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清]吳敬梓

儒林外史的作者叫吳敬,梓是什么意思?
3個回答2022-06-27 01:30
是一種樹,種在宅旁,是家鄉(xiāng)的代稱。
范進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嗎?吳敬梓是清代人嗎?
2個回答2023-02-18 22:15
對,范進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安徽全椒人 是清代人
吳敬梓小說《儒林外史》中的一個故事
1個回答2023-08-16 04:55
可以對“周進登第”
詳見《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孝廉村學識同科 周蒙師暮年登上第”

也可以對 “烈婦殉夫”
詳見《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婦殉夫 泰伯祠遺賢感舊”
吳敬梓的簡介
1個回答2024-02-19 00:10
中文名稱: 吳敬梓
又名: 字敏軒
性別: 男
所屬年代: 清代
民族: 漢族
生卒年: 1701—1754
生平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清代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仕宦名門,小時候受到良好教育,對文學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特別的天賦,及至成年,因為隨父親到各處做官而有機會獲得包括官場內(nèi)幕的大量見識。吳敬梓22歲時,父親去逝,家族內(nèi)部因為財產(chǎn)和權力而展開了激烈的爭斗。

經(jīng)歷了這場變故,吳敬梓既無心做官,對虛偽的人際關系又深感厭惡,無意進取功名。安徽巡撫推薦他應博學洪詞考試,他竟裝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貧即施,家產(chǎn)賣盡,直至1754年53歲去逝時,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吳敬梓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不過,確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創(chuàng)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

《儒林外史》全書56章,由許多個生動的故事聯(lián)起來,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為原型塑造的。全書的中心內(nèi)容,就是抨擊僵化的考試制度和由此帶來的嚴重社會問題。

《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范,吳敬梓對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tài)的生動描繪,使他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杰出作家之一?!度辶滞馐贰凡粌H直接影響了近代譴責小說,而且對現(xiàn)代諷刺文學也有深刻的啟發(fā)。現(xiàn)在,《儒林外史》已被譯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種文字,成為一部世界性的文學名著。有的外國學者認為:這是一部諷刺迂腐與賣弄的作品,然而卻可稱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經(jīng)據(jù)典、最饒詩意的散文敘述體之典范。它可與意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萬提斯、法國巴爾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扛衡。
吳敬梓的介紹
1個回答2024-05-27 05:00
清代文學家,安徽人。著名作品有儒林外史
吳敬梓簡介
1個回答2024-06-03 19:37
中文名稱:吳敬梓

又名:字敏軒

性別:男

所屬年代:清代

民族:漢族

生卒年:1701—1754

生平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清代安徽全椒人,他出身于仕宦名門,小時候受到良好教育,對文學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特別的天賦,及至成年,因為隨父親到各處做官而有機會獲得包括官場內(nèi)幕的大量見識。吳敬梓22歲時,父親去逝,家族內(nèi)部因為財產(chǎn)和權力而展開了激烈的爭斗。



經(jīng)歷了這場變故,吳敬梓既無心做官,對虛偽的人際關系又深感厭惡,無意進取功名。安徽巡撫推薦他應博學洪詞考試,他竟裝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貧即施,家產(chǎn)賣盡,直至1754年53歲去逝時,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吳敬梓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不過,確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創(chuàng)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



《儒林外史》全書56章,由許多個生動的故事聯(lián)起來,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為原型塑造的。全書的中心內(nèi)容,就是抨擊僵化的考試制度和由此帶來的嚴重社會問題。



《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范,吳敬梓對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tài)的生動描繪,使他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杰出作家之一?!度辶滞馐贰凡粌H直接影響了近代譴責小說,而且對現(xiàn)代諷刺文學也有深刻的啟發(fā)?,F(xiàn)在,《儒林外史》已被譯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種文字,成為一部世界性的文學名著。有的外國學者認為:這是一部諷刺迂腐與賣弄的作品,然而卻可稱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經(jīng)據(jù)典、最饒詩意的散文敘述體之典范。它可與意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萬提斯、法國巴爾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扛衡。
吳敬梓簡介
1個回答2024-03-27 13:20
吳敬梓(1701—1754)清代小說家。字敏軒,一字文木,安徽全椒人。青年時生活豪縱,后家業(yè)衰落,移居江寧。他反對封建科舉制度,憎惡熱中功名富貴寡廉鮮恥的知識分子。安徽巡撫欲薦他應博學鴻詞試,以病不赴。晚年益貧困,卒于揚州。善詩賦,尤以小說著稱。所作《儒林外史》,根據(jù)切身體驗,從多方面描繪士大夫的精神面貌,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的批判,成為我國古典諷刺小說中的杰出作品。又有《文木山房集》。



作品有《儒林外史》
吳敬梓的生平(簡介)?
1個回答2024-04-23 20:49

吳敬梓(1701—1754年12月11日),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清朝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漢族,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xiāng)安徽滁州全椒縣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現(xiàn)存吳敬梓手寫《蘭亭序》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幼即穎異,善記誦。稍長,補官學弟子員。尤精《文選》,賦援筆立成。不善治生,性豪邁,不數(shù)年,舊產(chǎn)揮霍俱盡,時或至于絕糧。擴展資料吳敬梓人物生平:1,少年才子吳敬梓十三歲喪母,十四歲隨父至贛榆任所。少時有文名,他“讀書才過目,輒能背誦”,他的學習態(tài)度是認真刻苦的,頭腦又聰穎,很快就打好了學識的功底,所謂“用力于學,已有初基”,“讀書才過目,輒能背誦” ,顯露出很好的稟賦和才氣。2,敗家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吳霖起因病辭官,吳敬梓陪送父親從贛榆返回故里,但吳霖起終于一病不起。吳敬梓二十三歲中秀才,也就是在這年,父吳霖起病故。從此吳敬梓的生活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先是族人們倚仗人多勢眾,提出了分家的要求,“兄弟參商,宗族詬誶”。在一場爭奪遺產(chǎn)的內(nèi)戰(zhàn)中,孤立無援的吳敬梓終以失敗告終,留給他的資財寥寥無幾。

