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8誦讀史記孟嘗君列傳

2019-09-08 21:13:17如穎隨形_ly16:10 46
聲音簡介

《史記.孟嘗君列傳》

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孟嘗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嬰。田嬰者,齊威王少子而齊宣王庶弟也。田嬰自威王時任職用事,與成侯鄒忌及田忌將而救韓伐魏。成侯與田忌爭寵,成侯賣田忌。(注1)田忌懼,襲齊之邊邑,不勝,亡走。會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賣田忌,乃復(fù)召田忌以為將。宣王二年,田忌與孫臏、田嬰俱伐魏,敗之馬陵,虜魏太子申而殺魏將龐涓。宣王七年,田嬰使于韓、魏,韓、魏服于齊。嬰與韓昭侯、魏惠王會齊宣王東阿南,盟而去。明年,復(fù)與梁惠王會甄(甄,地名)。是歲,梁惠王卒。宣王九年,田嬰相齊。齊宣王與魏襄王會徐州而相王也。(注2)楚威王聞之,怒田嬰。明年,楚伐敗齊師于徐州,而使人逐田嬰。田嬰使張丑說楚威王,威王乃止。田嬰相齊十一年,宣王卒,湣王即位。即位三年,而封田嬰于薛。 【注釋】 (注1)賣,欺騙。此指在齊君前誣陷田忌。(注2)謂彼此互相稱王。 初,田嬰有子四十余人。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勿舉也。(注1)」其母竊舉生之。(注2)及長,其母因兄弟而見其子文于田嬰(通過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見給田嬰)。田嬰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頓首,因曰:「君所以不舉五月子者,何故?」(注3)嬰曰:「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梗ㄗ?)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將受命于戶邪?」(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授予呢?還是由門戶授予呢? )嬰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憂焉。必受命于戶,則可高其戶耳,誰能至者!」嬰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閑(趁空)問其父嬰曰:「子之子為何?」曰:「為孫?!埂笇O之孫為何?」曰:「為玄孫?!埂感O之孫為何?」曰:「不能知也?!梗ㄗ?)文曰:「君用事相齊,至今三王矣,齊不加廣而君私家富累萬金,門下不見一賢者。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將軍的門庭必出將軍,宰相的門庭必有宰相)。今君后宮蹈綺縠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厭糟糠。(注6)今君又尚厚積余藏,欲以遺所不知何人,(注7)而忘公家之事日損,文竊怪之?!?現(xiàn)在您的姬妾可以踐踏綾羅綢緞,而賢士卻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飯食肉羹,而賢士卻連糠菜也吃不飽?,F(xiàn)在您還一個勁地加多積貯,想留給那些連稱呼都叫不上來的人,卻忘記國家在諸侯中一天天失勢。我私下是很奇怪的)于是嬰乃禮文,(注8)使主家待賓客(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賓客日進,名聲聞于諸侯。諸侯皆使人請薛公田嬰以文為太子,嬰許之。嬰卒,謚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為孟嘗君。 【注釋】 (注1)勿舉,謂勿養(yǎng)育之。舉乃古代為初生嬰兒舉行之洗沐儀式。后常用為養(yǎng)育之義。 (注2)舉謂生而乳之。生謂長養(yǎng)之也。 (注3)不舉五月子,謂不生養(yǎng)五月誕生之子。索隱按:風(fēng)俗通云「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注4)戶,門戶。