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巧妙說,化解和上司的沖突

2020-06-24 22:06:58FM82608:20 58
聲音簡介

求關(guān)于“上司犯錯,下級巧妙應(yīng)對”的小故事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鑒不遠,故能勵精圖治。隨著功業(yè)日隆,生活漸加奢靡,“喜聞順旨之說”,“不悅逆耳之言”。魏征以此為憂,多次上疏切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魏征諫曰 :我聽說過,要求樹木生長,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長遠,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想使國家安定,就一定要積聚自己的道德仁義。水源不深卻希望水流得長遠,根不牢固卻要求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使國家安定,我雖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著帝王的大權(quán)重任,處于天地間至尊的地位,不考慮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到危難,戒除奢侈而厲行節(jié)儉,這也就象砍斷樹根卻要樹木長得茂盛,堵塞泉源卻希望流水長遠一樣??!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開始做得好的確實很多,但是能夠堅持到底的卻很少。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難嗎?大概是他們在憂患深重的時候,必然竭盡誠意對待下屬,一旦得志,便放縱情欲,傲視他人。竭盡誠意,那么即使象吳、越那樣敵對的國家也能結(jié)為一個整體;傲視他人,那么骨肉至親也會疏遠得象過路人一樣。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督責(zé)人們,用威風(fēng)怒氣恫嚇人們,結(jié)果只能使人們圖求茍且以免于刑罰,卻不會懷念國君的恩德,表面上態(tài)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氣。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樣,可以載船,也可以翻船,這是應(yīng)該特別謹慎的。 果真能夠做到:見了想要得到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就想到要適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寧;考慮到帝位高隨時會有危險,就想到要謙虛,并且加強自我修養(yǎng);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歡打獵游樂,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擔(dān)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終謹慎;憂慮會受蒙蔽,就想到虛心接納下屬的意見;害怕讒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惡小人;加恩于人時,就想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賞賜不當;施行刑罰時,就想到不要因為正在發(fā)怒而濫施刑罰。完全做到上述十個方面,擴大九德的修養(yǎng),一定會得到很多補益。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選擇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聰明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智謀,勇敢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氣力,仁愛的人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實的人就會奉獻他們的忠誠。文臣武將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勞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職務(wù)呢!

巧妙、奧妙,有什么不同?!

這兩個詞語是近義詞。意思相近,但各有側(cè)重。 首先語意不同。巧妙,落在巧字意思上,靈活的處理問題。奧妙的奧字,是內(nèi)在的規(guī)律的意思。 而且,詞義范圍不同。巧妙一般用在生活的小事中,奧妙用于真理啊,規(guī)律啊的大一點的事兒上。

巧妙的意思是什么

巧妙_詞語解釋 【拼音】:qiǎo miào 【解釋】:1.精巧美妙;靈巧高妙。 【例句】:我們對每一件產(chǎn)品的設(shè)計都經(jīng)過深思熟慮,力求每一件產(chǎn)品詮釋得更加巧妙絕倫。

巧答妙答的故事

英國著名的戲劇家蕭伯納,以譏誚、諷刺與幽默聞名于世。他有著機智的應(yīng)變、詼諧的言辭和爽朗的性格。這些秉性特點使他的話語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贏得了民眾的歡迎。更為重要的是蕭伯納極富正義感和同情心,他蔑視權(quán)貴,憎惡貪婪、卑劣和偽善,對態(tài)度倨傲的人或想借機羞辱別人的人,他會巧妙地還以顏色……這些特點使他的諷刺有了思想基礎(chǔ)和信念支持,在詼諧言詞中閃耀出高尚的人性光芒,這也正是蕭伯納被稱為一流的諷刺家的原因。有許多這樣的趣事流傳至今。 有一次,瘦削的蕭伯納遇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商人。商人想借機奚落他,便說:“人們看見你,就知道世界上現(xiàn)在正在鬧饑荒?!笔挷{不慌不忙地予以回擊,說:“人們看見你,就知道鬧饑荒的原因了。”雖然他只是在別人的原話里加上幾個字,但經(jīng)過這樣的改動之后,誰都能讀出話中對商人惟利是圖、為富不仁、奸詐狡猾的無情揭露與針砭意味。這樣的“妙答”真是大快人心。 又有一次,有一個資本家想在眾人面前羞辱蕭伯納。他大聲宣告說:“人們說,偉大的戲劇家都是白癡?!笔挷{笑著說道:“先生,我看此時此刻你就是最偉大的戲劇家?!毕胄呷鑴e人反而自取其辱,這個人臉都氣綠了。

關(guān)于巧言妙語的小故事越多越好!

