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三O四~侯顯傳

2021-10-29 11:21:51邢吉生xxl04:47 38
聲音簡介

為戰(zhàn)爭犧牲的歷史人物有哪些?我很急!O(∩_∩)O謝謝

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國民黨犧牲的重要人物:國民革命軍將官陣亡名單(師級以上)   佟麟閣上將(追授),29軍副軍長 1937年7月28日 北京南苑   趙登禹上將(追授),132師師長 1937年7月28日 北京南苑   郝夢齡上將,9軍軍長 1937年10月16日 山西忻口   劉家麒中將,54師師長 1937年10月16日 山西忻口   吳克仁中將,67軍軍長 1937年11月9日 上海松江   高志航空軍少將(追授),空軍驅(qū)逐機(jī)司令 1937年11月21日 河南周家口   夏國璋中將,172師副師長 1937年11月21日 江蘇吳興   吳國璋中將,75師副師長 1937年11月26日 浙江湖州   饒國華上將(追授),145師師長 1937年11月30日 安徽廣德(自殺)   蕭山令中將,憲兵副司令 1937年12月12日 江蘇南京   姚中英少將,156師參謀長 1937年12月12日 江蘇南京   司徒非少將,160師參謀長 1937年12月12日 江蘇南京   劉震東中將,第五戰(zhàn)區(qū)第二路游擊司令 1938年2月22日 山東莒縣   王銘章上將(追授),122師師長 1938年3月17日 山東藤縣   鄒紹孟少將,124師參謀長 1938年3月17日 山東藤縣   趙渭濱少將,122師參謀長 1938年3月17日 山東藤縣   范庭蘭少將,豫北別動隊第五總隊總隊長 1938年3月28日 河南修武   劉桂五少將,騎兵第六師師長 1938年4月22日 內(nèi)蒙黃油干子   周元中將,173師副師長 1938年5月9日 山東蒙城   李必藩中將,23師師長 1938年5月14日 山東菏澤(自殺)   黃啟東少將,23師參謀長 1938年5月14日 山東菏澤(自殺)   方叔洪中將,114師師長 1938年6月 山東荷澤馮家場   付忠貴少將,魯北游擊司令 1938年9月23日 山東   馮安邦中將,42軍軍長 1938年11月3日 湖北襄陽   林英燦少將,152師副師長 1939年1月13日 廣東清遠(yuǎn)   李鞏良中將,軍訓(xùn)部輜重總監(jiān) 1939年3月7日 陜西西安   張谞行中將,第一戰(zhàn)區(qū)副參謀長 1939年3月7日 陜西西安   王禹九少將,79軍參謀處長 1939年3月26日 江西高安   陳安保中將,29軍軍長 1939年5月6日 江西龍里   唐聚五少將,東北游擊司令 1939年5月18日 河北遷安   韓炳宸少將,山東第十三區(qū)保安副司令 1939年1月9日 山東萊陽   馬玉仁中將,江蘇第一路游擊司令 1940年1月3日 江蘇望鄉(xiāng)臺   丁炳權(quán)中將,197師師長 1940年1月25日 江西武寧   鄭作民中將,2軍副軍長 1940年2月3日 廣西昆侖   鐘毅中將,173師師長 1940年5月9日 湖北蒼臺(自殺)   張自忠上將(追授),33集團(tuán)軍總司令 1940年5月16日 湖北南瓜店   張敬少將,33集團(tuán)軍高參 1940年5月16日 湖北南瓜店   戴民權(quán)中將,豫南游擊第五縱隊司令 1940年5月 河南遂平   王竣中將,新27師師長 1941年5月9日 山西臺砦   梁希賢少將,新27師副師長 1941年5月9日 山西臺寨(自殺)   陳文杞少將,新27師參謀長 1941年5月9日 山西臺寨   唐淮源上將,3軍軍長 1941年5月12日 山西懸山(自殺)   寸性奇中將,12師師長 1941年5月13日 山西毛家灣(自殺)   金崇印少將,17軍參謀長 1941年9月16日 山西橫水鎮(zhèn)   石作衡中將,70師師長 1941年9月6日 山西絳縣   賴傳湘中將,190師副師長 1941年9月24日 湖南梁家段   朱實夫少將,新3師副師長 1941年9月25日 甘肅   李翰卿中將,57師步兵指揮官 1941年9月27日 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將,98軍軍長 1941年9月29日 山西東峪   朱世勤中將,暫30師師長 1942年5月4日,山東潘莊   郭子斌少將,暫30師副師長 1942年5月4日 山東潘莊   戴安瀾中將,200師師長 1942年5月26日 緬甸茅邦村   王鳳山少將,暫45師師長 1942年6月23日 