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蟲學(xué)校 15 鱗翅目昆蟲蝶與蛾

2020-04-28 19:14:22接力出版社06:03 5.7萬
聲音簡介








蝴蝶和飛蛾是同一種昆蟲嗎?

它們不是同一種昆蟲,雖然它們是同一個科目,但是它們不管是外形還是習(xí)性差距都非常大。

三角型翅膀,綠色的,飛進家居,有點像蝴蝶,又有點像飛蛾,到底是什么昆蟲

未知生物!

天殺蛾是什么昆蟲

《艦在亞丁灣》里看到的吧!忽悠,大忽悠,木有這種蟲!還既能摧毀人的免疫系統(tǒng),又能對農(nóng)業(yè)造成嚴(yán)重危害,木有這么逆天的蟲子. 劇情發(fā)展需要,用不著較勁!

昆蟲的翅膀

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有翅的動物。飛行使昆蟲在覓食、求偶、避敵和擴大分布范圍等方面都比陸地動物要技高一籌,并成為昆蟲綱繁榮興旺的基礎(chǔ)。昆蟲翅膀的來源與鳥類不同,鳥類的翅膀是由前肢轉(zhuǎn)變來的,而昆蟲的翅膀則是由向兩側(cè)擴展成的側(cè)背葉發(fā)展而來的。昆蟲的翅膀十分靈活,不用時還可以收折在身體背面。 翅一般為三角形,為了研究方便,將每個邊和角都給以一定的名稱,并將翅面進行分區(qū)。 (1)翅脈與脈相 昆蟲用來飛翔的翅為膜質(zhì),翅面上有縱橫交錯的翅脈,翅脈實際上是翅面在氣管部位加厚形成的,它就像骨架一樣對翅面起著支撐、加固的作用,還與飛行時翅的扭轉(zhuǎn)運動有關(guān)。有的昆蟲翅脈細密,如蜻蜓、蜉蝣、草蛉等。也有的翅脈稀少,如蠅類僅有幾根脈。每一類昆蟲都各有其獨特的翅脈分布型式,叫脈相(或稱脈序)。 (2)翅的類型 一般來講,昆蟲只有一對翅比較發(fā)達;主要用來擔(dān)負飛行的任務(wù)。如鞘翅目、直翅目的昆蟲是由后翅負責(zé)飛行的,它們的前翅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骨化、加厚,可以對折起的后翅起保護作用。甲蟲類的前翅骨化程度較高,看不到翅脈,形成了鞘翅;直翅目的蝗蟲、螽斯、蟋蟀等昆蟲前翅骨化程度較低,革質(zhì)而半透明,翅脈仍明顯存在,稱為覆翅(復(fù)翅)。蝽類的前翅僅基半部骨化,端半部仍為膜質(zhì),稱為半鞘翅。在其它一些昆蟲中,前翅成為主要的飛行器官,后翅多變小或退化。雙翅目昆蟲(蠅、蚊等)和雄性蚧殼蟲的后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狀構(gòu)造,在飛行中其平衡作用,稱為平衡棒。不少昆蟲的翅仍然是膜質(zhì)透明的,但翅面上有著不同的覆蓋物。例如,蝶與蛾的翅面上覆蓋有色彩斑斕的鱗片,故稱鱗翅;石蛾的翅上生有很多毛,稱為毛翅;薊馬的翅很狹小,而邊緣上有很多長毛,稱為纓翅。 (3)翅的連鎖 如果后翅變小但在飛行中仍然起作用,則后翅通常以各種形式的連鎖器與前翅掛在一起,行動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使飛行更為有效。這種連鎖器構(gòu)造很巧妙,形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彎折和小鉤列形成的連鎖(蜂,蚜蟲),有的是靠一至數(shù)根硬鬃與前翅相連(蛾), 還有的后翅基部前緣有1個葉狀突出物與前翅相連鎖(蝶),或者前、后翅都有卷褶相互連鎖(蟬)。 (4)飛行速度 昆蟲大部分都能較遠距離地飛翔,如蝗蟲和粘蟲成蟲都是飛翔力極強的昆蟲。飛蝗可成群結(jié)隊飛行千里。據(jù)我國昆蟲學(xué)工作者們研究,每年春夏在廣東一帶越冬后羽化的粘蟲,可以成群飛越數(shù)千里,漂洋過海到北方去覓食。蜜蜂每小時可持續(xù)飛行10~20的公里。牛虻每小時可飛行40余公里。蚊蟲為了尋找水源產(chǎn)卵,也可以飛行數(shù)公里。蜻蜓、螽斯和某些種天蛾也能夠持續(xù)飛行數(shù)百里乃至千里而不著陸。某些昆蟲除飛行距離遠外,飛翔速度也很了不起,蜻蜓每秒鐘飛10~20米;金龜子每秒鐘飛2.2~3米;天蛾每秒鐘飛5米;菜粉蝶每秒鐘飛1.8~2.3米;家緞每秒鐘飛2米;牛虻每秒鐘飛4-14米;蜜蜂每秒鐘可飛2.5~6米。因為昆蟲有這樣強的飛翔能力,再加上高空氣流和風(fēng)的影響,便給昆蟲遠距離飛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以上這些翅的形狀和飛行的特點,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特點,同時也給人們提供了認識昆蟲種類的依據(jù)。為了防止害蟲擴大蔓延,人們必須把害蟲消滅在長翅膀以前,例如飛蝗、盲蝽等都要消滅在三齡以前。

