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典故中認識華美漢服

2023-03-20 16:39:00正觀新聞06:29 164
聲音簡介

近十年漢服擁躉甚多,從民間追捧到官方推頌,可謂熱鬧非凡。但這股熱潮中確實存在躬而不知其名、用而不辨其義的情況。中華書局出版的《漢服》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這一積疴的疏解。該書意在說衣論道、但并非說教,它走出了過往服飾史課本的窠臼,把服飾史講活了。

該書提到的“漢服”一詞最早起自遼代,當時以契丹服為國服,中原傳統(tǒng)服飾為漢服。當代所說的漢服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體現漢文化的服飾,非遼宋時期所說的漢人服飾。作者以“漢文化為內核、非漢元素為補充的華夏文明”作為現代漢服講述的主線,所以何為“漢”,何為“漢族”“華夏”,自然而然成為該書開宗明義需要講清的問題,這為時下混亂的漢服認識走向正途提供了路標。尤其在胡漢區(qū)別方面,該書提到了滿服漢化,圓領袍、袴褶、曳撒納入中原官服,北魏孝文帝胡人漢化,東魏高歡漢人胡化的史實,作者以文化而不以血統(tǒng)為標準的族屬表述將近世史學胡漢區(qū)分的主流觀念推廣到漢服設計領域,這一點對于體現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指向非常重要。

在謀篇布局方面,不得不承認現在大多數服飾史課本分為兩種編纂形式:一種是斷代式,就是按照朝代順序敘說;另一種是分類式,就是按照冠、服、裳、飾、料等品類進行羅陳。其引述素材或源于古代典彝,或源于后世研證,不可謂不詳;但從構架上來說,過去的兩種寫法所用的古文今譯、斷章摘句、圖文堆砌、古物復摹的做法給人以睹庖魚、而非賞池魚的感覺?!稘h服》的寫作沒有采用時下服飾史課本的編列程式,而是除了服飾實物、制度法條、工筆人物畫這些慣常的佐證材料外,將服裝放在一個個典故里展開,讓讀者在歷史事件中看服裝,如此服飾史讀來更有滋有味。書中在講中國古代尚寬衣博帶時,引用了《淮南子·齊俗訓》中春秋時期“楚莊王裾衣博袍,令行乎天下,遂霸諸侯”的記載。很多著作引用這段文字都意在顯示中原寬博服裝具有崇高的文化地位,以至于楚莊王心向往之。這虛構了當時四夷來朝的氣氛。實則這段記載的落腳點在于穿華夏服裝、成華夏一員,才有資格號令諸侯。畢竟后世熊渠對諸夏的氣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也非空穴來風。同時該書也在努力做到不因疑問而謬斷。對于合襠褲形成的脈絡,該書既講到趙武靈王騎射改革需要騎兵穿合襠褲以便騎乘這個推測,也提到脛衣在漢代發(fā)展為開襠褲,然后演進到合襠褲的可能。作者對于歷史存疑的問題,采用諸疑列置而不強論是非的態(tài)度,有利于讀者客觀看待史論研究的待解之謎。

在講唐代服飾時,書中列舉單絲碧羅籠裙、石榴裙、披帛三個案例,體現了作者講服裝、賦深情的人文情懷。諸如說到石榴裙時,作者引用了李世民去世、武則天出家寫給高宗李治的一首詩《如意娘》,詩中武則天借石榴裙上的斑駁淚痕來申述對李治的思念之情。而《酉陽雜俎》中楊貴妃死后,賀懷智把匣藏的帶有貴妃領巾香氣的幞頭給唐玄宗時,玄宗淚如雨下并說出這是龍腦香的味道。這則故事既講述了領巾可用龍腦香熏的后處理工藝,又借物抒發(fā)了玄宗對楊貴妃愛情的真摯。作者將讀者帶入“物因情而重”的情感世界,講史與抒情順暢地融合到一起。

德與禮是中國服飾制度維護的精神家園,如何讓讀者輕松地感受由衣服傳達的禮教與美德呢?該書沒有采用將《輿服志》法條和儒家文獻分類對比的做法,而是通過典故來反映這些思想。例如,對于敬上忠君的思想,該書引用《史記·儒生列傳》中黃生以冠首履足比喻君臣尊卑不可逾的故事,這既說明了漢代習以為常的著裝品類和搭配方式,也體現了儒生對于社會等級的認識逐步趨向穩(wěn)定。對于以玉比德的認識,作者不但提到了管仲“九德”、孔子“十一德”,更以孔子聽到玉佩叮咚而知南子夫人隔帷還禮的典故來贊揚當時女子守禮謹行的德操。作者將德禮融入服飾史的講述方式,怎能不使當代的讀者對傳統(tǒng)美德心馳神往?

實踐與禮法之間還是存在差異的,日常穿戴才是服裝使用的本來面目。在講到寬衣博帶的地域分布和實用價值時,作者通過《閑情偶記》中李漁的經歷進行例說。李漁所在的南方多半是富人穿著絨制的褐,他對朱熹所言“褐,賤者之服;寬博,寬大之衣”十分困惑。當李漁到陜西后,看到貧民穿著毛織粗疏的褐,衣服很大,晚上可以當作寢衣,這才解決了當初的疑問。這樣一則故事讓讀者了解到南方崇尚寬衣,與北方貧民喜歡穿寬博衣服的動因存在根本差異。同時也讓讀者感悟到表象上看南北追求的服裝形式相同,實際上這只是一種巧合。

依托典故講服飾史顯示了作者對服飾掌故稔熟于心的高超駕馭能力,書中作為配圖的工筆人物畫也兼顧了圖證和審美的需求,提升了全書的美感。但該書也存在一些疏忽的問題。例如第四篇“面料紋章”介紹面料組織結構、紡織機械、繡染工藝、紋樣寓意時多平鋪直敘,與其他章節(jié)引經據典、文士幽默的風格略顯差異,如此優(yōu)勢沒有順承,實感遺憾。第六篇第二節(jié)“色彩文化與搭配”“傳統(tǒng)色彩”部分敘說中規(guī)中矩,但“配色常識”部分與傳統(tǒng)色彩的內容貫通稍顯薄弱,如能在這一節(jié)提出傳統(tǒng)色彩融入現代審美的思路,讀者于書末處更容易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當然對于斷代問題,因為有的涉及學界分歧,筆者認為作為科普和本??茖W子的服飾文化讀本,暫不詳解也并非不可。

你對漢服有多少認識?

