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姓來源

2021-08-12 21:02:01鄉(xiāng)村生態(tài)特產08:21 43
聲音簡介

柯姓起源什么時候?

史書記載柯姓源自春秋時期,原姬姓,也有的是出自姜姓,是炎帝神農氏的后裔。為姜子牙的嫡系子孫,源出齊國。 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后世子孫稱柯氏。 古代羌族、鮮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后代子孫亦稱柯氏。?   在當代的中國:姓氏柯主要在福建泉州一代,臺灣一代 ?

柯姓起源?

《史記》有載:吳國傳自周文王大伯父泰伯??滦帐甲?,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為周文王大伯父泰伯的后裔,吳公子柯盧的子孫。 《廣韻》柯氏,吳國公子柯盧之后。黃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孫吳國國王名叫相,因與諸侯會盟柯山,故號柯相。吳國柯盧是柯相的曾孫。他的后代遂以“柯”字承接作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柯姓起源地?

柯姓起源出自姬姓。以名為氏。據(jù)《廣韻》春秋時吳國有公子名柯盧。其后遂有柯氏??滦掌鹪吹卦趨菄?。

柯姓的來源(答案只許有一個)

柯的本義是斧子之柄。柯,握住斧柄來伐木??乱彩枪湃擞玫囊环N盂之類的器皿,用來盛飯。春秋時衛(wèi)國人所用的盂稱為柯??氯伺c善于制作斧柄或制作盛物之盂的職業(yè)有密切關系。 柯姓源出有三:姬姓、姜姓和地名。 第一支源自姬姓。春秋時吳公子柯盧之后,因氏。吳公子柯盧,一作柯蘆。 第二支源自姜姓。春秋時齊太公之裔。齊大夫食采于柯澤(故地在今山東東阿西南),其后以邑為氏。 第三支出自地名???,春秋時是衛(wèi)地(故地在今河南內黃北)。居者或以為氏。 外族血液大規(guī)模加入柯姓早在南北朝時期已經開始,主要發(fā)生在北方地區(qū)。北魏孝文帝時改代北柯拔氏為柯氏,后鮮卑人融入漢人中,成為河南柯姓望族。清朝時,錫伯族、裕固族等少數(shù)民族也出現(xiàn)柯姓。 當代柯姓人口約80萬,為我國第165位大姓姓氏。目前,浙江、廣東、福建、安徽、臺灣5省的柯姓人最多,占柯姓總人口的77%。其中,浙江省為柯姓人口第一大省,占柯姓總人口的20%。

柯姓的來源和歷史

柯姓的來源和歷史如下: 柯姓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吳國公子柯虜(盧),以先祖名字為氏。柯氏始祖仲雍(虞仲)是吳國的第二任君主,為周武王的叔父,與周氏、吳氏、蔡氏等為同一族系,皆出周族姬姓。周成王會諸侯于柯山,柯相仕周為大夫,同與其會,當時指山為姓。 吳國傳至柯相之下第四世孫柯盧,襲封吳伯,為吳王第九世,在位五十九年。他為了紀念曾祖父柯相會諸侯柯山之盛典,確定本氏家族后裔正式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柯氏,尊柯相為得姓始祖,史稱柯氏正宗。 歷史遺存介紹: 安徽黟縣柯氏宗祠,建于清代中期,有儀門、享堂、寢堂組成。儀門重檐翹角,前檐下設有木柵欄,內設門坊,大門兩旁有抱鼓石一對,宗祠總建筑面積367.5平方米。 整個建筑結構嚴謹,端莊古樸。1984年,黟縣縣委、縣政府在柯村舉行了柯村暴動五十周年紀念活動,修復了柯氏宗祠,設立了皖南蘇維埃政府革命史料展覽館。

柯姓歷史名人有哪些,柯姓歷史名人的故事有哪些

1.柯萼、柯九思、柯維騏、柯仲平、柯芝等。 2.柯萼:代南安人。 3.進士出身,官員外郎。 4.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遇一僧人,同往萬歲山,僧人指一古松,掘得一石篆,乃寶公記述帝王之位的文章,纏綿悠長。 5.柯九思:元朝人、勤讀書,能詩文,善書畫。 6.尤精畫枯木、墨竹、師法宋代文同、蘇軾。 7.又善于鑒別古代鐘鼎器物。 8.元朝宮廷所藏書法名畫,多由其鑒定。 9.柯維騏:明朝歷史學家。 10.專心研究宋代歷史。 11.合《宋史》、《遼史》、《金史》為一書,以宋朝為正統(tǒng),附以遼、金,積20年之力撰成《宋史新編》。 12.對元人所修宋史的錯誤和疏漏,多有補正。 13.柯仲平,原名柯維翰。 14.曾用筆名仲平、仲屏、平、南云,是現(xiàn)代著名的革命詩人,狂飚詩人代表。 15.柯芝,五代時(南唐)有官吏柯昶(江西瑞昌人氏)、狀元柯潛,清代有醫(yī)學家柯琴、知縣柯掄(被譽為"閩省第一清官")。

請問容姓氏的起源及發(fā)源地是哪里,本人姓容?

