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具濃郁民族特色的節(jié)日。
每逢春節(jié)來臨之際,人們對春節(jié)的企盼,對春節(jié)的傾注,對春節(jié)的情結(jié),都一下子盡情地迸發(fā)出來。只見,家家戶戶的門窗,貼上紅彤彤的春聯(lián)、吊錢和窗花,門前掛起大紅燈籠,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大街小巷響起“劈劈叭叭”鞭炮聲,此起彼伏,此消彼長,而到了除夕之夜更是一陣高過一陣,連成一片,震耳欲聾,久久也不平息。與鞭炮聲相伴的是,天空不時升起五彩繽紛的煙花,有的像綻放的花朵,有的像密布的星辰……幾乎照亮了整個夜空。
人們對除夕之夜是格外在意、格外看重的。唐代詩人史青對除夕之夜有著這樣的描述:“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歲去,春逐五更來”。這一夜,連著“今歲”和“明年”,又連著“寒”與“春”,因而是一年最重要的時刻。
此刻,每個家庭的成員,不論在本市居住的,還是從外地趕來的,都要聚集在一起,在把酒言歡中,共敘親情,互道祝愿,享受著幸福的“團圓”,也享受著溫馨的天倫之樂。
過了除夕之夜,進入正月初,人們懷著余興未盡的心情,又要高高興興地進行團拜、出席聚會和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喜慶的氛圍仍很強烈,仍在延續(xù)……
這就是濃濃的“年味”!
二
我一生從事新聞工作,一度在《今晚報》擔任社長、總編輯達10余年。回顧以往新聞生涯——那還是紙媒有著很大影響的年代,我與同事都在追求一種別樣的“年味”。
那是什么“年味”呢?
當年,我在所著《新聞的捕捉》一書中,曾這樣寫道:“我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即將到來了,家家戶戶都在操持如何讓春節(jié)過得更好,各行各業(yè)都在為讓廣大群眾過好春節(jié)而盡職工作,社會上的‘年味’一天地濃烈起來,此時報紙的版面也應充滿‘年味’?!?/p>
也就是說,老百姓“過年”,報紙也要“過年”,要讓報紙的“年味”撲面而來。
這樣的“年味”,注定要深深受到老百姓的歡迎。我在《新聞的捕捉》一書中,又這樣寫道:新聞是事實,但事實并不一定是新聞,只有具備新聞價值要素的事實,才是新聞。其中,新聞價值的一個要素是“顯著性”,即這一事實與其他事實相比,處于十分顯著的地位,而且顯著的地位越高,就越能引起讀者關注,就越成為好新聞;新聞價值的另一個要素是“接近性”,即這一事實與其他事實相比,十分接近群眾的心理需求,而群眾的心理需求越是強烈,就越能引起讀者興致,就越成為好新聞。
無疑,報紙的“年味”,完全具備了“顯著性”和“接近性”,都是好新聞,又如何不會受到老百姓的歡迎呢?
這就是我追求的“年味”!
三
當年,春節(jié)到來了,人們都在為“過年”操心,為“過年”張羅,為“過年”忙碌……然而,對于我與一些同事來說,卻沒有讓自己去“過年”的心思,更沒有讓自己更好地“過年”的舉動,而是一心要讓報紙“過年”,使得報紙充滿“年味”。
每年的除夕,我與一些同事,總要認真研究采寫“年味”新聞事宜,一直到家家燈火通明的傍晚,才從報社回到家里;到初一,我與一些同事,總要認真研究編排“年味”版面事宜,在天色朦朧的拂曉,又從家里趕往報社。
經(jīng)過一番努力,一條條“年味”新聞在圖文并茂的版面躍然出現(xiàn):新年的第一個嬰兒,諸如“虎娃”“兔娃”之類降生,帶來了吉祥;各行各業(yè)職工堅守崗位,搞好生產(chǎn);商場商店廣進貨源,保證供應;環(huán)衛(wèi)工人不辭辛勞,連夜清掃燃放鞭炮殘留的紙屑;消防部門恪盡職守,隨時待命清除火患;醫(yī)護人員堅持值班,及時醫(yī)治被鞭炮崩傷人員、暴飲暴食造成腸炎患者等,并發(fā)出注意身體健康的警示;氣象臺公布天氣預報,提醒人們要根據(jù)天氣變化安排出行;晨練人員來到公園、廣場、興致盎然地進行鍛煉……此外,還有更多“突發(fā)”的事件。
這充滿“年味”的報紙,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因而深受老百姓歡迎也就在情理之中。
還有一件與報紙的“年味”相關事情,讓我至今記憶憂新:當年的《今晚報》是中國傳媒著名品牌,被世界報業(yè)大會連續(xù)十幾年公布為“全球報業(yè)百強”,被世界品牌實驗室連續(xù)十幾年公布為“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被亞洲品牌協(xié)會連續(xù)幾年公布為“亞洲品牌500強”。當然,獲得這些榮譽是有很多依據(jù)的,而一位在區(qū)委工作的通訊員與我一一地談到很多依據(jù)時,居然也提到了報紙的“年味”,并津津樂道地贊揚一番。
這是對我們追求別樣的“年味”的肯定,讓我感到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