謂孩童成長與戶齊高,則克父母。 (注5)索隱按:爾雅云「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昆孫,昆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云孫」。又有耳孫,亦是玄孫之子,不同也。 (注6)厭,通饜。飽足也。言雖食糟糠,亦食不飽。 (注7)索隱:遺音唯季反。猶言不知欲遺與何人也。 (注8)禮遇,特別看待。 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注1)皆歸孟嘗君。孟嘗君舍業(yè)厚遇之,(注2)以故傾天下之士。(注3)食客數(shù)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注4)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fēng)后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問親戚居處。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獻遺其親戚。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注5)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孟嘗君起,自持其飯比之??蛻L,自剄。士以此多歸孟嘗君。孟嘗君客無所擇,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為孟嘗君親己。 【注釋】 (注1)亡人,亡命之人。即逃犯。 (注2)舍業(yè)厚遇之,舍棄其家產(chǎn)而厚事賓客也。 (注3)傾天下之士,使天下士傾心歸之。傾,倒,趨附。 (注4)一與文等,生活條件與孟嘗君相同。 (注5)蔽火光,背火光。謂躲在黑影下用餐。 秦昭王聞其賢,乃先使涇陽君為質(zhì)于齊,以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將入秦,賓客莫欲其行,諫,不聽。蘇代謂曰:「今旦代從外來,見木禺人與土禺人相與語。(注1)木禺人曰:『天雨,子將敗矣。(注2)』土禺人曰:『我生于土,敗則歸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注3)今秦,虎狼之國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還,君得無為土禺人所笑乎?」孟嘗君乃止。 【注釋】 (注1)索隱音偶,又音寓。謂以土木為之偶,類于人也。蘇代以土偶比涇陽君,木偶比孟嘗君也。(注2)敗,壞爛,散解。(注3)止息,停留之地。 齊湣王二十五年,復(fù)卒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注1)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注2)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孟嘗君患之,遍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鼓艘篂楣罚匀肭貙m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古時官府所發(fā)的出境及乘坐傳車投宿驛站的憑證),變名姓以出關(guān)。(注3)夜半至函谷關(guān)。秦昭王后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注4)孟嘗君至關(guān),關(guān)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fā)傳出。出如食頃(出關(guān)后約摸一頓飯的工夫),秦追果至關(guān),已后孟嘗君出,乃還。始孟嘗君列此二人于賓客,賓客盡羞之(當(dāng)初,孟嘗君把這兩個人安排在賓客中的時候,賓客無不感到羞恥,覺得臉上無光),及孟嘗君有秦難,卒此二人拔之。(注5)自是之后,客皆服。 【注釋】 (注1)抵,謂觸冒而求之也。求解,請求解救。 (注2)集解:韋昭曰;「以狐之白毛為裘。謂集狐腋之毛,言美而難得者。」 (注3)索隱:更者,改也。改前封傳而易姓名,不言是孟嘗之名。封,邊界。傳,通行證。封傳,猶今之護照。 (注4)馳傳逐之,乘傳車飛速追趕。傳,驛車。(注5)拔:言救出也。 孟嘗君過趙,趙平原君客之。趙人聞孟嘗君賢,出觀之,皆笑曰:「始以薛公為魁然也,(注1)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注2)」孟嘗君聞之,怒??团c俱者下,(注3)斫擊殺數(shù)百人,遂滅一縣以去。齊湣王不自得,(注4)以其遣孟嘗君。孟嘗君至,則以為齊相,任政。(注2) 【注釋】 (注1)魁然,高大貌。 (注2)眇小,矮小。 (注3)客與俱者,即「與俱之客」,謂與其同行之賓客、侍從。 (注4)不自得,心中慚愧不安。因湣王遣孟嘗君入秦,而幾為秦所害。 (注2)任政,任命為齊相。 ………… 初,馮驩(注1)聞孟嘗君好客,躡蹻而見之。(注2)孟嘗君曰;「先生遠辱(承蒙先生遠道光臨),何以教文也?」馮驩曰:「聞君好士,以貧身歸于君?!姑蠂L君置傳舍十日,(注3 )孟嘗君問傳舍長曰:「客何所為?」答曰:「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劍耳,又蒯緱。(注4)彈其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姑蠂L君遷之幸舍,食有魚矣。五日,又問傳舍長。答曰:「客復(fù)彈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輿』?!姑蠂L君遷之代舍,出入乘輿車矣。五日,孟嘗君復(fù)問傳舍長。舍長答曰:「先生又嘗彈劍而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姑蠂L君不悅。 【注釋】 (注1)集解:音歡。復(fù)作「暖」,音許袁反。索隱:音歡。或作「諼」,音況遠反。 (注2)躡蹻,足踏草鞋。言其貧窮落魄貌。索隱:蹻音恭。字亦作「繑」,又作「屩」,亦作「兩」。 (注3)傳舍,下等招待所。索隱:傳音逐緣反。按:傳舍、幸舍及代舍,當(dāng)是下、中、上三等客館之名。 (注4)用草繩纏繞劍柄。集解:「蒯音苦怪反。茅之類,可為繩。言其劍把無物可裝,以小繩纏之也。緱音侯,亦作「候」,謂把劍之處?!顾麟[:「蒯,草名,音蒯聵之蒯。緱音侯,字亦作候,謂把劍之物。言其劍無物可裝,但以蒯繩纏之,故云蒯緱。」緱,ㄍㄡ。 居期年,馮驩無所言。孟嘗君時相齊,封萬戶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注1)使人出錢于薛。(注2)歲余不入,貸錢者多不能與其息,(注3)客奉將不給。孟嘗君憂之,問左右:「何人可使收債于薛者?」傳舍長曰:「代舍客馮公形容狀貌甚辯,長者,無他伎能,(注4)宜可令收債?!姑蠂L君乃進馮驩而請之曰:「賓客不知文不肖,幸臨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賓客,故出息錢于薛(在薛邑放了些債)。薛歲不入,(注5)民頗不與其息。今客食恐不給,愿先生責(zé)之(索取欠債)。(注6)」馮驩曰;「諾。」辭行,至薛,召取孟嘗君錢者皆會,得息錢十萬。乃多釀酒,買肥牛,召諸取錢者,能與息者皆來,不能與息者亦來,皆持取錢之券書合之。(注7)齊為會(讓大家一起參加宴會),日殺牛置酒。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能與息者,與為期;貧不能與息者,取其券而燒之。曰:「孟嘗君所以貸錢者,為民之無者以為本業(yè)也(給沒有資金的人提供資金來從事行業(yè)生產(chǎn)) ;所以求息者,為無以奉客也。今富給者以要期,貧窮者燔券書以捐之(如今富裕有錢還債的約定日期還債,貧窮無力還債的燒掉契據(jù)把債務(wù)全部廢除)。諸君強飲食。(注8)有君如此,豈可負哉!」坐者皆起,再拜。 【注釋】 (注1)封邑收入不足以奉養(yǎng)賓客。(注2)出錢,言放債也。 (注3)借款者無法償付其利息。索隱:與猶還也。息猶利也。 (注4)辯,別。此為偉麗出眾貌。長者,忠厚之人。伎,通技。 (注5)歲不入,年荒收成不多。歲,收成。(注6)責(zé),催討,討債。 (注7)取錢之券書,借款時所立之契約。(注8)強飲食,多多喝酒用菜。 孟嘗君聞馮驩燒券書,怒而使使召歡。歡至,孟嘗君曰:「文食客三千人,故貸錢 于薛。文奉邑少,(注1)而民尚多不以時與其息,客食恐不足,故請先生收責(zé)之。