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顏回

顏回顏回和孔子其他弟子間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05 04:59
論語》里的故事:孔子與顏淵

顏回字子淵,魯國人。在眾多弟子中,顏淵是孔子最為欣賞的一個,認為他好學(xué)而不違仁,最有可能繼承自己的理想。

孔子說:“顏淵這個人,他能夠保持三個月不違背仁之道,其余的弟子能保持幾天乃至一月,也就到頭了?!薄邦仠Y真是個賢人??!哪怕只有一小盆飯吃,一瓢水喝,居住在簡陋的巷子里,若是別人發(fā)愁還顧不過來,顏淵卻依然能保持快樂的心態(tài)。顏淵真是個賢人??!”

孔子覺的,自己與顏淵之間最能夠產(chǎn)生共鳴。他說:“告訴他,他就毫不懈怠的去踐行,也只有顏淵能做到吧!”“顏淵,他對我的話,可以說無不會然于心,因心領(lǐng)神會而欣喜呀!”

孔子對顏淵說:“受人重用就出來做官,沒人重用就隱居藏善,只有我們兩個能夠這樣吧!”

顏淵做人,大智若愚??鬃诱f:“我跟顏淵說一天的話,他也沒有問難的話,好象很傻的樣子。等我回頭暗暗觀察他的行為舉止,發(fā)現(xiàn)足以發(fā)揮我所教誨的道理,才發(fā)現(xiàn)他一點兒也不傻。”

孔子問子貢:“你覺的你和顏淵誰更有才能?”子貢回答:“我哪敢跟顏淵相比。顏淵那個人,聽到一個道理,他就能發(fā)揚出十個來;我聽到一個道理,能發(fā)揚出兩個罷了?!笨鬃诱f:“是不如顏淵啊。我也認為你不如顏淵?!?

顏淵體弱多病,二十九歲頭發(fā)就白了,三十二歲就死了??鬃颖床灰?,大聲嘆道:“??!老天要讓我的理想不能傳下去!老天要我的理想不能傳下去??!”孔子因為顏淵之死,哭的非常傷心。

弟子們說:“老師太悲傷了。”孔子說:“太悲傷了嗎?不為這樣的人悲傷,還為誰悲傷呢?”

魯哀公問孔子:“您的弟子誰最好學(xué)?”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淵的弟子,最為好學(xué),不遷怒于他人他事,不犯與過去同樣的錯誤。不幸的是,他短命死了。如今就沒有了,沒有聽說有這樣好學(xué)的人?!?

顏淵早死,孔子一直為他惋惜,說:“真可惜?。∥铱吹筋仠Y進步,而沒有看到他止步?!笨鬃诱J為顏淵若不早死,一定會成為更了不起的人。
孔子夸獎弟子顏回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1-23 16:09
顏回二十九歲,頭發(fā)全白了,三十一歲過早地死去盯巖,孔子哭顏回哭得十分傷心,說:「自從我有了顏回這個學(xué)生,學(xué)生們便一天天地親近起來,大家更加和睦了??昭纭?br/>魯哀公問(孔子):「您的學(xué)生中誰是最好學(xué)的?」(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xué),(他)從不把脾氣發(fā)到別人身上,也不凱虧御重犯同樣的錯誤。不幸年紀輕輕就死了,現(xiàn)在沒有(像顏回那樣好學(xué)的人)了?!?/div>
孔子夸獎弟子顏回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20 05:54
原文∶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譯]
孔子說: “顏回真是有賢德啊:一盒飯,一瓢水,住在殘破
的小巷子里。別人受不了那種煩憂,顏國卻不改變他的快樂。顏
回真是有賢德?。骸?br/>[注]
簞:音.竹器?!墩撜Z·雍也第六》
孔子夸獎弟子顏回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21 17:28
原文∶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譯] 孔子說: “顏回真是有賢德?。阂缓酗?,一瓢水,住在殘破的小巷子里。別人受不了那種煩憂,顏國卻不改變他的快樂。顏回真是有賢德?。骸?[注] 簞:音.竹器。《論語·雍也第六》
孔子夸獎弟子顏回的故事?
1個回答2024-02-02 02:39
原文∶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譯]

孔子說: “顏回真是有賢德?。阂缓酗?,一瓢水,住在殘破

的小巷子里。別人受不了那種煩憂,顏國卻不改變他的快樂。顏

回真是有賢德?。骸?br>
[注]

