類文物標本5000余件,其中1991年發(fā)現一件刻有11個文字的龍山文化陶片。丁公龍山文化城址和刻有多個文字的陶片以及聚落、墓葬所顯示的社會分層現象表明,這一時期已進入早期國家階段。丁公遺址保存甚好,是中華文明史上一處具有代表性的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東安區(qū)的歷史沿革
東安區(qū)是牡丹江市形成市區(qū)最早的地方。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中東鐵路東段建成通車設立牡丹江站,逐漸形成了部分街道。東北淪陷后,稱“舊市街”。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置牡丹江市后,相繼建立中區(qū)、南區(qū)和工場區(qū)。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三”抗日戰(zhàn)爭數碧山勝利后,始設新安區(qū)。但“新安”與“西安”發(fā)音接近,為避免發(fā)生混淆。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將新安區(qū)改為東安區(qū)。 1952年1月,由原工場區(qū)和東安區(qū)一部分改設第二區(qū)。 1956年9月,撤銷區(qū)的建制,設立街道辦事處。 1958年1月,撤銷街道,復設東安區(qū)。 1960年8月,改稱東安人民公社,并將興隆、東村兩個農村公社劃入“實行城鄉(xiāng)結合”。 1962年1月,又將兩個農村公社劃出,恢復原東安區(qū)行政區(qū)域, 1968年改稱東風區(qū)。 1970年初,將東風區(qū)劃出一部薯中慧余分區(qū)域與愛民區(qū)劃出的一部分區(qū)域設立前進人民公社,并將東風區(qū)改稱勝利人民公社。同年10月,將勝利公社改稱東風區(qū)。 1980年6月,將東風區(qū)改為東安區(qū)。 1992年,東安區(qū)牡丹江市管轄的市轄區(qū)。 1992年末,東安區(qū)政府駐地東長安街中段路北。
分水的歷史沿革
唐武德四年(621),析桐廬縣西北7鄉(xiāng)置分水縣,屬嚴州,縣治即今分水鎮(zhèn)。武德七年,廢嚴州,分水并入桐廬,屬睦州。武周如意元年(692),復置,改名武盛縣。神龍元年(705),復名分水縣。寶應元年(762),析分水縣西部置昭德縣。大歷六年(771),復并入分水縣,屬睦州。北宋宣和三年(1121)屬嚴州,南宋咸淳元年(1265)屬建德府,元屬建德路,明、清屬嚴州府。民國元年 (1912)廢府,改省直轄。民國3年設道,屬金華道。民國16年廢道,又改省直轄。民國24年,屬第四行政督察區(qū),民國27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qū),民國35年屬第十一行政督察區(qū),民國36年5月改省直轄,10月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qū),民國37年屬第四行政督察區(qū)。
謝集的歷史沿革
1945年屬成武縣北平區(qū),1946年該屬單縣北平區(qū),1948年分屬單縣北平區(qū)、丁樓區(qū),1949年屬單縣十二區(qū),1953年分屬十二區(qū)、十三區(qū),1958年3月建謝集鄉(xiāng),同年屬城關人民公社,1959年建謝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建為謝集鄉(xiāng),以鄉(xiāng)政府駐地得名。2012年經省政府批準,謝集撤鄉(xiāng)設鎮(zhèn),揭開了發(fā)展的新篇章。
靈寶的歷史沿革
