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主疏述中03 20220209203611

2022-02-09 20:37:46地天泰514:11 50
聲音簡介

且大衍之數(shù)雖五十,而用則四十九;此中妙義,亦多未知;蓋本于象也。五十之象,

  雖陰陽各半;而其中一數(shù),為二者共有;亦中數(shù)也。

  故用數(shù)止四十九,以陰陽分別數(shù)之,則各得二十五;若合數(shù)之,則各止二十四又半;故其用只宜于合,不宜于分;茍分用時,則當更減去一數(shù);即中數(shù)之一。而各二十四,于是陰陽之數(shù)始平均;

  若一歲之月十二,氣侯二十四;以合日之行度,而月之三旬,有晦朔望上下弦,亦見月光者,止二十四日;上半月十二日,下半月十二日;為得日照時,余日則無光;是陽之合于陰,亦止二十四,與陽之度數(shù)同;

  雖河圖象陰陽之數(shù),共五十五;而至大衍之用,僅四十九;及其分用時,則止四十八;此由先天易為后天數(shù)之差也。

  其差者,因欲齊其不齊,足其未足;故恒截長補短,以劑于平;此后天之數(shù),以平為歸;而陰必后陽,天必包地;日必先月,女必順男;此皆后天一陰一陽之道,由河圖變易而來者。

  河洛之數(shù),則異乎是;天地之數(shù)不齊,陰陽之象各異;為其初化,各物未具;數(shù)量猶混,不如后天之朗然若定;規(guī)然不移者也。

  故在河圖之時,一六同級,二七等觀;三八如鄰,四九若親;五十為偶,皆自相得;不多不少,而以成其五行也;

  若既生成五行,次序已明,數(shù)量以定;始得其所差,而辨其數(shù);再因其中數(shù),而求其齊;于后天陰陽之道始明,生化之機乃定;

  故自河圖一變?yōu)槁鍟?,再變?yōu)榇笱?;其?shù)同而不同,與自太極兩儀四象八卦之變易,其例正同;八卦定而后后天之象見,大衍用而后后天之數(shù)明;

  本末始終,各有所紀;通而一之,推而化之;則數(shù)不盡數(shù),象不盡象;是在精研其自來,而貫澈其有無耳。

  至于五行之生成,與夫先天元氣之初化;何以如是生成?及天地之數(shù),何以分生與成。是皆造化之階,為自無入有經(jīng)歷之級;

  其理微,其義深;初非一二言所可盡,茲就大略言之:夫先天之氣,光明純潔,密致剛健;凝然不動,晶然透澈;本無可名,無可形;

  乃因含有熱性,溫氣氤氳,光流渾圓;以成其動,動則氣搖;先熱乃布,布則氣分;于是渾圓者漸漸變化,光明者漸漸暗然;此由動而生變,即由一而成兩之機也。

  故無極而太極,直一氣之轉(zhuǎn)移;動則有靜,陰陽始分;陰為陽化,陽為陰復;二者相施,兩儀乃判;其始判也,一陰一陽,猶甚純簡;以旋回之故,交合乃成;故陰陽漸離,其氣時接;此則四象之漸成也。

  其太陽太陰,全然兩儀之象,是為水火之生;太者,言其大也;

  然非純陰陽也,以各得其多者為名;故水為天生地成,火為地生天成;斯為兩儀之后,四象之初;太陰太陽之所象也。

  繼之者,則少陽少陰,亦出于兩儀;而其所得者少,所成者弱,是為木與金;此木亦天生地成,金亦地生天成;四者既具,生成之氣未盡,于是土乃成焉。

  故土者、生成之末,而備兩儀之精;全后天之象;接先天之氣;此其生成之序也。

  然亦非如此簡單者,蓋氣蕩無停,精流不見;生機既啟,成數(shù)斯應;

  天生于上,地乃應之;地生于下,天乃應之,以兩儀初分,力足精強;行走至速,各含生機;均有成德,此生彼成;

  如電與雷,不差毫黍;其分之為氣者十,生成各半,以與陰陽奇偶,相見而合;故水之生于陽也。而陰成之?;鹬陉幰?,而陽成之,其所應至捷也;

  然陽者,所生必陰;陰者,所生必陽,陽者下,而陰者上;陰者熱,而陽者涼;皆以動而變,得其反也。

  故天動生水而流于地,地乃成之;地動生火而炎于天,天乃成之;皆氣變自然而合,初無為之序,而自成序也;

  水火既生,其氣已弱;故木為陽之微,金為陰之微;氣自至焉。生成既眾,強弱皆見;精復其始,德返于初;于是土乃生成,而得氣獨全,以其值氣之復也。

  土生于天,成于地;與先天初生同,而土質(zhì)厚德凝,為后天萬有之本;其氣全,其數(shù)中;此五行所獨有者,亦萬物所同母。

  故其用周于天地,利于四行;雖在生成之終,卻居后天之首;乃位中央而數(shù)中極。

  此其生化之妙,有非人之所能知;而后天生化無窮,莫不本于此土者;其得氣固不同也。先天生化之序,至土而止;

  而后生化之功,自土而成;是為先后始終之樞,恰當?shù)榔魃舷轮~;其為此世界之所貴者,自過于一切矣!

