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文稿
引 言
逍遙游這一篇,由三個板塊構(gòu)成,我們現(xiàn)在要講解的是第一板塊,鯤鵬展翅的寓言。寓言是這樣的:
在遙遠北冥,有一條大魚,叫做鯤,它的體量龐大,壽命悠長,蟄伏在北冥,不知道多少年,如果有一天,大氣層有巨大的環(huán)流到來,它就可以化作大鵬鳥,乘著大氣環(huán)流,飛向另一個極致的遠方——南冥,也就是南海。
在大鵬展翅飛向南方的過程中,知了、麻雀、鵪鶉都很不理解,它們覺得,在小樹林里飛一飛不是挺好的嗎?為什么非要費那么大的勁兒,冒那么大的險,飛躍千山萬水呢?
莊子說,這個就是生命尺度的不同了。小麻雀和小鵪鶉的體型小,生活的眼界也小,它們自得其樂。但是大鵬鳥它的體型大,眼界大??梢岳么蟮男蝿葑冞w,來實現(xiàn)自身的蛻變。它的生命尺度和智慧,都遠遠地超越于小麻雀、小鵪鶉。用今天的話來講,它等待的是風(fēng)口,而且必須是大的風(fēng)口。今天有人說,風(fēng)口來了,豬也能飛起來,但豬飛了半天,落下來摔死了還是豬。鯤鵬不一樣,它要完成生命徹底的蛻變。
在區(qū)分了小知與大知之后,莊子又提出一個更深遠的問題,那就是,小知局限于小環(huán)境,大知依賴大形勢,畢竟都還是有所局限,那么,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一種生命境界,可以擺脫任何對具體環(huán)境的依賴,到達大自由與大自在呢?
這樣就引出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觀念。莊子告訴人們,這世界上是有更高的生命境界的,至人放下了自我,神人放下了功業(yè),圣人放下了名位,他們解脫了一切束縛,與造化同游。
這種智慧超越于小知與大知之上,我們可以稱之為至知。
所謂至知,又可以叫做至道、至善,其實是一個人類文明的永恒問題,東西方的大思想家都探討過這個問題。柏拉圖認為,一個人如果明白了至善,他就可以成為哲學(xué)王,這方面,莊子比柏拉圖要更浪漫一些,他向往的是與萬物共生的天地大美,是人生的真正逍遙。
-------------------------------------------------------
解 讀
好,我們進逍遙游。
我們解一下題,什么是逍,什么是遙,什么是游?這三個字要分開解。
逍,是“自在行走”的意思。自在行走,有時候又比喻大鳥在天空中翱翔。翱翔就是滑翔,盤旋滑翔叫做翱翔。為什么自在?因為它乘風(fēng)而來,比喻它合于天道,做什么事情不勉強,是自在的。有人講逍遙游是講絕對自由,我說這個是完全不懂莊子的。莊子想要的是自在。稍微有點頭腦的思想家,都不會去渴望什么絕對自由。他都是在設(shè)想一種至善的境界。到底人活著,怎么樣是最愉快的,怎么樣是最安全的,怎么樣心里頭是最安身的。
遙,就是“到遠方”,用這種自在翱翔的方式,可以到達很多很多,沒有辦法說清的、無窮無盡的地方。它比喻什么呢?比喻世間的造化是無窮無盡的。你不要認為陽光下面都是舊東西,如果你真的合乎于道,造化是無窮的,在你自己身上就是無窮的,你可以體驗的境界是無窮無盡的。如果你熱衷于炒房,10年以來的體驗是非常單一的,無非就是說亢奮,再次亢奮,再次亢奮,這種對生命的體驗的境界非常單一。你活這一輩子,100年,應(yīng)該體驗更多的東西。
這件事情富貴人群是非常關(guān)心的。我看到有一些書畫家送給富貴人群的畫,或者是書法,上面題的是“某某某歡喜”。一幅畫,下面提個字,“某某某歡喜”,這個話說得讓人難受,已經(jīng)是富貴了,已經(jīng)“致”富貴了,然后,心里不歡喜,心里不夠愉悅,不夠安定,不能夠沉浸在一個事情上頭,讓自己忘掉自我,忘掉周圍。所以我想,所有的富貴人群,他到某一個階段,都會思考這個問題。
