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孔孟之道由來

2018-12-07 07:03:54頁潼08:22 67
聲音簡介
儒家的“天”與道家的“道”,道家比較直接,以道為萬物(含人在內(nèi))的來源與歸宿。儒家尊重傳統(tǒng),因而稍嫌復(fù)雜。
荀子并非儒家。荀子的年代大約晚孟子五十年,他對人性與對天的看法,完全偏離了孔孟思想。

孔孟之道中孔指什么

首先孔孟之道,孔代表孔子,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 而孔孟之道,是說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都推崇“以仁治天下“ 就是所謂的治國之道……

孔孟,孟指什么?名叫什么

孔孟,孟指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

有個成語叫孔孟什么?

孔孟之道,沒錯,我給你查了成語大詞典

個位大俠有誰知道關(guān)于孟子和孔子的故事

孫丑①問曰:“夫子當(dāng)路②于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fù)許③乎?” 盂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騿柡踉?4)曰:‘吾子⑤與于路孰賢?’曾西蹵(6)然曰:‘吾先子(7)之所畏也?!唬骸粍t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8)不悅,曰:‘爾何曾(9)比予其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單也,爾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10)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 曰:“以齊王,由(11)反手也?!? 曰:“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12),猶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13)繼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則文王不足法與?” 曰:“文王何可當(dāng)也!由湯至于武丁,賢圣之君六七作(14),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也。武丁朝諸候,有天下,猶運之掌也。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fēng)善風(fēng)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皆賢人也--相與(15)輔相(16)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17)’。,今時則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也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dá)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時者也;民這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時者也。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鬃釉唬骸轮餍?,速于置郵(18)而傳命?!?dāng)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保ㄟx自《孟子?公孫丑上》)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yuǎn)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主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知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古 孟子對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于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皆亡?!裼c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主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xùn)|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齋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知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惫?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林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拔瀹€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肮峰槭橙耸扯恢獧z,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呛萎愑诖倘硕鴼⒅?,曰:‘非我也,兵也?!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饼S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敝? 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知 曰:“無以異也?!惫? “以刃與政,有以異乎?”齋 曰:“無以異也?!敝? 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齋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壹灑之,如之何則可?”古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知 “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跽埼鹨?!”齋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知 “吾對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齋 “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主 “‘孰能與之?’知 “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如有不嗜殺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知 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古 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主 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知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惫?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齋 曰:“可?!敝? 曰:“何由知吾可也?”知 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踉唬骸嶂?!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瘜υ唬骸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主 曰:“有之?!敝?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古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敝? 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古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饼S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也?!敝? 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蜃又^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齋 曰:“有復(fù)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瘎t王許之乎?”知 曰:“否?!惫? “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敝?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古 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钦\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遣粸橐玻遣荒芤?。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对姟吩疲骸逃诠哑?,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古 “抑王興甲兵,危士臣,構(gòu)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齋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敝?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知 王笑而不言。古 曰: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主 曰:“否!吾不為是也?!敝? 曰:“然則王之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齋 王曰:“若是其甚與?”主 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zāi)?!惫? 曰:“可得聞與?”齋 曰:“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主 曰:“楚人勝?!敝? 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亦反其本矣。齋 “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古 王曰:“吾惛,不能進(jìn)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請嘗試之。”主 曰:“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主 “今之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古 “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詳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關(guān)于孔孟成語

詞目:孔孟之道 發(fā)音:kǒng mèng zhī dào 釋義: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學(xué)說。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松聞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達(dá)孫吳之機,專務(wù)強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誨,以開發(fā)明公耶?”

關(guān)于孔孟的故事有哪些

聰明來自勤奮——孔子少年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儒家學(xué)說的創(chuàng)始人.他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 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cè)龤q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媽媽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 孔丘說:“都記住了.” 媽媽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鉆入被窩后對哥哥說:“哥哥,媽媽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 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說:“我已經(jīng)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把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xué)習(xí)、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dāng)他寫完最后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后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準(zhǔn)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著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著兩行淚水.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后,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孟母三遷 [白話]過去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氏守節(jié).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xué)了些喪葬、[足辟]踴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xué)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xué)宮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jìn)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jìn)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 孟子受教免休妻 孟子的妻子獨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進(jìn)屋看見妻子這個樣子,就向母親說:“這個婦人不講禮儀,請準(zhǔn)許我把她休了.”孟母說:“什么原因?”孟子說:“她蹲在地上.”孟母問:“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親眼看見的.”孟母說:“這是你不講禮儀,不是婦人不講禮儀.《禮經(jīng)》上不是這樣說嗎,將要進(jìn)門的時候,必須先問屋里誰在里面;將要進(jìn)入廳堂的時候,必須先高聲傳揚,讓里面的人知道;將進(jìn)屋的時候,必須眼往下看.《禮經(jīng)》這樣講,為的是不讓人措手不及,無所防備.而今你到妻子閑居休息的地方去,進(jìn)屋沒有聲響人家不知道,因而讓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樣子.這是你不講禮儀,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講禮儀.”孟子聽了孟母的教導(dǎo)后,認(rèn)識到自己錯了,再也不敢講休妻的事了.

關(guān)于孔孟的故事

聰明來自勤奮——孔子少年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儒家學(xué)說的創(chuàng)始人。他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 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cè)龤q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媽媽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 孔丘說:“都記住了?!? 媽媽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鉆入被窩后對哥哥說:“哥哥,媽媽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 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說:“我已經(jīng)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把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xué)習(xí)、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dāng)他寫完最后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后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準(zhǔn)能干大事??!” 孔丘望著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著兩行淚水。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后,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孟母三遷 [白話]過去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氏守節(jié)。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xué)了些喪葬、[足辟]踴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本碗x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xué)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xué)宮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jìn)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jìn)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 孟子受教免休妻 孟子的妻子獨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進(jìn)屋看見妻子這個樣子,就向母親說:“這個婦人不講禮儀,請準(zhǔn)許我把她休了?!泵夏刚f:“什么原因?”孟子說:“她蹲在地上?!泵夏竼枺骸澳阍趺粗赖??”孟子曰:“我親眼看見的。”孟母說:“這是你不講禮儀,不是婦人不講禮儀?!抖Y經(jīng)》上不是這樣說嗎,將要進(jìn)門的時候,必須先問屋里誰在里面;將要進(jìn)入廳堂的時候,必須先高聲傳揚,讓里面的人知道;將進(jìn)屋的時候,必須眼往下看?!抖Y經(jīng)》這樣講,為的是不讓人措手不及,無所防備。而今你到妻子閑居休息的地方去,進(jìn)屋沒有聲響人家不知道,因而讓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樣子。這是你不講禮儀,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講禮儀?!泵献勇犃嗣夏傅慕虒?dǎo)后,認(rèn)識到自己錯了,再也不敢講休妻的事了。

孔子和孟子的故事

孔子簡介孔子(前551.9.28~前479.4.11) 孟子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 看見了吧,他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不可能在一起。

孔子和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經(jīng)歷。

孟和孔統(tǒng)稱 孔孟

《孟子》和《孔子》的思想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也沒有什么。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