薛登是宰相的兒子,自幼聰明伶俐。當時有個奸臣金盛,總想陷害薛登的父親,但苦于無從下手,便在薛登身上打主意。有一天,金盛見薛登正與一群孩子玩耍,于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忙喊道:“薛登,你像個老鼠一樣膽小,不敢把皇門邊的桶砸掉一只?”   薛登不知是計,一口氣跑到皇門邊上,把立在那里的雙桶砸掉了一只。金盛一看,洋洋得意,立即飛報皇上?;噬洗笈?,立傳薛登父子問罪。   薛登父子跪在堂下,但薛登卻若無其事地嘻嘻笑著,皇上怒喝道:“大膽薛登,為什么砸掉皇門之桶?”   薛登毫無懼色,抬起頭反問道:“皇上,你說是一桶(統(tǒng))天下好,還是兩桶(統(tǒng))天下好?”   “當然是一統(tǒng)天下好?!被噬险f。   薛登高興得拍起手來:“皇上說得對!一統(tǒng)天下好,所以,我把多余的那只‘桶’給砸了?!?  皇上聽了轉(zhuǎn)怒為喜,稱贊道:“好個聰明的孩子!”又對宰相說:“愛卿教子有方,請起請起?!?  金盛一計未成,又生一計,下堂后把薛登拉到背后,假裝稱贊他說:“薛登,你真了不起,你敢把剩下的那只也砸了嗎?”   薛登瞪了他一眼,說了聲“砸就砸”,便頭也不回,奔向皇門邊,把剩下的那只木桶也給砸了。   金盛又飛報皇上,皇上要治薛登父子的罪,怒喝道:“頑童!這又作如何解釋?”   薛登不慌不忙地問皇上:“皇上,您說是木桶江山好,還是鐵桶江山好?”   “當然是鐵桶江山好?!被噬洗鸬?。   薛登又拍手笑道:“皇上說得對。既然鐵桶江山好,還要這木桶江山干什么?皇上快鑄一個又堅又硬的鐵桶吧!愿吾皇江山堅如鐵桶。”   皇上轉(zhuǎn)嗔為喜,下旨封薛登為“神童”,但薛登聽后并沒有馬上謝恩,卻放聲大哭起來,邊哭邊說:“金盛兩次要我砸皇桶,意在害我父子;而皇上封我神童,他豈肯罷休?與其我薛家父子死在奸賊之手,倒不如請皇上現(xiàn)在就下旨治我死罪為好!”   皇上聽了,頓時醒悟,立即將金盛斬首示眾。   小元方妙語   《陳太丘與友期》記:太丘長陳寔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正中午。中午已過,朋友沒來,陳太丘就一個人走了,陳太丘走后朋友才到了。陳元方當時剛七歲,在門外玩兒。朋友問元方:“你父親在家嗎?”元方回答:“等您很長時間,您不來,父親已經(jīng)走了?!甭犃诉@話,父親的朋友很生氣:“真不是人,與人約好一起走,卻丟下我先走了?!痹竭@時回答說:“您和我父親約好中午見面,中午您沒到,這就是不講信用;當著孩子的面罵他父親就是無禮。”父親的朋友很慚愧,下車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走進門,都沒有回頭看他。   年僅七歲的陳元方,面對父親朋友的無禮,以理應(yīng)對,不能如約而至就是不講信用,當著孩子的面罵他的父親就是無禮,出語驚人,使友人很是慚愧。小元方說得父親的友人啞口無言,小元方的明理與有禮,讓堂堂的成年人面紅耳赤,無地自容。   《互不為師》記:陳元方十一歲時拜訪袁公。袁公問他:“你父親在太丘,遠近聞名,是怎么做的?”陳元方回答說:“我父親在太丘縣,強大的人用德行安撫,弱小的人用仁厚安撫,任憑他們過安定的日子,時間久了越發(fā)受尊敬?!痹凸室舛核f:“我從前做鄴地縣令時,正是這么做的,不知是你父親學(xué)我,還是我學(xué)你父親?”陳元方回答說:“周公和孔子并不是同時代出生的,但他們的做法一樣。周公沒效法孔子,孔子也沒效法周公?!?  十一歲的元方回答袁公的二難問題,顯現(xiàn)出超過常人的機智。袁公稱自己在鄴地的做法與元方父的做法一樣,到底是誰效法誰呢?若一般思維要么自己的父親超過外人,要么外人超過自己的父親,可前者就顯得不謙遜,不容人,而后者又顯得太沒有臉面。在這種情況下,元方避實就虛,說周公與圣人孔子在不同的時代出生,處事游刃有余,天下太平,周公不以孔子為師,孔子也不以周公為師。在這里有虛有實,靈活應(yīng)對是元方回答的高妙之處。