那么游呢,按莊子的原話,叫“乘物以游心”。如果你行走于世間,合乎于天道,就像是大鳥,在天空當(dāng)中,依靠著氣流去運行,到達了無窮無盡的地方,你的心靈將永不枯寂。不是說你的心靈絕對自由,而是你的心靈不枯寂,不枯燥,不沉悶,不鎖死在一個點上。我們今天有多少人鎖死在一點上,年輕的時候鎖死在愛情上,還有一些人鎖定在什么上?鎖定在名位財富的追求上。內(nèi)心被鎖定的時候,自己是不自覺的,是不明白的,只是追求這一層又一層的波瀾壯闊,波濤洶涌。
所以,逍遙游三個字,我們解釋下來,就是以合乎于天道的世間的行走,去體驗無窮無盡的造化,讓自我的心靈永不枯竭。
-------------------------------------------------------
“北冥有魚(這個冥讀明),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開篇先是一個宏大的景觀,說北海那個地方,有一種魚,它的名字叫什么呢?叫鯤。鯤呢,最早指魚卵、魚籽,后來引申為魚?!蚌H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特別大,就是從這邊看不到它的尾巴,看不到頭,幾千里大,到某一個時間,它就會化,物化為鳥,成為大鵬。
大鵬這個詞,最早是鳳的意思,早期有鳳的意思。鳳是一種巨型生物?!芭w”,就是它突然興奮起來,一鼓作氣要起飛。它的翅膀就像是遮天蔽日的云彩。這個鳥在大的洋流來的時候,它要往哪兒遷徙呢?要往南海遷徙。
這個“冥”,就是海的意思。為什么叫冥呢?因為水本身是透明的,但是積的太多,這會顯得昏暗不明?!澳馅ふ?,天池也”,天道成就的大池。天池是不是南冥呢?No,北冥也叫天池。后面說了,就是說古人知道這種大海,這種大的天府,后面《齊物論》講天府,這邊講天池,這個不是人力所成,都是天道所成,這是大自然運行的結(jié)果。那么天池現(xiàn)在呢,到了唐代以后,基本上被用于說是山頂?shù)暮?,那跟這里就沒有關(guān)系了。
緊接著莊子講:
“《齊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莊子是非常非常燒腦的,他馬上說,這個故事不是我自己說的,這個故事是叫《齊諧》的那本書說的。諧,詼諧,諷刺?!洱R諧》是一本志怪之書?!洱R諧》說了,大鵬要向南冥遷徙,擊打起來的水面有三千里。它要團住這個大量的氣團,然后扶搖而上。扶搖而上,我想問問大家,到底是直接像直升機一樣往上,還是盤旋著往上,還是說斜著往上,那很少有人這么思考是吧?你肯定覺得老師有點怪,但你想,這個問題其實是要想的。不說別的,就是它往上走,整個走了9萬里的路程,它的飛行高度才達到正常高度,鳥飛的不容易。說明莊子是觀察過的。所有的鳥飛的時候,他都有一個低角度的、一個往上斜飛的過程?!叭ヒ粤孪⒄咭病保w六個月,才能到南冥。
緊接著換一個角度:
“野馬也,塵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什么意思呢?突然,莊子調(diào)換個角度說,大鵬在天上看到什么呢?大鵬飛到天上,它的視野,它的眼界跟我們一樣嗎?這個就要進正題了,前面開那么大的、宏大的一個景觀來講這個事,后面就是為了說這個事。就問了:說“野馬也”,中天的那個云氣,那個風(fēng)力的鼓蕩,就好像萬匹野馬在天空中奔騰一樣;地面上的那個浮塵,就是塵埃一樣,這些東西它到底怎么來的?天空中這么多亂流,這么多氣流在這里相互激蕩,大鵬在這個激蕩的空氣上方浮游過去,這種氣流的激蕩是從哪兒來的?誰能夠鼓蕩起這種野馬、塵埃、生物之息?
