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辨惑》
史記和史記辨惑是不是同一本書?
第一個證據(jù)是,司馬氏父子這部著作本來不叫“史記”,而是叫作“太史公書”、“太史公”或者“太史記”。 司馬遷《太史公自序》以及東漢學者王充的《論衡》,都稱之為“太史公書”;漢代最重要的圖書目錄——《漢書?藝文志》則著錄為“太史公”;此外,還有叫“太史記”的,見于東漢學者應劭的《風俗通》。在漢代文獻當中,司馬氏這部著作只有上述這幾個名字,唯獨沒有“史記”這種叫法。 那么,“太史公書”、“太史公”或者“太史記”這幾個名字有什么特點呢?我們知道,“太史”和“太史公”都是司馬氏父子所擔任的官職,所以這幾個書名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太史公寫的書、或者表達太史公思想的書。
古史辨的內(nèi)容介紹
《古史辨》第一冊由1923年古史討論及其后辯論古巧巧老史的文章,胡適、錢玄同、顧頡剛討論辨?zhèn)螘膩硗藕瘏R編而成。1926年北平樸社印行出版,其中顧頡剛著《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等文,集中闡述了“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的觀點,推翻了由“盤古開天”、“三皇五帝”等觀念構成的舊的古史系統(tǒng)。在社會上和學術界所產(chǎn)生的影響和作用,居七冊之首, 是現(xiàn)代疑古思潮與古史辨派的形成標志。顧頡剛特別具有歷史意識,在《古史孝升辨》第一冊寫了一篇長達六萬字的《自序》,強調(diào)他倡導、組織古史辨運動的心路歷程,于是他等于開創(chuàng)了古史辨派;第三冊以後,古史辨寬遲演化成古書辨,器局日漸促小而瑣碎。後來顧頡剛在編《古史辨》時他也承認“我的野心真太高了”,“我真成了夸大狂了”。魯迅曾謂“其實,他(指顧頡剛)是有破壞而無建設的,只要看他的《古史辨》,已將古史『辨』成沒有?!?
中國歷史上紅顏惑水的女人有哪些
歷史上的四大美女
求中央音樂學院西方音樂史聽辨曲目列表
研究生?本科?
歷史上“不要被表象所迷惑的”事例有哪些?
說到認識一個人,古時有相面術流傳至今,察言觀色,便可知個八九不離十,相由心生,多少是有些道理。不是不信,只是具有這等功夫的人實在太少,街頭蹲著幾個,多半也是一知半解混飯吃的。而我們普通人而言多半會像孔子在《論語》里說的:聽其言而觀其行。其實僅僅聽其言而觀其行是遠遠不夠的,人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人,會適時調(diào)整自己,可以說是逢場作戲,也可以說戴上面具,不能說他人不好,是人性使然,概莫能外。 比如老師在家庭的表現(xiàn)與在學校的表現(xiàn)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不能只看他說什么做什么,許多人都會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做一些心不甘情不愿的事情。所以,在識人方面,后來有人總結為三條:觀其言,察其行,知其底,方可識人??瓷先ゾ褪嵌嗔艘粋€“知其底”,但這一條尤其重要。 所謂世界復雜其實是人的復雜。不管世界究竟是什么樣,正如董凌燕老師說的,真正與我們有關系且能影響到我們的,其實就是身邊的幾個人,我們沒有能力改造世界,改造別人,至少應該知道選擇與誰同行。 認識事物也是如此,我曾經(jīng)告誡自己,對任何事物不要妄加評論,因為我們離真相很遠,我們可以分析研究,可以預測,就是不要隨意評論。這一點如果我們多讀一點史料或許會明白這個道理。
離異男與無戀愛史的女生故事,請愛情達人解惑。
多約她出來 吃個飯逛逛街 體貼的 照顧周到 等真的對你有了感情 多快結婚都不是問題
歷史上明辨是非善惡的人物故事和名言警句
這是孔明說的好不好啊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浴吨饌€忠武文集》
?質(zhì)疑辨惑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英文翻譯是什么?
