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晚春蘇軾原文解釋

蘇軾寫巴東的詩解釋?
1個回答2024-01-29 06:05

《過巴東縣不泊,聞頗有萊公遺跡》

宋﹡蘇軾

萊公昔未遇,寂寞在巴東。

聞道山中樹,猶馀手種松。

江山養(yǎng)豪俊,禮數(shù)困英雄。

執(zhí)版迎官長,趨塵拜下風(fēng)。

當(dāng)年誰刺史,應(yīng)未識三公。

【賞析】蘇軾雖然年輕,但卻是懷著欲與當(dāng)世賢哲相頡頏的奇志,初出西蜀往遷京師的。

當(dāng)他路過寇準(zhǔn)所任官過的巴東縣時,寫下一首《過巴東縣不泊,聞頗有萊公遺跡》。蘇軾的詩中充滿著對那位前朝重臣當(dāng)日寓居巴東英雄未遇的同情與感嘆,而在收筆處一句“當(dāng)年誰刺史,應(yīng)未識三公”,卻又昂揚起他那與生俱來的不能為勢稍屈的豪氣——那樣一個蘇軾,當(dāng)是佇立于船頭,任耳際風(fēng)生,任江水噌吰,任宿昔的志向澎湃于胸中。

蘇軾嘗說“某平生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

蘇軾的詩詞 《晚春》 解釋
3個回答2022-12-20 08:29
晚春
作者:
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不久歸】將結(jié)束
  【楊花】柳絮
  【榆莢】榆錢,榆未生葉時,先在枝間生莢,莢小如錢,莢老呈白色,隨風(fēng)飄落。
  【背景】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時詩人已年近半百。
  【賞析】
  此詩之寓意,見仁見智,不同的人生閱歷和心緒會有不同的領(lǐng)悟。
  通常的理解為: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將會消逝,所以萬紫千紅展盡光彩;柳絮和榆錢缺少才華和遠見,只好隨風(fēng)飄散。
  站在這個角度,花草樹木是頗具靈性慧根的,感悟歲月不饒人,懂得發(fā)奮圖強,一展人生價值?;ú萆星胰绱耍螞r人乎?豈能仿效柳絮榆錢,虛度大好年華!
  我們是否還可以換一個揶揄嘲諷的角度去思考呢?
  我們將此詩理解為“花草樹木知道屬于它們的日子已經(jīng)不多了,所以費盡心思只為最后的一抹浮華;柳絮榆錢不屑這些伎倆,飄逸逍遙,俯看蕓蕓紛爭”,如何?
蘇軾與張懷民的關(guān)系 蘇軾晚年是如何度過的
1個回答2024-03-16 10:16

蘇軾(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字子瞻或和仲,號東坡居士,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進士及第的蘇軾在宋神宗統(tǒng)治時期,曾經(jīng)在鳳翔、杭州等地先后擔(dān)任過職位,但是在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鬧出的“烏臺詩案”中,因為被政見不同的官員指責(zé)誣陷,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 ?/p>

張懷民像

張懷民字夢得,和蘇軾是同時期的北宋官員,在宋神宗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被貶謫到黃州,比蘇軾被貶的時間晚了三年,開始的時候居住在承天寺(現(xiàn)在湖北省黃岡縣南部)之中。蘇軾和張懷民本來就是至交好友,又因為先后被貶到黃州,感情更加真摯深厚起來。

蘇軾曾經(jīng)做過一首《記承天寺夜游》說的就是他和張懷民的事。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就是說蘇軾在明月當(dāng)空的夜晚里思緒萬千,突然想起了同在黃州的張懷民,便直接奔承天寺而去。正好張懷民也沒有睡著,兩個人便一起在承天寺夜游,一邊散步一邊觀察著夜晚里周邊的景色,從詩詞歌賦談到最后的人生理想,蘇軾感嘆悵然之下作了這首詩,同時也是想表達自己在人生低谷抑郁之時,感嘆知音難尋從而也間接的表達了自己心中對社會問題的憂慮、對國家統(tǒng)治者的不滿。

而兩人遭遇相似處境相同更讓蘇軾心中升起了惺惺相惜的感覺,變法革新中兩人立場是一樣的,因為政治原因而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心里的苦悶是可想而知的。

蘇軾好學(xué)