聞先生得錢,即以多具牛酒而燒券書,何?」馮驩曰:「然。不多具牛酒即不能畢會(如果不大辦酒肉宴席就不能把債民全都集合起來),無以知其有余不足。有余者,為要期。不足者,雖守而責(zé)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上面會認為您貪財好利不愛惜平民百姓,在下面您則會有背離冒犯國君的惡名,這可不是用來鼓勵平民百姓、彰揚您名聲的做法。抵負,抵賴拖欠)焚無用虛債之券,(注2)捐不可得之虛計,(注3)令薛民親君而彰君之善聲也,君有何疑焉!」孟嘗君乃拊手而謝之。(注4) 【注釋】 (注1)索隱:言文之奉邑少,故令出息于薛。(注2)虛債之券,呆帳之券。 (注3)虛計,虛數(shù)。謂空虛數(shù)字。(注4)拊手,鼓掌,拍手。醒悟贊賞之狀。 齊王惑于秦、楚之毀,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quán),遂廢孟嘗君。諸客見孟嘗君廢,皆去。馮驩曰:「借臣車一乘,可以入秦者,必令君重于國而奉邑益廣,可乎?」孟嘗君乃約車幣而遣之。(于是孟嘗君便準(zhǔn)備了馬車和禮物送馮歡上了路)馮驩乃西說秦王曰:「天下之游士馮軾結(jié)靷西入秦者,(注1)無不欲強秦而弱齊;馮軾結(jié)靷東入齊者,無不欲強齊而弱秦。此雄雌之國也,勢不兩立為雄,雄者得天下矣。」秦王跽(長跪)而問之曰:「何以使秦?zé)o為雌而可?」馮驩曰:「王亦知齊之廢孟嘗君乎?」秦王曰:「聞之?!柜T驩曰:「使齊重于天下者,孟嘗君也。今齊王以毀廢之,其心怨,必背齊;背齊入秦,則齊國之情,人事之誠,(注2)盡委之秦,齊地可得也,豈直為雄也!君急使使載幣陰迎孟嘗君,不可失時也。如有齊覺悟,復(fù)用孟嘗君,則雌雄之所在未可知也。」秦王大悅,乃遣車十乘黃金百鎰(量詞。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以二十兩或二十四兩為「一鎰」)以迎孟嘗君。馮驩辭以先行,至齊,說齊王曰:「天下之游士馮軾結(jié)靷東入齊者,無不欲強齊而弱秦者;馮軾結(jié)靷西入秦者,無不欲強秦而弱齊者。夫秦齊雄雌之國,秦強則齊弱矣,此勢不兩雄。今臣竊聞秦遣使車十乘載黃金百鎰以迎孟嘗君。孟嘗君不西則已,西入相秦則天下歸之,秦為雄而齊為雌,雌則臨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復(fù)孟嘗君,而益與之邑以謝之?孟嘗君必喜而受之。秦雖強國,豈可以請人相而迎之哉!(秦國雖是強國,豈能夠任意到別的國家迎接人家的宰相呢)折秦之謀,而絕其霸強之略?!?挫敗秦國的陰謀,斷絕它稱強稱霸的計畫)齊王曰:「善?!鼓耸谷酥辆澈蚯厥?。秦使車適入齊境,使還馳告之,王召孟嘗君而復(fù)其相位,而與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戶。秦之使者聞孟嘗君復(fù)相齊,還車而去矣。 【注釋】 (注1)馮軾,即憑軾。一種乘車姿勢。軾,車前橫木。結(jié)靷,即結(jié)乘。猶今所謂「拴車」也。靷,車套,牲畜拉車之引繩。系在車軸,拉車前進的皮帶,ㄧㄣˇ。 (注2)人事之誠,人事之實際情況。 自齊王毀廢孟嘗君,諸客皆去。后召而復(fù)之,馮驩迎之。未到,孟嘗君太息嘆曰:「文常好客,遇客無所敢失(不敢有任何失禮之處),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鸵娢囊蝗諒U,皆背文而去,莫顧文者。今賴先生得復(fù)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復(fù)見文乎?如復(fù)見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柜T驩結(jié)轡下拜(馮歡收住韁繩,下車而行拜禮)。孟嘗君下車接之,曰:「先生為客謝(道歉)乎?」馮驩曰:「非為客謝也,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嘗君曰:「愚不知所謂也?!乖唬骸干弑赜兴溃镏刂烈?;富貴多士,貧賤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獨不見夫朝趣市者乎?(注1)明旦,側(cè)肩爭門而入;日暮之后,過市者掉臂而不顧。(注2)非好朝而惡暮,所期物忘其中。