【典故出處】:明· 朱衡 《 道南源委 》卷三:「〔張彥清〕初從朱子游,得其大旨,后與李公呂 質(zhì)疑 辨惑 ,造諧益深?!? 【 成語 意思】:謂提出疑問,請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成語注音】:ㄓㄧˋ ㄧˊ ㄅㄧㄢˋ ㄏㄨㄛˋ 【通用拼音】:zhi yi bian huo 【拼音簡寫】:ZYBH 【使用頻率】: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shù)】:四字成語 【感 *** 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質(zhì)疑辨惑,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書面語。 【成語 結構 】:聯(lián)合式成語
歷史上最迷惑的事情是什么?
儒家思想中天地君親師的天地君。純屬扯淡,還扯了幾千年。
12.19崇德、修慝、辨惑——論語解讀
12.19 樊遲從游于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弊釉唬骸吧圃諉枺∠仁潞蟮?,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樊遲跟著孔子在舞雩臺游玩,樊遲就問:怎樣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怎樣去除心中的邪念?怎樣辨別迷惑? 問得好!孔子說:“先事后得,非崇德與?”先做事,后計得,不就是崇德嗎? 要因果導向,不要結果導向。 再說“修慝”。 “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專攻擊自己的過失,不去攻擊別人的過失,不就清除了邪念了嗎? 最后說“辨惑”?!耙怀蓿渖?,以及其親,非惑與?”惑在哪兒?“惑”,都不是智力的事兒,是情緒的事兒。 情緒一上來,一時憤恨,都恨不得“激情殺人”,不顧別人,不顧自己,也不顧家里還有父母妻兒,這就是最大的“惑”。 ??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又到六點半了,我們還是來一起共同學習論語。 按照慣例,我們還是先來復習一下昨天學到的內(nèi)容。 昨天學到的是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 就是子張像孔子請教:知識分子怎么樣做才能夠成為達呢? 孔子就反問。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 就是你是怎么認為達的呢?你是如何定義達的呢?這一點大家記住很重要。 我們聽到一個問題,不要馬上回答,你先要確定他的意思,他到底想表達什么。你弄清楚他想表達什么,我們再有的放矢。 否則的話他說的是這個,你說的是那個。那最后雞同鴨講,各說各的話,你肯定是說不明白的。 子張就回答說: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也就是說在一個國之中,聞名一國,在一個家族之中,聞名一家。在士大夫家里面,或者說自己的家族里面,都是可以講得通的。 孔子聽了子張的回答,就告訴他說:你說的是聞,不是達。首先定義上來講,這就不對。 那什么是達呢?夫達也者,質(zhì)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 說的是通達的人本質(zhì)正直而喜愛道義,能夠體會別人的話語,觀察別人的臉色,時常想到對別人謙讓,不是居高臨下、盛氣凌人,而是很謙卑。 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在國家里面一定是通達的,別人認可的。在家族里面,在士大夫家里面,肯定也是這個樣子的,這才是真正的達。 同時孔子又告訴子張:你剛才說的聞,就是“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就是只是追求名聲的人,他表面上要施行仁德,行動上確實相反,以仁人自居而毫不遲疑,他自己認為自己是仁德的,但事實上不是。他只是要這個虛名罷了,屬于沽名釣譽之徒。這不是你要做的,不是你要學習的。 好了,簡單的回顧一下昨天的內(nèi)容之后,我們還是來學習新的一章。 這一章是樊遲在出去游玩的時候,向孔子討教的三大問題。這三大問題就是哲學問題,非常的有價值,也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認可。 