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有哪些景點

哪部佛經講的“三千大千世界”?
1個回答2024-01-24 16:04
佛子必看之起世經講到了“三千大千世界”。
這個經講的是佛法世界的世界的構造組成,應該是學佛的人必看之書,這個經書也很通俗,文句也不是很古奧,容易看懂。
依《世記經》的記載:
"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四千天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為小千世界。如一小千世界,爾所小千千世界,是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爾所中千千世界,是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敗,眾生所居,名一佛剎。"
此處指出一個小千世界含一千個太陽系;中千世界含一百萬個太陽系;一個大千世界含十億個太陽系,如是為一佛剎。
  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同時成已而復散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為散壞。周遍起已。名為成立。周遍住已。名為安住。是為無畏一佛剎土眾生所居。
佛教中的“三千大千世界”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3-03-26 15:50
無法計算多少
佛教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
1個回答2024-01-29 08:46
【三千大千世界】

古代印度人的宇宙觀。又名三千世界、一大三千大千界或一大三千世界。指由小、中、大等三種‘千世界’所成的世界?!毒闵嵴摗肪硎唬ù笳?9.61a):‘四大洲日月,蘇迷盧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伍銷千千倍,說名一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壞。’以須彌山為中心,上自色界初禪,下至大地底下的風輪,其間包括四大洲、日、月、欲界六天及色界梵世天等為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名一小千世界。

《長阿含經》卷十八謂:一小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四千龍、四千大龍、四千金翅鳥、四千大金翅鳥、四千惡道、四千大惡道、四千王、四千大王、七千大樹、八千大泥■、十千大山、千閻羅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

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中千世界有百萬日月、百萬須彌山、百萬四天下、百萬六欲天、百萬初禪天和千個二禪天。中千世界一千個,稱為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中有百億日月、百億須彌山、百億四天下、百億六欲天、百億初禪天、百億二禪天及一千個三禪天。據(jù)經典所述,此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所化之土,故又稱一佛國。

上述由小千、中千輾轉集成的大千世界,謂之‘三千世界’,或‘三千大千世界’。是單指由小、中、大三個‘千世界’而言,并不是指三千個大千世界。

如以近代之世界觀來衡量,三千大千世界略如下表:

  太陽系X1000=小千世界

  小千世界X1000=中千世界

  中千世界X1000=大千世界(亦即三千大千世界)

此外,根據(jù)近人的推算,此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應是指十億,而不是百億個世界。

附:《顯揚圣教論》卷一(摘錄)

三千世界者:(一)小千世界,(二)中千世界,(三)大千世界。謂一日月之所照臨,名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蘇迷盧山王,千南贍部洲,千東毗提訶洲,千西瞿陀尼洲,千北拘盧洲,千四大王眾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睹史多天,千樂化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合名第一小千世界。復千小千世界,名為第二中千世界。復千中千世界,名為第三大千世界。問:何因緣故,小千世界,名為卑小?答:猶如特牛,斷去兩角。以缺減故,名為卑小。如是梵世以下,其中所有千世界,不如上地,故名卑小。如是三千世界,三災所壞,謂火水風災。

以下錄自:宣化上人《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第1冊第111頁

天上的時間:

人間五十年,為四天王天一晝夜。人間一百年,為忉利天一晝夜。人間二百年,為夜摩天一晝夜。人間四百年,為兜率天一晝夜。人間八百年,為化樂天一晝夜。人間一千六百年,為他化自在天一晝夜。

天人的壽命:

四王天人壽為五百歲(以本天時間為標準)。忉利天人壽為千歲。夜摩天人壽為二千歲。兜率天人壽為四千歲?;瘶诽烊藟蹫榘饲q。他化自在天人壽為一萬六千歲。

天人的身長:

四王天人的身長半里。忉利天人的身長一里。夜摩天人的身長一里半。兜率天人的身長二里?;瘶诽烊说纳黹L二里半。他化自在天人的身長三里。

天衣的重量:

四王腔做游天衣十二銖(二十四銖為一兩)。忉利天衣六銖。夜摩天衣三銖。兜率天衣一銖半?;瘶诽煲乱汇彙K栽谔煲掳脬?。

色胡穗界十八天的天人身長及壽命:

第一天梵眾天身長半小由旬(二十里),天壽半小劫(八萬三千九百九十歲)。第二天梵輔天身長一小由旬,天壽一小劫。第三天大梵天身長一由旬半,天壽一劫半。其余諸天以此為標準,依次類推。

無色界四天:

