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馬王堆漢墓(2):中國首具保存完好濕尸出土

2022-04-14 22:21:45木鐸講史03:35 11.4萬
6元開會員,免費聽
購買?|?0.20 喜點/集
聲音簡介

馬王堆千年女尸保存完好的原因是什么?

馬王堆在長沙馬王堆的女尸為何成為“濕尸”而不腐爛呢?其原因是:   第一,尸體的防腐處理完善。經(jīng)化學鑒定,它的棺液沉淀物中含有大量的乙醇、硫化汞和乙酸等物。這證明女尸是經(jīng)過了汞處理和其他浸泡處理的,硫化汞對于尸體防腐的作用很大。   第二,墓室深。整個墓室建筑在地底16米以下的地方。上面還有高20多米,底徑50米~60米的大封土堆。既不透氣也不透水,更不透光。這就基本隔絕了地表物理和化學的影響。   第三,封閉嚴。墓室的周壁均用可塑性大、粘性強、密封性好的白膏泥筑成。泥層厚約1米左右。厚為半米的木炭層襯在白膏泥的內(nèi)面,共5000多公斤。墓室筑成后,墓坑再用五花土夯實。這樣,地面的大氣就與整個墓室完全隔絕了,并能保持18℃左右的相對恒濕,光的照射被隔絕,地下水也不能流入墓室。  第四,隔絕了空氣。由于密封好,墓室中已接近了真空,具備了缺氧的條件。在這種條件下,厭氧菌開始繁殖。存放在槨室中的絲麻織物、樂器、漆器、木俑、竹簡等有機物和陪葬的大量的食物、植物種子、中草藥材等,產(chǎn)生了可燃的沼氣。從而加大了墓室內(nèi)的壓強。沼氣能殺菌。細菌在高壓下也無法生存。   第五,棺槨中存有具有防腐和保存尸體作用的棺液。據(jù)查,槨外的液體約深40厘米,棺內(nèi)的液體約深20厘米。但它們都不是人造的防腐液,而是由白膏泥、木炭、木料中的少量水分和水蒸汽凝聚而成的。而內(nèi)棺中的液體是女尸身體內(nèi)的液體化成的“尸解水”。這種自然形成的棺液防止了尸體腐敗,并使得尸體的軟組織保持了彈性,膚色如初,栩栩如生。

馬王堆漢墓帛畫的具體介紹

3號墓出土的一幅帛畫與此幅尺寸、 形制、內(nèi)容都相近。這兩幅帛畫以有序的層次展示了漢初人們觀念中的宇宙圖景,取自遠古神話的大量形象和按照現(xiàn)實描繪的人與物構成天、地、人相溝通的境界。帛畫出土之前分別置放在兩墓內(nèi)棺的板上,是葬儀中用以表示招魂、導引后隨葬的旌幡,又稱“非衣”。因而,其主題是靈魂升天,畫中人物正行進在通往“天國”的途中,天上日月并輝、明樂環(huán)響,龍、豹、翼鳥、玉璧等均是吉祥、護佑的象征。 發(fā)現(xiàn)于3號墓棺室西壁的一幅帛畫長212厘米,寬94厘米,描繪了盛大的車馬儀仗場面。左上方有兩行人物,文武屬吏簇擁著戴冠、著袍、佩劍的墓主向前行進,隊列前有5層高臺;左下方有100多人組成的方陣,陣中是正在鳴金擊鼓的樂隊;右上方有4列駟馬車騎;右下方有14縱列共100余個騎從,畫中所有的人物、車馬都面向墓主人方向。有人認為描繪的是誓社、耕祠場面,也有人根據(jù)所繪的大都是武卒、車騎,認為描繪的是接受身為軍事將領的墓主檢閱的儀仗。同一棺室東壁也有大小與兩壁相同的一幅帛畫,因破損嚴重難辨全貌,根據(jù)殘片中的建筑、車騎和婦女劃船等形象,推測描繪的是墓主的家居生活。 3號墓出土的另一幅帛畫長約100厘米,高約50厘米,描繪了4排共44人。人物有男女老幼之別,衣飾簡樸,有的上身裸體,所有的人物動態(tài)均是當時稱為“導引”的健身動作,屈體、伸肢、跳躍、回旋,姿態(tài)各異,十分生動。根據(jù)人物動作與旁邊的題字,可知是一幅運動范圍式的畫作,定名為《導引圖》。

