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永遇樂_辛棄疾_千古江山

2013-11-12 04:27:43白云出岫01:19 8.3萬
聲音簡介

永遇樂辛棄疾翻譯千古江山

課本上有注釋,你在買一本教材全解就行了?

辛棄疾詞兩首 水龍吟和永遇樂情感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懷才不遇

辛棄疾 《西江月》

你要問什么?

西江月 辛棄疾

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1)全詞描寫了江南農(nóng)村 (時令和時間)的景色,抒發(fā)了詞人 的心情。 (2)詞中寫到“稻花香里說豐年”,你認為是誰在說豐局褲年呢?(至少答出兩種說法) 參考答案: (1)夏夜(同時扣住“夏”和桐叢簡“夜”兩個元素即可) 閑適(或:淡泊、喜悅、欣慰、怡然自得)(2分。每空1分) (2)答案鄭喚示例:①鄉(xiāng)村納涼的人們(村民);②詞人(作者)與同伴;③夜行人;④蛙兒們(2分。兩種說法各1分)

西江月辛棄疾

1.見 現(xiàn) xiàn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2.別枝:旁枝 3.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茆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大意】 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正在棲息的鳥鵲,它們離開枝頭飛走了。在清風(fēng)吹拂的深夜,蟬兒叫個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聲,好像是在訴說好年成。不一會,烏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遠方的天邊還有七八顆星星在閃爍,山 前竟然落下幾點雨。行人著慌了:那土地廟樹叢旁邊過去明明有個茅店可以避雨,現(xiàn)在怎么不見了?他急急從小橋過溪,拐了個彎,茅店就出現(xiàn)在他的眼前。 【注釋】 ①這首詞寫的是作者在山鄉(xiāng)夜行中所見所聞。明月清風(fēng),驚鵲鳴蟬,稻香蛙聲,溪流小橋,構(gòu)成了江南山鄉(xiāng)夏夜一幅優(yōu)美動人的畫面。而貫徹全篇的卻是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豐收的喜悅。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鄉(xiāng)的特點,又理解農(nóng)民對豐收的熱望,加上筆調(diào)輕快,語言優(yōu)美,音節(jié)和諧,使人讀了這首詞仿佛臨其境,馀味無窮。 ②《西江月》: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 ③黃沙:黃沙嶺,在信州上饒之西,作者閑居帶 湖時,常常往來經(jīng)過此嶺。 ④別枝:旁枝。 ⑤舊時茆店:過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 ⑥社:土地廟。社林:土地廟周圍的樹林。 【簡析】 詞的上片以鳥驚、蟬鳴、蛙噪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響,把黃沙道寫得生機勃勃,頗不寂寞;詞的下片以輕 云小雨,天氣的突然變化,和舊游之地的突然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夜行鄉(xiāng)間的輕松和饒有興趣。上下片都寫的情真 景真,筆調(diào)輕快,是一支醉人的鄉(xiāng)間夜行曲。

《西江月》 辛棄疾

片寫晴,用的是"明月"、"清風(fēng)"這樣慣熟的詞語,但是,當(dāng)它們與"別枝驚鵲"和"半夜鳴蟬"結(jié)合在一起之后,便構(gòu)成了一個聲色兼?zhèn)?、動靜咸宜的深幽意境,人們甚至忽略了這兩句的平仄和對仗的工整了."月"和"驚鵲","風(fēng)"和"鳴蟬"并非事物的簡單羅列,而是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和因果關(guān)系的.三、四兩句承上,作者抓住夏夜農(nóng)村最具有特點的事物,進一步加以升華.因為夜里的能見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來攝取,有時還要靠嗅覺和聽覺這些器官來加以捕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就是從嗅覺和聽覺這兩方面來加以描寫的.這是詞中的主腦,是籠罩全篇的歡快和喜悅心情生生的根源之所在. 詞的上闋以鳥驚、蟬鳴、蛙噪這些山村夏夜特有的音響,把黃沙道寫得生機勃勃,頗不寂寞; 詞的下闋以輕 云小雨,天氣的突然變化,和舊游之地的突然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夜行鄉(xiāng)間的輕松和饒有興趣. 上、下闋都寫的情真 景真,筆調(diào)輕快,是一支醉人的鄉(xiāng)間夜行曲.

西江月(辛棄疾)