認識談不上有,我可以說現在復興漢服存在的一些問題,說復興漢服,那我們要復興什么時期的?怎么跟大眾心理結合讓大眾接受?這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不認識的漢字

第一個讀MO 第四聲 第二個讀BIAN 第四聲

如何認識漢字書法

如何認識漢字書法如下: 書法離不開漢字。漢字天生麗質,音美、形美、意美萃于一身。漢字潛在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的因素是塑造人、完善人的捷徑。 漢字書法的育人功能是不能忽略的,寫好字與做好人是聯系在一起的。在漢字基礎上形成的書法藝術其過程并不簡單,篆隸楷行草的形態(tài)衍變,有多少人的智慧播撒在這里,有多少人的心血澆灌在這里,最后是儒釋道精神的幻化,將看似一條簡單的線升華為有血有肉的國之魂、國之光。 寫書法注意事項 姿勢要正確,兩腳平放地上,兩手據案,肩平、背直、頭正,目注紙上。握筆要指實掌虛,執(zhí)筆在指,運筆在腕。開始練字枕腕,逐步提腕、懸腕。筆法要分清,一般分方筆和圓筆兩種,還要明確中鋒、側鋒、臥鋒的應用部位。 楷書是學習毛筆字的基礎??瑫鴮W完再學行書,最后是草書。先學魏碑也行。臨帖時不要看一眼寫一筆,先要讀帖,吃透要領,然后把一個字一氣寫成。首先要把各種偏旁部首練好,以后再組成各種字就容易了。

孩子要上小學了,怎么教孩子認識漢字呢?

自然是寓教于樂,生活中遇到些簡單的字就教給他啊,如果你拿本書讓他寫,估計效果會很差,搞不好產生抵觸情緒。

對現代漢語的認識?

。。。。。。。無聊

小學生對新華小記者的認識怎么寫

1、從定義理解:新華小記者是由新華社組織的一支少年鄭纖扮兒童新聞組織,由全國各地的小學生組成,旨在培養(yǎng)他們的新聞素養(yǎng)和寫作能力。 2、新華小記者可以提高自我知識廣泛度,并且豎返,它可以讓我對社會有更多的了解,并提高我的文采,總之加入新華小記者,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喊灶。 3、加入小記者原因紅領巾小記者要肩負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傳播紅領巾志愿精神的使命,積極參加采訪、校外體驗、社會實踐等活動。

怎樣認識中華文明

全面客觀的認識

認識漢字一到十幼兒園

認識漢字一到十幼兒園的方法如下: 可采用數字歌來教幼兒園小朋友識數字:1像鉛筆、會寫字,2像小鴨、水中游,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飄,5像魚鉤、來釣魚,6像哨子、吹聲音,7像鐮刀、來割草,8像葫蘆、高高掛,9像蝌蚪、尾巴搖,10像鉛筆,加雞蛋。 幼兒識字的重要性和意義如下: 1、早期識字閱讀可以促進幼兒口語的發(fā)展 0-6歲是兒童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期,通過識字閱讀訓練可以讓幼兒開始接觸書面語言,通過對規(guī)范和優(yōu)美的書面語言的學習,幼兒可以逐漸擴核指芹大詞匯量,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大量的句式,并把他們內化成自己的語言,這樣就促進了兒童口語的發(fā)展。 2、可以提早閱讀,發(fā)展幼兒的認知水平 人所具有的大部分知識都是通過閱讀獲得的,因此,誰閱讀得早,誰的閱讀量大,誰就在擁有的知識量上占有優(yōu)勢。西改畢方國家逗散的兒童有85%的知識來源于閱讀,而我國的兒童還是主要靠“聽”來獲取知識,這主要是小學教育中識字周期的時核指芹間拉得太長造成的。 3、識字訓練可以開發(fā)幼兒的智力 識字可以開發(fā)幼兒的智力,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語言能力本身就是智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兒童來說,兒童的語言能力是其智力的改畢第一因子。 另一方面,由于漢字本身的特點,漢字的構成像智慧積木,可以開發(fā)人的智力,著名語言學家安子介說:“漢字能夠使人產生聯想逗散,聯想是一切發(fā)明之母?!? 4、識字訓練是培養(yǎng)超常兒童的必由之路 超常兒童高智商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他們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識字早,在年齡很小的時候就能夠自由閱讀。

幼兒園認識什么簡單的漢字

那要看孩子多大了。是小班的話唱唱兒歌就可以了,中班的話就是一些比劃稍微少點的,如大小多少人口手足之類的。大班或學前班就盡量教孩子一些上學能用到的字,最好買個小學練字的本先挑簡單的教他,會了在教復雜一點的,這樣上學的基礎也有了孩子也就認會不少字了哦。也給上學打下基礎了。現在上學的孩子都會自己讀課文了呢

請問有沒有一種游戲既可以我們拼音,又可以認識漢字。

什么意思都沒看懂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