(注3)今君失位,賓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絕賓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姑蠂L君再拜曰:「敬從命矣。聞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導(dǎo)嗎)?!? 【注釋】 (注1)趣,通趨。疾赴也。索隱:趣音娶。趣,向也。 (注2)掉臂而不顧,搖動肩臂而不顧看。表示無意購買。 (注3)謂市中無所期望之物。索隱按:期物謂入市心中所期之物利,故平明側(cè)肩爭門而入,今日暮,所期忘其中。忘者,無也。其中,市朝之中。言日暮物盡,故掉臂不顧也。忘,通「亡」。無。 太史公曰:吾嘗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問其故,曰:「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注2)奸人入薛中蓋六萬余家矣。(注3)」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世間傳說孟嘗君以樂于養(yǎng)客而沾沾自喜,的確名不虛傳)。 【注釋】 (注1)暴桀,性情暴戾,不馴服。 (注2)任俠,仗俠自任,好打抱不平。 (注3)奸人,好觸犯法紀(jì)者。奸,干犯也。 【延伸思考】 1、 有人說:孟嘗君為「肚里可撐船」的宰相,請從課文找出原因。 2、 請從課文中的內(nèi)容,具體分析馮諼是怎么樣的人? 3、 請從課文的敘述,歸納孟嘗君的才智。 4、 請分析以下兩段文字,在書寫上的異同處 (甲)驅(qū)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dāng)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zé)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戰(zhàn)國策?齊策四》 (參照課文))(乙)(馮讙)辭行至薛,召取孟嘗君錢,皆會,得息錢十萬。乃多釀酒、買肥牛,召諸取錢者:能與息者皆來,不能與息者亦來;皆持取錢之卷書,合之齊。 為會日,殺牛置酒;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能與息者,與為期貧不能與息者,取其券而燒之,曰:「孟嘗君所以貸錢者,為民之無者以為本業(yè)也。所以求息者,為無以奉客也。令富給者以要期,貧窮者燔券書,以捐之諸君強飲食。有君如此,豈可負哉?」坐者皆起再拜。(《史記?孟嘗君列傳》) 【馮諼大戰(zhàn)諸葛亮】陳茻 上周帶學(xué)生重讀《戰(zhàn)國策》「馮諼客孟嘗君」。最近和學(xué)生談這篇,我總愛把他和〈出師表〉合起來講,談?wù)勅瞬胚@件事。 王安石曾寫過一篇〈讀孟嘗君傳〉,談孟嘗君這個人。王安石認為,孟嘗君雖然號稱能「得士」,但實際上卻得不到真正的人才。否則,孟嘗君就不會受制于秦國,只能依靠手下雞鳴狗盜之輩來逃脫,而應(yīng)該要反過來抵抗強秦,成一代事業(yè)。 而孟嘗君之所以得不到人才,就是因為他讓雞鳴狗盜之輩出于門下,阻卻了真正的人才來投靠。 課本一般都說這篇是翻案文章。剛講完馮諼客孟嘗君,轉(zhuǎn)頭又看到王安石批評孟嘗君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這個乍看之下的矛盾,我覺得十分有趣。 不過,這幾年重講這篇,我卻老覺得孟嘗君確實是個不會辨識人才的人。王安石這篇雖說是翻案,但《戰(zhàn)國策》中早已留下許多線索。 孟嘗君的禮賢下士其實是很有問題的。 試看「馮諼客孟嘗君」一段,起初,馮諼窮愁潦倒去投靠孟嘗君時,孟嘗君問他:「客何好?」,馮諼回答:「客無好?!?,孟嘗君又問:「客何能?」 ,馮諼卻說:「客無能?!? 孟嘗君笑笑沒說什么,也就接受了馮諼的投靠。從前課本說這是孟嘗君禮賢下士的氣度,但實際上,孟嘗君對待每一個來投靠的人,態(tài)度應(yīng)該都是一樣的。 事實是,一個能慧眼識英雄的人,并不會這樣對待每一個人才。孟嘗君與馮諼的關(guān)系,更像是馮諼個人的表演秀,而不是一個相知相惜的恩遇故事。 我告訴學(xué)生,這里就算看不出孟嘗君的不識人才,我們還有許多可比較的對象。比如諸葛亮與劉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來看看劉備當(dāng)初訪諸葛亮之時,劉備是怎么請他出來的。 