山西張翁村   胡義賓少將,96師副師長 1942年7月 緬甸埋通   張慶澍少將,魯蘇戰(zhàn)區(qū)高參 1942年8月 山東唐王山   周復(fù)中將,魯蘇戰(zhàn)區(qū)政治部主任 1943年2月21日 山東城頂山   張少舫少將,113師參謀長 1943年2月21日 山東城頂山   高道先少將,山東鐵道破壞總隊長 1943年5月 山東   江春炎少將,114師參謀長 1943年7月4日 山東鄒縣   彭士量中將 (追授),暫5師師長 1943年11月15日 湖北石門   許國璋中將,150師師長 1943年11月21日 湖北諏市(自殺)   孫明瑾中將,預(yù)10師師長 1943年12月1日 湖南常德   盧廣偉少將,騎8師副師長 1944年5月5日 安徽潁上   李家鈺上將,36集團(tuán)軍總司令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陳紹堂少將,104師步兵指揮官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周鼎銘少將,36集團(tuán)軍副官處長 1944年5月21日 河南秦家坡   王劍岳少將,8師副師長 1944年6月10日 河南靈寶   王甲本中將,79軍軍長 1944年9月7日 湖南東安   闞維雍中將(追授),131師師長 1944年11月10日 廣西桂林(自殺)   陳濟(jì)恒中將,桂林防守司令部參謀長 1944年11月10日 廣西桂林(自殺)   呂旃蒙少將(追授),31軍參謀長 1944年11月10日 廣西桂林   齊學(xué)啟中將,38師副師長 1945年5月13日 緬甸仰光   胡旭盱少將,第三戰(zhàn)區(qū)第一突擊隊司令 1945年6月 浙江孝豐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左權(quán),18集團(tuán)軍副總參謀長,1942年5月25日,山西遼縣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   羅忠毅,新四軍6師參謀長,1941年11月28日,江蘇溧陽   彭雄,新四軍3師參謀長,1943年3月17日,江蘇連云港   彭雪楓,新四軍4師師長,1944年9月11日,河南夏邑八里莊(死于國共沖突)   陳昭禮,全國戰(zhàn)地動員委員會委員,少將, 1940年8月13日,在崇安吳公嶺(死于國共沖突)   東北抗日聯(lián)軍   李學(xué)忠,第二軍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吉林省撫松縣   王德泰,第二軍軍長,1936年11月,吉林省蒙江縣   夏云杰,第六軍軍長,1936年11月26日,黑龍江省湯原縣   宋鐵巖,第一軍政治部主任,1937年2月11日,吉林省蒙江縣   陳榮久,第七軍軍長,1937年3月5日,黑龍江省饒河縣   金正國,第十一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5月,黑龍江省樺川縣   劉曙華,第八軍政治部主任,1938年8月22日,黑龍江省勃利縣   李延平,第四軍軍長,1938年11月20日,黑龍江省五??h   王光宇,第四軍副軍長,1938年12月,黑龍江省五??h   王克仁,第五軍代理政治部主任,1939年4月23日,黑龍江省穆棱縣   侯國忠,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副指揮,1939年8月24日,吉林省安圖縣   楊靖宇,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23日,吉林省蒙江縣   曹亞范,第一路軍第一方面軍指揮,1940年4月8日,吉林省蒙江縣   王汝起,第二路軍一支隊支隊長,1940年5月21日,黑龍江省饒河縣   趙敬夫,第三路軍三支隊政委,1940年7月20日,黑龍江省德都縣   高禹民,第三路軍第三支隊政委,1940年12月1日,內(nèi)蒙古阿榮鎮(zhèn)   陳翰章,第一路軍第三方面軍指揮,1940年12月8日,吉林省寧安縣   汪雅臣,第十軍軍長,1941年1月29日,黑龍江省五常縣   張忠喜,第十軍副軍長,1941年1月29日,黑龍江省五常縣   魏拯民,第一路軍副司令,1941年3月8日,吉林省樺甸縣   郭鐵堅,第三路軍第九支隊參謀長,1941年9月20日,內(nèi)蒙古莫力達(dá)瓦旗   趙尚志,第二路軍副總指揮,1942年2月12日,黑龍江省鶴崗   許亨植,第三路軍總參謀長,1942年8月3日,黑龍江省慶城(現(xiàn)黑龍江省慶安縣)