此界無身體,只有思想,可是有壽命:第一天空無邊天壽為二萬大劫,其余三天為四萬、八萬、十六萬大劫。
佛教的大千世界是什么意思
1個回答2024-01-28 07:26
在梵語中,“世界”一詞原來含有時間與空間的雙重意義?!独銍澜洝氛f:“世為遷流,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在為世?!边@同現(xiàn)代物理學中相對論所提出的“四維空間”很相似。相對論認為:物理空間加上時間,即構成“四維空間”。不過,“世界”一詞在具體運用時,偏重“界”,即空間的意義。 我們形容豐富多彩的世態(tài)人情時,以“大千世界”稱之。“大千世界”一詞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簡稱。佛教認為,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圍山為外廓,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這一個空間,便是一個小世界。這中間,有四大部洲,洲與洲之間山?;丨h(huán)。積一千個小世界,稱為“小千世界”;積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個“中千世界”;積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 佛祖之啟示“一塵含數(shù)剎”,從剖析學的角度揭示了宇宙之本象。
佛法一千個為什么的法師叫什么名字?
1個回答2024-01-21 02:34
佛菩薩、阿羅漢這都是圣人,“圣”就是覺悟。真正覺悟,真正把身放下了,不再執(zhí)著身是我,不再有對立了,真正肯定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跟自己是一體,一體哪有分別?!
  一體,相不一樣,在我們一身就可以能看到的,眼睛的相跟耳朵的相不一樣,作用也不一樣,但是它是一體,一體就不能有分別;舌頭跟牙齒是一體,相不一樣,你有沒有自己牙齒咬破舌頭的這種事情?很多人都有;你問我,我也有,不止一次。牙齒不小心把舌頭咬破了,舌頭有沒有抗議?有沒有跟牙齒算賬要報復?這沒有。為什么?一體。
  海賢老和尚冤枉受別人指責,收電費的人還打了他兩個耳光,吐了他一臉唾沫,他有沒有怨恨?沒有,別人看到打抱不平,老和尚說忍忍,沒事,忍者自安。老和尚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無論用什么惡劣的態(tài)度對他,不會發(fā)脾氣,不會記在心上,沒有怨恨。尤其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無量壽經》上,佛都勸我們,人造了錯事情,特別是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情,一定要知道他的“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沒有人教他,他才會犯這種錯誤。要原諒他,不能記恨在心,這是對的。
  【解】十號者:一如來、二應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間解、七無上士、八調御丈夫、九天人師、十佛。
  “如來”意思很深。《金剛經》上說的,“如來者,諸法如意”。諸佛是一切法,一切萬法?!叭纭笔鞘裁??真如。一切法哪一法不是真如?!“諸法如意”,那要知道“諸法如意”,諸法就平等了,諸法沒有高下。就事上來說佛法里有解釋,“如來者,今佛如古佛之再來”,這從事上說的。我們對古佛尊重,對今佛就要跟對古佛一樣的尊重,不能有分別。
  第二“應供”。“應供”是應該接受供養(yǎng),為什么?佛是無上福田。供養(yǎng)佛,福報大了,這是真正的福田、無上福田。你要想修福,你要供養(yǎng)佛。
  所以諸菩薩他們最喜歡的兩樁事情:一個是供佛,一個是聞法。供佛增?;郏劮ㄩL智慧,你看福、慧雙修,菩薩給我們表法,菩薩給我們做榜樣。
  我們要想自己多福多智慧,你就要懂得供養(yǎng)。財供養(yǎng)得財富,法供養(yǎng)得聰明智慧,無畏供養(yǎng)得健康長壽,這三樣東西都想要,那你就拼命修,真干。
  供佛是福田,還得要供養(yǎng)貧窮的人、供養(yǎng)殘疾的人、供養(yǎng)愚癡的人,看到人家在苦難邊上,只要看到的,盡心盡力的幫助他,這就對了,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為什么?這些人跟我同一體。這些人不是別人,本來是佛。這種供養(yǎng)當中會有恭敬心,不敢小看他、不敢輕慢他,這福報就更大了。我們完全是在平等的地位上。
  第三“正遍知”。這是自性智慧現(xiàn)前,自性里頭本具的智慧。“遍”,無所不知。這個“知”是正確的,不是錯誤的、不是偏見、不是邪見,正知正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什么時候現(xiàn)前?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時候就現(xiàn)前。
  第四“明行足”?!懊鳌笔侵腔?。“行”是行為。行為包括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白恪笔菆A滿。智慧圓滿,德行圓滿,這是贊嘆佛的。智慧、德行都圓滿,“足”就是圓滿,滿足了。
  第五個德號叫“善逝”。“善逝”兩個字的意思很深,也是妙極了?!吧啤笔呛玫綐O處,無論他的思想、他的言語、他的行為,顯示在教化眾生?!吧啤保袊酥v“止于至善”。“逝”是什么意思?一塵不染。也就是說,他的善心善行,完全是從自性露出來的,這里頭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zhí)著。妄想,生滅全部沒有了,這叫“逝”。大乘教里常說的,“無作而作。作而無作”,“無作”是逝,“作”是善。他作不作?作,雖作,一塵不染。心里頭沒有起心動念,等于沒作;沒作,真作。作跟沒作沒有兩樣,這個境界高,叫不著相。
  第六“世間解”。世間之事,六道、十法界他全知道。過去、現(xiàn)在、未來,這些科學都不承認,科學說這些話都是贊美之詞,不是真的,世間哪里會有這種人?不相信。這就是科學的精神一定拿證據(jù)來,沒有證據(jù)不能接受。
  佛教有沒有證據(jù)。有證據(jù)。這個證據(jù)你拿不到,證據(jù)是什么?禪定。你沒有入定,你怎么知道定中境界;而且禪定深廣層次是無盡的,《華嚴經》上給我們排的等級就五十二個。五十二個菩薩的等級是定功淺深不相同,從初信、二信、三信到等覺、妙覺,妙覺圓滿,五十二個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上面等覺、妙覺,明顯說出來,定功淺深五十二個等級。
千佛山有傳說嗎?
1個回答2024-05-29 20:35
舜耕歷山
  舜即上古五帝之一有虞氏。《史記》載:“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于壽丘。”相傳舜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八锤麣v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他到了哪里,人們都愿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后來舜繼堯之位成為上古五帝之一。
歷山鐵鎖
  歷山,今又稱千佛山。傳說很久以前,山上有把古鐵鎖,粗如人臂,繞其峰兩周。為什么呢?原來歷山原本是一座海上仙山,在山上居住的仙人生性好動,總是帶著這山東游西逛,惹得海神大為不悅,暗用鐵鎖將山鎖住。誰料一日鐵鎖被掙斷,那座山便飛落此處,但一把斷鎖卻依然系于峰上。唐代文獻記載了舜井附近一名歷山的大石上有鐵索,后民間附會為千佛山。
佛景在哪里
1個回答2023-11-17 03:33