然后緊接著問,我們看天是蒼蒼之色,蒼是青黑色,遠眺宇宙,我們往上看一片青黑,天氣晴朗的時候一片燦爛,這個真是天空的真實的顏色嗎?
大鵬從天上往下看的時候,地平線之上又是什么顏色呢?還是茫茫蒼蒼嗎?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所謂正確的視角嗎?你天天看到這個就批評,看到那個就批判,天天看到朋友圈里說什么那個好那個壞,你心里就開心或者憤怒,你不覺得自己太受罪了嗎?統(tǒng)治者看社會的角度,跟你看社會角度能一樣嗎?他身居高位之后,他看整個天下,他要調(diào)整的時候,他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正確的視角嗎?這個一下就把這個話題引入一個非常深邃的東西,這是莊子的能耐,我沒有見過第二家有這種本事的。
那我們搞笑一下,我們看一下地球的圖片,左邊這個圖片,是日本的衛(wèi)星從天上大鵬那個位置,9萬里高空往下拍,真實的地球的顏色。確實是什么?——青黑色。右邊的圖片,是為了滿足老百姓對地球的一種熱愛,為了看起來比較舒服,用調(diào)色板調(diào)出來的。也就是說,大家一直以來看的所謂地球云圖是什么?——經(jīng)過美化的云圖。真的讓你看一下大鵬的云圖,你可能會對地球有所失望。
-------------------------------------------------------
緊接著再講個道理: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fēng)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fēng);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他說,水如果積的不厚,那么它也沒有力量能夠浮起大舟。這個學(xué)游泳的都知道,你在淺水區(qū)跟在深水區(qū)感覺是不一樣的。如果說我們倒一杯水在一個小土凹里面,那上面做船的只能什么?——只能抬起像芥草、草殼子這樣的船。你放一個杯子上去,直接就落底了,這是因為水淺而舟大。如果這個底下的風(fēng)和空氣積累得不厚,那么他也鼓蕩不起大鵬的,浮不起大鵬的這個雙翼。
所以啊,大鵬要飛九萬里,才能夠真正的浮在空氣之上,浮在這個風(fēng)力之上,然后才能談得上說,是找到了正確的高度。這個時候它背負青天——下面就都是風(fēng),上面就是青天,“而莫之夭閼者”,如果中途沒有夭折的話,夭閼,閼,停止,就是不要出現(xiàn)什么意外的話,那么他就可以真正的往南飛了。
做大事啊,它要積累大的條件,要做很多準(zhǔn)備工作,要由0到1,要由1到多,這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過程,它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那緊接著呢,就有其他的小蟲子來笑了:
“蜩與學(xué)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圖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蜩啊,就是一種知了,學(xué)鳩呢,大致就是斑鳩。大家知道這個斑鳩是很胖的,它是飛不高的,基本它就在樹林里頭飛。它兩個看到大鵬往南飛,它倆就笑。它倆笑啥呢?說:“我們兩個啊,突然撲騰翅膀飛起來,撞上榆樹和枋樹也就算了,就到頭了,飛到頭了。如果飛得過去咱們就飛,如果飛不過去怎么著?咱們就落到地上,安全的很,何用費那么大勁,飛九萬里往南方走才剛開始,飛了九萬里旅途才剛開始,累不累?。俊?/p>
這個呢,我給它們總結(jié)叫"二蟲淺薄"。這二蟲至少還知道什么呀?知道自己飛不了9萬里,它們只是在給自己喂點雞湯而已。就是你看,那個做大事的也很辛苦對吧?你看我們就這樣,在家里啊喝點小酒,看看電影,也挺快樂?。∵@不是今天的好多人自我安慰的道理嗎?就是告訴你沒關(guān)系,你沒有追求也沒關(guān)系,或者你這輩子沒有大的境界也沒關(guān)系,你只要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就已經(jīng)不比它更差了,你就有了你的幸福。
社會上現(xiàn)在解釋莊子,不也是這么解釋的嗎?都把莊子解釋成一個什么人呢?——就是反正無所謂,我自然浪蕩于江湖,我搖頭擺尾……這個真的是莊子的本意嗎?你得看逍遙游??!這個二蟲雖然是自我安慰,但是至少它還知道,它飛不了九萬里,它知道自己是飛不過大鵬的,它知道人家志向遠大。
緊接著莊子講,要去郊游的人,準(zhǔn)備三頓飯就可以了,準(zhǔn)備點零食就可以了,去了之后回來,肚子里還有貨呢。要走百里之外,那你就要準(zhǔn)備點干糧了。如果你想走千里,恐怕你得提前三個月就準(zhǔn)備,因為那個時候生產(chǎn)力不發(fā)達。對于這樣一種大的抱負,所需要的那種艱苦的、大的條件,小蟲子又哪知道呢?