推薦幾本歷史小說,符合史實,通俗易懂,O(∩_∩)O謝謝!

《史記》白話文版,《歷史是個什么玩意》,《76號魔窟》

太史侯的介紹

太史侯是 霹靂布袋戲虛擬人物。學(xué)海禮部執(zhí)令,掌管禮儀刑罰,個性正直固棚隱液執(zhí),重視儒門傳統(tǒng),作風(fēng)一板一眼、不講情面,為人自負(fù),不容他人推翻甚至質(zhì)攜毀疑其決策,相當(dāng)重視排場鏈物氣勢,總是一副睥睨獨尊的姿態(tài)。

以“歷史的選擇”或“黨在我心中”寫一篇作文,最好可以聯(lián)系現(xiàn)在的生活,初一水平,O(∩_∩)O謝謝。

我也在寫。。。

求耳雅的龍圖案卷集啊啊!還有其它神馬好文求推薦……(~o~)謝謝

我吃西紅柿的書特好看

歷史上姓侯的大人物有哪些?

侯 芝:江蘇上元人,清代著名女文學(xué)家,侯學(xué)詩之女。她寫的許多詞流傳于世,其中以《再生緣》最為著名。 侯 白:隋代著名幽默家。 侯友彰:宋潭州衡山人,字夢符。仁宗慶歷六年進(jìn)士。為臨武尉,改桂林丞。廉謹(jǐn)儉約,取與不茍居官十年,布衣蔬食,無異寒士。有同年生訪之,輿從綺麗,友彰飯以蔬糲??腿ィ渥右载毤s為羞,友彰以“寇準(zhǔn)位兼將相,而宅無樓臺”誨之,并作詩有“遺汝不如廉”之句,為人傳誦。

中國歷史上封號帶武的王侯

武鄉(xiāng)候諸葛亮

姓侯中的歷史名人有

侯氏名人 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單獨立傳者五十七人。如戰(zhàn)國魏時有著名隱士侯蠃,七十歲時為大梁(今河南開封夷門)的守門小吏,后被信陵君迎為上客,曾替信陵君設(shè)計,設(shè)法竊得兵符,勝秦救趙,為時人推重。

歷史上侯姓名人都有哪些?

侯方域,清代著名文學(xué)家; 侯芝,清代著名女文學(xué)家; 侯白,隋代著名幽默家; 侯謹(jǐn),稱為“侯君”,有《矯世論》一作; 侯恂,明代兵部侍郎。 等等

晉文侯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有什么歷史意義?

