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史話 第六十三集

2020-09-23 22:25:54大家的火車哥14:50 288
聲音簡介
朱聿鍵在逃亡的路上,奇跡般的被擁立為皇帝,而在當了皇帝不久,又得到了李自成在九宮山被干掉的好消息,真是喜事連連啊。預(yù)知詳情,且聽我慢慢道來

國史十六講的內(nèi)容簡介

本書主要展現(xiàn)了歷史方面的知識。如青銅文明、諸子百家、中華帝國的創(chuàng)建、古文經(jīng)學、唐朝文明、古代少數(shù)民族、帝國專制政治、朋黨之爭、文人社團、封建社會末期的政治與文化等等。 這是一個人文大講堂,尤其是歷史方面的知識,在這里盡情展現(xiàn)。因此,如果你對歷史感興趣,那你就可以盡情閱覽本書。書中,你可以看到以下這些內(nèi)容:青銅文明、諸子百家、中華帝國的創(chuàng)建、古文經(jīng)學、唐朝文明、古代少數(shù)民族、帝國專制政治、朋黨之爭、文人社團、封建社會末期的政治與文化等等。

關(guān)于十六國的歷史書有哪些?

有關(guān)五胡十六國的史料主要是以下幾部: 一、《晉書》,唐朝房玄齡等監(jiān)修,令狐德(上)芬(下)木等20人分撰,記載了晉武帝司馬炎代曹魏建晉(265年)到東晉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代晉建宋為止一百六十五年的歷史,是研究兩晉十六國的基本史料。有紀10卷,志20卷,列傳70卷,載記30卷。新設(shè)的《載紀》一項,專門記載“僭偽”的君主賀臣屬,共26篇,按國別設(shè)78傳,是現(xiàn)存有關(guān)十六國的重要史料來源。有中華書局的點校本。 二、《十六國春秋》(輯補本),北魏崔鴻(? - ?525年)。這部書為紀傳體史書,書成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年),記載五胡十六國的史事,原書至北宋亡佚,今本大都為明、清人從《晉書》、《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史書輯入,共載544人,對研究十六國歷史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有齊魯書社的點校本(系《二十五別史》之一); 有關(guān)十六國的史書現(xiàn)存的極少,多已散逸,如,東晉陸(左)歲(右)羽著的《鄴中記》(記后趙事)也是從《永樂大典》中輯出。

二十五史第四,五,六是什么故事

二十五史是中國歷代的二十五部紀傳體史書的總稱。它包括《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二十五部史書。 因此,你說的應(yīng)該是二十四孝的故事。 1孝感動天. 2 戲彩娛親 3 鹿乳奉親 4 百里負米 5 嚙指痛心 6 蘆衣順母 7 親嘗湯藥 8 拾葚異器 9 埋兒奉母 10 賣身葬父 11刻木事親 12 涌泉躍鯉 13 懷橘遺親 14 扇枕溫衾 15 行傭供母 16 聞雷泣墓 17 哭竹生筍 18 臥冰求鯉 19 扼虎救父 20 恣蚊飽血 21 嘗糞憂心 4 百里負米 周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里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哪!” 負米供旨甘,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qú)勞。 5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痹鴧⒂谑墙右娍腿耍远Y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yǎng)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母指才方嚙,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6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并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后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jīng)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在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备赣H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國史十六講 第一講的主要內(nèi)容

中國人的起源、上古時期的生活、上古傳說中的歷史、原始社會向文明的轉(zhuǎn)變

六經(jīng)三史是什么意思?

六經(jīng)三史釋義: 六經(jīng):《易》、《書》、《詩》、《禮》、《樂》、《春秋》;三史:《史記》、《漢書》、《后漢書》。泛指古代典籍。 六經(jīng)三史 [拼音] [liù jīng sān shǐ ] [出處] 宋·蘇軾《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夫六經(jīng)三史,諸子百家,非無可觀,皆足為治?!?/p>

適合小學六年級孩子讀的歷史書

《歷史是個什么玩意1、2、3、4》《國殤——國民黨抗戰(zhàn)紀實》《中緬印戰(zhàn)場抗日戰(zhàn)爭史》(中國遠征軍入緬援英作戰(zhàn)) 六年級就讀完了這么多歷史書,厲害。

中國通史第十六集主要內(nèi)容?