三星堆出土的女尸是誰

三星堆出土的女尸身份不明。 三星堆是中國四川省廣漢市三星鎮(zhèn)的一個古代文明遺址,距今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在這里,考古學家們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文物和遺跡,揭示了三星堆文明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然而,在這些文物和遺跡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出土的一具女尸。這具女尸不僅保存完好,而且身上還帶著一些神秘的符號和圖案。 關于這具女尸的身份和年代,至今仍存在許多爭議和疑問。根據(jù)一些學者的研究,這具女尸可能是三星堆時期的一位貴族女性,因為她身上佩戴了一些珍貴的玉器和青銅器,并且她的骨骼結構也比較完整。但是,這個推測還需要更多的證據(jù)來支持。 三星堆位于哪里 三星堆古遺址位于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分布面積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3000至5000年歷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范圍最大、延續(xù)時間最長、文化內(nèi)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現(xiàn)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墻和月亮灣內(nèi)城墻。 三星堆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chǎn),在中國的文物群體中,屬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和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之一。 在這批古蜀秘寶中,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而以金杖為代表的金器,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屬前所未見的稀世之珍。

馬王堆漢墓

中國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侯利倉及其家屬的墓。位于湖南長沙東郊。共3座。1972年發(fā)掘1號墓,1973?1974年發(fā)掘了2號和3號墓。據(jù)墓中出土印章、簡文及《史記》和《漢書》記載,2號墓墓主是第一代侯利倉,死于漢惠帝二年(前193);3號墓墓主可能是利倉兒子、第二代侯利豨,下葬于漢文帝十二年(前168);1號墓墓主應是利倉妻子,下葬年代在文帝十二年以后數(shù)年至十幾年間,其尸體至今保存完好,其墓葬形制及葬式值得研究。三座墓隨葬有大量“譴策”竹簡、醫(yī)簡、帛書、彩繪帛畫和兵器、樂器、漆器等器物,其中已判明的帛書有28種、計12萬余字,分為六藝類、諸子類、兵書類、數(shù)術類、方術類和地圖類等,是中國考古學史上一次重大發(fā)現(xiàn)。這幾座墓的發(fā)掘,為研究漢初的社會經(jīng)濟及歷史文化和生活習慣,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料。

馬王堆漢墓的女人是誰

辛追 辛追是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享年50歲。于1972年出土于長沙市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1號墓。時逾2100多年,形體完整,全身潤澤,皮膚覆蓋完整,毛發(fā)尚在,指、趾紋路清晰,肌肉尚有彈性,部分關節(jié)可以活動,幾乎與新鮮尸體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濕尸,也是具體表現(xiàn)中國漢朝上層社會文化、生活的活體見證。

馬王堆漢墓

中國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侯利倉及其家屬的墓。位于湖南長沙東郊。共3座。1972年發(fā)掘1號墓,1973~1974年發(fā)掘了2號和3號墓。據(jù)墓中出土印章、簡文及《史記》和《漢書》記載,2號墓墓主是第一代侯利倉,死于漢惠帝二年(前193);3號墓墓主可能是利倉兒子、第二代侯利豨,下葬于漢文帝十二年(前168);1號墓墓主應是利倉妻子,下葬年代在文帝十二年以后數(shù)年至十幾年間,其尸體至今保存完好,其墓葬形制及葬式值得研究。三座墓隨葬有大量“譴策”竹簡、醫(yī)簡、帛書、彩繪帛畫和兵器、樂器、漆器等器物,其中已判明的帛書有28種、計12萬余字,分為六藝類、諸子類、兵書類、數(shù)術類、方術類和地圖類等,是中國考古學史上一次重大發(fā)現(xiàn)。 這幾座墓的發(fā)掘,為研究漢初的社會經(jīng)濟及歷史文化和生活習慣,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料。

馬王堆漢墓

近日,湖南省博物館決定:從3月29日起,將已關閉近兩年的馬王堆漢墓陳列精華展品搬遷至長沙大河西先導區(qū)規(guī)劃展示館,免費對外展出。 湖南省博物館目前2014年下半年主體工程完工,2015年全面建成對外開放,等開放了,肯定還會搬回來,這也是旅游業(yè)的一部分,不可能長期在別的地方的!

西漢古尸保存在哪里

西漢古尸指荊州市博物館藏鳳凰山168號墓出土西漢男尸,是迄今為止保存年代最久遠、最為完好的西漢男尸。

馬王堆漢墓女尸的身份

有浙江人民出版社《馬王堆漢墓》一書,我認為不錯。 作者是岳南。

馬王堆漢墓古尸為什么不腐蝕

原因有二:一是棺材外的環(huán)境;二是古代的防腐技術高超,通常都以福爾馬林(甲醛)為防腐劑來防止尸體腐爛(不腐蝕的主要原因) -本答案絕非搜索復制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