這段在《三國志》中有記載,〈出師表〉也說「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并不是《三國演義》渲染或杜撰的故事。 劉備初見諸葛亮,一開始說的卻是自己的心事,自己的抱負與理想: 「漢室傾頹,姧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那像是在說,欸,天下已經(jīng)這樣了,可是我不自量力,還想救他一救。我還有夢想,還有心中想去的未來,可是我實在無能為力了。告訴我,怎么辦? 那年劉備年近半百,諸葛亮還沒過而立之年。 反觀孟嘗君,史稱孟嘗君能「得士」,但孟嘗君真正關(guān)心的是什么,他的抱負又何在,卻很少人提及這件事。所以,孟嘗君可以施恩給很多窮愁潦倒的人才,但真正胸有大志的人,卻未必會往這邊靠攏。 馮諼絕非常人,從「客無好」、「客無能」這樣的對答就已可以窺知一二。一個敏感的領(lǐng)袖,就算不能秀出他的全部才華,也該知道此人不可等閑視之。但孟嘗君沒有,他只是笑著接受,說「諾」,和他對待其他人一樣。 「客何好」與「客何能」的敘述順序也有端倪,孟嘗君先問客人喜歡什么,才問客人會什么,這顯示出孟嘗君非常有意在經(jīng)營自己「禮賢下士」的形象。 但這個形象經(jīng)營起來難免有些財大氣粗。不問才能、先談酬庸,一句「客何好」,意味著你喜歡什么我都可以給你,因為我是愛好人才的孟嘗君。 這乍看之下十分尊重人才,但實際上卻只是灑點錢買面子而已。膚淺的人也許會被此感動,但真正的人才往往自視不凡,這一套一視同仁的罐頭作法,只要有錢就辦得到,不能打動人才的心。 馮諼應(yīng)當(dāng)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后面連續(xù)三次高唱「長鋏歸來乎」,還到處炫耀「孟嘗君客我」,目的就是希望讓自己在眾人之中有所不同。 可惜的是,孟嘗君一一答應(yīng),但仍然沒有注意到馮諼可能有過人之能。 馮諼這么做,為的是不讓自己只是一個被「食以草具」的門下客。既然往后要大干一場,今日就不能只是孟嘗君手下的無名小卒,這對孟嘗君養(yǎng)士的名聲有害無利。 可惜的是,孟嘗君自始至終都蒙在鼓里,后面馮諼說要去收債了,他還高興的說「客果有能也,吾負之」。 殊不知馮諼的才華根本不是收債會計,到頭來,孟嘗君依然是不知客何能,依然差點負了馮諼。 當(dāng)然,馮諼畢竟是個聰明人,最后替孟嘗君完成狡兔三窟之計,已打完他能力范圍里最漂亮的一場仗。 馮諼也不是真正要顛覆天下的人,他不想玩一場沒有把握的游戲。 回頭看看諸葛亮,最后鞠躬盡瘁,北伐大業(yè)依然無望,就成敗而論,難道諸葛亮真不如馮諼嗎? 馮諼玩的是一場游刃有余的小游戲,諸葛亮卻賭上自己的生命要干一票大的。 人才往往都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很多時候成與敗不是能力問題,而是選擇問題。 如馮諼這樣的人,他知道孟嘗君為了愛惜自己養(yǎng)士之名,不會在意自己先前的無禮。但后續(xù)所作所為,畢竟是馮諼個人的表現(xiàn),孟嘗君在此是十分無能的。馮諼選擇自己能力范圍之是,打了漂亮的仗,他在歷史上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才。 而諸葛亮并非不知道北伐的艱難,但種種情感信仰和算計交雜之下,他仍然選擇這么做。打一場能力范圍之外的仗,勝負還在未定之天,而他在歷史上不只是一個人才,而是大名垂宇宙、「千載誰勘伯仲間」的堂堂蜀相。 歷史有趣的地方在于,我們永遠論不清是非對錯,不知道功過成敗,誰的選擇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有人說諸葛亮的「隆中對」有問題,我也贊同他確實不一定是那么完美的軍事家。但有時候歷史留給我們的,卻也不只是這些而已。 偶爾偶爾,撇開了五丈原的秋風(fēng),撇開了天下三分的大計,我更在意那個隆中少年,三十未滿,收拾了行囊,揮別田園,從此羽扇綸巾奔走天下。 他在意的,到底是什么?是哪一句話、哪一個眼神?一個大自己二十來歲的中年人,在自己面前訴說未完成的理想,那是什么感覺? 會做夢的人有時候都是不自量力的。任他通天徹地、叱咤風(fēng)云,最后都可能栽在自己設(shè)下的游戲規(guī)則里。 是否,這一場游戲未必要贏,只要我們玩得夠大。棋局將殘,可能滿盤皆輸,但至少這一生狠狠殺過這一場。 有時候我更愿意去喜歡這樣的故事。