你好-v-容姓的來源有五: 1、來源于舜的后裔,出自虞姓。相傳舜有八個兒子,都是聰穎精明的,號稱“八愷”,其中就有一個叫仲容的,他的后代便以容作為姓氏。 2、以官職為姓,周朝的禮樂之官官名為容,其后便以祖上的官職為姓。 3、來自古代的容國。古代有國名叫容,這個國家的子孫后代后來以國為姓,成為容姓。 4 出自黃帝的史臣。黃帝的時候有一個史臣名叫容成,是太岳的后代,相傳他創(chuàng)制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歷法。他的后代以容為姓。 5 春秋時期有一個以南容作為字的人,他的孫子以祖父的字作為姓,于是相傳成為容姓發(fā)源地是河北哦

種姓 種氏家譜 種姓起源 種姓名人 種姓的來源 種姓簡介

一、姓氏源流 種(Chóng)源出: 1、出自仲姓,為周代仲山甫之后,為避仇所改。據(jù)《通志·氏族略》載:“種,本仲氏,以避難改載仲為種,望出河南?!狈N姓本為仲氏,以次為氏。仲為排行第二。周代王室重臣仲山甫(一作仲山父)的后人,為避仇改為種氏。 二、遷徙分布 (缺)據(jù)《姓氏考略》云:種姓望居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陽一帶)。 三、歷史名人 種 暠:字景伯,河南省洛陽人,仲山甫之后。父為定陶令,有財三千萬。父卒,種暠悉以賑恤宗族及邑里之貧者。其有進趣名利,皆不與交通。始為縣門下史。 時河南尹田歆外甥王諶,名知人。歆謂之曰:“今當舉六孝廉,多得貴戚書命,不宜相違,欲自用一名士以報國家,爾助我求之?!睍r與杜喬(字叔榮,河內林慮人)兩人都被舉孝廉,致身通顯,并號名臣。未幾出暠為益州刺史,喬卻遷官大大司農,再遷為大鴻臚。是年八月,順帝不豫,數(shù)日即崩,年終三十,在位與安帝相同,也是一十九年。群臣奉太子炳即位,尊梁后為皇太后。兩齡嗣主,如何親政?當然援照前例,由皇太后梁氏臨朝。進太尉趙峻為太傅,大司農李固為太尉,參錄尚書事。越月奉順帝梓宮,出葬憲陵,廟號敬宗。 種 放:字名逸(?-1015),(《郡齋讀書志》作明逸。此從宋史本傳)自稱退士,河南省洛陽人。(《郡齋讀書志》作長安人。此亦從宋史)生年不詳,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沉默好學,七歲能屬文。父令舉進士,辭道:業(yè)未成,不可妄動)。住來嵩、華間,慨然有山林意。及父卒,奉母隱終南山,以講習為業(yè),凡三十年。咸平中(1001年左右)征赴闕,累拜給事中,遷工部侍郎。后真宗召為左司諫,辭歸山。一日晨起服道衣,聚諸生列飲,取平生所作章疏,悉焚之,酒數(shù)行而卒。詔贈工部尚書。放好為詩歌,有集六卷,《文獻通考》又有《蒙書》十卷及《嗣禹說表·孟子》上下篇、《太乙祠錄》等,并行于世。 種師道:字彝叔(1051-1126),北宋名將。原名建中,又名師極,字彝叔。洛陽(今屬河南?。┤?。善察形勢,沉毅有謀。初以蔭補官,歷熙州推官、原州通判、提舉秦鳳常平。因被誣入元佑黨籍,罷廢近十年。后起為忠州刺史、涇原都鈐轄、知懷德軍。政和六年(1116年),擢龍神衛(wèi)四廂都指揮使、知渭州。宣和元年(1119年)初,奉徽宗命率軍修筑席葦平城(后改為靜夏城,今甘肅平涼境),城未就而夏軍驟至,乃列陣葫蘆河(今寧夏清水河)畔,佯欲決戰(zhàn),暗遣軍出夏軍后,揚言宋援軍至,乘其猶疑之機,前后夾擊,大敗夏軍。六月,再破夏軍于藏底城(今陜西志丹北),升侍衛(wèi)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四年,從童貫攻遼,因建議被拒,兵敗雄州(今河北雄縣)。六年,建議聯(lián)遼抗金,遭拒被劾致仕。次年十月,金軍大舉攻宋,起為京畿、河北制置使。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率1.5萬兵救援東京(今河南省開封),進至洛陽,聞金軍已臨城下,遂虛張聲勢,沿路張榜,號稱百萬,張旗擊鼓而進。金軍不知虛實,移師增壘自衛(wèi)。至京,授同知樞密院事、京畿兩河宣撫使。因反對割地議和,建議乘金軍回師時半渡而擊,被欽宗罷為中太一宮使。不久復為河北、河東宣撫使,出屯滑州(今滑縣東)。八月,金軍復大舉攻宋,請欽宗暫避長安(今西安),朝廷召其還朝。十月病卒。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據(jù)《姓氏考略》云:種氏望出河南郡。 河南郡:①河南地,秦漢指內蒙古自治區(qū)河套黃河以南。②戰(zhàn)國時稱周雒邑王城為河南,漢置河南縣。③漢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陽。隋有豫州河南郡,唐為洛州河南府,轄境都遠小于漢河南郡。元為路,明為府。④唐又有河南道,為大行政區(qū),轄河以南、淮以北的廣大地區(qū),治汴州(今河南省開封)。開元時從河南道析出京畿道。唐中葉以后又有河南節(jié)度使。 2、堂號(缺) ============================================================ 【種姓宗祠通用對聯(lián)】 〖種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lián)〗 講習終南,名賢卻聘; 制置河北,宿將善謀。 ——佚名撰種姓宗祠通用聯(lián) 上聯(lián)典指北宋洛陽人種放,字名逸,沉默寡言而好學,七歲能寫文章。父親讓他考進士,他推辭說:“學業(yè)未成,不可輕舉妄動?!备赣H死后,他奉養(yǎng)著母親隱居到終南山,以講習為業(yè),達三十年。咸平年間,被朝廷征召,歷官給事中、工部侍郎;真宗時,任左司諫,他辭別朝廷,又回到山中。下聯(lián)典指北宋末種師道,字彝叔,種放哥哥的曾孫,官至京畿河北制置使,知兵而有謀略,靖康年間,金兵南下,他進宮獻計,但朝中因他年齡大(當時人稱“老種”)不能盡用他的計謀。京城陷落后,徽宗拍著胸口說:“都是因為沒聽種師道的話,才到了這個地步?。 ?