靈寶地處黃河中游,屬中華文明發(fā)祥地之一,位居豫秦晉三省交界的樞紐地帶。境內的函谷關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是古代通洛陽、達長安、連京都、接帝畿的要沖,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早在約17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在靈寶點燃了人類文明的圣火,繁衍生息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特別是近五六千年間,靈寶這一地域,已出現了燦爛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留下了三皇五帝眾多的歷史傳說。 靈寶虞夏時屬豫州,商為桃林,周名桃林塞,置函谷關。春秋初屬虢,關西屬秦。晉滅虢,函谷關東屬晉。 秦置桃林縣,屬三川郡。漢元鼎三年(前114年),函谷關遷新安縣,同年在函谷關故關置弘農縣(以弘農澗水得名)。 西漢元鼎四年置弘農郡,領弘農、陜、澠池、新安、宜陽、陸渾、盧氏、丹水、析、商、上洛等十一縣。同年在湖關地置胡縣。西漢建元元年(前140年)改名湖縣,屬京兆尹。新莽改弘農郡為右隊,領弘農縣。后漢復弘農郡。建武二年(26年)劃丹水、析屬南陽郡。建武十五年(39年)劃商、上洛屬京兆尹,增湖縣、華陰兩縣。弘農郡領弘農、陜、澠池、新安、宜陽、陸渾、盧氏、湖縣、華陰9縣,后改為恒農郡、恒農縣。 三國時屬魏,仍名恒農郡、恒農縣,領縣仍舊。 晉復名弘農,屬司州,領弘農、陜、澠池、宜陽、湖縣、華陰6縣。 南北朝時期靈寶地區(qū)轄四郡:西恒農郡、朱陽郡、石城郡、閿鄉(xiāng)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弘農郡及閿鄉(xiāng)郡,置虢州(治所在盧氏)。開皇十六年(596年)改湖城縣為閿鄉(xiāng)縣,同年復置桃林縣,均屬河南郡。大業(yè)三年(607年),復置弘農郡,移治所于鴻臚川(虢略鎮(zhèn))。領弘農、長泉、盧氏、朱陽四縣。義寧元年(617年)復置湖城縣,仍存閿鄉(xiāng)縣,屬河南郡。同年弘農郡更名鳳林郡,領弘農、閿鄉(xiāng)、湖城3縣,屬豫州。此時靈寶地區(qū)有弘農、朱陽、邑陽、桃林、閿鄉(xiāng)、湖城、玉城(義寧元年置)7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鳳林郡更名鼎州(以閿鄉(xiāng)之黃帝鑄鼎原名之),移治閿鄉(xiāng)。貞觀八年(634年),虢州由盧氏移治弘農,更名虢郡,廢鼎州。天寶元年(742年)更名虢州,領弘農、閿鄉(xiāng)、湖城、朱陽、玉城、盧氏6縣。同年因于函谷關尹喜故宅掘得“靈符”,改桃林縣為靈寶縣,屬陜州。五代屬后唐保義軍,仍名虢州,領縣仍舊。 宋、遼、金仍名虢州,領虢略、朱陽、盧氏、欒川4縣,屬陜西路。此時省玉城入虢略,靈寶、閿鄉(xiāng)、湖城3縣屬陜州。 元代至元二年(1265年)省湖城入閿鄉(xiāng)(縣治在今閿底鎮(zhèn))。至元三年(1266年)省靈寶入陜縣。至元八年(1271年)復置靈寶屬陜州。至元十年(1273年)靈寶地域有靈、閿兩縣,屬河南路陜州。 明,靈寶、閿鄉(xiāng)屬河南府,繼改屬陜州。閿鄉(xiāng)縣治移至唐湖城舊址。清,靈寶、閿鄉(xiāng)屬陜州。 中華民國初年屬河南省豫西道。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河南省第十一行政區(q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靈寶、閿鄉(xiāng)初屬陜州專區(qū)。 1952年4月,陜州專區(qū)撤銷后屬洛陽專區(qū)。 1954年6月,靈寶、閿鄉(xiāng)合縣,仍名靈寶縣,治所在靈寶舊城。 1959年移治虢略鎮(zhèn)。1986年2月撤銷洛陽專區(qū),三門峽市升格為地級市,靈寶縣屬三門峽管轄。 1993年5月,靈寶撤縣設市。
南寧地區(qū)的歷史沿革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設立伊始,邕寧專區(qū)計轄憑祥市和邕寧、賓陽、橫縣、武鳴、上林、馬山、崇左、隆安、龍津、大新、天等、扶綏、上思、寧明等縣及都安瑤族自治縣。1958年11月14日,邕寧專區(qū)更名南寧專區(qū)。次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報告?zhèn)浒?,撤銷賓陽、上林兩縣,合并設立賓林縣;撤銷武鳴、隆安兩縣,合并設立武隆縣;撤銷崇左、扶綏兩縣,合并設立左江縣;撤銷龍津、寧明兩縣和憑祥市,合并設立立睦南縣;撤銷大新、天等兩縣,合并設立新英縣。故此,南寧專區(qū)由原轄17個市縣改轄11個市縣。1959年2月6日,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委員會報告?zhèn)浒福?