具體是什么三大問題呢?我們先來看原文。 樊遲從游于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弊釉唬骸吧圃諉?!先事后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我們先說一說人物。這里面出現(xiàn)了一個樊遲,樊遲在論語里面我們并不陌生,因為曾在以前曾經(jīng)說過樊遲,樊遲給孔子駕車,其實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大領導或者說社會知名人士的貼身司機,既是徒弟又是司機,這樣和孔子有非常多的接觸機會,那有了這么好的機會在這面前,樊遲時不時的就會去向孔子提問。 如何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如何種花呀?當時孔子是不屑的,說我不懂這個,種菜我不如老農(nóng),種花我不如花農(nóng)。那你跟我學,我們不學這些具體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事情,我們學如何治理國家,如何做君子。 有的時候孔子也會主動的和樊遲交流,所以說樊遲在這方面應該是受益頗多。因為是在孔子身邊,近距離的接觸孔子,這也就是我們一直說的說接近牛人,成為牛人。 樊遲是七十二賢之一,他不是十哲之一,但是也是相當?shù)挠胸暙I的。 再來說一說舞雩,我們曾經(jīng)在前面講過舞雩臺是魯國祈雨的祭壇,雩呢,是雨下虧,就是缺水,缺水怎么辦呢???祈禱求一場大雨,讓河、溝都有水,然后讓莊稼都能夠得到滋潤,不至于干死、旱死。 說是有這么一天,樊遲跟著孔子到舞雩臺去游玩。大家想一想在這種和諧的、好的氛圍下,樊遲就沒有浪費這樣的良好的與老師溝通的機會。 他就提出了三個問題,“敢問崇德、修慝、辨惑?!币簿褪俏胰绾文軌蛟黾幼约旱牡滦?,如何修正自己的私心雜念,去驅除心中的邪念,怎樣辨別迷惑。 對于樊遲提到的這三個問題,孔子給予了贊賞,說:你問的好?。∥覀円郧耙恢闭f過,好問題甚至比答案都更重要。因為你思考了,你意識到這個問題了,那么再去做就有了方向了。 我們往往不怕有問題,就怕沒有問題,因為沒有問題,你根本就意識不到、接觸不到。有問題了就說明我們已經(jīng)有思考了,想行動了。接下來明白問題根源所在,知道該怎么做,我們?nèi)プ鼍秃昧恕? 孔子對樊遲的這三個問題分別給予了解答。 第一個就是崇德。什么是崇德呢?就是先事后得,先做事,后計較什么報酬,能夠得到多少,這就是崇德。 在這里面大家注意,他用的都是反問句。就是告訴你,如果你這樣做了,那不就是崇德嗎?有什么難的呀?告訴我們事情沒有那么難,只要你按照這種標準來做就好了。 這一塊也是孔子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一個案例。 因為樊遲這個人他和子路有一點點相像,都屬于行動力比較強,相對來講思考不是特別多的這樣一個人。 孔子就告訴他,你到底應該去怎么做,你只要這樣做就對了。先事后得,其實就相當于我們一直強調(diào)的叫先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為什么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呢?不是說我們只管埋頭干就行了,什么不管了,而是當你有了明確的目標,有了明確的方向,這個時候我們不要老是想著,我什么時候能達成,老是想著結果,而是要想著我的努力夠不夠,我有沒有真正的去采取行動,我有沒有給予自己足夠的時間。 大家都知道是春華秋實,玉米的生長周期,比如說是一百二十天,到這個時間了,那它就成熟了。時間不到,你老是盼著種子一種下去,恨不得明天就開花,后天就結果,大后天就收了,這是不現(xiàn)實的,時間不夠。 另外一個就是說,你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做,那么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該干什么就干什么,該耕的時候耕地,把土松了,把種子種下去,該澆水的時候澆點水,讓它能夠長出來,該施肥的施肥,該去拔草的拔草,甚至說該給打叉的打叉,把這些多余的直接給它去掉,讓他能夠茁壯的成長。 到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有好收獲,而不是我只是想著有好收獲而不行動,該做的你不做,那怎么可以呢? 就是要因果導向,不要結果導向。