吳敬梓都有哪些故事
1個回答2024-01-19 10:33

軼事典故
有一次吳敬梓登上了贛榆縣縣城的高閣參加了縣中名士的宴會,當中就來了一首五律《觀?!罚骸昂剖幪鞜o極,潮聲動起來,鵬溟流隴域,蜃市作樓臺。齊魯金泥沒,乾坤玉闕開。少年多意氣,高閣坐銜杯?!弊対M座皆驚,感嘆這少年學子確實才思敏捷,高人一籌。一首《觀?!纷屗麚P名海濱。

作家吳敬梓的簡介
1個回答2024-03-09 18:54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現(xiàn)存吳敬梓手寫《蘭亭敘》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清代安徽全椒人,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xiāng)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他出身于仕宦名門,小時候受到良好教育,對文學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出特別的天賦,及至成年,因為隨父親到各處做官而有機會獲得包括官場內(nèi)幕的大量見識。吳敬梓22歲時,父親去逝,家族內(nèi)部因為財產(chǎn)和權力而展開了激烈的爭斗。

經(jīng)歷了這場變故,吳敬梓既無心做官,對虛偽的人際關系又深感厭惡,無意進取功名。安徽巡撫推薦他應博學洪詞考試,他竟裝病不去。他不善持家,遇貧即施,家產(chǎn)賣盡,直至1754年53歲去逝時,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

吳敬梓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和史學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詩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過,確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創(chuàng)作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這部小說大約用了他近20年時間,直到49歲時才完成。人們在他的家鄉(xiāng)建立了“吳敬梓紀念館”;南京秦淮河畔桃葉渡也建立了“吳敬梓故居”。

在吳敬梓的一生中,生活和思想都有極大的變化。生活上,他由富裕墜入貧困;思想上,對于功名富貴表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生長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時間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揚州兩地,官僚豪紳、膏粱子弟、舉業(yè)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見慣了的。他在這些“上層人士”的生活中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紳的武斷鄉(xiāng)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聵,舉業(yè)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風雅和清客的招搖撞騙。加上他個人生活由富而貧,那批“上層人士”的翻云覆雨的嘴臉,就很容易察覺到。他在《儒林外史》中對這種種類型的知識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作了徹底的揭露,真是“如大禹之鑄九鼎,神妙無循形”(旅云《缽山志》卷四)。更由于生動的藝術形象的塑造,使他的作品分外具有吸引和感人的力量。

他一生經(jīng)歷了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當時,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的萌芽,社會呈現(xiàn)了某種程度的繁榮,但,這也不過是即將崩潰的中國封建社會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大廈將傾的事實。雍正帝、乾隆帝帝年間,清朝統(tǒng)治者在逐漸鎮(zhèn)壓武裝起義的同時,就采用大興文字獄,設博學宏詞科以作誘餌;考八股、開科舉以牢籠士人,提倡理學以統(tǒng)治思想等方法來對付知識分子。其中,以科舉制為害最深,影響最廣,使許多知識分子墮入追求利祿的圈套,成為愚昧無知、卑鄙無恥的市儈。吳敬梓看透了這種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會風氣,所以他反對八股文,反對科舉制,不愿參加博學宏詞科的考試,憎惡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他把這些觀點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諷刺的手法,對這些丑惡的事物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顯示出他的民主主義的思想色彩。

《儒林外史》原本僅55回。根據(jù)程晉芳《懷人詩》,可以證明在吳敬梓49歲的時候已經(jīng)脫稿(《春帆集》收《懷人詩》十幾首,中有一首注:“全椒吳敬梓字敏軒?!比娮詈笏木湔f:“外史紀儒林,刻畫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說傳?!保?,但是直到作者死后十多年才由金兆燕給他刻了出來。這個刻本,今已失傳。現(xiàn)在通行的刻本是56回,其中最末一回乃后人偽作。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魯迅先生評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瘪T沅君、陸侃如合著的《中國文學史簡編》認為“大醇小疵”。全書故事情節(jié)雖沒有一個主干,可是有一個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這樣的思想內(nèi)容,在當時無疑是有其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加上它那準確、生動、洗練的白話語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優(yōu)美細膩的景物描寫,出色的諷刺手法,藝術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然,由于時代的局限,作者在書中雖然批判了黑暗的現(xiàn)實,卻把理想寄托在“品學兼優(yōu)”的士大夫身上,宣揚古禮古樂,看不到改變?nèi)辶趾蜕鐣恼嬲雎?,這是應該加以批判的。

《儒林外史》全書56章,由許多個生動的故事聯(lián)起來,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為原型塑造的。全書的中心內(nèi)容,就是抨擊僵化的考試制度和由此帶來的嚴重社會問題。

《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范,吳敬梓對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tài)的生動描繪,使他成為我國文學史上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杰出作家之一?!度辶滞馐贰凡粌H直接影響了近代譴責小說,而且對現(xiàn)代諷刺文學也有深刻的啟發(fā)?,F(xiàn)在,《儒林外史》已被譯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種文字,成為一部世界性的文學名著。有的外國學者認為:這是一部諷刺迂腐與賣弄的作品,然而卻可稱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經(jīng)據(jù)典、最饒詩意的散文敘述體之典范。它可與意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萬提斯、法國巴爾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抗衡。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