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2022-03-03 06:00:05小莫42304:35 192
6元開會員,免費聽
購買?|?0.50 喜點/集
聲音簡介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中的桑榆是什么意思

桑榆,指桑樹與榆樹。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以喻事之后階段。比喻晚年;垂老之年。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現(xiàn)考證,東隅為鄭州,桑榆為開封。東隅亦指早晨,桑榆亦指黃昏。 出自: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 譯文:可以說是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于是論功行賞來獎酬大勛。 擴展資料: 成語典故: 公元25年秋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接著,劉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義軍。公元26年春天,長安斷糧,樊崇領導的幾十萬赤眉軍不得不向西轉攻城邑,但遭到占據(jù)天水郡的隗囂的阻擊,只得又回到長安來。這時,長安已被劉秀部將鄧禹占據(jù)。 經過激戰(zhàn),赤眉軍打敗了鄧禹,9月又重新占領長安。這年冬天,赤眉軍的糧食供應仍然極端困難,不得已于12月引兵東進。劉秀一面派大將馮異率軍西進,在華陰(陜西華陰東南)阻擊赤眉軍;一面在新安(河南澠池東)、宜陽(河南宜陽西)屯駐重兵,截斷赤眉軍東歸的道路。 馮異率領西路軍,在華陰、湖縣一線,同赤眉軍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軍打敗的鄧禹,這時率部到達湖縣,同馮異的部隊會合。鄧禹妄想取勝,派部將鄧弘搶先進攻赤眉軍,又被赤眉軍打得落花流水。鄧禹、馮異親率主力救援,在回溪(河南宜陽西北)又被赤眉軍打得大敗。 鄧禹只帶著24騎逃回宜陽;馮異拋棄了戰(zhàn)馬,只帶著幾個人步行走回溪阪,逃回營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軍在崤底(河南澠池禮莊寨)被馮異打敗,遭到重大損失。剩下的起義軍折向東南,不料在宜陽又陷入劉秀重兵的包圍。赤眉軍經過艱苦的戰(zhàn)斗,始終不能突圍。樊崇等人在糧盡力竭的情況下,投降了劉秀。戰(zhàn)斗結束后,劉秀下了一道詔書,名叫《勞馮異詔》。 其中有這樣幾句,“開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澠池一帶獲勝。這就是所謂在日出的東方吃了敗仗,在日落的西邊卻得到了勝利?!保ㄔ氖牵骸笆茧m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保?

【成語】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詞目: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注音: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釋義: ① 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 ② 桑榆:西方日落處日落時太陽的余暉照在桑榆樹梢上,指傍晚.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比喻這個時候失敗了,另一個時候得到了補償. 使用頻率:較少使用 近義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英 文:lose at sunrise and gain at sunset 用 法:復句式;作分句;含褒義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成語出自哪里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個成語,出自《后漢書·馮異傳》。 公元25年秋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接著,劉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義軍。公元26年春天,長安斷糧,樊崇領導的幾十萬赤眉軍不得不向西轉攻城邑,但遭到占據(jù)天水郡的隗囂的阻擊,只得又回到長安來。這時,長安已被劉秀部將鄧禹占據(jù)。經過激戰(zhàn),赤眉軍打敗了鄧禹,9月又重新占領長安。這年冬天,赤眉軍的糧食供應仍然極端困難,不得已于12月引兵東進。劉秀一面派大將馮異率軍西進,在華陰(現(xiàn)在陜西華陰東南)阻擊赤眉軍;一面在新安(現(xiàn)在河南澠池東)、宜陽(現(xiàn)在河南宜陽西)屯駐重兵,截斷赤眉軍東歸的道路。馮異率領西路軍,在華陰、湖縣一線,同赤眉軍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軍打敗的鄧禹,這時率部到達湖縣,同馮異的部隊會合。鄧禹妄想取勝,派部將鄧弘搶先進攻赤眉軍,又被赤眉軍打得落花流水。鄧禹、馮異親率主力救援,在回溪(現(xiàn)在河南宜陽西北)又被赤眉軍打得大敗。鄧禹只帶著24騎逃回宜陽;馮異拋棄了戰(zhàn)馬,只帶著幾個人爬上回溪阪,逃回營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軍在崤底(現(xiàn)在河南洛寧西北)被馮異打敗,遭到重大損失。剩下的起義軍折向東南,不料在宜陽又陷入劉秀重兵的包圍。赤眉軍經過艱苦的戰(zhàn)斗,始終不能突圍。樊崇等人在糧盡力竭的情況下,投降了劉秀。戰(zhàn)斗結束后,劉秀下了一道詔書,名叫《勞馮異詔》。其中有這樣幾句,“開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后在澠池一帶獲勝。這就是所謂在日出的東方吃了敗仗,在日落的西邊卻得到了勝利?!保ㄔ氖牵骸笆茧m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芍^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保? 后來,人們引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個成語,來比喻在這里失敗了,在那邊卻得到了勝利。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故事是怎樣的?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出處】語見(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璽書勞異曰:‘ 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 】 故事:東漢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后,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后,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終有所得,當論功行賞,以表戰(zhàn)功. ①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語.

《失之桑榆 收之東隅》的故事

【解說】東漢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后,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后,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終有所得,當論功行賞,以表戰(zhàn)功. 【釋義】①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語.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意思

詞目: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注音: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釋義: ① 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 ② 桑榆:西方日落處日落時太陽的余暉照在桑榆樹梢上,指傍晚.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比喻這個時候失敗了,另一個時候得到了補償. 使用頻率:較少使用 近義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英 文:lose at sunrise and gain at sunset 用 法:復句式;作分句;含褒義

《失之桑榆 收之東隅》的故事

【解說】東漢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后,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后,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芍^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終有所得,當論功行賞,以表戰(zhàn)功。 【釋義】①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語。

【成語】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讀音】: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釋義】: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出自】:《后漢書·馮異傳》:“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p>

女人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意思

失去了一些,但是又收獲了一些。女人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意思是失去了一件東西后我又有了另判兄外的收獲。比如說我雖然與你相戀以分手收場,但是也正因離開了你,我遇到了現(xiàn)在模沖滑的愛人,我現(xiàn)旦臘在過的很幸福。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來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比喻開始時或暫時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終得到了補償。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也作定語、分句;多含褒義。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意思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解說】東漢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后,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后,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芍^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終有所得,當論功行賞,以表戰(zhàn)功。 【釋義】①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語。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