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第14集:遽伯玉

2016-08-02 00:19:34周成義14:37 1915
聲音簡介
為人處世重修身,改過行善為根本,《了凡四訓》經驗談,命自我立不虛言。?
《了凡四訓》是明朝袁了凡先生留給孩子的家訓,全篇共分四個部分。作者袁了凡先生用他一生的實踐證明:中華儒釋道經典的教悔和我們普通人日常的學習、生活、工作是緊密相連的,完全可以很好地結合起來。
《了凡四訓》中閃爍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將讓我們真實受益,從而建立起生命的信心,充滿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遽伯玉與孔子的典故?

蘧伯玉派一位使者訪問孔子??鬃咏o他座位,而后問道:“他老人家干些什么?”使者答道:“他老人家想減少過錯卻還沒能做到。”使者辭了出來??鬃拥溃骸昂靡晃皇拐?!好一位使者!”

遽是什么意思

遽是就,竟的意思。

伯玉下馬是個什么故事

當時衛(wèi)國的君主衛(wèi)靈公,有一位賢惠的夫人。有一天晚上,衛(wèi)靈公與夫人坐在屋子里閑聊,忽然聽得遠處傳來車駕的聲音,這聲音越來越清晰,這馬車自然也越來越近,眼看著這車就要從宮門前飛馳而過??删驮谶@時,馬車的聲音不見了,車子似乎停了下來。又過了那么一小會兒,馬蹄的踢踏聲,車輪的枝扭聲重新又響了起來,聽起來那車已過宮門而去。衛(wèi)靈公很奇怪,說這是誰的車啊,怎么這么怪?他的夫人說,這一定是蘧伯玉的車。衛(wèi)靈公越發(fā)的奇怪了:“夫人,你門都沒出,怎么就知道是蘧伯玉的車子呢?”夫人答道:“我聽說,為了表達對君王的敬意,路過宮門要停車下馬,步行而過。真正的忠臣孝子,不是因為光天化日才持節(jié)守信,更不因為獨處暗室就放縱墮落。蘧伯玉是我們衛(wèi)國的賢人,對朝廷尊敬有加,為人仁愛而智慧。他一定不會因為是在夜里就不遵禮節(jié),駕車奔馳而過。因此這一定是他了?!毙l(wèi)靈公不信,派人暗地查訪,才發(fā)現昨夜駕車之人正是蘧伯玉。衛(wèi)靈公又來到夫人那里,騙夫人說:“夫人,我派人查過了,那個人不是蘧伯玉,這回你可猜錯了。”沒想到夫人聽得此言,取來杯子斟滿了美酒,跪下來朝著衛(wèi)靈公拜了兩拜,慌得衛(wèi)靈功連忙上前雙手攙扶,“夫人這是何意?”夫人說:“我這是恭喜大王您啊。我本來以為我們衛(wèi)國只有蘧伯玉這樣一個出類拔萃的君子,既然昨天晚上那人不是他,那么大王您就有擁有一位賢臣了,這正是國家之福,難道不值得慶賀嗎?”這顯示了蘧伯玉的賢德

路不抬遽是個廣成語嗎?

路不抬遽 不是成語,含 路不 的成語有4個——路不拾遺、此路不通、來路不明、人生路不熟。 路不拾遺? 【拼音】: lù bù shí yí 【解釋】: 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國無盜賊,道不拾遺?!? 【舉例造句】:?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四方瞻仰,稱為西方圣人。 ★明 · 許 仲 琳《封 神 演 義》第十一回 【拼音代碼】: lbsy 【近義詞】:?夜不閉戶、路無拾遺 【反義詞】:?世風日下 【用法】: 作賓語、定語;形容社會風氣好 【英文】: no one picks up and pockets anything lost on the road 【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一個婦人把給母親治病的錢裝進包袱,急匆匆回娘家看望母親。過武陽鎮(zhèn)時稍微歇息,不小心將包袱留在路邊。過了很久才想起自己的包袱掉了,急得直哭,人們告訴她武陽鎮(zhèn)的人是路不拾遺的,她趕忙回去找到了她的包袱。

伯庸種玉的典故?

