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論語《泰伯第八》

2021-01-04 22:14:14隨讀南師文集05:09 10
聲音簡介

論語泰伯的介紹

泰伯是《論語》的一篇,猛搭共計21章,涉及到孔子及其學(xué)生對堯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評價;孔子教學(xué)方法和教育思想的進一步發(fā)揮;孔子道德思想的具體內(nèi)容以及念銀曾子在若干問仔知宴題上的見解。

論語泰伯的介紹

泰伯是《論語》的一篇,共計21章,涉及到孔子及其學(xué)生對堯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評價;孔子教學(xué)方法和教育思想的進一步發(fā)揮;孔子道德思想的具體內(nèi)容以及曾子在若干問題上的見解。

論語·泰伯篇的原文

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1),可以寄百里之命(2),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論語泰伯篇主要講什么

傳說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歷的兒子姬昌有圣德,想傳位給季歷,泰伯知道后便與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吳。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來奔喪,后來又斷發(fā)文身,表示終身不返,把君位讓給了季歷,季歷傳給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時,滅了殷商,統(tǒng)一了天下。這一歷史事件在孔子看來,是值得津津樂道的,三讓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只有天下讓與賢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讓位者則顯示出高尚的品格,老百姓對他們是稱贊無比的。

論語·泰伯篇的原文

81 子曰:“泰伯(1),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2)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3)?!?

論語泰伯篇主要講什么?

傳說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歷的兒子姬昌有圣德,想傳位給季歷,泰伯知道后便與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吳。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來奔喪,后來又斷發(fā)文身,表示終身不返,把君位讓給了季歷,季歷傳給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時,滅了殷商,統(tǒng)一了天下。這一歷史事件在孔子看來,是值得津津樂道的,三讓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只有天下讓與賢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讓位者則顯示出高尚的品格,老百姓對他們是稱贊無比的。

論語泰伯篇主要講什么

傳說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歷的兒子姬昌有圣德,想傳位給季歷,泰伯知道后便與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吳。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來奔喪,后來又斷發(fā)文身,表示終身不返,把君位讓給了季歷,季歷傳給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時,滅了殷商,統(tǒng)一了天下。這一歷史事件在孔子看來,是值得津津樂道的,三讓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只有天下讓與賢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讓位者則顯示出高尚的品格,老百姓對他們是稱贊無比的。

泰伯有什么典故

泰伯-概述? 孔子稱他為“至德”,司馬遷在《史記》里把他列為“世家”第一. 泰伯-傳說? 相傳,泰伯、仲雍二人是親兄弟,生父即周朝太王古公亶父。本來,泰伯兄弟在古公亶父去世后應(yīng)該依次繼承王位。但是他們看到父親特別喜歡第三子季歷的兒子姬昌(即后來的周文王),況且姬昌的確有超人的才能,因此決定主動把繼承權(quán)讓給季歷。然后由季歷傳給姬昌。后來,古公亶父等人接二連三地要他們繼承王位,他們都堅辭不受。為了斷絕別人擁立他們的念頭,泰伯、仲雍便出逃至遠荒之裔的東吳荊蠻地區(qū),斷發(fā)紋身,遵行當?shù)芈浜竺褡宓牧?xí)慣。周部族的人們見他倆意志堅決,就只好擁立季歷和姬昌。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泰伯讓王"的故事。 約在公元前12世紀之際,古公亶父患病,泰伯、仲雍假借到衡山(今有二說,一說在浙江吳興縣境,一說在江蘇江寧縣境)采藥,從陜西歧山周原居地率領(lǐng)部分周人向東南遷徒,最后定居于無錫東南梅里(今無錫縣梅村)一帶。他們?nèi)豚l(xiāng)隨俗,斷發(fā)文身。古公亶父病卒時,泰伯、仲雍回去奔喪,再三禮讓,由季歷繼承父位,稱季歷為公季。喪事畢,泰伯、仲雍還歸梅里。歸附者有千余家,奉立泰伯為當?shù)氐木?,稱吳泰伯,自號“勾吳”。時值商代末年,王朝衰落,中原地區(qū)的侯王用兵頻繁。泰伯深恐兵禍波及,在梅里平墟修筑城郭,“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名曰“故吳”。 從泰伯至壽夢19世, 都以梅里為都城。 都城后遷吳(今蘇州)。吳國滅亡后,泰伯城逐漸廢棄,稱為“故吳墟”。泰伯定都梅里后,大力興修水利,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曾“穿澮瀆以備旱澇”。相傳泰伯開鑿泰伯瀆,俗稱伯瀆港,人民世受其利。泰伯無子,卒后由其弟仲雍繼位。周滅商后,仲雍孫周章被周王朝封為吳國君(子爵),列為諸侯。 泰伯葬于梅里東之皇山(后名鴻山,今無錫縣鴻聲鄉(xiāng)境內(nèi))南麓。東漢永興二年(154年)四月,桓帝命吳郡太守糜豹監(jiān)修泰伯墓,并在泰伯故城中“即宅為祠”,建造泰伯廟,供人們祭祀瞻仰,后人尊奉泰伯為吳國及吳姓的始祖。

泰伯有什么典故?

吳太伯與其弟仲雍,均為周太王之子,王季歷之兄。季歷十分賢能,又有一個具有圣德的兒子昌,太王想立季歷以便傳位給昌,因此太伯、仲雍二人就逃往荊蠻,象當?shù)匦U人一樣身上刺滿花紋、剪斷頭發(fā),以示不再繼位,把繼承權(quán)讓給季歷。 季歷果然繼位,就是王季,昌后來也成為文王。太伯逃至荊蠻后,自稱“句(gōu,勾)吳”。荊蠻人認為他很有節(jié)義,追隨附順他的有一千余戶,尊立他為吳太伯。 太伯死,無子,其弟仲雍繼位;就是吳仲雍。仲雍死,其子季簡繼位。季簡死,其子叔達繼位。叔達死,其子周章繼位。那時正值武王戰(zhàn)勝殷紂,尋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經(jīng)是吳君,就此仍封于吳。又把泰伯之弟虞仲封在周北邊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諸侯。

泰伯第八原文和翻譯

子曰:“泰伯(1),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2)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3)。”? 【注釋】? (1)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長子。? (2)三:多次的意思。? (3)民無得而稱焉:百姓找不到合適的詞句御如來贊揚他。? 【譯文】? 孔子說:“泰伯可以說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幾次把王位讓給季歷,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適的詞句來稱贊他?!眰髡f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歷的兒子姬昌有圣德,想傳位給季歷,泰伯知道后便與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吳。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來奔喪,后來又斷發(fā)文身,表示終身不返,把君位讓給了季歷,季歷傳給姬昌,即周文王。武王時,滅了殷商,統(tǒng)一了天下。這一歷史事件在孔弊沖子看來,是值得津津樂道的,三讓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只有天下讓與賢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讓位者則顯示出高尚的品格,老百姓對他們是稱贊無比鎮(zhèn)卜啟的。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