公元前785年,晉國第九位國君晉穆侯去世。按照周禮“嫡長子繼位”的規(guī)定,應(yīng)該由穆候長子姬仇繼位。但是,手握軍事權(quán)力的穆候之弟(不知名字)強(qiáng)行繼位,就是晉殤候。四年之后,姬仇潛回絳都,殺晉殤候而繼位,是為晉文侯。文侯的名字叫“仇”,很有點來歷。 公元前805年,其父親晉穆侯隨王師伐條戎。條戎的活動范圍在今夏縣或永濟(jì)一帶的中條山,是一個游牧部落。結(jié)果穆候以失敗而歸,悶悶不樂,此時其夫人生子,穆候給孩子起名“仇”。三年以后穆候又伐“千畝”部落,這一次大勝而歸,穆候非常高興,正巧遇次子出生,遂起名“成師”。穆候不曾想到,這兩個名字給他的兒孫們帶來的是無情血腥的殺戮。(76間先后有五位晉國國君被殺)晉文侯在晉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晉國人愛說“繼文紹武”,文者,晉文侯;武者,晉武公。 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出現(xiàn)重大變故,周幽王寵幸褒姒,欲廢太子宜臼。太子宜臼聯(lián)合申侯、犬戎,與其父親周幽王戰(zhàn)于驪山,結(jié)果周幽王戰(zhàn)死,宜臼繼位,就是周平王。此時,鎬京殘破、犬戎驕橫。虢公不滿太子宜臼弒王自立,扶持周攜王登基,與周平王兵戎相見。一時間,兩王并立。公元前770年,晉文侯帶領(lǐng)軍隊,趕到鎬京,和鄭武公、秦襄公一起護(hù)送周平王遷都洛陽。周平王感激文侯相助,作《文侯之命》一文。(此文見于《尚書》)周平王遷都洛陽是西周和東周的分界線,也標(biāo)志著春秋時代的開始。 站在宜臼一方的是申侯、犬戎、晉文侯、秦襄公、鄭武公。他們是出于維護(hù)周禮的正義感呢?還是有其他目的?封建時代的史家站在儒家的立場上對此諱莫如深。好,讓我們解剖開來看,看看他們究竟是為了什么目的而結(jié)合在一起的。 1、申侯,申國國君,封地在今河南南陽。申侯是太子宜臼和鄭武公的舅舅,他當(dāng)然不愿意看到太子宜臼被廢。 2、鄭武公,名掘突,周厲王之孫,鄭桓公之子,申侯的外甥,周平王宜臼的姨表兄弟,出事的時候掘突還沒有繼位,其父親鄭桓公兼周朝是卿士,卿士之位高于諸侯。鄭桓公早有意把周王室遷到洛陽,納入鄭國的勢力范圍。鄭桓公與周幽王一同殉難于驪山,掘突繼位鄭武公,是周平王東遷的積極擁躉者。 3、晉文侯覬覦河西之地久矣,奈何京畿之地難以染指,周平王東遷,晉國就有機(jī)會把河西納入版圖。 4、秦襄公支持周平王有兩個目的,一是可以獲得諸侯國的地位。因為嬴氏先祖地位低下,靠給周武王養(yǎng)馬之功,封在秦邑。在西周時期,邑是大夫級別,比諸侯國低一等,秦襄公想借此成為一方諸侯國。二是秦早已想得到西岐地盤,周平王一走,西岐便唾手可得。 5、犬戎是游牧部落,他們與中原農(nóng)耕諸侯國之間時戰(zhàn)時和。諸侯國強(qiáng)時,他們嘯聚山林;諸侯國弱時,他們搶劫擄掠。鎬京是周王室經(jīng)營了幾百年的繁華盛京,讓犬戎如何不垂涎欲滴?你看,這么一幫各懷心思的“勤王者”,竟然被后世譽為堅定維護(hù)周禮的典范,豈不可笑? 可憐的是周幽王,僅僅因為喜歡一個女人,僅僅因為動了換太子宜臼的念頭,就招致殺身之禍。此前周朝二百七十五年的歷史上,沒有一個天子被弒,周厲王逃亡到彘地在汾河邊當(dāng)了十四年的“汾王”,周王室的天子之位空缺了十四年。厲王不死,太子不敢繼位。周平王弒父自立,成了王室正統(tǒng),這在當(dāng)時是一件石破天驚的大事件。后世儒家總要想盡辦法抹黑周幽王,以此證明周幽王不守王道。“烽火戲諸侯”就是一例。 中國歷史上,烽火報警實例首見于漢代。那時,匈奴邊患,為了把匈奴入侵邊境的情況及時報告給朝廷,沿途設(shè)置烽火臺。一旦有事,點燃狼煙,逐站傳遞。西周時,王室周圍都是封國“以藩屏周”,何來邊境警訊?