簞:音.竹器。《論語·雍也第六》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英年早逝的顏回
1個回答2024-02-29 08:19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英年早逝的顏回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不幸英年早逝 門人想厚葬他 孔子表示反對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曾用過許多贊美之辭表彰他的德行和學(xué)問。雖然顏回生前沒當(dāng)過什么官,也沒留下什么著作,卻無損于他在后代讀書人心目中的形象。

自三國魏正始元年(公元240年)祭孔時以顏回為配享后,歷代統(tǒng)治者對顏回封贈有加。顏回先后被封為“亞圣”、“亞圣兗國公”、“兗國復(fù)圣公”、“復(fù)圣”等。

年十三入孔子之門,天生聰穎聞一知十

顏回,字子淵,亦稱顏淵,春秋時期魯國人?!妒酚洝贩Q他“小孔子三十歲”,清代學(xué)者經(jīng)考證,認為《史記》的“三十”應(yīng)為“四十”之誤,孔子實際上比顏回大四十歲。顏回生于公元前511年,卒于公元前480年。

孔子自稱:“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顏回也自悔物小好學(xué),“年十三,入孔子之門”,是當(dāng)時孔門弟子中年齡最小的學(xué)生。他年齡雖小,但天資巧前跡極聰穎,學(xué)習(xí)起來進步神速,連聰明過人的學(xué)長子貢也自嘆不如。

《論語·公冶長》記載,有一次孔子問子貢:“女與回也孰愈(你和顏回誰更聰明)?”子貢回答說:“賜(端木賜,字子貢)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笨鬃油馑目捶?,認為顏回的確比他聰明。

聰明人通常都心高氣傲,自以為是,顏回有“聞一知十”的天聰,其為人卻沒有絲毫傲氣,對老師異常尊敬,對同學(xué)十分謙虛,他沉默寡言,極少顯露才智,甚至表面上看起來有點蠢。

孔子曾說過:“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我整天和顏回講學(xué),他從不提反對意見和疑問,像個蠢人。等他回去自己研究,卻也能發(fā)揮,可見顏回并不愚蠢)?!?/p>

孔子還說過,顏回“于吾言無所不說(對我的說話沒有不喜歡的)”。

顏回之所以對孔子亦步亦趨,是因為他對孔子的為人和學(xué)問都非常敬仰,他這樣形容孔子:“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老師之道,越抬頭看,越覺得高,越用功鉆研,越覺得深)?!?/p>

他說孔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使自己“欲罷不能”,不得不盡全力去學(xué)習(xí)。所以他在聽孔子講學(xué)時,不管時間有多久,始終不會懈怠。

德行學(xué)問堪為榜樣,顏回屢受孔子表彰

孔子和顏回都以好學(xué)著稱,孔子之所以把顏回樹為弟子的榜樣,就是因為顏回好學(xué)。

時常否認自己為圣賢的孔子唯獨不否認自己好學(xué),他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彼畹嚼希瑢W(xué)到老,從不停止。

他對顏回的好學(xué)贊嘆不絕,認為在所有弟子中沒有人比得上他。有一次,魯哀公問孔子:“弟子孰為好學(xué)?”孔子回答說:“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拿別人出氣),不貳過(不犯同樣的過錯)。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xué)者也?!奔究底釉?jīng)也有此問,孔子作了同樣的回答。

顏回死后,孔子在和別人談起顏回時,感嘆道:“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可惜他死了!我只看見他不斷進步,從沒看見他停滯不前)?!?/p>

顏回不僅學(xué)問到家,在德行方面也是眾多孔門弟子的表率。孔子主要從四個方面教育弟子成為“君子儒”,即德行、政事、言語、文學(xué),號稱“孔門四科”。

顏回和閔子騫、伯牛、仲弓是德行科的代表,而以顏回為首。自追隨孔子后,顏回對孔子不離不棄。相傳少正卯在魯國辦學(xué)時同孔子競爭,把孔子的許多門人吸引過去,以致“孔子之門,三盈三虛,惟顏淵不去”。