《蘇軾好學(xué)》所介紹的是蘇軾的一個小故事,由這個小故事所引申出來的道理值得我們?nèi)ド钏己蛯W(xué)習(xí)?! ?/p>

蘇軾圖片

蘇軾是眉州眉山人,他從前在讀《范滂傳》時候欣賞范滂的人生態(tài)度和處事方法,對他的人生既羨慕又崇拜,很想成為他那樣的人,有著剛毅正直,不為權(quán)勢所屈服的那種精神,所以一心想要成為那樣的人。于是蘇軾便詢問他的母親,問他可不可以成為和范滂一樣的人。他的母親節(jié)也是個博覽群書,十分懂的道理的人,聽他有這樣的想法當(dāng)然是支持的,便說道,“你若是能成為范滂那樣的人,我自然可以成為范母?!?/p>

這樣的說法無異于最好的鼓勵,蘇軾十分的心馳神往。后來蘇軾博覽群書、并且對社會和各種事情都有了自己的認識,并且每天都能寫幾千字的文章。更喜歡像賈誼那樣偉大的人,這時候他才明白《范滂傳》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不禁心生感嘆。后來當(dāng)他讀到《莊子》這本書的時候,蘇軾心中突然霍然開朗,心中想到從前我讀書以后心中有許多的想法和感悟都說不出來,不能明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思想,直到讀到這本書才明白過來,這本書真是深得我心啊!

蘇軾作為宋代著名的大文豪、偉大的文學(xué)家他的人生無疑是成功的,雖然其中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曲折和苦楚,可是他的卓越貢獻和成就是無法否認的。而他的成功自然離不開本身先天的天賦和后天自身的勤奮努力,和他的成長環(huán)境也是密切相關(guān)的。

蘇軾晚年

蘇軾(公元1037-公元1101年)字子瞻,因為后來曾經(jīng)在田園間種田所以自己又號稱“東坡居士”。他在詩詞、書法、書畫等各個領(lǐng)域都有著很大的成就,也是北宋時期文學(xué)史上成就最高貢獻最大的文人代表之一。蘇軾性格生性豁達,為人坦率認真,他用自己的詩詞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感悟和對社會的態(tài)度。但是這樣一個著名偉大的文學(xué)巨匠他的晚年生活卻有了很大的變故?! ?/p>

蘇軾雕塑

首先是從煕寧四年(公元1071年)開始,朝堂之上開始發(fā)生轉(zhuǎn)變,革新變法讓蘇軾有些難以接受,他曾經(jīng)當(dāng)著眾大臣的面談?wù)摳镄碌牟蛔阒?,因為?dāng)時他和朝中許多大臣政見不合,蘇軾只好請求外放,多次到偏遠的地區(qū)為官。

后來1080年所發(fā)生的“烏臺詩案”更成了蘇軾人生的轉(zhuǎn)折點,直接被抓進牢獄幾次差點喪命,后來還是因為趙匡胤曾經(jīng)說過不殺賢士這樣的話,蘇東坡這才逃過一劫。他被貶到黃州這樣的偏遠地區(qū),有段時間竟然種田為生。到了1084年(元豐七年)才離開黃州要到汝州去走馬上任,因為路途遙遠且手中經(jīng)費不足,再加上當(dāng)時他的小兒子又不幸夭折,種種的打擊夾雜在一起也讓蘇軾身心盡疲,他上表請求去常州居住,這才漸漸安穩(wěn)下來。

蘇東坡后來也在官場上多次起起伏伏,他漸漸的對官場和仕途已經(jīng)心灰意冷,可惜在公元1097年的時候,已經(jīng)62歲的蘇軾再次被貶海南。直到宋徽宗大赦天下,可蘇軾年事已高,終于還是在回歸的途中逝世。

蘇軾《中秋月》解釋
1個回答2022-07-12 15:05
月有圓缺虧損,人有聚散離合。蘇軾借中秋月抒發(fā)人生多變,歲月無常,離愁別恨的感慨。
蘇軾《鳊魚》注釋
3個回答2023-11-28 17:42
《鳊魚》
曉日照江水,游魚似玉瓶。誰言解縮項②,貪餌每遭烹。
杜老當(dāng)年意,臨流憶孟生③。吾今又悲子,輟筋涕縱橫④。
[注釋]
①鳊魚:又名魴魚。《郊居賦》云:“赤鯉、青魴。細鱗縮項闊腹,魚之美者,蓋弱魚也。其廣方,其厚褊,故一日魴魚,一日鳊魚。魴,方也;鳊,褊也。此寓言作于嘉韋占五年(1060年)正月。
②解:剖開??s項:鳊魚別名,因其頭小而縮脖故稱。又號“槎頭鳊”,《襄陽志》云:“漢江出鳊魚。土人以槎(音察,同“楂”,用竹木編成的筏)斷水,鳊多依槎,因號槎頭鳊。
③“杜老”二句:杜老,指唐代“詩圣”杜甫;孟生,指孟浩然,唐詩人,襄陽(今屬湖北)人,早年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yīng)進士不第。曾游歷東南各地,其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隱逸生活,與王維齊名。杜甫有《解悶》詩云:“復(fù)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只今耆舊(年高而久負聲望的人)無新語,漫釣槎頭縮頸鳊?!泵虾迫辉娫疲骸霸嚧怪窀歪?,果得查(楂)頭鳊。”此二句意謂杜甫當(dāng)年想退隱,每碰到流水便憶起孟浩然來。
④輟:中止、停止。筋:同“箸”,筷子。

