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屢屢提起他在快餐廳的一次經(jīng)歷。
那天,他旁邊坐著一位老伯。老伯吃完飯,準(zhǔn)備拿著賬單去付錢,可突然發(fā)現(xiàn)找不著錢,全身摸了遍,口袋一個個掏出來也沒找著,不由得焦慮不安。
餐廳老板見狀走過來:“大伯,怎么了?”
老伯不知所措地說:“我兜里的50元……丟了?!?/p>
老板聽完,故作驚訝,“咦”的一聲說:“剛才有一位客人撿到50元存放在我這邊,是您掉的吧,這還給你?!?/p>
然后老板施施然地從錢包里抽出一張50元給了老伯。
可事實(shí)上,那張50元完全是老板自己荷包里的錢。
朋友一直感慨這事,一直夸老板做得好。
我卻不以為意地說:“不就50元的事情,如果我是老板,我還直接免了他這一頓飯錢了?!?/p>
朋友搖著頭說:重要的不是那50元,那一頓飯錢,而是這位老板懂得給人家留下體面,懂得照顧人家的感受。
等到年紀(jì)漸長,閱歷增加,對這句話有更深的感觸。
所謂的給人留體面,不讓人難堪:對于個人來說,可以稱得上頂級修養(yǎng);對于人際交往,也是最重要的準(zhǔn)則之一。
1
說話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分寸。
常聽老輩一句話,“說話別拿過來就說,先掂量掂量著。”
所謂說話講究,從禮儀和美學(xué)角度講,便是說話要有藝術(shù),而這種說話藝術(shù)最直接的特征,就是講究分寸。
“非禮勿言”,說話的分寸意味著說話要注意禮節(jié)與禮貌。朋友之間的交流或玩笑,也要把握話題的分寸。
“別看她現(xiàn)在這么大方,以前害羞得跟鵪鶉一樣。”
“每次考試她都喜歡臨時抱佛腳,低分踏過及格線。”
“幸好現(xiàn)在她會化妝了,以前滿臉痘痘都不遮一下。”
朋友之間因為無心的玩笑而逐漸疏遠(yuǎn)的事例并不少見,有的人說,“不就是開開玩笑嘛”,但只有被傷害了才知道,這個漫不經(jīng)心的玩笑,恰恰擊中了對方的痛處。
每個人都有一段不愿記起的過去。被人當(dāng)眾揭開傷疤,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難以忍受的事。
有一句話說得好,“對方覺得好笑的,才叫做玩笑;覺得不好笑的,是沒禮貌。”
因為這不僅是揭露了人的隱私,更辜負(fù)了對方的信任,當(dāng)這份信任耗光的時候,友情也就到此為止了。
人們都想展現(xiàn)自己美好的一面,而真正的親密不是口無遮攔,而是相互尊重。
《弟子規(guī)》有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出言有尺,嬉鬧有度,讓人處于舒服的位置上,自己也才能贏得他人的親近。
2
小說《殺死一只反舌鳥》中有一章節(jié)。
一次,阿蒂克斯他們家邀請家境貧困的同學(xué)來家中吃飯,這位同學(xué)吃飯的方式很奇怪,他幾乎將一升糖漿倒在食物上,小女孩皺著眉不解地問他在做什么。
女傭人將女孩帶到廚房說:“他是你的客人,就算他要吃桌布,你也不能說什么?!?/p>
我很欣賞這位女傭的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
有時,適當(dāng)?shù)摹伴]嘴”和幫別人“藏拙”的善意,遠(yuǎn)比大張旗鼓的幫助來得更加妥善。
荀子說:“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
一句惡語,會毀掉一個人;一個善意的舉動,也會救贖他人于黑暗中。
記得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教師邰慧得了腦膜瘤,因為開顱手術(shù),邰慧剃了頭發(fā)。
她返校前買了幾項假發(fā),既怕嚇著孩子們,更重要的是,不想讓大家看到自己剃光頭的難堪樣子。
但同學(xué)們卻體察到了老師的心思,幾天后,一個個男生都跟著剃了光頭,他們說:“邰老師,您不用戴假發(fā)也可以,我陪您一起長頭發(fā)?!?/p>
孩子們的細(xì)心和體貼打動了邰慧,也讓邰慧更能坦然地面對自己的“瑕疵”,她感動地說:我認(rèn)為三尺講臺,對每個老師來說,是世界上最廣闊的舞臺,是他們能讓我繼續(xù)堅持下去。
讓人難堪,于自己而言,不過是一句話一個行為,但對于當(dāng)事者而言,卻可以耿耿于懷許久。
3
關(guān)于人際交往,有人總結(jié)出交際處事的九條原則。其中一條就是:任何時候,記得給對方留面子。
人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那份同理心和界限感。與其為博得他人喜歡而花言巧語,不如設(shè)身處地,顧及他人感受;與其為拉近乎而亂開玩笑,不如謹(jǐn)言慎行,不置別人于難堪的境地。
若是和這樣的人交為知己,就像四月春風(fēng)吹拂,舒適卻不猛烈;像寒冬暖陽,溫暖卻不扎眼。
希望我們都能成為這樣的人,擁有這樣一份頂級的修養(yǎng),給對方幾分善意,給對方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