他從不夸耀自己的才能,從不以勞苦之事強加于別人身上。他雖然生活貧窮,家徒四壁,但安貧樂道,無意富貴??鬃右娝@樣,忍不住贊嘆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學(xué)說以“仁”為核心,“仁”的內(nèi)涵是“愛人”、“忠恕”,是最高的道德標準,所以孔子不輕易許人以“仁”。他說顏回能夠做到“三月不違仁”,而其他弟子只是短時間偶然想起一下“仁”。

顏回短命,孔子傷心

因為學(xué)習(xí)太刻苦,先天體質(zhì)和生活條件不好,顏回到29歲已頭發(fā)盡白,剛過30歲就英年早逝。

當(dāng)聽到顏回病逝的消息,孔子哭得很傷心,他感嘆命運捉弄人,仰天長嘆:“噫!天喪予!天喪予!”旁人問孔子:“子慟矣(您太傷心了)!”孔子說:“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真的太傷心了嗎?我不為這樣的人傷心,還為什么人傷心呢)?”

顏回生前視孔子如父,孔子也視顏回如子。顏回死后,他的父親顏路來找孔子商量如何辦后事。古代有身份地位孝并的人死后棺木至少用兩重,里面的一重叫“棺”,外面的一重叫“槨”,就是“內(nèi)棺外槨”。

當(dāng)時內(nèi)棺準備好了,還沒有外槨,顏路請求孔子把車賣了為顏回置辦外槨。

孔子有些為難,他對顏路說:“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棺。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p>

意思是說,對自己兒子的喪事誰都想辦得好一些,我的兒子孔鯉死了,也只有內(nèi)棺,沒有外槨。我不能賣掉車子步行來替他買外槨,因為我曾做過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就這樣,孔子拒絕了顏路的請求。

后來有人評論這件事,說孔子不肯為愛徒置辦外槨賣掉車子,未免太吝惜了。這種評論是不了解孔子的思想和當(dāng)時的社會狀況。當(dāng)時正是禮崩樂壞之時,而孔子認為拯救社會最重要的就是要恢復(fù)禮制。

作為大夫,出門必須要有車,這也是禮制之一。如果步行,就不符合禮制了,所以孔子連親生兒子死了也不愿意賣車子買外槨。

孔子的門人想厚葬顏回,孔子不同意。顏回家中本窮,孔子認為不應(yīng)厚葬,而且顏回一生節(jié)儉,厚葬也不符合他生前的意愿。

但孔子的門人還是把顏回厚葬了,孔子很委婉地責(zé)備了他們幾句。

論語中孔子稱贊他的弟子顏回的故事說明了什么道
1個回答2024-01-26 04:25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啟示】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貧樂道”孔子的學(xué)生中最好、最明理、最通達道的,就是顏回,所以叫“復(fù)圣”。顏回這個人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都做到。因為他“三月不違仁”,就是爭呢,也“不違仁”;貪,也“不違仁”;求,也“不違仁”;自私,也“不違仁”;自利,也“不違仁”。他是絲毫的自私心也沒有,隨遇而安,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真是安貧樂道!
論語中孔子稱贊他的弟子顏回的故事說明了什么道?
1個回答2024-02-02 02:01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啟示】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貧樂道”孔子的學(xué)生中最好、最明理、最通達道的,就是顏回,所以叫“復(fù)圣”。顏回這個人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都做到。因為他“三月不違仁”,就是爭呢,也“不違仁”;貪,也“不違仁”;求,也“不違仁”;自私,也“不違仁”;自利,也“不違仁”。他是絲毫的自私心也沒有,隨遇而安,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真是安貧樂道!

