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和來源:洞見父母(ID: fmczs100)
“今天班上有兩個抑郁癥同學割腕了?!?/span>
前幾天晚上,接娃放學,初二的女兒跟我說了這個讓人痛心的消息。
女兒告訴我,老師派她們幾個同學在校園里找人。
她很害怕,害怕打開某間廁所門就會看到倒在里面的同學。
我當時心就繃緊了,心里一陣陣的難受。
早前看過的一期采訪,說的就是現(xiàn)在青少年心理問題突出:
精神病院,過半是青少年!很多人試過自殘。
可偏偏,很多家長無知無覺,認為孩子活得很幸福,吃喝不愁。
女兒家長群里,就有家長表示,看不懂現(xiàn)在的小孩,動不動就跳樓,都是慣出來的毛病。
真心提醒大家,提醒所有家長:
我們小時候雖然物質匱乏,但成長是正常的,現(xiàn)在孩子成長空間是不正常的、極其惡劣的。
01
以前的孩子,活在生活里,與生活的聯(lián)結緊密。
過去,孩子的世界里,頂多50%是學習。
我小時候,學習是肯定要學的,但下午三四點鐘放學,寫完作業(yè)剩下的時間是自由的。
農閑時,一放學,全村的孩子,就漫山遍野地瘋玩。
農忙時,給大人送水送飯,挎著竹籃拾麥穗,下水田插秧,也是有的。
最忙的時候,有的學校甚至會放半個月的“農忙假”。
現(xiàn)在想想,倒不是小孩子能忙多少農活,關鍵是能讓孩子知道:生活具體是怎樣的。
這樣養(yǎng)孩子有什么好處呢?
能讓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學會生存的技能、強化動手能力、學會承受壓力、學會與人合作、學會保持耐心……
孩子也能在實際的生活里了解自己,感知世界。
可現(xiàn)在的孩子呢?是活在學業(yè)里,活在網絡里。
從上小學開始,他們生活的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就只剩下學習。
每天早上六七點出門去學校,在教室一坐就要坐到下午四五點。
整個教室,一抬頭就是烏壓壓的人頭,大家都低著頭,背影滿是焦慮。
放了學,就急匆匆地被家長接回家,大門一關寫作業(yè),寫到11點半就該睡覺了。
孩子就像個人形機器,一天24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學習。
學習之外,孩子一頭扎進了虛擬網絡。
他們在網絡里游戲,在網絡里交友,在網絡里了解世界。
這樣的孩子,仿佛活在一片懸浮的樓閣里,沒法和真切的生活去聯(lián)結。
但,養(yǎng)育的終極目標,恰恰是培養(yǎng)一個能適應生活的人啊。
讓孩子活在多種多樣的生活里,和生活緊密聯(lián)結,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02
以前的孩子,呼朋引伴,與伙伴的聯(lián)結緊密。
過去的孩子,不管是城市大院,還是農村小戶,都是一大群孩子混齡成長。
也沒人管你是男孩女孩,斗雞、扔沙包、跳山羊、跳繩……玩的多是群體游戲。
今天你倆一伙,明天他倆一伙,吵鬧、游戲、和好,每天上演。
這就是,最真實、有效的社會實踐。
不同的認知水平,迫使孩子站在他人角度看問題,增加不同體驗,互相學習。
小孩子跟大孩子學成長:如何跟人交往,怎么融入團隊,如何去尋求支持,發(fā)生沖突怎樣去和解,怎么在復雜的情境中生存?
大孩子也通過“教小孩子”長大:增加對自我的肯定,發(fā)展同理心,滋生責任感,獲得成就感。
而現(xiàn)在,鋼筋混凝土聯(lián)手寫不完的作業(yè),“關”住了孩子。
他們孤單地長大,僅有的伙伴也幾乎都是同齡人。
大家認知水平差不多,你笨我也笨,社會教養(yǎng)能力從何增長?
同時,同伴關系的缺失,不僅影響孩子人際交往能力,也在無形中禁錮了孩子的天性。
沒有朋友,少了情緒的宣泄出口,孩子的心理就容易出問題。
孩子,是從同伴身上看見成長的多樣性,從同伴和環(huán)境的互動中成長。
03
以前的孩子,天地遼闊,與大自然的聯(lián)結緊密。
以前的孩子,天地遼闊。
上樹摘果,下河摸魚,田野里放風箏,探索欲、好奇心肆意揮灑。
高興了漫山遍野地瘋跑,不高興了也是漫山遍野地瘋跑,情緒也有釋放的出口。
這樣的孩子,自由、松弛,生命力蓬勃,越成長,越有勁。
可再看看現(xiàn)在的孩子,早已和“自然”脫了軌。
一睜眼就是鋼筋水泥,在校禁止課后奔跑打鬧,回家只剩下埋頭寫作業(yè)……
有數據顯示,中國45.21%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癥”趨勢,且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遠離自然的孩子,自由、好奇心、探索欲,被極限擠壓,還會引發(fā)各種心理問題。
比如,心理承受力差、缺乏同理心、注意力渙散、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
董宇輝曾強調:對孩子來說,自由最重要。
被束縛在家里一直寫作業(yè)的孩子,一定會羨慕在樓下奔跑跳躍的孩子。
孜孜不倦的補課,不如自然對孩子生命力的喚醒。
04
以前的孩子,在熟人眼里長大,與社會的聯(lián)結更緊密。
過去的社會,是一個熟人的社會,人和人的關系,是緊密,是聚合。
我出生在中國西南的山區(qū)農村,那個時候的家庭大多是什么樣子?
三世同堂或者四世同堂,太爺爺太奶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是一大家子。
除此之外,叔伯嬸娘,堂兄弟姐妹,也都是天天打照面,屋檐相接的鄰居也多是宗族旁支。
即使是在城里,街坊鄰居也是親近的。
總之,過去的孩子就是在一大群人的眼中長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圍的人也是從小就看慣的。
這樣養(yǎng)孩子有什么好處呢?
最大的好處就是,從這個孩子誕生開始,他就一定能從周圍找到自己的庇護者。
總有一個人是純粹喜歡這個孩子的,爸爸媽媽不喜歡,還有爺爺奶奶喜歡。
爺爺奶奶不喜歡,那還有外公外婆,叔伯嬸娘喜歡……
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大家庭的體系中,找到支撐者,這就是孩子天然的社會支持。
那現(xiàn)在呢?
現(xiàn)在的社會,是一個陌生人的社會,人和人的關系,是隔離,是分散。
城里的孩子,哪還認得幾個鄰居?村里的孩子,又大多成了留守兒童。
想要四世同堂、三世同堂,幾乎不可能,畢竟房價昂貴。
更多的家庭結構是一家三口,孩子一旦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愛,那這個孩子就會覺得失去了支持,很容易就沒活路了。
很多人會說,哪有父母不愛孩子的。
是啊,父母都愛孩子,但會愛孩子,能讓孩子感受到愛,卻不一定。
05
今天的孩子,成長環(huán)境太單一了。
現(xiàn)實中,絕大多數孩子,都活得很慘、很苦。
他的優(yōu)勢得不到發(fā)揮,朋友也少之又少,他的自信心被磨滅了,他的成就感也喪失了……
所以,做家長,千萬不要認為現(xiàn)在孩子過得很好。
等你真的看見了孩子,你才知道今天的孩子多慘。
你若看不見孩子的苦,理解不了孩子的痛,你就真的幫不上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