  故先后天之生化次序,均不同也;而皆以土為貫通之機,舍土則不獨后天之生化不成;既先天之生成,亦無由竟其用;

  故言后天與先天同異,必自土溯其根源;此天地萬物,莫不依土而后生存變化也。

  五行之氣,水本太陰,而根于陽;火本太陽,而根于陰;以所生之屬與所成異也。

  故水火木金,皆陰體陽用,陽體陰用;唯土則兼陰陽體用,以得氣全也;

  氣始動為陽生陰,既復則仍返于陽;氣之初行,為陰隨陽,既定則仍抱于陰;

  土之生成數(shù),雖有陰陽,而五則備二氣;十又五之倍,亦陽之所用;故其體用兼二氣,以為后天之母;四氣之長,五行雖分,莫不依土而生變化;是土者,直二氣之精,五行之本,萬物之源也;

  按之易卦,以艮為土,故曰:“成始成終”。

  以居先天生成之終,為后天生化之始;在后天卦位,艮與坤對,

  在連山易序,艮為首位,即洛書之象;二八易位,亦以艮坤相易,以明后天之土;代地之用,為生化之本也。

  夫艮卦屬土,而異于坤之地也;乃能代坤之用,履地之位;其因氣之異,德之充也;在先天艮為山象,居西北隅;在后天則移東北,與坤對位,而其原位為乾所居;明后天之土,即先天之坤;

  足與天同功,與地同德;此連山易所以推為首也。后天之艮,當坎震之交,明生化之源;其成萬物終始者,即以其能代地而配天也;故艮在后天,非僅山之象,實土之總名也。

  既以山言,亦對海洋而論;以出海面也。故其代地之德,多見于陸,而其象系大陸也。

  因地之用,有陸水之別;而土之德,則見于陸;即水亦陸所載所防,而后成其用也;

  故五行之水,受制于土;而八卦之坎,與艮連居;其義至深切矣。

  土之在后天,實為一切主;無論何物,莫不因地以為生化;即空中之氣,亦附于地面而后殖;其他有形之物無論矣!

  凡生在天地間者,無能離土以存以變;不獨人物之生也,即植物等或無生之物,亦必賴土以存以變;此可以見土之德,為造化之本源所寄,亦即氣數(shù)之根株所在;故土之數(shù)五,實為萬數(shù)之基;

  而足通天地之用,為人物之權(quán)衡;是五者,等于一;言其用廣,而能通一切數(shù)也;在河圖證之,一六居北,二七居南,三八在東,四九在西,五十處中;四方之數(shù),均仰中央,而其差皆此五;已可見此中數(shù)所寓,即中氣所存。

  又以陰陽順逆言之,一三七九,由北而西;四二八六,由西反北;兩者循環(huán),以相終始;五獨居中,以運其樞,不隨之移易;

  十以二五,亦同在中;皆氣之妙用,數(shù)之妙合也;故陰數(shù)皆逆,而十不動;由先天之本序言,則二四六八應為次,今以行之逆,故變四為首,六為終;

  六者為陰數(shù)始終之數(shù),在成數(shù)為始,在用數(shù)為終;陽始一終九,陰始四終六;展轉(zhuǎn)相合,皆為五;亦即中數(shù)所寄,中氣所存也。一四同行,至九六相交;莫非五數(shù),以明中氣之無不通也。

  五行之數(shù),固如上述;先天后天各殊,即其方位,亦有此異;當五行之初見于數(shù)也,雖有南北東西之分,實則所指屬虛空之象;

  如以中國論,自當北為水,南為火,木居東,金居西,而土在中央;若合天下言之,則有不然;

  蓋赤道南,則反其寒熱方位矣!此理原易明,蓋所云方位者,為其氣之所宜也;今以土為本,土之所在,當以大陸屬之;

  則凡赤道以北,大陸為多,而南則少;故當以北溫帶為中央,而順是以次南北焉;若果赤道南之大陸,則正與北反;即宜以南之北,當北之南,而反其五行之位。

  蓋河圖五行,本無定方,僅有定位;上火下水,左木右金;若在北溫帶,則下為北,上為南;若移南溫帶,則下為南,上為北;

  此固就所居地而定,不過水與火對,金與木配,乃不易耳;

  更推言之,水雖居北,而中國北方皆陸;火雖在南,而中國南方多水;東方亦為水居,西方則多高地;是即按之吾國,亦難以物質(zhì)求之;