孔子與顏回之間的故事,孔子為什么最喜歡顏回
1個回答2024-01-18 10:09
“苗而不秀,秀而不實”這八個字,據(jù)說是孔老夫子嘆惜他的學(xué)生顏回的。顏回英年早逝,幾乎使孔子痛不欲生,連呼“天喪予,天喪予!”有跟隨他的弟子問,老師你真的那么悲痛嗎?孔夫子回答說,不為像顏回這樣的人悲痛,還為誰悲痛?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是最好學(xué)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好學(xué),他有怨氣不發(fā)到別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樣的過錯,不幸英年早逝,現(xiàn)在再也沒有像顏回那樣好學(xué)的人了。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孔夫子自己最喜歡的,毫無疑問的就是顏回。
孔夫子為什么喜歡顏回?只要看看他是如何稱贊顏回的,也就可知一個大概。
在孔夫子的弟子中,顏回大概是家庭比較貧困的一個。一竹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里,別人不能忍受這種貧苦,顏回卻是自得其樂,對此,孔夫子就贊不絕口,連聲說“賢哉回也”。就是這樣一個出身貧困的孩子,學(xué)習(xí)卻是相當(dāng)刻苦??鬃诱f:聽我講述而始終聚精會神不開小差的,大概就只有顏回一個(“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直到顏回去世之后,孔子還說:“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進,從未看到止步?!鳖伝卣婵芍^是“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的典范了,這樣的學(xué)生,大概沒有一個老師不喜歡的,孔夫子當(dāng)然不會例外。
孔子從教,注重培養(yǎng)學(xué)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反對死記硬背,此所謂“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論語·述而篇第七》)。在這一方面,顏回大概也做得不錯。用子貢的話說,叫做“回也聞一以知十”。對于孔夫子的學(xué)問,他能夠掌握其精神實質(zhì),做到融會貫通,一以貫之,不僅僅是舉一反三了??鬃铀^的學(xué)習(xí),其實也不僅是讀書。“學(xué)而時習(xí)之”的“習(xí)”,以我之膚淺理解,有實習(xí)或踐行的意思。一個“仁”字,在孔子的學(xué)說中,占有相當(dāng)重要的位置。顏回問仁,孔子說:“克己復(fù)禮為仁”。顏回請孔子說得具體些,孔子就說了四個“非禮勿”,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回說:我雖然愚鈍,也要踐行這些教誨。應(yīng)該說,顏回確實做得比較到位。在他的同門中,幾乎沒有一個被孔子譽之為“仁”的,有人問了,孔子也答之以“不知其仁”。顏回卻是一個例外,而且評價相當(dāng)之高??鬃诱f其他人只是偶爾想到仁德而已,顏回則是長久不違仁德的,算得上是將一個“仁”字“落實到行動中,溶化在血液里”了。
對于孔夫子的學(xué)說,顏回佩服得五體投地,用他自己的話說,叫做“仰之彌高,鉆之彌堅”??鬃诱f:顏回對他沒有什么幫助,對他說的話,沒有不感到心悅誠服的。這句話是批評還是褒揚顏回,大概誰都能夠體會得出來。由此透露一個信息,對于孔子說的,顏回只會洗耳恭聽,點頭稱是??追蜃哟蟾乓哺杏X到這未必就是好事,所以曾經(jīng)偷偷觀察,發(fā)現(xiàn)他私下與別人討論時,對孔子的話也很能發(fā)揮,于是說“回也不愚”。但也僅此而已,對孔子說的話,顏回絕對不會窮根究底,提出質(zhì)疑,更不會像子路那樣敢于表示不悅,甚至與之辯說,即使孔子說的話自相矛盾,也不會表示疑惑。
綜上所述,都是孔夫子喜歡顏回的緣由,有的順理成章,有的不很健康?!墩撜Z·子罕篇第九》云:“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便是不隨意猜測;毋必便是不主觀武斷;毋固便是不拘泥固執(zhí);毋我便是不自以為是。這“四絕”是有道理的,顏回也做得不錯。在孔夫子的弟子中,以德行著稱的只有三人,顏回則排第一(其余兩位是閔子騫和冉伯牛),甚至被稱之為“復(fù)圣”。在孔夫子的眼中,顏回或許是完美無缺的。但以我之見,顏回最大的缺點,就是孔夫子說的“四絕”(尤其是“毋我”這一條)做得太好,“克己復(fù)禮”也“克”得太過,因此失去了自我,只能成為一個復(fù)制品。顏回去世時的年齡,有說三十一歲的,也有說四十一歲的,他之所以“苗而不秀,秀而不實”,沒有留下足以為人稱道的業(yè)績,除了英年早逝,這個因素也不可忽略。
孔子的弟子顏回是怎么死的?
2個回答2023-08-29 21:35
顏淵家境貧困,《論語》中孔子說“賢哉回也,一簞森迅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此基此而回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其“一簞食,一瓢飲”的安貧樂道的精神為后世傳為佳話。顏淵有才無壽,“年二十九發(fā)盡白,早死鋒氏,…死有棺無槨”[1],死因應(yīng)為營養(yǎng)不良??鬃訉Υ朔浅ky過,發(fā)出“天喪予?”的感嘆。
熱門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