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先生原文:
我國現(xiàn)在,所吸合的民族甚多,而追溯皇古之世,則其為立國之主的,實在是漢族。漢族是從什么地方,遷徙到中國來的呢?這個在現(xiàn)在,還是待解決的問題。
從前有一派人,相信西來之說。他們說:據(jù)《周官·大宗伯》和《典瑞》的鄭注:古代的祭地祇qí,有昆侖之神和神州之神的區(qū)別。神州是中國人現(xiàn)居之地,則昆侖必是中國人的故鄉(xiāng)了。昆侖在什么地方呢?《史記·大宛列傳》說:“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闐。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這所指,是現(xiàn)在于闐河上源之山。所以有人說:漢族本居中央亞細亞高原,從現(xiàn)在新疆到甘肅的路,入中國本部的。
然而鄭注原出緯書,緯書起于西漢之末,不盡可信。河源實出青海,不出新疆。指于闐河源為黃河之源,本系漢使之誤。漢武帝乃即仍其誤,而以古代黃河上源的山名,為于闐河上源的山名,其說之不足信,實在是顯而易見的。漢族由來,諸說之中,西來說較強。各種西來說之中,引昆侖為證的,較為有力。而其不足信如此,其他更不必論了。民族最古的事跡,往往史籍無征。我國開化最早,又無他國的史籍,可供參考。掘地考古之業(yè),則現(xiàn)在方始萌芽。所以漢族由來的問題,實在還未到解決的機會。與其武斷,無寧闕疑了。
現(xiàn)在所能考究的,只是漢族既入中國后的情形。古書所載,類乎神話的史跡很多,現(xiàn)在也還沒有深切的研究。其開化跡象,確有可征的,當推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異說亦頗多。似乎《尚書大傳》燧人、伏羲、神農(nóng)為三皇,《史記·五帝本紀》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之說,較為可信。
燧人、伏羲皆風姓。神農(nóng)姜姓。黃帝姬姓。燧人氏,鄭注《易緯通卦驗》說他亦稱人皇。而《春秋命歷序》說:人皇出旸yáng谷,分九河。伏羲氏都陳,神農(nóng)氏都陳徙魯,黃帝邑于涿鹿之阿。據(jù)地理看來,似乎風姓、姜姓的部落在河南,姬姓則在河北。燧人氏,《韓非子》說他因民食果蓏luǒ蜯蛤,腥臊多害腸胃乃發(fā)明鉆木取火之法,教民熟食。這明是搜集和漁獵時代的酋長。伏羲氏,亦作庖犧páoxī氏。昔人釋為能馴伏犧牲,又釋為“能取犧牲,以充庖廚”,以為是游牧時代的酋長。然而伏羲二字,實在是“下伏而化之”之意,見于《尚書大傳》。其事跡,則《易·系辭》明言其作網(wǎng)罟gǔ而事佃漁。其為漁獵時代的酋長,亦似無疑義。
從前的人,都說人類的經(jīng)濟,是從漁獵進而為游牧,游牧進而為耕農(nóng)。其實亦不盡然。人類經(jīng)濟的進化,實因其所居之地而異。大抵草原之地,多從漁獵進入游牧。山林川澤之地,則從漁獵進為耕農(nóng)。
石質(zhì)鏟、磨、鐮: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約公元前6200-5500年,中國考古博物館收藏。
彩陶瓶、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約公元前4800-4300年半坡、4000-3500年,中國考古博物館收藏。
彩陶壺、白陶鬶: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200-2500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中國大歷史呂思勉 經(jīng)典語句
以先富帶動后富,吾決不信也 原來把科學家的眼光看起來,人是差不多的——在科學上,是不承認有什么非常之人,也不承認有什么太善極惡之人的。 天下只有天良發(fā)現(xiàn)之個人,無有天良發(fā)現(xiàn)之階級;只有自行覺悟之個人,無有自行覺悟之階級。
呂思勉的中國通史怎么樣
很不錯,網(wǎng)上有說呂思勉的中國通史晦澀難懂適合于初學者,我其實對歷史不算特別了解,不過是想提升一下自己的歷史素養(yǎng),它里面的語言很權(quán)威,有自己的主觀思考,適合邊讀邊思考,我覺得很不錯,不知道你看沒看過他對歷史的講解,看完后你會很欽佩他的邏輯和思考能力,所以值得一看?。?/p>
呂思勉《中國通史》與錢穆《國史大綱》哪個好?