第16集 諸子百家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有一個時期至關(guān)重要,公元前500年左右,東方西方,群星璀璨,孔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均在這個時期誕生,中國、印度、希臘,三大古典文化中心最終形成,其所產(chǎn)生的文化,至今仍深深影響著人類的思想與生活。這個時代,是人的發(fā)現(xiàn)和覺醒的時代,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稱其為軸心時代。中國的哲學時代就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一時期,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荀子、韓非子等一大批思想家蓬勃而出。在戰(zhàn)國時代,被稱為諸子百家的各個學派、各種思想交錯碰撞,即彼此批評博弈,又相互吸收交融,形成了為后世所稱到的百家爭鳴,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寫下了最為燦爛的篇章。

關(guān)于歷史上的六君子。

北宋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陳師道和李廌六人,都出于蘇軾門下,當時皆有文名,推崇他們的人稱之為"蘇門六君子"。 天啟六君子 楊漣、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顧大章 1898年9月28日,譚嗣同、康廣仁、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被處死于北京菜市口,史稱“戊戌六君子”。

學習六史的心得體會

一、要促進深入學習、統(tǒng)一思想方向。 在新時期、新階段,要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dǎo),以學習貫徹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lǐng),以教育愛護學生為出發(fā)點,以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zhì)、增強紀律觀念、改進工作作風為目的,把教育與嚴肅紀律、規(guī)范行為結(jié)合起來,把糾錯與廉潔自律、制度建設(shè)結(jié)合起來,著力解決黨員、干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加強干部隊伍建設(shè)。 二、要促進作風轉(zhuǎn)變,強化廉潔自律意識。 廣大黨員干部要嚴格按照龍灣區(qū)教育局,關(guān)于在全區(qū)教育系統(tǒng)黨員干部中開展六治七律集中整治活動的重要思想要求,努力實踐“六治七律” 集中整治活動要求,把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的權(quán)力觀、政績)觀和科學的發(fā)展觀有機統(tǒng)一起來。 三、要促進理論學習,升華世界觀。 通過“六治七律”主題教育活動,使大家都深刻認識到,只有堅持學習、加強學習、改善學習才能牢固樹立正確的權(quán)力觀、政績觀和發(fā)展觀。我會向積極向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學習,努力改造主觀世界,努力重塑教師形象,切實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奉獻精神。 四、要促進工作落實,增強學習實效。 在“六治七律”主題教育活動中,我們一是要增強了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的自覺性,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zhì);二是要立足于發(fā)展我校教育事業(yè)的需要,不斷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shè),不斷提高教育質(zhì)量。

介紹史記六百字作文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笆酚洝北緛硎枪糯窌耐ǚQ,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作者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人。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大約卒于漢武帝征和三年 。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漢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歷法。司馬談打算編寫一部通史,愿望沒有實現(xiàn)就死去了。臨死的時侯,囑咐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yè)。 司馬遷幼年時就很刻苦,十歲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后來跟著董仲舒、孔安國學過《公羊春秋》、《古文尚書》。漢武帝元朔三年,司馬遷二十歲,滿懷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考察古跡,采集傳說。通過對歷史遺跡和西漢建國前后的史實的實地調(diào)查,司馬遷開闊了胸襟,增長了知識,為后來編寫《史記》作了很好的準備。 司馬談死后,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有條件看到大量的圖書文獻和國家檔案,這對司馬遷編寫《史記》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開始編寫《史記》。天漢二年,李陵率兵隨李廣利出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向司馬遷詢問對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馬遷說,李陵投降,是因為眾寡不敵,又沒有救兵,責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有意替李陵回護開脫,貶責漢武帝的愛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于是,把司馬遷投進監(jiān)獄,處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獄,更加發(fā)奮寫作《史記》。大約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編撰工作。司馬遷死后許多年,他的外孫楊惲才把這部五十二萬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諸于世。 《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元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據(jù)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提到《史記》缺少十篇。三國魏張晏指出這十篇是《景帝本紀》、《武帝本紀》、《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列傳》。后人大多數(shù)不同意張晏的說法,但《史記》殘缺是確鑿無疑的。今本《史記》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數(shù)篇章顯然不是司馬遷的手筆,漢元帝、成帝時的博士褚少孫補寫過《史記》,今本《史記》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補作。 《史記》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國策》、《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diào)查獲取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搜集的材料做了認真地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采用闕疑的態(tài)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于取材廣泛,修史態(tài)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nèi)容豐富。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