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商君列傳翻譯

史記商君列傳
1個回答2024-01-22 22:48
當然是法家。



原文:“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術(shù),挾持浮說,非其質(zhì)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fā)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zhàn)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聯(lián)系上下文,可以知道司馬遷在這里把商鞅的法家學說說成是“浮說”。 (司馬遷在這里對商鞅的評價都不怎么好)
商鞅變法 --《史記商君列傳》
1個回答2024-02-09 03:16
小樣,還沒分。算了,幫你了。
1 既:已經(jīng)。
乃:于是,就。
輒:立即,就。
以:用來。

2 募民有能徒置北門者予十金。
翻譯:招募百姓中能把木頭搬到北門的人賞給十金。

3 有一人徒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其意思是:有一個人把它搬走了,當下就給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絕不欺騙。事后就頒布了新法。

4 從治國:無規(guī)無矩不成方圓,法制是一個國家的重要保障。而政權(quán)的尊嚴性、權(quán)威性則又是法治的基礎,老百姓對政府的信任就是政府尊嚴性、權(quán)威性的體現(xiàn)。怎樣讓下面的人信任你政府?就是你政府以及代表政府的要員你要言必行、行必果。
春秋后期齊國司馬穰苴殺了齊景公的寵信大臣莊賈以立威服眾心,孫子抗君令弒吳王愛妾以整軍紀,都表明了嚴明政策的決心。反之,則有烽火戲諸侯的悲劇。

從為人:“信則人任焉”,人與人之間要誠實守信,狼來的故事就是個好的教訓。
《史記商君列傳》中的商君是誰?
1個回答2024-01-07 10:51

《史記?商君列傳》中的商君指的是商鞅,商鞅原本是衛(wèi)國人,衛(wèi)國人以國為姓,也叫衛(wèi)央,“商”是衛(wèi)鞅的封號,所以尊稱為“商鞅”。

史記商君列傳概括?
1個回答2024-03-17 21:51

司馬遷《史記》里面記載了商鞅變法的大致經(jīng)過 他的措施使秦國發(fā)展壯大。但是,商鞅的變法得罪了秦國舊有貴族的切身利益。這就為商鞅后來的逃亡埋下了伏筆。商鞅最后死于被逼無奈而造反 然后被捉,死后裂尸。

商君列傳的介紹
1個回答2024-02-04 13:40

《商君列傳》是史記卷六十八 商君列傳第八。商君,是衛(wèi)國國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孫,他的祖先本來姓姬。公孫鞅年輕時就喜歡刑名法術(shù)之學,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做了中庶子。公叔痤知道他賢能,還沒來得及向魏王推薦。公叔痤死后不久,公孫鞅聽說秦孝公下令在全國尋訪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時代的霸業(yè),向東收復失地,他就西去秦國,依靠孝公的寵臣景監(jiān)求見孝公。

商君列傳的讀后感
1個回答2024-02-20 01:20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誠信是一個國家得以強大的根本。在讀了《知榮辱樹新風》中的《商鞅立木取信》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這句話的含義。我也知道了“誠信”,是比金子還要寶貴的品質(zhì)?!渡眺绷⒛救⌒拧愤@篇文章中主要通過寫商鞅立木這件事來突出表現(xiàn)只有誠信對人,別人才會以誠待你、幫助你。

商朝君主列表
1個回答2022-12-12 13:55
商朝君主列表
如何評價史記中的商君列傳?
2個回答2022-12-16 19:45
商君列傳是史記中的一個故事,商君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也是一個暴力的君王
關(guān)于《史記?商君列傳》商鞅的成語?
1個回答2024-01-10 20:34
我只能想到“作法自斃”。

《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君亡至關(guān)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鄙叹叭粐@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春申君列傳的史記簡介
1個回答2024-03-13 05:10

《史記》是中國的一部紀傳體通史。由西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花了18年的時間所寫成的。全書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字,有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記載了上起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它包羅萬象,而又融會貫通,脈絡清晰,“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詳實地記錄了上古時期舉凡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fā)展狀況。

熱門問答