巧答妙答的故事

英國著名的戲劇家蕭伯納,以譏誚、諷刺與幽默聞名于世。他有著機智的應(yīng)變、詼諧的言辭和爽朗的性格。這些秉性特點使他的話語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贏得了民眾的歡迎。更為重要的是蕭伯納極富正義感和同情心,他蔑視權(quán)貴,憎惡貪婪、卑劣和偽善,對態(tài)度倨傲的人或想借機羞辱別人的人,他會巧妙地還以顏色……這些特點使他的諷刺有了思想基礎(chǔ)和信念支持,在詼諧言詞中閃耀出高尚的人性光芒,這也正是蕭伯納被稱為一流的諷刺家的原因。有許多這樣的趣事流傳至今。 有一次,瘦削的蕭伯納遇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商人。商人想借機奚落他,便說:“人們看見你,就知道世界上現(xiàn)在正在鬧饑荒。”蕭伯納不慌不忙地予以回擊,說:“人們看見你,就知道鬧饑荒的原因了?!彪m然他只是在別人的原話里加上幾個字,但經(jīng)過這樣的改動之后,誰都能讀出話中對商人惟利是圖、為富不仁、奸詐狡猾的無情揭露與針砭意味。這樣的“妙答”真是大快人心。 又有一次,有一個資本家想在眾人面前羞辱蕭伯納。他大聲宣告說:“人們說,偉大的戲劇家都是白癡?!笔挷{笑著說道:“先生,我看此時此刻你就是最偉大的戲劇家?!毕胄呷鑴e人反而自取其辱,這個人臉都氣綠了。

怎樣巧妙回答家長老師打孩子

老師體罰學(xué)生,這個做法是不對的,可他畢竟不是因為個人恩怨,也不是故意征對你兒子而言的。當老師地面對方方面面的事情,要求他有足夠的修養(yǎng)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我想他也不愿意這樣的,他事后一定也會感到不安的。只需心平氣和地和他談?wù)?,點到為止吧。一般的老師都會明白你的意思,并加以注意的。 作為一個理智的家長首先察看傷情,然后問清楚原因,再做處理。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沒有什么傷情,老師只是象征性地打了一下,而且又是因為孩子有錯,那應(yīng)該感謝你孩子有個敢于負責(zé)的好老師! 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沒有什么傷情,但你的孩子是無辜被打,你可以跟老師溝通,溝通不了再向上反映。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傷情,孩子即使有錯,老師也不應(yīng)下狠手,可找老師學(xué)校尋求解決,不行可以上訴到教育局!

巧言妙語?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一個人在處世中,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肚量。 對于人生道路上的鮮花掌聲,有處世經(jīng)驗的人大都能等閑視之,屢經(jīng)風(fēng)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 但對于坎坷與泥濘,能以平常心視之,就非容易。 大的挫折與大的災(zāi)難,能不為之所動,能坦然承受之,這就是一種肚量。 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為樂事,這便是一種極高的境界。 既來之,則安之,便是一種超**,但這種超**又需多年的磨練才能養(yǎng)成。 拿得起,實為可貴,放得下,才是人生處世之真諦。 人生最可憐是嫉妒。

形容“技能高明、巧妙”的成語有哪些?

通用版: 【爐火純青】比喻學(xué)問、技藝、品德、修為、辦事手段達到純熟、完美的境界; 【登峰造極】比喻達到高深的境地; 【無與倫比】沒有可以和它相比的。形容特別突出; 【無可比擬】沒有什么可以比得上的; 【無以復(fù)加】沒有再可以增加的了。形容達到極點; 【出神入化】形容文字、藝術(shù)或技藝等達到了高超的境界; 【超凡入圣】同上 【得心應(yīng)手】技藝純熟,心里想怎么做,手就能做出來; 【庖丁解?!勘扔骷妓囀炀毎l(fā)揮起來得心應(yīng)手; 【神乎其神】形容極其神秘奇妙; 【妙不可言】美妙到了極點,無法用語言表達; 【妙不可述】同上。 形容文章書畫 【妙筆生花】以高超的技巧創(chuàng)作出優(yōu)美動人的作品; 【妙絕時人】指詩文書畫作品的佳妙,同時代的人不能與之相比; 【妙絕一時】同上; 【妙絕于時】同上; 【妙手丹青】指技藝高超的畫師。 形容醫(yī)術(shù) 【妙手回春】形容醫(yī)術(shù)高明,能起死回生; 【手到病除】形容醫(yī)術(shù)高明。也形容工作能力強,解決問題快。

誰知道巧言妙語故事?