不要只看結果,而是要考慮到凡有因必有果,種瓜子得瓜,種豆得豆,你付出什么樣的努力就會有什么樣的收獲。 在這一塊,我還是講一下我寫字的故事。相對來講,還是比較通俗的。 從2019年初,我決定開始行動,想把自己的字變的好。這個時候我沒有懷疑自己說能寫好嗎?寫的不好怎么辦?是不是很丟人呀?沒有。 我既然要練字,而且認為時間到了,功夫下到了一定會好。那么我就毫不遲疑地去做,在這個過程中從來沒有懈怠過,這是第一。 第二就是我會不斷地去向老師學習,先是視頻,后來是報課。報課一個課程以后學得還不錯,但是沒有反饋,我剛剛又報了阿布老師的一百天的課程。 我相信功夫到了,自然就會也好,事實上我剛剛報了幾天,在老師的貼身指導下,是感覺自己就進步了很多。從執(zhí)筆姿勢,包括如何下筆,怎么拐彎兒,怎么出勾,都在進步。 改的時候是痛苦的,但改掉了以后,明顯的能感覺到進步,其實這也就是什么?先事后得,非崇德與? 我們想增加修養(yǎng),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那么你就行動,不要計較那么多,不要急于成功,成功很簡單,功到自然成。 張居正一句話說透了,說叫一心不可二用。如果你做一件事,馬上就要計其得,你惦記了得,就惦記不了那事,那事就干不好!私心一起,德就崇不了。私心一起,別人看你,如見肝肺然,能把你給看透了,那得,也得不著。 因為人家也很緊張,要跟你計得,干脆算了,不跟你弄了。反過來,如果不計得失,只計做事,則本心至善,心志專一,不遺余力,日日不斷之功,其功可成,日日不斷之善,其德日積而不自知,這就是崇德之事! 再說“修慝”。 “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專攻擊自己的過失,不去攻擊別人的過失,不就清除了邪念了嗎?我們的邪念,主要是不能正確地對待他人,同時也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 不知道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當我們碰到什么事,一門心思向外看,老是覺得是別人的毛病的時候,就會很生氣,就會很傷心,就會很憤怒。覺得那都是別人的問題,去責怪別人,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問題根本解決不了,你認為是他的問題,他就認為是你的問題,那就是互相扯皮。 結果什么事也解決不了,反而關系弄僵了,下一次再做,反而會出更大的問題。 這個時候怎么辦呢?其實很簡單,還是那句話,君子求諸己。 我們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找原因,這個找問題、找原因也不是說去責怪自己,說我如何不好,都是我的錯。這樣一旦陷入自責的情緒,就是不接受自己,也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怎么辦呢?我們要秉著一個原則,有錯則改。既然這個地方?jīng)]做對,我去復盤,我去總結,發(fā)現(xiàn)問題的根源在哪里,找到問題的根源,知道為什么這樣做是錯的,那么就知道該如何改正了,知道如何改正了,那就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做就好了。按照正確的方法,有了正確的姿勢,有了時間的積累,那么自然而然就會變好。 而不是說我們老是都在怪別人,別人這個不好,別人那個不好。 舉一個例子,新聞聯(lián)播搞采訪,如果我滿大街的去問:“大爺,您缺德嗎?”一聽這話就好像是在罵人,非打起來不可。 因為人人都認為缺德是別人的問題,我自己不缺德,自己不缺,就不需要崇德,也修不了慝了。 所以我們不要問別人缺不缺德,我們要問自己缺不缺德,缺不缺?你自己想一想,肯定是缺的呀! 缺怎么辦呢?就是修啊,哪個地方不足,哪個地方補。只要我們好好的去下功夫,那么我們的德行一定能夠增加,我們的私心雜念也一定會減少。 再來說說辨惑??鬃邮沁@么說的,“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如何分辨惑呢? 其實很簡單。說這個惑,其實不是智力的問題,因為大家都是正常人,智力上來講差不了太多。 那是什么問題呢?其實就是情緒的事,冷靜的時候,什么事都明白,但是一旦情緒上來了,那就一時憤恨,都恨不得“激情殺人”啊。 既不顧別人,也不顧自己,也不管家里還有父母、妻兒,這就是最大的惑,這一點非常重要。 大家還記得我曾經(jīng)講過這個情緒的十幾課,關于情緒、情商,說情商是人的底層邏輯,你的情緒控制不了,你可能什么都干不了。