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盧瑟福和“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2020-12-04 15:05:00月光藏馬19:40 958
聲音簡介

盧瑟福生平簡介

盧瑟福被公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在放射性和原子結構等方面,做出重大貢獻。他最先研究核物理的。在很大范圍內應用,如核電站、放射標志物以及運用放射性測定年代。他被稱為近代原子核物理學之父。

盧瑟福有哪些成功故事?

盧瑟福的父親是一個極普通的農(nóng)民,但唯一不同的是,父親是個喜歡動腦筋,喜歡思考的人,非常勤奮又富有創(chuàng)造性。盧瑟福的父親喜歡鼓勵盧瑟福自己動腦筋去思考問題。在父親的不斷引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盧瑟福從小就喜歡動手、動腦,與同齡小朋友相比,顯示出一定的創(chuàng)造天賦。 這里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深夜,當盧瑟福像平常一樣去實驗室進行巡查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一位學生還在做實驗,就問:“你上午在干什么?”學生回答:“做實驗?!薄跋挛缒??”學生又答:“做實驗?!北R瑟福不由得提高了聲調:“那么晚上呢?”學生回答:“也是在做實驗。”學生滿以為自己的回答能得到老師的夸獎,不料盧瑟福非常嚴厲地批評說:“你整天都忙于做實驗,那么什么時間思考呢?” 這位科學家的批評是有道理的,沒有冷靜的思考,只會埋頭苦干的人,可能會把一些事情做好,但不可能持久、全面地取得卓有成效的成就。只顧埋頭拉車,不知道抬頭看路,我們只能被一些瑣碎的事物性工作和一些不相干的人牽著鼻子走。是工作把握著人,而不是人在把握工作,因為我們沒有靜下心來對這些事和這些人作深度思考,沒有思考,就不能駕馭,不能駕馭,就不會取得主動。愛因斯坦說,“負擔過重必然導致膚淺”,這話說的極有哲理,愛迪生也說,“不下決心艱苦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樂趣。”因為沒有深刻思考的體驗,就不會滋生持久的精神層面的享受。 思想是一個人的靈魂,思考是一個人的靈魂所在。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讓自己學會去思考,那么在學習與生活中,你會慢慢與成功人士越來越近。

盧瑟福的生平事跡有哪些?

盧瑟福(1871—1937),新西蘭物理化學家。因首先提出放射性元素的蛻變理論,于19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盧瑟福出生在新西蘭的一個偏僻小鄉(xiāng)村,父親是農(nóng)民,母親是一位鄉(xiāng)村教師。兄弟姐妹一共12人,盧瑟福排行老四。這個大家庭的生計全靠父母的辛勤勞作,孩子們也從小就知道生活的艱難,養(yǎng)成了自己動手去創(chuàng)造,踏踏實實做事的習慣。春種秋收都是全家出動,盧瑟福就在這種團結互助的家庭氣氛中成長起來,形成了相互協(xié)作、尊重別人的良好品質,后來被譽為“從來沒有樹立過一個敵人,也從來沒有失去過一個朋友”的科學家。在他的助手和學生中,先后竟有11人獲得諾貝爾獎。 小盧瑟福喜歡動手動腦,修修補補是他的拿手好戲。家里有一個用了多年的大鐘,經(jīng)常停擺,很耽誤事,大家都認為無法修理了,盧瑟福把舊鐘拆開,把每個零件做好標記,清洗了油泥,又把每一個零件調整到位。結果,大鐘走得很準了。照相機在當時是比較貴重的商品,盧瑟福買來幾個透鏡,居然制成了照相機。他自己拍攝自己沖洗,成了一個小攝影迷。盧瑟福這種自己動手的本領,對他以后的科學研究極為有用,他的工作因此總能勝人一籌。 盧瑟福10歲的時候,從母親那兒得到一本由曼徹斯特大學巴爾佛教授寫的教科書《物理學入門》,這本書不僅講述基礎物理理論,還描述了一系列簡單物理實驗過程。盧瑟福深深地被書中內容吸引,并從中悟出了一些道理,這本書開始把他引上研究科學的道路。 從中學到大學,他非常珍惜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所以成績一直十分優(yōu)秀。1895年,由于他在電學和磁學研究方面的出色成就,獲得去英國深造的獎學金,進入了著名的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開始對原子結構的研究。他和居里夫婦從不同的角度研究放射性。居里夫婦著重研究哪些元素有放射性,而盧瑟福著重研究放射線到底是什么。 盧瑟福發(fā)現(xiàn)了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α、β、γ射線,并證明了其性質。后來,盧瑟福還證實了放射性不但會導致原子自然蛻變,從一種元素變成另一種元素,而且還可以用人工的方法進行蛻變。他還提出了原子結構的模型,指明了原子可以分割,原子結構十分復雜。他的理論對后來的物理學和化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盧瑟福和道爾頓

盧瑟福,他的模型是"太陽系軌道"模型,他認為原子象太陽系,原子核集中大部分質量和正電荷,而電子象行星一樣在外圍轉動,他是通過阿爾法散射實驗來提出這個模型的,這個實驗高中的原子物理有介紹. 玻爾,是盧瑟福的學生,他的模型和盧瑟福大體相仿,不同的是電子運動的軌道是有限的,電子只能在這些軌道上"躍遷",而躍遷就是吸收和放出能量的過程.他是通過研究氫原子的光譜(巴爾末公式),而這個研究過程在高中原子物理學中也有介紹,可以參看相關的書籍. 道爾頓的原子模型就非常簡單了,他認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實心球體.

歐內斯特·盧瑟福的介紹

歐內斯特·盧瑟福(英語:Ernest Rutherford,1st Baron Rutherford of Nelson,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新西蘭著名物理學家,知名為原子核物理學之父。學術界公認他為繼法拉第之后最偉大的實驗物理學家。盧瑟福首先提出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證實放射性涉及從一個元素到另一個元素的嬗變。他又將放射性物質按照貫穿能力分類為α射線與β射線,并且證實前者就是氦離子。因為“對元素蛻變以及放射化學的研究”,他榮獲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盧瑟福領導團隊成功地證實在原子的中心有個原子核,創(chuàng)建了盧瑟福模型(行星模型)。他最先成功地在氮與α粒子的核反應里將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實驗里發(fā)現(xiàn)了質子,并且為質子命名。第104號元素為紀念他而命名為“鑪”。

盧瑟福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學生的?

在盧瑟福眼中,學生沒有國籍、民族、宗教信仰和膚色上的差別,只有他們特長的不同。他在工作中從來不想當然地給學生分配工作,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研究課題的自由,他認為這樣才能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有所成就。

盧瑟福和湯姆森的關系?

盧瑟福是湯姆森的研究生。對湯姆森的原子模型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的概念。

α粒子是什么?β、γ呢?

α粒子是氦原子核 即He,質子數(shù)2,中子數(shù)2 β粒子是電子流,帶負電 γ粒子是高速光子 都是由原子核衰變產(chǎn)生

α粒子是什么?β、γ呢?

α粒子是氦原子核 即He,質子數(shù)2,中子數(shù)2 β粒子是電子流,帶負電 γ粒子是高速光子 都是由原子核衰變產(chǎn)生

盧瑟福是湯姆生老師,還是湯姆生是盧瑟福老師?

湯姆生和盧瑟福的故事初中高中的物理化學記得提過四次。還有亞里士多德,我們初中物理老師直接說,選擇題里面,只要是亞里士多德說的,都是錯的。湯姆生提出了葡萄干蛋糕模型,他的學生盧瑟福否定了他的觀點,提出了行星模型。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