這話說得很難聽,其實就是說,你不但飛不了九萬里,你連飛九萬里的準(zhǔn)備工作是什么樣子,你都不知道。換句話說,你邊兒都沒摸著,你有什么資格評論呢?
我們今天不是好多人在那評論嗎?有時候我我也會安慰學(xué)生,我說你看,他們富貴人家也有富貴人家的煩惱,然后大家覺得松了一口氣,好開心。但是按莊子他可不是這樣說的,他就是說,你還是要知道自己的淺薄,因為你沒有管過大事,所以這個是生存方式帶來的眼界問題,是生存方式帶來的。
-------------------------------------------------------
緊接著講知見的問題: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再換一個視角,他說前面這個啊,就是“小知不及大知”。你的平臺小,你的盤子小,你知道的事就少,你當(dāng)然比不過那個盤子大,管天下大事的人。這個你不要自吹了。但另外一方面講,還不只是這個問題,“小年還不及大年”呢。你活的時間長短,也直接決定你的心胸。
為什么這么說呢?那個早上長出來的那個真菌、那個蘑菇,甚至于當(dāng)天就死了,他都不能夠體驗一天一夜的交疊?;?,是陰歷每月末的最后一天,朔,是下個月的第一天。就是說它根本就過不了一天,或者說,也可能是過不了一個月,但是我覺得應(yīng)該是過不了一天。蟪蛄呢,就是寒蟬。寒蟬叫做春生夏死,夏生秋死,他連一年四季的循環(huán)他都沒見過,他能有多大的心胸,他看待問題能有多大的眼光?
“此小年也。”這個叫什么?就是小壽眾生、小命眾生,他的體驗的境界,他對世界的認知,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那在楚國的南方呢,有一種神龜,他活得很長,它能活兩千年,可能還不止兩千年。以五百歲為春,五百年相當(dāng)于它的春天,五百年相當(dāng)于它的秋天,那怎么著算算也兩千年的壽命。那這個話呢有歧義,也可能是說他活一年,就是我們的一年相當(dāng)于它的什么?他能活2000年。那我們活100年,那不就相當(dāng)于他活2000×100年,活得好可怕。莊子嘴也真大,莊子是真敢說。
“上古有大椿者”,椿就是香椿,香椿樹以8000歲為春,8000歲為秋,他以32,000年做他生命中的一個天地輪回,那簡直——我覺得它可能都見過小冰河時代了,它的壽命接近于地質(zhì)周期了。
莊子說,這叫大年,那它的那種對世間的認知的那種深邃,那種平淡,它看了多少世間輪回,看了多少朝代更迭,它的心還會隨著房價的起落而起起落落嗎?我就現(xiàn)在問大家,有幾位不是因為房價的問題,心里頭覺得有一點沉不住氣的。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彭祖啊,是活了夏商周三代,活到周朝的中期的這么一個人,傳說至少活了800歲,娶了20多個老婆,那可能生了上百個孩子?,F(xiàn)在人們卻都贊揚彭祖活的長,都羨慕他,“匹之”,就是想跟他匹敵,想追上他,“不亦悲乎”,多可悲!這個叫知見之悲呀!
如此渺小的生命,面對著如此茫茫的未來,就算活成了上古的大椿樹,也不能夠真正的悠游于宇宙萬有之中。所以這章在討論什么,這里就稍微露出一點意思了。
莊子說的長生,他說了一個更高的目標(biāo),不是吃點仙丹,然后怎么樣轉(zhuǎn)化一下,“一顆金丹吞下肚,從此我命不由天”,他還真不是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