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戒怨戒嗔

2021-02-25 00:08:12亦然心聲06:41 63
聲音簡介

貪嗔癡中的嗔怎么戒除?

用無人我破嗔。

菩薩十重戒的嗔心不受悔戒

--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緣, 嗔法,嗔業(yè).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 善根無諍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順心.而反更于一切眾生中,乃至于 非眾生中.以惡口罵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猶不息.前人求悔,善言 懺謝,猶嗔不解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釋戒嗔到底在哪里

你與其找他,還不如找到自己。人家的故事只是故事,自己的故事才是經(jīng)歷。 佛法是向內(nèi)找的,不是向外尋的。 要靠自己才行

戒嗔的白粥館 第2部怎么樣

好久沒看過這么讓人輕松愉快的書了,光是沖著這一點就值得一讀。常常覺得奇怪,小和尚好象是用了一種記流水帳的方法,不急不緩的敘述著發(fā)生在他身邊的瑣事,怎么我們非但沒感覺無聊,還深覺輕松有趣呢?而且還在這個閱讀過程中神思萬里,仿佛有種古人清風明月伴我般的出塵灑脫,歲月仿佛在小和尚這里慢了下來,讓趕路的我們也可趁機歇歇腳這才更看清了一路上的風光;小和尚在講故事的同時還在講道理,這有點算意外之得了,有些道理淺顯,有些道理深奧,竟在其中找到了一個我一直在想的問題的答案,心歡喜。言至此,不多言,更多的偶得也許就在手邊的這本書里。

戒嗔的著名小和尚

釋戒嗔,也稱戒嗔、戒嗔師傅、小和尚、戒嗔小和尚,史上最紅小和尚,網(wǎng)上網(wǎng)下最受追捧,2008年崛起的第一顆寫作明星。 釋戒嗔在天涯以“我是住在山里的小和尚,我把我的寺廟生活告訴大家”為名的帖子“一帖成名”,紅遍網(wǎng)絡。發(fā)帖僅僅一個月多一點,臺灣省首家成立的電視臺臺視(臺灣電視公司)于2007年6月5日報道小和尚的故事:“22歲摩登比丘網(wǎng)絡弘揚佛法:說故事弘佛法,搭配漫畫易了解?!狈Q釋戒嗔為熱門謎樣人物。2007年6月13日釋戒嗔于騰訊網(wǎng)開博“戒嗔的白粥館”,7月開CLUB(論壇),截至12月31日,單日點擊數(shù)一度超過35萬,總點擊數(shù)超過1300萬,回復超過10萬條,注冊成員超過4萬人。2007年12月5日,釋戒嗔力超李銀河、易中天、余秋雨、王朔、海巖、孔慶東、鄭淵潔、趙麗華等文化名人,成為騰訊網(wǎng)第一文化名博。被媒體譽為“史上最紅小和尚”。 釋戒嗔的流行可以說是一場“粉絲運動”:無數(shù)粉絲自發(fā)前往書中所述的天明寺尋找釋戒嗔;對很多“施主”來說,釋戒嗔道故事成了他們的信仰,成了最好的精神安慰。每天都有新的讀者被釋戒嗔的故事“俘獲”。

佛家的規(guī)定 是戒貪 戒嗔 還有接什么

我記得是,貪嗔癡恨愛惡欲,七戒就是指這七個

空為何物?佛說萬物皆空、我做不到!是不是犯了嗔戒

您沒有犯嗔戒,是執(zhí)著??詹涣?,那就不空嘛,在紅塵俗世做一個好人也足夠。眾生皆有佛性,但并非人人都能成佛啊。

佛門中的“貪、嗔、癡、恨”四大戒中的“嗔”指的是什么?

嗔就是發(fā)怒,如果這些得不到就會發(fā)怒,還有這些事情不能達到目的就會發(fā)怒;而恨和愛又有相互聯(lián)系也有不同,如果你對一個癡迷的人暗戀她卻投入別人的懷抱那你就會憎恨那個橫刀奪愛的人。

佛教上所說的,為什么要“修:戒、定、慧;戒:貪、嗔、癡”呢?

因為這些是人生自生命誕生所帶的原罪,也就是對人不利的一面, 比如有人恨一個人,能得到什么,得到的是別人恨你,或者自身煩惱,給自身帶來痛苦, 比如談戀愛的人,執(zhí)迷與一個人,但卻得不到,這樣的話要是不放下會給自身帶來很多痛苦煩惱。 所以能過很好的調節(jié)這種過失,就是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就會給自己帶來安寧,自在,快樂。

佛語有云:修,戒、定、慧;戒,貪、嗔、癡;具體是什么意思?。?/h3>

貪有很多種,大到貪錢,小到貪圖快樂的感覺。錢再多沒用,而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知足才能常樂。 嗔是恨別人,生氣,換位思考一下,可能別人并不是我們想的那樣。 癡是不知道,沒有智慧,頭腦簡單,沒有考慮后果。 戒是事物的正確錯誤其實很簡單,不用考慮很多就能明白什么是對錯好壞,就像小孩子那樣。 功名利祿算什么呢?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