就是有西戎來犯,又如何來得及勤王?把漢朝故事放到周朝來講,把漢武帝的杰作強(qiáng)加給周幽王,虧能想得出!再者,周幽王作為天子,立誰為太子,有權(quán)自己決定,太子宜臼因此弒父奪位,按照周禮和儒家的標(biāo)準(zhǔn),是不忠不孝之徒,人人皆可得而誅之也。 周平王遷都洛陽之后,幾個勤王的主角都如愿以償?shù)玫胶锰?。申侯不用說,雖然女婿死了,但是外甥被他扶上天子之位。秦襄公成了諸侯,得到西岐;鄭武公繼父親鄭桓公之位,成為周王室的卿士;晉文侯得到河西之地,晉國借此擴(kuò)張,成為春秋大國。好事做到底,十年以后即公元前760年,晉文侯再次出兵,擒殺周攜王,為周王室又立一功。正當(dāng)晉、鄭、秦、申諸國為周平王忙得一塌糊涂時,東方魯、齊、衛(wèi)諸國卻是冷眼觀看,即使周平王遷都以后很長時間,對周王室的正統(tǒng)性仍然持懷疑態(tài)度。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在西周的格局中,魯國因為是周公旦的封地,高居各國之首。魯國祭祀可以用天子之禮,而其他諸侯國不可。 其次是齊國和衛(wèi)國。齊國是周武王的軍師兼岳丈姜子牙的封地,衛(wèi)國是周武王弟康叔的封地。這三個諸侯國都是公爵級,而晉國僅僅是侯爵級,秦國連諸侯國都不是。在他們看來,宜臼弒王、奪位、勾結(jié)犬戎,是不能容忍的。他們對周攜王的自立也持否定態(tài)度。他們不聽周王室的號令,甚至周平王“崩”了,魯國也拒絕參加葬禮。魯國的態(tài)度當(dāng)然會影響其他國家,所以,東周以后,周王室的權(quán)威性、公信力、凝聚力和號召力大大下降。王權(quán)式微,諸侯必然坐大。各國弒君成風(fēng),擴(kuò)張滅國成了常態(tài),即使對同姓國也不放過。戎狄必然猖獗,隴東高原的西戎向東滲透,太行山中的北戎向南發(fā)展。 這種狀態(tài)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幾百年來,周王室歌舞升平、因循守舊,只聞貴族雅頌之音,不知民間譏刺之風(fēng),死死抱著周禮不放。周厲王事件已經(jīng)敲響了警鐘,但是繼任者并沒有引以為戒。這個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周幽王決策不慎招致父子反目,晉文侯護(hù)送周平王東遷,魯、衛(wèi)、齊諸國作壁上觀,導(dǎo)致王室權(quán)威喪失。而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井田制出了問題,新的生產(chǎn)力的因素已經(jīng)悄然出現(xiàn)。 所以,對晉文侯勤王之事,要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應(yīng)該說是晉國的利益,而不是周禮的召喚,驅(qū)使文侯站在周平王宜臼一邊。文侯當(dāng)然不會想到,此舉所帶來的后果是導(dǎo)致王室急速衰落。這對沉暮的周王室來說是一出無盡的挽歌,而一個新的時代——春秋時代的來臨又是歷史的喜劇。在這個時代里,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了文化界百家爭鳴的罕見現(xiàn)象。通過爭鳴,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由萌芽到形成,成為兩千多年來支撐中國思想政治文化青銅大鼎的三足。晉國和楚國的郡縣體制也在這個時代產(chǎn)生,經(jīng)由戰(zhàn)國的普及,到秦始皇時推廣到全國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