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

掉臂不顧 【釋義】掉:甩。形容毫無眷顧之意。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 齊閔王聽信讒言,罷免了孟嘗君,孟嘗君的3000名食客都紛紛離去。 后來,齊閔王又良心發(fā)現(xiàn),認識到自己錯了,便又重新恢復(fù)了他官爵。一個叫馮罐的食客去迎接孟嘗君。

史記孟嘗君列傳讀后感

你好! “雞鳴狗盜之徒”亦能“得士”讀《讀〈孟嘗君傳〉》有感 在電影《天下無賊》中,有這樣一句臺詞:“21世紀(jì)什么最貴?人才!”不僅僅在21世紀(jì),在離我們非常遙遠的戰(zhàn)國時代,人才也是相當(dāng)重要的,只不過當(dāng)時不叫人才,叫做“士”。 在中國古代,“士”的含義甚廣,既可指士兵、武士,也可指士大夫、貴族,還可以指青壯年男子,但最常見的含義應(yīng)該是指具有某種品質(zhì)、技能或才干的人和知識分子,《孟嘗君傳》中的“士”應(yīng)該只能是后面的兩種人。既然只要是具有某種品質(zhì)、技能和才干的人就可以稱為“士”,而不一定必須是知識分子,那就不應(yīng)該把《孟嘗君傳》中的“雞鳴狗盜之徒”排除在“士”之外,因為畢竟他們也有一技之長啊,而且除了“雞鳴狗盜”以外,他們應(yīng)該還有其它的技能和才干,他們才能夠享受孟嘗君給他們作為食客的待遇,否則,孟嘗君就是一個白癡,每年費許多財力去養(yǎng)活那些一無所長的廢人。有什么用呢? 其實,在孟嘗君門下,有很多符合王安石標(biāo)準(zhǔn)的“士”,就是馮諼。一次,孟嘗君派馮諼到薛地收回利息,但馮諼發(fā)現(xiàn)很多人還沒有能力償還利息,于是他假傳孟嘗君的命令,收回債券,并當(dāng)場燒毀,令在場的人無不為之感動。 又過了一年,有人在齊愍王面前詆毀孟嘗君,愍王便以“寡人不敢把先王的臣當(dāng)作自己的臣”為借口罷掉了孟嘗君的相位。孟嘗君罷相后返回自己的封地,距離薛邑尚有百里,百姓們早已扶老攜幼,在路旁迎接孟嘗君。孟嘗君此時方知馮諼焚券買義收德的用意,感慨地對馮諼說:“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 有這個故事可見,孟嘗君手下不乏各種精英,也難怪,孟嘗君就是一個喜歡結(jié)交門士的人,手下的門士近3000余人,難道說這3000多人都是“雞鳴狗盜之徒”嗎?我們不能因為一兩個人的長處與傳統(tǒng)觀念不符,就認為孟嘗君手下養(yǎng)著3000多的“雞鳴狗盜之徒”。這是對孟嘗君的褻瀆,更是對歷史的褻瀆! 在孟嘗君被囚禁的時候,誰能帶著他逃脫?只有那些“雞鳴狗盜之徒”。孟嘗君不僅是“雞鳴狗盜之雄”,更能得“士”,甚至能得到“南面而制秦”的“士”。王安石的這篇文章,從文學(xué)角度來說是非常精彩的,“轉(zhuǎn)折有力,首尾無百余字,嚴(yán)勁緊束,而宛轉(zhuǎn)凡四五處,此筆力之絕。”但是,若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篇文章不夠好,他可能夾雜了王安石的某些個人情感。他之所以這么寫,是想指出當(dāng)時對人才的高要求,從而表明自己的抱負。

史記孟嘗君列傳 讀后感

王安石有這篇文章的讀后感。 讀〈孟嘗君傳〉 原文————————————————————————————————————————————————————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難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譯文———————————————————————————————————————————————————— 世人都稱道孟嘗君能夠招攬士人,士因為這個緣故歸附他,而孟嘗君終于依靠他們的力量,從像虎豹一樣兇狠的秦國逃脫出來。唉!孟嘗君只不過是一群雞鳴狗盜的首領(lǐng)罷了,哪里能夠說得上得到了賢士?不是這樣的話,孟嘗君擁有齊國強大的國力,只要得到一個“士”,(齊國)應(yīng)當(dāng)可以依靠國力成為天下霸主而制服秦國,還用得著雞鳴狗盜之徒的力量嗎?雞鳴狗盜之徒出現(xiàn)在他的門庭上,這就是賢士不歸附他的原因。