呂老師的 中國通史好
瑤族民歌的歷史淵源
瑤族主要分布在辯弊早廣西、湖南、云南、廣東、江西、海南等省區(qū)的山區(qū),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瑤族有自己的語言,瑤語屬漢藏語系瑤語族瑤語支,但情況比較復(fù)雜,一半以上的人說“勉”話,屬苗瑤語族瑤語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說“布努”語,屬苗語支;廣西地區(qū)有的說“拉珈”語,屬壯侗語族。多通漢語、壯語,無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 瑤族民歌貫穿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幾?,家有成年男子的在春節(jié)前都要擇日為其“度戎”,該討親嫁女的也要爭取在春節(jié)前舉行。但無論是度戎、討親嫁女,還是探親訪友,瑤族都以歌代言,可以說無歌不成戲。因此,瑤族是一個擅長唱歌的民族,而且他們對歌獨具特色,表現(xiàn)的思想極為深刻。 清代詩人屈大均曾有“瑤俗最尚歌,男女雜沓,一唱百和”的詩句?,幾迳礁鑳?nèi)容十分廣泛,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凡人瑣事;遠至盤古開天,近至眉毛眼前;大到改朝換代歷史變遷,小到農(nóng)事婚喪喜慶,隨口而出,皆成文章?,幾迕窀枋菑氖裁磿r候開始產(chǎn)生的,這已無從考究,但它跟漢文化的傳入有很大的聯(lián)系。在瑤族故事山歌《三妹》中有這樣的敘述:“孔子造書顏回教,三妹有名天下傳”。而從瑤歌的內(nèi)容來看,孔子的儒家思想仍有跡可尋?,幐枰话銥槠哐泽w,不講究押韻,但很重視對比和排比。瑤族民歌具有比較鮮明的地域特點,這種特點體現(xiàn)在山歌的曲調(diào)上?,幾迕窀璧那{(diào)平和婉轉(zhuǎn),沒有那種高亢的華麗,但娓娓唱來,有如清泉小溪,柔和而悠遠。但地域不同,曲調(diào)的差異也很大。生活在文山8縣的瑤族、與曲靖師宗、紅河金平等地的瑤族,曲調(diào)基本一致,但仍有區(qū)別,卜游而紅河的河口、廣西的田林、凌云等,差異很大,唱調(diào)完全不同,這可能與瑤族長期頻繁的遷徙有一定的聯(lián)系。 根據(jù)瑤族民間通用的分類法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秋連”民歌,一個漢字在瑤語中有三種讀音,一種是話語音,一種是民歌語音,另一種是誦經(jīng)語音。“秋連”民歌是用山歌語音來唱,屬于較常用的種類,初學者也必須先學會“秋連”唱法;第二類是“白話”民歌,即用話語音來唱。如果把瑤族民歌分為上、中、下三個境界的話,能唱“白話”民歌的歌手,即達到中級境界。因為攜雀“白話”民歌連孩子都可以聽懂,這種唱法非常幽默,但意境卻非常深刻,不是人人都可以理解的,也不是每個歌手都能唱的。從內(nèi)容以及作用上來分,又可分為禮儀、教育、敘事、祭祀、情愛、猜謎、節(jié)令、人文等等,內(nèi)容十分廣泛。瑤族民歌如果僅從漢字字面上來理解,是行不通的,意思更是風馬牛不相及。近年來,由于瑤族傳統(tǒng)文化與外界的交流不斷增多,一些精通漢語言文學的歌手,不斷嘗試著使瑤族民歌與漢字所表達的意思相統(tǒng)一,并取得一定的成果,這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是時代文明進步的體現(xiàn),也是順應(yīng)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呂思勉的中國通史怎么樣?
客觀性很強,很不錯~~~
呂思勉的白話本國史好看還是呂著中國通史好看?
兩本書都還不錯,本國史是通史,全面,呂著通史是典制史,精辟,我更傾向于前者,可以和錢穆的“國史大綱”相媲美。
呂氏家族的起源
來源1:出自姜姓。以國為氏,其始祖為齊太公呂尚。相傳上古部族首領(lǐng)神農(nóng)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為姓,稱姜姓。帝舜時,姜姓后裔伯夷為掌管禮儀的最新秩宗,幫助舜治理部落聯(lián)盟,很有政績。禹代行天子時,伯夷盡心輔弼,成為禹之心腹。伯夷和親族就被舜分封到現(xiàn)河南省南陽附近,組成了一個彊域不過七十里地的候爵國,伯夷是呂國第一代呂候。在夏商周時,呂國都是諸侯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古呂國和齊國并存了三百余年,到呂尚的第12世孫齊桓公時,楚文王發(fā)兵北上(公元前679年),借道南陽鄧國,攻打南陽古申國。申國被楚國滅掉之后,位居申國以西的呂國人,懼怕楚國發(fā)兵來攻,一大部人東遷新蔡,建立了新的呂國,史稱東呂國。公元前553年東呂國被蔡景公滅國。公元前391年齊國被田氏所篡失國,齊宣公積一部分子孫流亡他國,就以祖上的封國名作氏。 來源2:出自姬姓魏氏。春秋時晉國公子重耳外逃,追隨人員中有個叫魏犨的人,又稱魏武子。重耳回晉國當上國君后,便封魏犨為大夫、魏犨的兒子魏锜在呂、廚兩地有封地,大家就叫他為呂锜。呂锜的子孫就以封地為氏,稱呂氏。 來源3:出自少數(shù)民族改姓。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實行漢化,原鮮卑族之代北復(fù)姓叱呂氏、叱丘氏改為漢字單姓呂氏。五代后周時又改代北三字姓俟呂陵氏為漢字單姓呂氏。
呂思勉寫的中國通史怎么樣
不錯,無論是入門還是深度研究均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呂思勉,字誠之。是中國史學界唯一的通讀二十四史三遍之人,以一己之力撰寫了兩部通史,三部斷代史。
呂皇后秘史這本書是誰說的?
《呂皇后秘史》是作家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衛(wèi)道存。
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的起源
就是長江兩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