南寧市改由南寧專區(qū)代管。同年5月1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報告?zhèn)浒?,撤銷武隆縣,恢復武鳴、隆安兩縣;撤銷賓林縣,復置賓陽、上林兩縣;撤銷左江縣,復置崇左、扶綏兩縣;撤銷睦南縣,復置龍津、寧明兩縣;撤銷新英縣,復置大新、 天等兩縣。1960年1月7日,南寧專區(qū)又撤銷扶綏縣,其行政區(qū)域并入崇左縣。次年5月27日,南寧專區(qū)復置轄憑祥市(縣級)。同時,龍津縣更名龍州縣。同年12月23日,南寧專區(qū)代管的南寧市復改由自治區(qū)直轄。1962年3月27日,南寧專區(qū)復置轄扶綏縣。1965年5月18日,南寧專區(qū)析出都安瑤族自治縣,劃歸河池專區(qū)管轄。次月26日,南寧專區(qū)又析出上思縣,劃歸欽州專區(qū)管轄。1971年,南寧專區(qū)改為南寧地區(qū)。1983年10月8日,南寧地區(qū)析出邕寧、武鳴兩縣,劃歸南寧市管轄。由此至今,南寧地區(qū)計轄憑祥市和橫縣、馬山、賓陽、上林、隆安、崇左縣、扶綏、龍州、寧明、大新、天等等12個市縣。南寧地區(qū)位于廣西南部,地處北緯21°35′—24°02′東經106°33′—109°37′。 北部及東北部接河池、百色、柳州等3個地區(qū), 東鄰玉林地區(qū),南界欽州市和防城港市,西鄰越南高平、諒山、廣寧等3個省。管轄憑祥市及橫縣等11個縣。市、縣下設80個鎮(zhèn)、92個鄉(xiāng)。面積2.9萬多平方公里,人口506萬多人。壯族占65.6%,漢族占32.9%,尚有瑤、苗、回等民族。2002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南寧地區(qū)設立地級崇左市,轄原南寧地區(qū)南部憑祥市和崇左、扶綏、大新、寧明、龍州等縣。原南寧地區(qū)北部橫縣、馬山、賓陽、隆安、上林四縣劃歸南寧市。
- 3621 明史-歷法沿革(5)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0:25
- 3619 明史-歷法沿革(3)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55
- 3617 明史-歷法沿革(1)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3:43
- 3618 明史-歷法沿革(2)大呂文化AI電子書012:41
- 第3620集北寒千雁2.5萬06:45
- 冥想3620集九號風吟151804:04
- 養(yǎng)鬼為禍3620黑巖聽書807019:09
- 3620十個神明新蜂中文624912:23
- 3620地痞煙盒天龍校尉6302:21
- 3620 巧姑失蹤了酷匠聽書691307:38
- 3620悄然的改變(一)人文社科大講堂137805:16
- 《神相詭醫(yī)》3620:樹根慕思維Sir400908:05
- 靈劍尊第3620集幽冥法師趣閱有聲141110:11
- 《萬古天尊》第3620集阿泰有聲小說1.1萬09:56
- 免費訂閱 第3620集無敵大豆豆791806:26
- 都市狂少-3620-富得流油果維聽書70612:41
- 3620 來了一張大餅酷匠聽書1.5萬07:52
- 連三界3620這,就是仙界嗎行天下之聲2.4萬08:30
- 帝霸 3620 報個價吧鳳洋有聲661107:57
- 3620 善男子、善女人亭姍38100:44
- 踏星3620章 這就是陸家伍壹先生3.9萬08:57
- 萬道劍尊 3620 三倍!瘋子天行_牧聲志合437907:45
- 仙魔同修 3620 離開善讀文學449207:35
- 神醫(yī)九小姐3620 三五年善讀文學736106:00
- 都市狂仙 3620 死亡音君而遇文化傳媒2.4萬10:19
- 道界天下3620集:刻入靈魂白小生白又白811508:23
- 第3620集 單次奴隸契約善讀文學911210:10
- 百煉成神3620 強大的武器暢讀書城1.6萬10:43
- 天域丹尊3620 說出你的來歷蘇牧北2萬06:10
- 《鑒寶金瞳》3620 嫌疑郭益達961207:15
- 瘋狂的情人 第3620章失蹤老邱講故事1萬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