昆蟲的翅膀

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唯一有翅的動物。飛行使昆蟲在覓食、求偶、避敵和擴大分布范圍等方面都比陸地動物要技高一籌,并成為昆蟲綱繁榮興旺的基礎(chǔ)。昆蟲翅膀的來源與鳥類不同,鳥類的翅膀是由前肢轉(zhuǎn)變來的,而昆蟲的翅膀則是由向兩側(cè)擴展成的側(cè)背葉發(fā)展而來的。昆蟲的翅膀十分靈活,不用時還可以收折在身體背面。 翅一般為三角形,為了研究方便,將每個邊和角都給以一定的名稱,并將翅面進行分區(qū)。 (1)翅脈與脈相   昆蟲用來飛翔的翅為膜質(zhì),翅面上有縱橫交錯的翅脈,翅脈實際上是翅面在氣管部位加厚形成的,它就像骨架一樣對翅面起著支撐、加固的作用,還與飛行時翅的扭轉(zhuǎn)運動有關(guān)。有的昆蟲翅脈細密,如蜻蜓、蜉蝣、草蛉等。也有的翅脈稀少,如蠅類僅有幾根脈。每一類昆蟲都各有其獨特的翅脈分布型式,叫脈相(或稱脈序)。 (2)翅的類型   一般來講,昆蟲只有一對翅比較發(fā)達;主要用來擔(dān)負飛行的任務(wù)。如鞘翅目、直翅目的昆蟲是由后翅負責(zé)飛行的,它們的前翅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骨化、加厚,可以對折起的后翅起保護作用。甲蟲類的前翅骨化程度較高,看不到翅脈,形成了鞘翅;直翅目的蝗蟲、螽斯、蟋蟀等昆蟲前翅骨化程度較低,革質(zhì)而半透明,翅脈仍明顯存在,稱為覆翅(復(fù)翅)。蝽類的前翅僅基半部骨化,端半部仍為膜質(zhì),稱為半鞘翅。在其它一些昆蟲中,前翅成為主要的飛行器官,后翅多變小或退化。雙翅目昆蟲(蠅、蚊等)和雄性蚧殼蟲的后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狀構(gòu)造,在飛行中其平衡作用,稱為平衡棒。不少昆蟲的翅仍然是膜質(zhì)透明的,但翅面上有著不同的覆蓋物。例如,蝶與蛾的翅面上覆蓋有色彩斑斕的鱗片,故稱鱗翅;石蛾的翅上生有很多毛,稱為毛翅;薊馬的翅很狹小,而邊緣上有很多長毛,稱為纓翅。 (3)翅的連鎖   如果后翅變小但在飛行中仍然起作用,則后翅通常以各種形式的連鎖器與前翅掛在一起,行動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使飛行更為有效。這種連鎖器構(gòu)造很巧妙,形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彎折和小鉤列形成的連鎖(蜂,蚜蟲),有的是靠一至數(shù)根硬鬃與前翅相連(蛾), 還有的后翅基部前緣有1個葉狀突出物與前翅相連鎖(蝶),或者前、后翅都有卷褶相互連鎖(蟬)。 (4)飛行速度   昆蟲大部分都能較遠距離地飛翔,如蝗蟲和粘蟲成蟲都是飛翔力極強的昆蟲。飛蝗可成群結(jié)隊飛行千里。據(jù)我國昆蟲學(xué)工作者們研究,每年春夏在廣東一帶越冬后羽化的粘蟲,可以成群飛越數(shù)千里,漂洋過海到北方去覓食。蜜蜂每小時可持續(xù)飛行10~20的公里。牛虻每小時可飛行40余公里。蚊蟲為了尋找水源產(chǎn)卵,也可以飛行數(shù)公里。蜻蜓、螽斯和某些種天蛾也能夠持續(xù)飛行數(shù)百里乃至千里而不著陸。某些昆蟲除飛行距離遠外,飛翔速度也很了不起,蜻蜓每秒鐘飛10~20米;金龜子每秒鐘飛2.2~3米;天蛾每秒鐘飛5米;菜粉蝶每秒鐘飛1.8~2.3米;家緞每秒鐘飛2米;牛虻每秒鐘飛4-14米;蜜蜂每秒鐘可飛2.5~6米。因為昆蟲有這樣強的飛翔能力,再加上高空氣流和風(fēng)的影響,便給昆蟲遠距離飛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以上這些翅的形狀和飛行的特點,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特點,同時也給人們提供了認識昆蟲種類的依據(jù)。為了防止害蟲擴大蔓延,人們必須把害蟲消滅在長翅膀以前,例如飛蝗、盲蝽等都要消滅在三齡以前。