柯姓的由來?

史記有載吳國傳自周文王大伯父泰伯。柯姓始祖,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為周文王大伯父泰伯的后裔,吳公子柯盧的子孫?!稄V韻》柯氏,吳國公子柯盧之后。黃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孫吳國國王名叫相,因與諸侯會盟柯山,故號柯相。吳國柯盧是柯相的曾孫。他的后代遂以“柯”字承接作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姓柯的人什么來歷?

①、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黃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孫吳國國王名叫相,因與諸侯會盟柯山,故號柯相。吳國柯盧是柯相的曾孫。他的后代遂以"柯"字承接作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出自姜姓,是炎帝神農氏的后裔。為姜子牙的嫡系子孫,源出齊國。  ?、邸⒈蔽嚎掳问细男湛?,其后世子孫稱柯氏。  ?、堋⒐糯甲?、鮮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后代子孫亦稱柯氏。   在當代的中國:姓氏柯主要在福建泉州一代,臺灣一代。   概述 吳國公子之后 柯氏稱盛南方 柯氏出身于古時的吳國,這可以從《廣韻》一書中找到證據(jù),該書是這樣說的:“吳公子柯盧之后。” 柯性既然是吳國公子柯盧之后,則他們在南方各地源遠流長,自然不在話下。 不過,柯氏并非僅僅只有源自吳國的這一支。另外,姜太公的后裔,以及歷史上許多被中華文化所同化的外族的后代,也都有以柯為姓的?!堵肥贰飞纤f的“齊太公后有柯氏”;《姓氏考略》上所記載的“姜及鮮卑俱有柯姓”,以及《魏書官氏志》所指出的:“柯拔氏改為柯姓”等等文獻,正是柯氏家族組織龐大情形的最佳說明。 柯姓的稱盛于南方各地,從歷史上的柯氏名人錄,更加一目了然。最顯著的例子,是早在1100年前的唐昭宗天復年間,就有一位閩籍人士柯崇,以卓越的才華而被朝廷任為太子校書,光宗耀祖。   柯姓之歷史名人:柯述。   是宋神宗嘉¤年間以治行而見稱的名臣,曾經高官至朝議大夫及龍圖閣直學士。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