孟嘗君列傳的簡介

作品名稱:孟嘗君列傳 作者告伏如:司馬遷 出自:《史記》卷七十五 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抓住人物生活經(jīng)歷中的典型事件來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其發(fā)展,是本傳在寫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如寫孟嘗君做太子前,以“忘公家之事”、“不見一賢者”來詰難其父,說明這個庶子權(quán)略過人,頗為自負;寫他做廳橡了太子之后在逃離秦國的路上砍殺非議其相貌的趙國百姓,則表明極端的虛榮心使他變得兇狠殘忍。作者寫他任齊相后企圖挾韓、魏對秦進行報復(fù)以及免相后又慫恿秦國伐齊,最后入魏任相聯(lián)合諸侯攻襪啟破齊國。從中不難看出,孟嘗君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yán)和權(quán)勢,可以不擇手段,直至對齊國反眼不識。作為歷史人物的孟嘗君,其為人是不足取的;但作為文學(xué)形象的孟嘗君,卻不失為性格復(fù)雜的活生生的“這一個”。精心安排次要人物作陪襯來刻畫主要人物,是本傳在寫法上的另一特點?!昂每拖彩俊笔敲蠂L君性格的一大特征,他所求之士,所喜之客,必然反映他的任人標(biāo)準(zhǔn)。作者不僅寫了救他一命的雞鳴狗盜之徒以及替他大打出手的兇頑惡棍,還寫了一位被他“怒退”卻頗有頭腦的魏子,而集中筆墨刻畫的則是馮騅。此人頭腦清醒,有才干,也能效忠其主,但他竭力為趨炎附勢的食客們抗辯,大講“趣市”利己的市儈哲學(xué),而孟嘗君則“敬從命矣”,原來他們的人生哲學(xué)毫無二致,孟嘗君的所作所為就是證明。這些食客們的言行或遭遇,無不折射出孟嘗君的思想性格。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宋王安石說“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讀〈孟嘗君傳〉》),是不無道理的。

孟嘗君列傳主要內(nèi)容?

《孟嘗君列傳》是西漢史學(xué)家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于《史記》中。戰(zhàn)國末期,各諸侯國貴族為了維護岌岌可危的統(tǒng)治地位,竭力網(wǎng)羅人才,以擴大自己的勢力,而社會上的“士”(包括學(xué)士、策士、方士或術(shù)士以及食客)也企圖依靠權(quán)貴獲得錦衣玉食,因此養(yǎng)“士”之風(fēng)盛行。當(dāng)時,以養(yǎng)“士”著稱的有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和楚國的春申君,后人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本篇即是孟嘗君的專傳。

出自孟嘗君列傳的所有成語

人情冷暖 世態(tài)炎涼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孟嘗君列傳的簡介?

作品名稱:孟嘗君列傳作者:司馬遷出自:《史記》卷七十五 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抓住人物生活經(jīng)歷中的典型事件來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其發(fā)展,是本傳在寫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如寫孟嘗君做太子前,以“忘公家之事”、“不見一賢者”來詰難其父,說明這個庶子權(quán)略過人,頗為自負;寫他做了太子之后在逃離秦國的路上砍殺非議其相貌的趙國百姓,則表明極端的虛榮心使他變得兇狠殘忍。作者寫他任齊相后企圖挾韓、魏對秦進行報復(fù)以及免相后又慫恿秦國伐齊,最后入魏任相聯(lián)合諸侯攻破齊國。從中不難看出,孟嘗君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yán)和權(quán)勢,可以不擇手段,直至對齊國反眼不識。作為歷史人物的孟嘗君,其為人是不足取的;但作為文學(xué)形象的孟嘗君,卻不失為性格復(fù)雜的活生生的“這一個”。精心安排次要人物作陪襯來刻畫主要人物,是本傳在寫法上的另一特點?!昂每拖彩俊笔敲蠂L君性格的一大特征,他所求之士,所喜之客,必然反映他的任人標(biāo)準(zhǔn)。作者不僅寫了救他一命的雞鳴狗盜之徒以及替他大打出手的兇頑惡棍,還寫了一位被他“怒退”卻頗有頭腦的魏子,而集中筆墨刻畫的則是馮騅。此人頭腦清醒,有才干,也能效忠其主,但他竭力為趨炎附勢的食客們抗辯,大講“趣市”利己的市儈哲學(xué),而孟嘗君則“敬從命矣”,原來他們的人生哲學(xué)毫無二致,孟嘗君的所作所為就是證明。這些食客們的言行或遭遇,無不折射出孟嘗君的思想性格。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宋王安石說“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讀〈孟嘗君傳〉》),是不無道理的。

歷史上孟嘗君怎么死的

老年生病而死。

孟嘗君列傳重要事件?

《史記》“孟嘗君列傳”中講了“相門有相”,“雞鳴狗盜”“狡兔三窟”三個故事。孟嘗君是個很會察言觀色的人,深諳官場文化,又籠絡(luò)了三千門客為他效命,有了自己的智囊團,也正是這些人在孟嘗君遇到危機時,利用自己的所長,化解危機,為自己的從政鋪平道路。戰(zhàn)國四君子,莫不如此。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