沒有翅膀的昆蟲,和殘缺翅膀的昆蟲,有翅膀的昆蟲。請告訴我

直翅目(蝗蟲)、鱗翅目(蛾、蝶)、雙翅目(蠅)、膜翅目(蜜蜂)、半翅目 也就是殘翅(螻蛄)、無翅目(虱子)

沒有翅膀的昆蟲,和殘缺翅膀的昆蟲,有翅膀的昆蟲。請告訴我

直翅目 (蝗蟲)、鱗翅目(蛾、蝶)、 雙翅目 (蠅)、 膜翅目 (蜜蜂)、 半翅目 也就是 殘翅 ( 螻蛄 )、無翅目( 虱子 )

大豆蟲的成蟲是蛾子還是蝴蝶?

樓主說的沒錯,大豆蟲長大后是美麗的蝴蝶!高中時我們生物老師提到過! 不知道樓主有沒有看過喜羊羊與灰太狼,我記得其中有一集中,有個貪吃的大豆蟲,因為吃太多后來長得很大很大,以致后來變成蝴蝶時翅膀很小。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大豆蟲就是變成了蝴蝶的!

高一孩子酷愛昆蟲有什么比賽

高一孩子酷愛昆蟲有的比賽如下:全國中小學(xué)生昆蟲知識競賽,全國中小學(xué)生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生物組,昆蟲攝影比賽。 1、全國中小學(xué)生昆蟲知識競賽:由中國昆蟲學(xué)會主辦,面向全國談鍵中小學(xué)生開展的昆梁判蟲知識競賽,包括昆蟲分類、生態(tài)習(xí)性、昆蟲學(xué)史等方面的考題。 2、全國中小學(xué)生科技創(chuàng)新大含渣巧賽生物組:由教育部主辦,面向全國中小學(xué)生開展的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其中生物組包括昆蟲相關(guān)的研究項目。 3、昆蟲攝影比賽:由各地攝影協(xié)會或昆蟲學(xué)會主辦的昆蟲攝影比賽,旨在鼓勵愛好者通過攝影的方式發(fā)現(xiàn)昆蟲美麗的一面。

昆蟲記 蝴蝶

昆蟲記里沒有蝴蝶這一章 只有大孔雀蝶和小闊條紋蝶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