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中的對比論證

勸學里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3個回答2022-10-27 14:51
《勸學》這篇文章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tài)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本文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運用大量的比喻,分別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論述了有關(guān)學習的問題。
《荀子·勸學》的論證方法是什么?
1個回答2022-10-30 03:11
本問采取了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是中國古代勸學之風下一經(jīng)典之作,誘導世人進學,促進了當時的文化發(fā)展.
勸學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2個回答2022-10-21 14:05
勸學
《荀子》第1段:論述學習的意義在于能夠提高自己,改變自己.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
第2段:論述學習能夠彌補不足的作用.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3段:論述學習要逐步積累,要堅持不懈,要專心致志.后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
勸學中重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
3個回答2022-10-26 01:16


勸學中運用了下列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是把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后,推導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結(jié)論映襯而出的論證方法,是一種常用的、有說服力的論證方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質(zhì)在對比中最容易顯露出來,特別是正反相互對立的事物的比較,具有極大的鮮明性,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經(jīng)過對比,正確的論點更加穩(wěn)固。
2、舉例論證,是指運用典型事例來證明論點的方法。通過列舉典型事例,具體有力地證明了中心論點,增強了說服力。
比較論證的對比論證
1個回答2024-02-25 09:37

對比論證則是一種求異的思維方式,它側(cè)重于從事物的相反或相異的屬性的比較中來揭示需要論證的論點的本質(zhì)。
對比論證方式的運用范圍很廣,因為可以進行比較的事物很多,中與外、古與今、大與小、強與弱等,都適合于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分析和闡明了兩者的差異可對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夠確立論點了。對比可以是兩個對象之間的比較,也可以是同一對象自身前后不同階段之間的比較,前者稱為橫向比較,后者稱為縱向比較。運用縱向?qū)Ρ鹊恼撟C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邏輯的靜態(tài)判斷的層面上,否則,有時會顯得說服力不夠。
運用對比論證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比較的雙方要具備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參照系。要進行比較,就必須具有合理的共同參照系,沒有共同的參照系,兩者就無法進行比較。所謂參照系指的是用來衡量和確定雙方優(yōu)劣長短的標準,這樣的標準必須具有客觀性,否則比較的結(jié)論不一定可靠。

什么是對比論證和類比論證?
1個回答2023-12-02 23:49
對比論證:是正反對比論證的簡稱,也稱比較法,是把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后 ,推導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結(jié)論映襯而出的論證方法。這是一種常用的、有說服力的論證方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質(zhì)在對比中最容易顯露出來,特別是正反相互對立的事物的比較,具有極大的鮮明性,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經(jīng)過對比,正確的論點更加穩(wěn)固。例如:如《儉與奢》《索取與奉獻》《“知足長樂”與“知不足長樂”》等,都適宜用此法完成作文。
類比論證:辯士透過比較兩種相似的事物,主張因為兩事物相似,因此在其中之一成立的現(xiàn)象,在另一事物身上也應該成立的推理過程。如《晏子使楚》中的因水土不同而橘變?yōu)殍?,也可以是寓言故事,如《察今》中的三個事例;還可以是成語典故,如《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中的濫竽充數(shù)。在同一論證過程中,主體事物與客體事物之間的相同特點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許多個。如《察今》,主體事例“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與它的三個客體事例之間,就只有“主觀的做法不適應客觀的變化”這一個相同的特點;而《鄒忌諷齊王納諫》中,主體事物齊王與客體事物鄒忌之間,在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nèi)對齊王的態(tài)度及妻、妾、客對鄒忌的態(tài)度上,均表現(xiàn)為“私”“畏”“有求”這三個方面的相同特點。相同的特點越多,主體事物就越具有客體事物的性質(zhì),越能暴露主體事物的本質(zhì)。類比論證法在實際運用中也存在著不同的情況,有的通篇都用這一種論證方法,類比到底,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有的只在文章的某一部分運用這種論證方法,并把它與其他論證方法結(jié)合起來運用,如《公諫》就是把類比論證與演繹推理結(jié)合起來運用的。
如何區(qū)分道理論證和引用論證?
1個回答2024-02-07 06:22
引用具有權(quán)威性的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典故寓言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等,來證明中心論點的論證方法。

引用論證就是引用名家名言等作為論據(jù),引經(jīng)據(jù)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的論證方法。引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交代其出處,一種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出處。引用方法多變,十分靈活。

引用論證嚴格講是道理論證的一種,單純的道理論證因為論證的嚴謹性以及所用道理的出處問題,給人的信任感不足,而引用論證多借用名人語錄,普遍的公理,這些相比單純的道理論證更有說服力。
比喻論證和類比論證的區(qū)別是什么?
1個回答2024-02-08 17:22

比喻論證和類比論證的區(qū)別是:

1、論證中的主體稱呼不同

(1)比喻論證的兩者為:本體和喻體。

(2)類比論證的兩者為:本體和客體(類體)。

2、論證方式不同

(1)比喻論證是用具體形象的事物比方抽象的論點、道理,重點在“喻”,使說理更加形象易懂。如,“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以“抱薪救火”的愚蠢,“薪不盡,火不滅”的后果,來說明“以地事秦”的不智,最終走向國滅的結(jié)局。