薛登是宰相的兒子,自幼聰明伶俐。當時有個奸臣金盛,總想陷害薛登的父親,但苦于無從下手,便在薛登身上打主意。有一天,金盛見薛登正與一群孩子玩耍,于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忙喊道:“薛登,你像個老鼠一樣膽小,不敢把皇門邊的桶砸掉一只?”   薛登不知是計,一口氣跑到皇門邊上,把立在那里的雙桶砸掉了一只。金盛一看,洋洋得意,立即飛報皇上?;噬洗笈?,立傳薛登父子問罪。   薛登父子跪在堂下,但薛登卻若無其事地嘻嘻笑著,皇上怒喝道:“大膽薛登,為什么砸掉皇門之桶?”   薛登毫無懼色,抬起頭反問道:“皇上,你說是一桶(統(tǒng))天下好,還是兩桶(統(tǒng))天下好?”   “當然是一統(tǒng)天下好?!被噬险f。   薛登高興得拍起手來:“皇上說得對!一統(tǒng)天下好,所以,我把多余的那只‘桶’給砸了?!?  皇上聽了轉(zhuǎn)怒為喜,稱贊道:“好個聰明的孩子!”又對宰相說:“愛卿教子有方,請起請起。”   金盛一計未成,又生一計,下堂后把薛登拉到背后,假裝稱贊他說:“薛登,你真了不起,你敢把剩下的那只也砸了嗎?”   薛登瞪了他一眼,說了聲“砸就砸”,便頭也不回,奔向皇門邊,把剩下的那只木桶也給砸了。   金盛又飛報皇上,皇上要治薛登父子的罪,怒喝道:“頑童!這又作如何解釋?”   薛登不慌不忙地問皇上:“皇上,您說是木桶江山好,還是鐵桶江山好?”   “當然是鐵桶江山好?!被噬洗鸬?。   薛登又拍手笑道:“皇上說得對。既然鐵桶江山好,還要這木桶江山干什么?皇上快鑄一個又堅又硬的鐵桶吧!愿吾皇江山堅如鐵桶?!?  皇上轉(zhuǎn)嗔為喜,下旨封薛登為“神童”,但薛登聽后并沒有馬上謝恩,卻放聲大哭起來,邊哭邊說:“金盛兩次要我砸皇桶,意在害我父子;而皇上封我神童,他豈肯罷休?與其我薛家父子死在奸賊之手,倒不如請皇上現(xiàn)在就下旨治我死罪為好!”   皇上聽了,頓時醒悟,立即將金盛斬首示眾。   小元方妙語   《陳太丘與友期》記:太丘長陳寔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正中午。中午已過,朋友沒來,陳太丘就一個人走了,陳太丘走后朋友才到了。陳元方當時剛七歲,在門外玩兒。朋友問元方:“你父親在家嗎?”元方回答:“等您很長時間,您不來,父親已經(jīng)走了。”聽了這話,父親的朋友很生氣:“真不是人,與人約好一起走,卻丟下我先走了?!痹竭@時回答說:“您和我父親約好中午見面,中午您沒到,這就是不講信用;當著孩子的面罵他父親就是無禮?!备赣H的朋友很慚愧,下車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走進門,都沒有回頭看他。   年僅七歲的陳元方,面對父親朋友的無禮,以理應(yīng)對,不能如約而至就是不講信用,當著孩子的面罵他的父親就是無禮,出語驚人,使友人很是慚愧。小元方說得父親的友人啞口無言,小元方的明理與有禮,讓堂堂的成年人面紅耳赤,無地自容。   《互不為師》記:陳元方十一歲時拜訪袁公。袁公問他:“你父親在太丘,遠近聞名,是怎么做的?”陳元方回答說:“我父親在太丘縣,強大的人用德行安撫,弱小的人用仁厚安撫,任憑他們過安定的日子,時間久了越發(fā)受尊敬?!痹凸室舛核f:“我從前做鄴地縣令時,正是這么做的,不知是你父親學(xué)我,還是我學(xué)你父親?”陳元方回答說:“周公和孔子并不是同時代出生的,但他們的做法一樣。周公沒效法孔子,孔子也沒效法周公。”   十一歲的元方回答袁公的二難問題,顯現(xiàn)出超過常人的機智。袁公稱自己在鄴地的做法與元方父的做法一樣,到底是誰效法誰呢?若一般思維要么自己的父親超過外人,要么外人超過自己的父親,可前者就顯得不謙遜,不容人,而后者又顯得太沒有臉面。在這種情況下,元方避實就虛,說周公與圣人孔子在不同的時代出生,處事游刃有余,天下太平,周公不以孔子為師,孔子也不以周公為師。在這里有虛有實,靈活應(yīng)對是元方回答的高妙之處。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