因為我們是被情緒所左右的。 當你處于憤怒的時候,你還能去學東西?你還有理智嗎?沒有啦。 所以說一個人的修養(yǎng)在哪里呀?不是說我們不能有情緒,人是情感動物,怎么可能沒有情緒呢!而是有了情緒,我們能夠釋放、控制,能夠引導它,而不是被情緒所左右,這是人的修養(yǎng)的根本區(qū)別。 有一個蹇叔,他曾經(jīng)告訴秦穆公,說: 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貪、毋忿、毋急。貪則多失,忿則多難,急則多蹶。夫審大小而圖之,烏用貪?衡彼己而施之,烏用忿?酌緩急而布之,烏用急?君能戒此三者,于霸者盡矣。 就是蹇叔告訴秦穆公說,想稱霸天下有三條是不能違犯的,哪三條呢? 第一個是不要貪心,第二個是不要憤恨,第三個是不要急躁。 越貪心失去越多;越憤恨災難越多;越急躁,摔跟頭越多。 如果你能夠算清哪頭大,哪頭小,算清楚就不會貪。將心比心,多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就不會憤恨。輕重緩急掂量清楚,就不會急躁。這三條戒掉了,霸業(yè)就近了。所以說恨不得,什么是恨不得?就是恨就不得,所以不能恨,我們要心態(tài)平和。 好了,時間也差不多到了,那今天講的內(nèi)容就是樊遲抓住了機會向孔子請教三個問題,孔子對他大加贊賞,對他的三個問題給予了簡單明了的回答,讓樊遲知道如何崇德、如何修慝、如何辨惑,明白了這些人生非常重要的問題,那么我們做起事來就會毫無掛礙。 當我們真正去好好做事的時候,那么我們就能夠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做的是先反思自己,不要被情緒所左右。 好啦,明天早晨六點半,我們來繼續(xù)學習下一章,還是樊遲來提問。 這里又加了一個子夏,他們的對話故事也是非常的精彩。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眴栔W釉唬骸爸??!狈t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xiāng)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這一段話也非常精彩,樊遲問孔子答,樊遲還是不明白,于是向師兄子夏請教,子夏又給他做了另外一番解釋。 舉例子說明,這回樊遲明白了。那么我們明天通過學習,能不能真正的明白孔子的意思呢?明天我們學了再說。
- 《史論初集》眉塢老農(nóng)的萬卷樓4100:56
- 序 讀史解困惑紫云金翅雕120208:14
- 《辨惑編》眉塢老農(nóng)2902:25
- 《辨惑續(xù)編》眉塢老農(nóng)3101:09
- 《易學辨惑》眉塢老農(nóng)5802:45
- 《內(nèi)外傷辨惑論》眉塢老農(nóng)3101:28
- 《讀史集》眉塢老農(nóng)4800:26
- 《讀史訂疑》眉塢老農(nóng)5000:42
- 《讀史吟評》眉塢老農(nóng)2700:32
- 《讀史蒙拾》眉塢老農(nóng)2100:39
- 《讀史漢翹》眉塢老農(nóng)2000:26
- 《讀史快編》眉塢老農(nóng)2000:22
- 《讀史圖纂》眉塢老農(nóng)2801:01
- 《讀史商語》眉塢老農(nóng)3402:48
- 《讀史津逮》眉塢老農(nóng)3100:37
- 讀史學做人 002 讀史點亮人生(下)安徽文藝出版社8206:09
- 讀史學做人 001 讀史點亮人生(上)安徽文藝出版社12705:16
- 《讀史漫錄》眉塢老農(nóng)2100:44
- 《讀史備忘》眉塢老農(nóng)2500:43
- 12-11 子張問崇德辨惑吉劭居11萬07:38
- 《讀史漫筆》眉塢老農(nóng)3400:21
- 《讀史管見》眉塢老農(nóng)3503:06
- 《讀史綱要》眉塢老農(nóng)5100:53
- 104. 子張問崇德、辨惑黃庭心學581613:45
- 《讀史書后》眉塢老農(nóng)3900:52
- 《讀史評論》眉塢老農(nóng)2100:48
- 《東源讀史錄》眉塢老農(nóng)4400:51
- 《蘭曹讀史日記》眉塢老農(nóng)2800:27
- 《讀史記十表》眉塢老農(nóng)2701:47
- 照理讀史的聲音照理文化531404:34
- 《讀史{亦目}疑》眉塢老農(nóng)4600:31
- 為什么要讀史鐵生海林_聲聲不息5832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