(2)類比論證是同類事物作比較。比較主體與客體的相似點,有客體某一屬性,推出出體也該有這一屬性,有一個比較推論的過程。

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齊王,鄒忌有相似點,同為上位者,那么鄒忌有受蒙蔽的經(jīng)歷: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與臣,所以都認為鄒忌美于徐公;可以推出齊王也可能受到蒙蔽,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海之境莫不有求于王,得到“王之弊甚亦”的結(jié)論。

常用論證方法:

1、道理論證,主要是運用了有關(guān)于所論證論題的一些中外的名言警句,還有一些經(jīng)典著作當中的經(jīng)典見解,從而證明相應的論點。道理論證的作用主要是通過講道理的方法,來進行相關(guān)論點的論證,從而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

2、對比論證,主要是從所要論證事物的反面或者是和事物相異的屬性的比較來進行論證,對比論證是一種新穎的思維論證方法,所運用的范圍非常廣泛,可以進行論證的事物有很多,對于一些論點有很大差異的論題,可以進行對比論證的方法進行論證。

3、比喻論證,這種論證方法主要是通過比喻的方法來進行論證,通常會把比喻者的理論去論證論題,在比喻論證當中,比喻者和被比喻者是兩類不同的事物,但是它們存在著一個共同的一般性原理,所以它們之間具有一定的推理關(guān)系。

4、舉例論證主要是通過列舉出來一些和論點論題相關(guān)的材料來進行論證,這些材料必須要具有充分性,有著確鑿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證明。舉例論證的作用是根據(jù)自己所舉出來的例子來更有說服力的論證自己的論點。

如何區(qū)分道理論證和引用論證?
1個回答2024-02-09 07:30
引用具有權(quán)威性的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典故寓言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等,來證明中心論點的論證方法。
引用論證就是引用名家名言等作為論據(jù),引經(jīng)據(jù)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的論證方法。引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交代其出處,一種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出處。引用方法多變,十分靈活。
引用論證嚴格講是道理論證的一種,單純的道理論證因為論證的嚴謹性以及所用道理的出處問題,給人的信任感不足,而引用論證多借用名人語錄,普遍的公理,這些相比單純的道理論證更有說服力。
比喻論證與類比論證的區(qū)別
1個回答2024-02-25 02:36
論證手法的本身沒有價值大小的區(qū)別,只有論證作用的不同,將一種論證方法用在最恰當?shù)臅r機以達到自己的論證目的就是最完美的方法。
從以下三點舉例說明二者之間的不同用法:
一、從屬性上區(qū)別:
類比論證是用兩個具有相同屬性的事物進行比較。甲事物(指客體)具有某種屬性,從而論證乙事物(指主體)也具有某種屬性。鄒忌和齊王同為統(tǒng)治階級,他們具有同樣的階級屬性。鄒忌通過自身的經(jīng)歷:妻私臣,妾畏臣,客有求于臣,故美于徐公。推出同為統(tǒng)治者的齊王也具有相似的屬性:宮婦左右莫不四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
比喻論證是用人們熟悉的、易懂的具體事物證明人們較生疏的、難以理解的抽象道理的一種論證方法。喻體和主體兩個事物屬性不同(即不是同類),而只是有某些相似點。譬如:《諫太宗》中,治理國家需要積累德義與“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本身屬于不同屬性的事物,只是存在相似點。這一點是基于比喻的修辭手法。
二、從論證的基礎不同上區(qū)別:
類比論證的基礎是類比推理,應從事實出發(fā),又要回到事實,并受事實的檢驗。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如果鄒忌不是以自身經(jīng)歷為事實基礎,那么,類比推理就沒有起點。又如齊威王沒有和類比的事實有相同的屬性,也不能推出“王之蔽甚矣”的正確結(jié)論。由此可見,客體事物(鄒忌受到不切實際的贊美的事實)在論證中起著印證主體事物(齊王“蔽甚矣”)的作用。
比喻論證的基礎是比喻辭格,不一定是實有其事的,可以合跡并理地想象、虛構(gòu)出某種情況或形象,如寓言、神話、小說等都可以作為比喻論證的材料。如《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中“濫竽充數(shù)”的南 郭先生是在當作寓言中的一個典型形象出現(xiàn)在古籍中的,它具體形象地說明革命隊伍中的某些不懂裝懂的人。魯迅《拿來主義》孟子“緣木求魚”“五十步笑百步”
三、從論證效果上區(qū)別:
類比論證著重點在說理的邏輯性和嚴密性。如《鄒忌諷齊王納諫》里是通過相同的屬性“妻私”、“妾畏”、“客求”和“宮婦私”、“朝臣畏”、“悄斗庶民求”的兩兩相比,令人信服地推論出“王之蔽甚矣”的結(jié)論,從而有力地說服了齊王納諫。因此,類比論證是在嚴密的說理中使人信服地承認某個道理。
比喻論證卻側(cè)重在說理的形象和具體啟州磨化。譬如《諫太宗》中,文章開頭的一段比喻論證的目的在于說明“積累德義對于國家安定的重要性”,由于德義本身比較模糊,可能導致說理較抽象。所以就運用比喻論證,使得說理顯得生動、形象,讓人易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