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巧治水 李冰修建都江堰(1)

2023-01-30 08:00:06濤哥說歷史05:15 6.4萬
6元開會員,免費聽
購買?|?99 喜點
聲音簡介

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故事:都江堰是戰(zhàn)國時期哪國的?

都江堰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也是第1個水利工程,對于當(dāng)時的水土流失起到了防治作用。

都江堰古建筑的故事

歷史事件 李冰創(chuàng)建都江堰 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間(約公元前276~前251年),在深入調(diào)查研究、總結(jié)前人治水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精心選擇在成都平原頂點的岷江上游干流出山口處作為工程地點,團結(jié)和組織西蜀各族人民,經(jīng)過艱苦奮斗,終于在公元前256年前后建成都江堰。實踐證明,歷2000多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地理位置優(yōu)越、合理,工程布置適合自然規(guī)律,分水堤、溢洪道、寶瓶口三項工程相互制約、相輔相成,聯(lián)合發(fā)揮引水、分洪、排石輸沙的重要作用。都江堰至今仍然發(fā)揮著巨大的效益。 司馬遷考察都江堰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馬遷奉命出使西南時,實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李冰創(chuàng)建都江堰的功績。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離堆處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紀(jì)念。 張陵傳道青城山 東漢順帝時(公元126~144年),張陵從洛陽越秦嶺到鶴鳴山修道,漢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來青城山結(jié)茅傳道。張陵在青城一帶山區(qū)傳道13年,漢桓帝永壽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頂。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發(fā)祥地,常道觀被稱為“仙都眾奧之妙,福地會昌之域,張?zhí)鞄熡鸹幯伞薄v代龍虎山的天師多來青城山朝拜祖庭,為漢天師張陵掃墓。 諸葛亮設(shè)兵護堰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為農(nóng)業(yè)之根本、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護,并設(shè)專職堰官進行經(jīng)常性的管理維護,開以后歷代設(shè)專職水利官員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馬可·波羅游歷都江堰 元世祖至元年間(公元1264~1294年),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從陜西漢中騎馬,行20余日抵成都,游覽了都江堰。后在其《馬可·波羅游記》一書中說:“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魚,船舶往來甚眾,運載商貨,往來上下游?!? 李?;舴铱疾於冀? 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德國地理學(xué)家李?;舴?Richthofen 1833-1905)來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zé)o與倫比。曾于1872年在《李?;舴夷芯魰啞分性O(shè)專章介紹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詳細介紹給世界的第一人。1872年,李希霍芬稱贊"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zé)o與倫比"。 修建成灌馬路 成都到灌縣公路于1913年動工,從灌縣一端建成2公里“示范路”即告停止。1923年,四川省督理委林火良青為總辦,改官辦為官商合辦,1925年全線建成,1926年1月1日通車。是四川省第一條公路。 創(chuàng)辦合資企業(yè) 1919~1920年,灌縣人姚寶姍在小金縣長卸任后,集會省中經(jīng)營界人士,與法國基督教士謝安道合資,興辦森茂伐木公司。公司以灌縣為基地,在理番(今阿壩州理縣)等地砍伐大山原木,加工成方料,經(jīng)小溝入岷江漂運至灌縣紫坪鋪收漂,再扎成大筏,水運成都銷售,獲利甚巨。是為都江堰市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yè)。

秦國為什么要修建都江堰?鄭國渠修建在哪里的?沒聽說過

鄭國渠應(yīng)該在咸陽

都江堰的建成起到什么作用

防洪灌溉作用,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都江堰的治水原理是什么?

都江堰工程總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筑壩分水,修渠引水”。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zāi),又可以引水灌田、變害為利。 首先是修筑寶瓶口引水工程,將岷江水流分為兩道,使岷江水流向東邊的成都平原,同時減少西邊的江水的流量,使西邊的江水不再泛濫,同時也能解除東邊成都平原的干旱,灌溉那里的良田。 西邊稱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順流而下;東邊稱為內(nèi)江,它流入寶瓶口。由于內(nèi)江窄而深,外江寬而淺,這樣枯水季節(jié)水位較低,則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內(nèi)江,保證了成都平原的生產(chǎn)生活用水。

都江堰修建的原理

原理: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具體地說,利用魚嘴分水堤從眠江引水灌溉,枯水期,自動將眠江60%的水引入內(nèi)江,40%的水排入外江;洪水時,又自動將60%的水排入外江,40%的水引入內(nèi)江。都江堰建于眠江彎道處,江水至都江堰,含沙量少的表層水流向凹岸,含沙量大的底層水流向凸岸,將洪水沖下來的沙石大部分從外江排走。進入內(nèi)江的小部分沙石,利用伸向江心的虎頭巖的支引、寶瓶口的節(jié)制和"離堆"的頂托,將大部分沙石從飛沙堰、人字堤排入外江,使寶瓶口引水口和灌區(qū)干流免遭泥沙淤塞;利用寶瓶口引水口控制進水量,既保證了灌溉用水,又防止了過量洪水涌入內(nèi)江灌區(qū),造成災(zāi)害。能自動調(diào)節(jié)進入灌區(qū)的水量,都江堰是成功運用自然彎道形成的流體引力,自動引水、泄洪、排沙的典范。在江中埋石馬作淘灘標(biāo)志,立"三石人"觀察水情消長,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水情測量的先例。。

都江堰堰功道人物都是 哪些

為了紀(jì)念治水先賢,都江堰人修建了一條長150米,寬14米的堰功道,左右置放了十二尊古樸凝重的青銅雕像,他們是文翁(西漢)、諸葛亮(三國)、高儉(唐初)、章仇兼瓊(唐)、劉熙古(宋)、趙不憂(宋)、吉當(dāng)普(元)、盧翊(明)、施千祥(明嘉靖)、阿爾泰(清乾隆)、強望泰(清道光)、丁寶楨(清光緒)分別代表了各歷史時期部分治水建堰的有功之臣。

都江堰堰功道人物都是 哪些

為了紀(jì)念治水先賢,都江堰人修建了一條長150米,寬14米的堰功道,左右置放了十二尊古樸凝重的青銅雕像,他們是文翁(西漢)、諸羨伍旦葛亮(三國)、高儉(唐初)、章仇兼瓊(唐)、劉熙古(宋)、趙不憂(宋)、吉當(dāng)普(元)、盧翊(明)、施千祥(明嘉靖)、阿爾泰(清乾隆)、強望泰(清道光)、丁寶楨(清光緒)分別代表了各歷橘肢史時期部分治兄?jǐn)_水建堰的有功之臣。

都江堰修建的歷史意義是什么?

(2011·咸寧)都江堰以灌溉為主要功能。

都江堰的建成有何重要意義?

由此把成都平原變成了不旱不澇的天府之國。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