【典出】:《搜神記》:“公至所種玉田中,得壁五雙,以聘。徐氏大驚,遂以女妻公。” 【典故】:相傳,古時候洛陽有個名叫楊伯雍的人,他的父母死后,他把父母埋葬在無終山上,并且在父母的墳前結廬而居。無終山很高,山上沒有水,楊伯雍便從山下汲水,讓過路人飲用,從不收取他們的錢。

阿拉伯語翻譯馬玉花三個字

?? ??????

伯玉知非的典故

蘧伯玉是春秋時衛(wèi)國人?! ∮幸淮?,蘧伯玉派人到魯國來看望自己的朋友孔子??鬃诱垇砣俗?,問他:“伯玉還好嗎?”那人說:“伯玉想減少自己的過錯,卻做不到。”那人走后。孔子說:“伯玉派了個很稱職的人來。”  蘧伯玉謙虛謹慎,時刻反思自己的行為,《淮南子》上說:“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 伯玉知非”比喻知道以前不對。

伯樂訓馬

  馬本來具有天生的素質它的蹄子可以踐踏霜雪它的皮毛可以抵御風寒。它餓了吃草渴了喝水揚蹄奮起奔跑如飛猶如騰云駕霧一樣這是自然賦于馬的戚豎本性。宮殿般豪華的房屋和寬大的高臺對于它來說都是無用的。   但是由于伯樂的出現馬的景況就完全改變了。伯樂曾因善于識別千里馬而聞名于世后又從事訓練馬的行當不久又成了遠近聞名的訓馬高手。   伯樂訓馬的辦法很多馬只要到了他的手里就要采取了烙、餓、打、困的方法把馬治服。所謂“烙”就是為了把馬的天生氣勢打下去就用燒得火紅火紅的烙鐵烙馬馬被烙得遍體鱗傷沒了氣力然后修剪馬毛鏟削馬掌烙上印號這樣經過訓治十分之二三的馬就要死掉了所謂“餓”就是為了訓練馬的高鄭大耐力餓了不讓馬吃渴了不讓馬喝所謂“打”就是為了調整馬的奔跑速度和技巧便時快時慢的控制它用鞭子狠狠抽打使馬按照人的意圖行進。所謂“困”就是在馬受了這些折磨以后再把馬關在馬廄里長期困乏它經過伯樂的訓治馬死一半以上。   莊子說“馬在陸地上吃草飲水高興時它們就摩擦頸項表示親愛忿怒時就背相對互相踢蹋。馬所曉得的已盡于此了。等到把駕馬的橫木加在馬的身上用遮眼的東西加在馬的頭上使馬的行止齊一馬方才知怎用眼睛斜看不愿就范曲叢裂頸不伸欲脫其扼甚至猛戾抵突吐銜竊轡而不馴服。所以使馬曉得這些失去了它們的本性以致行動詭詐近于盜賊的都是伯樂訓馬造成的啊”

伯樂訓馬告訴我們什么

有的人確有真才實學,但不一定能得到賞識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樂這樣的人來發(fā)現和舉薦.駿馬待伯樂至而增價,說明權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別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權威之名來抬高自己的身價從而達到目的.作為權威人士而言,說話做事都要憑良心,實事求是,要愛惜自己的名譽,不能被貪欲蒙蔽,隨便收別人好處而辦事.?

遽命覆之什么意思

這句話的原文是衛(wèi)之使者接踵而至,見孔子曰:“寡君新立,敬慕夫子,敢獻奇味。”孔子再拜而受,啟視則肉醢,孔子遽命覆之,謂使者曰:“得非吾弟子仲由之肉乎?” 從前文來看,使者獻上“奇味”,孔子打開來看,然后遽命覆之,遽的意思是急,那么這里根據文意則應該是急忙叫使者蓋上,后文說,這難道是我底子仲由的肉嗎。 精銳教育為你解答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