香爐峰、蠟燭峰、大鵬聽經石、金雞啼鳴石、金龜朝北斗、木魚石、仙人擊鼓石、觀音奇石、金地藏足印等。導

相傳金喬覺帶金龜居于溪邊,誦經書于拜經臺,感化害民的惡鵬,使其扒壁聽經;閔公父子為其精神所感,攜帶靈雞前來拜師;后來,連佛祖也被感動,助他完成開辟道場的宏愿。
一日,天將黎明時分,佛祖駕祥云來此傳授真經。圣僧在西邊放好木魚,尊者在南面架好佛鼓,金喬覺在香爐兩邊各執(zhí)香燭點燃,虔誠聆聽;南海觀音也披斗篷飄然趕來。霎時天臺祥云飄,佛光射。半個時辰過去,佛祖攜金喬覺、弟子駕云而去,只留下一雙足印。
抬頭看是大鵬聽經奇石,巨崖上聳立著香爐峰、蠟燭峰,山口處是欲啼的金雞石,小溪旁是翹首北望的金龜,西邊山上多了一木魚石,南面山崗上添了佛鼓石,下面的峭崖上佇立著觀音峰。


佛景,指繞過拜經臺,由奇峰異石所巧妙組成的景點,據(jù)說,這些奇峰異石都是當時金喬覺布經時佛光照及所化,故稱佛景。交

從古拜經臺向上,走完十王峰下一段弧形山路,沿龍頭峰下的青龍背旁向前,可至天臺峰,此一路上,風景不斷。
用英語介紹佛山景點
1個回答2024-03-10 08:42
佛山或者南海旅游局,有中英文資料。免費的。
有關佛山文化的情景劇
1個回答2024-02-02 03:21

剪紙

醒獅

祖廟

梁園

西樵山

......

千年等待佛教故事出自哪里
1個回答2024-02-14 20:12
阿難說:我愿化身石橋,受那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淋,只求她從橋上經過。

出處大概是佛家的四大愛情故事之——千年等待。

有個年輕美麗的女孩,出身豪門,家產豐厚,又多才多藝,日子過得很好。

媒婆也快把她家的門檻給踩爛了,但她一直不想結婚,因為她覺得還沒見到她真正想要嫁的那個男孩。

直到有一天,她去一個廟會散心,于萬千擁擠的人群中,看見了一個年輕的男人,不用多說什么,反正女孩覺得那個男人就是她苦苦等待的結果了。

可惜,廟會太擠了, 她無法走到那個男人的身邊,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那個男人消失在人群中。

后來的兩年里,女孩四處去尋找那個男人,但這人就像蒸發(fā)了一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