  況水雖屬陰,而根于陽;火雖屬陽,而根于陰;是寒熱亦未盡水火之體用。

  木在山多,金出水內(nèi);東海無森林之地,西陲少金石之丱;則東西以配木金,亦非一定之理;故五方云者,乃就氣而言;

  就先天之氣言,與一歲所合同;初非一一按之實物也。

  不然,春溫秋涼,冬寒夏熱,皆氣之變耳;物或隨之或否,不得以物執(zhí)其說也;然若謂此言無定,而不信五行之說,則不可,蓋五行正同于二氣,無地無時不見之,其分別亦至明晰;


諫太宗十思疏中疏的讀音

一!從沒聽說讀四聲的

論積貯疏 諫太宗十思疏 的疏到底怎么讀是幾聲

shu,第四聲

諫太宗十思疏 疏什么意思

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為對問題的分析。同時分析問題的奏章也別稱為疏。唐宋以后上奏文書統(tǒng)稱奏議,多數(shù)稱為奏疏。

電影《一代宗師》講述的是什么故事

我估計一代宗師好看

諫太宗十思疏中的“十思”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 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諫太宗十思疏>是誰寫的?

是歷史上以直言敢諫著稱的 魏征 給唐太宗的一篇奏疏,該文雖然以進言為務,不事雕琢,但寫得聲情并茂,文質(zhì)兼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文運用了大量的成語,使得文章語言精煉,形象生動。

諫太宗十思疏十思是哪些

十思: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譯文; 見了想要得到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 將要大興土木,就想到要適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寧; 考慮到帝位高隨時會有危險,就想到要謙虛,并且加強自我修養(yǎng); 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 喜歡打獵游樂,就想到把三面追趕野獸,留一面放生作為限度; 擔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終謹慎; 憂慮會受蒙蔽,就想到虛心接納下屬的意見; 害怕讒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惡小人; 加恩于人時,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賞賜不當; 施行刑罰時,就想到不要因為正在發(fā)怒而濫施刑罰.

諫太宗十思疏十思是哪些

十思: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譯文; 見了想要得到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 將要大興土木,就想到要適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寧; 考慮到帝位高隨時會有危險,就想到要謙虛,并且加強自我修養(yǎng); 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 喜歡打獵游樂,就想到把三面追趕野獸,留一面放生作為限度; 擔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終謹慎; 憂慮會受蒙蔽,就想到虛心接納下屬的意見; 害怕讒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惡小人; 加恩于人時,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賞賜不當; 施行刑罰時,就想到不要因為正在發(fā)怒而濫施刑罰.

諫太宗十思疏 是哪十條

十思: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譯文; 見了想要得到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 將要大興土木,就想到要適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寧; 考慮到帝位高隨時會有危險,就想到要謙虛,并且加強自我修養(yǎng); 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 喜歡打獵游樂,就想到把三面追趕野獸,留一面放生作為限度; 擔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終謹慎; 憂慮會受蒙蔽,就想到虛心接納下屬的意見; 害怕讒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惡小人; 加恩于人時,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賞賜不當; 施行刑罰時,就想到不要因為正在發(fā)怒而濫施刑罰。

諫太宗十思疏的一詞多義

【難讀字】 求木之長(chánɡ) 浚(jùn) 壅(yōnɡ)蔽 謬(miù)論 黜(chù)惡 【重要實詞】 必浚其泉源(浚,疏通) 承天景命(景,大) 雖董之以嚴刑(董,監(jiān)督,管理) 能克終者蓋寡(克,能夠) 將有作(作,興造。指興造宮室一類事情) 則思謙沖以自牧(牧,修養(yǎng)) 則思慎始而敬終(敬,慎) 則思正身以黜惡(黜,排斥) 簡能而任之(簡,選拔) 【重要虛詞】 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連詞,表目的,譯為“來”) 以 雖董之以嚴刑(介詞,“用”)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連詞,表目的,譯為“來”)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詞,譯為“把”) 所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代詞,用在動詞前,組成名詞性詞組,譯為“……的人”) 山巒為晴雪所洗(介詞,“為……所……”,表被動) 蓋 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副詞,大概) 朕聞,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句首語氣詞,不譯) 而 源不深而望流之無(邊詞,表轉(zhuǎn)折) 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連詞,表假設(shè)) 【古今異義】 臣雖下愚(下愚,最愚昧無知的人。謙詞。今無此意。) 承天景命(景,大。今常用于景色。) 【詞類活用】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使動用法,使……穩(wěn)固) 則思江海下百川(名詞作動詞,居……之下) 宏茲九德(使動用法,使……光大) 【通假字】 振之威怒(通“震”,威嚇) 則思無以怒而濫刑(通“毋”,不要)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 (2)介賓后置句 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