[譯文]
旭日東升照江水,游魚嬉戲似玉瓶。誰說剖開鳊魚腹,貪餌吞釣每遭烹。杜甫當(dāng)年思隱逸,每臨江流憶孟生。我今復(fù)悲你命運,??瓴皇硿I縱橫。

[簡評]
寓言詩諷諭了炫耀自身質(zhì)美者的悲慘下場。鳊魚肉質(zhì)鮮美而性情柔弱,但它卻貪食魚餌,吞鉤喪生,成為人們酒宴上的佳肴。更可悲的是,即連那些退避社會、與世無爭、崇尚大自然的隱士們?nèi)缭娙嗣虾迫?,也要垂鉤竹竿、釣得鳊魚享受其美味。鳊魚的出路在哪里呢?這引起了詩人的沉思,最后以至停箸不食鳊魚,而為之老淚縱橫。
從寓言詩中所點出的杜甫和孟浩然兩位唐代大詩人的名字來看,其用意顯然是在諷諭“學(xué)而優(yōu)則仕”者的可悲遭遇。杜甫和孟浩然,都是一代博學(xué)多才的士子文人,他們皆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思想,但他們皆曾因汲汲功名仕進而吞鉤誤身,仕途困躓,生活潦倒,連個進士也都沒有考到?!鸥ψ詈髼壒匐[居到成都草堂,晚年攜家出蜀,病死在湘江途中;孟浩然則考進士不第,隱居在故土襄陽,后為荊州從事,患疽卒。因而詩人為世些汲汲于功名利祿的士子們一灑悲憫之淚,期待著他們能夠覺悟。
寓言詩告誡人們:“內(nèi)修”與“學(xué)優(yōu)”本沒有錯,但不要因此而自我夸耀,更不可貪食功名利祿的釣餌——在這里,“貪”字是其關(guān)鍵。為此,在此時期中,詩人曾不止一次的在其詩中重復(fù)嘆詠著這個主題:“人生本無事,苦為世味誘……今予獨何者,汲汲強奔走”(《夜泊??凇?、“下視官爵如泥淤,嗟我何為久踟躕”(《將往終南和子由見寄》)、“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寓言詩婉轉(zhuǎn)深入,具有穿透力的藝術(shù)作用。劉勰《文心雕龍》所謂:“物以貌求,心以理應(yīng)?!眮喞锸慷嗟抡f:“隱喻特別能造成生動性……由于聽眾期待著一些具有差異性的東西,新觀念的獲得就能使他產(chǎn)生最深的印象,他心里似乎在說:‘是這樣,真是這樣的,可對此我卻沒有想到?!?亞里士多德《修辭學(xué)》第19—23頁)這就是這則寓言詩成功的地方。
春江晚景蘇軾?
4個回答2022-05-25 07:56
春江晚景不是蘇軾寫的,他寫的叫《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fēng)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蘇軾的詩詞及解釋
1個回答2022-10-12 03:29
蘇軾詩詞選,,,市場價:17。0,當(dāng)當(dāng),卓越,蔚藍。。。。一般讀者的切實需要,特別注意對典故、名物、典制等專有詞和難懂語
蘇軾的詩詞及解釋:
蘇軾《中秋月》解釋
2個回答2023-08-25 00:56
解釋:夜幕降臨,云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zhuǎn)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fēng)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中秋月》記述的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月的賞心樂事,同時也抒發(fā)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傷與感慨。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從月光下筆,而從“暮云”說起,用筆富于波折。

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盡”,轉(zhuǎn)覺清光更多。句中并無“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積水空明的感覺。
簡述蘇軾生平 蘇軾的故事有哪些
1個回答2024-02-24 05:49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蘇軾的《琴詩》中,蘇軾所思考的問題是什么?
1個回答2022-10-07 03:31
琴聲從哪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