《西江月》(《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 全文如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全文的字面意思: 明亮的月光驚醒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半夜里清風(fēng)送來了遠處的陣陣蟬鳴聲。田野里飄散著稻花的清香,青蛙在歌唱著豐收的年景。 稀疏的星光閃爍在天邊,點點細雨灑落在山前。我想過溪避雨,轉(zhuǎn)個彎到小橋上忽然看見,那熟悉的舊時茅店就在土地廟旁叢林邊。 全文賞析: 這首詞平易中見真切,渾淪中見準確,連綿中呈陡轉(zhuǎn)。寫眼前常景,而能別開蹊徑;脫手煉詞,得刻物入神之妙。 開頭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fēng)、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jīng)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jié)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dāng)涼風(fēng)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傊?,“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fēng)”“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guān)注點從長空轉(zhuǎn)移到田野,表現(xiàn)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guān)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lián)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nèi)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chuàng)造。 以上四句純?nèi)皇鞘銓懏?dāng)時當(dāng)?shù)氐南囊股降赖木拔锖驮~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么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于上闋結(jié)尾構(gòu)思和音律出現(xiàn)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wěn)定的音勢?!捌甙藗€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zhuǎn),小橋一過,鄉(xiāng)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zhuǎn)”,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西江月 辛棄疾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作者: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詞句注釋: 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調(diào)名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西江是長江的別稱,調(diào)詠吳王西施的故事。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雙調(diào)五十字,平仄兩協(xié)。后闋字句作法與前闋相同。 ⑵黃沙道:指的是從江西省上饒縣黃沙嶺鄉(xiāng)黃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黃沙嶺之間約20公里的鄉(xiāng)村道路,南宋時是一條直通上饒古城的比較繁華的官道,東到上饒,西通江西省鉛山縣。 ⑶“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驚醒了睡在樹枝上的喜鵲。語出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別枝,斜枝。 ⑷鳴蟬:蟬叫聲。 ⑸舊時:往日。茅店:茅草蓋的鄉(xiāng)村客店。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⑹忽見:忽然出現(xiàn)。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出現(xiàn)。 白話譯文: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驚飛了棲息在枝頭的喜鵲。清涼的晚風(fēng)仿佛吹來了遠處的蟬叫聲。在稻谷的香氣里,人們談?wù)撝S收的年景,耳邊傳來一陣陣青蛙的叫聲,好像在說著豐收年。 天空中輕云漂浮,閃爍的星星時隱時現(xiàn),山前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急急地從小橋過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廟附近樹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個彎,茅店忽然出現(xiàn)在眼前。

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設(shè)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現(xiàn)。(手機打字不容易?。┖呛?/p>

辛棄疾的西江月全文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下面是西江月全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   賞析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jīng)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開始到上饒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jīng)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詞中所說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畝。這一帶不僅風(fēng)景優(yōu)美,也是農(nóng)田水利較好的地區(qū)。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jīng)常來此游覽,他描寫這一帶風(fēng)景的詞,現(xiàn)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游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詞。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fēng)、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jīng)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jié)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dāng)涼風(fēng)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傊?,“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fēng)”、“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卑讶藗兊年P(guān)注點從長空轉(zhuǎn)移到田野,表現(xiàn)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guān)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lián)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人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nèi)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chuàng)造。   以上四句純?nèi)皇鞘銓懏?dāng)時當(dāng)?shù)氐南囊股降赖木拔锖驮~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么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于上闋結(jié)尾構(gòu)思和音律出現(xiàn)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wěn)定的音勢?!捌甙藗€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zhuǎn),小橋一過,鄉(xiāng)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zhuǎn)”,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藝術(shù)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nèi)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gòu)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讀者也可以領(lǐng)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西江月》   遣興   (辛棄疾)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賞析:   又是一場“醉”。不過不是微醺,而是大醉特醉。所以風(fēng)格也較先前更為放恣。   我自己不喝酒,不知那喝醉的滋味如何。但據(jù)許多人說,喝醉了人是很舒服的。有些人甚至?xí)挥勺灾鞯厣敌Α?   但我也見過人笑著笑著就哭了。大概是酒精把心中雜質(zhì)趕走以后,卻壓不過悲情。于是只留下一種苦的滋味。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薄扒摇弊帜腿藢の?。你可以很輕易地就體會到,醉里尋歡,哪是他的本意?   但既已喝醉,就姑且享這一時貪歡了吧??鞓愤@么多,哪有工夫整日地去哀愁。   這是“放”的第一個表現(xiàn)。表面的“放”,對應(yīng)的是心里的緊。他很愁,愁得比山高,愁得似海深。但他無以消解,不得已說反話,說自己忙著“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庇X得古書全是騙人的,一點用都沒有。這是“放”的第二個表現(xiàn)。是正話,也是反話。   于他而言,讀了那么多書,講如何治國、安民,如何仁義禮智信,如何鞠躬盡瘁、精忠報國。一切皆無是處。最后也不過“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但,是誰說——   是非得失兩茫茫,閑把遺書細較量。   掩卷古人堪笑處,起來摩腹步長廊。   再有——   欲把身心入太虛,要須勤著凈工夫。   古人有句須參取,窮到今年錐也無。   又是誰喜歡在詞里用典,在古人書里尋知音,求參照?   古書無用,他又從哪里琢磨出這洋洋灑灑的《美芹十論》和《九議》?   以讀書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真覺得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是要處在一個怎樣絕望的境地,才會感受到這自小以來的信仰的破滅。   第一段,讀來是會讓人疼的。   第二段看起來像是個有趣的小品。   喝得到底是有多醉呀?居然和一棵松樹對話。問松樹,你看我醉得怎么樣?醉眼迷蒙中覺得松樹像是動了兩下,以為松樹要來扶他,趕緊用手一推說,走開!   初讀感到趣味橫生,細想之下,覺得這樣寫定有深意。課本上總是說,這一段反映了辛棄疾剛直不阿、不屈不撓的性格。我看了幾遍,橫豎沒看出來哪里有不屈不撓,只覺得這不就是個脾氣倔強的老頭嗎……   可是,可是,他是那么孤獨。一個人醉倒,身邊沒有人扶。他醉倒在松樹邊,也就極自然地和松樹開始講話。不禁猜想,當(dāng)他清醒的時候,是否也會在天地間這樣自言自語?向花鳥魚蟲一吐衷腸?   若非在人世間歷經(jīng)一番心灰頹喪,又有多少人“終年狎鷗鳥,來去且無機”?   他孤獨而悲苦,或許也只有在杯中、于世外,得片刻歡欣與放縱。   一覺醒來,半世年光,身上依然是磨不掉的倔強,和揉不碎、拍不扁、打不倒的信仰。

接下來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